APP下载

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审美研究

2022-03-16唐霈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长沙410100

名作欣赏 2022年8期
关键词:国家宝藏宝藏文物

⊙唐霈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长沙 410100]

近年来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逐渐增多,《国家宝藏》是文化类节目的优秀代表之一,拥有沉浸式的视听体验和准确的文化输出,能够在社会中发挥价值导向的作用,收获了大批受众群体。《国家宝藏》之所以如此受观众喜爱,一部分原因是节目审美艺术水平较高,具有戏剧化、典型化等审美特色,能够带领观众了解我国历史文物宝藏及时代背景信息,打造了美学、文化、传统、现代一体化的审美盛宴,同时呼唤当代人关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国家宝藏》的审美价值

1.拉近文物与当代生活的距离

现代人很难通过文物真正认识与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国家宝藏》则可以通过多种审美形式拉近文物与现代人生活的距离,使人们沉浸式地体验文物的文化内蕴。现代社会环境下各国文化碰撞、融合,多元文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和大脑,在这种环境下巩固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显得尤为关键。《国家宝藏》虽以文物为重点,但并未遵循传统文物鉴定的节目形式,而是糅合了舞美、背景音乐等元素,为观众打造了审美盛宴,营造了真实的节目氛围。文物虽然是固态的,《国家宝藏》每期却以一件文物为核心,讲述文物的相关故事,使得文物“活起来”,让文物重新活跃在现代社会视野中。

2.凸显工匠精神

文物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国家宝藏》中对文物的介绍并非仅限于文物本身的价值,同时还向观众传达了文物修复的铸造工匠精神。文物之所以能完整储存多年与工匠精神密切相关。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文物制作的美学上。所有文物制作都需经历大量流程,比如,“金瓯永固杯”这一文物寓意江山永固、国泰民安,在制作时非常受乾隆皇帝关注,在正式制作前需仔细观察图样是否符合制作要求,制作过程也十分繁复,所使用的材料黄金宝石十分珍贵。大多数文物制作对工艺、审美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有的文物涉及反复镂空雕,外观看似密集但又不失有序,可以体现古代人的审美倾向,同时还能凸显工匠精神。

3.传播传统文化

人们对事物的初步印象来源于外表,美感是激发人们对文物进行深度了解的前提。《国家宝藏》对文物传统文化的传达依托于科学技术,以现代化方式讲述历史故事,通过提升文物美感来吸引观众兴趣,从而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将文物的文化价值予以传播。比如,对文物“宋金项饰”的讲解,不仅能够让观众了解文物本身的价值,同时还能让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有所了解。将原本只记载于书籍中的历史透过文物得以证实,带领观众领略南宋海洋贸易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国家宝藏》的审美艺术特色

1.独特的叙事方式

《国家宝藏》通过小剧场还原历史现状,叙事方式独特。《国家宝藏》中“前世传奇”环节涵盖音乐剧、舞台剧等多种表演形式,每件文物都有十分钟左右的剧情演绎,以历史再现方式使观众更好地了解文物背景与相关事件。节目还邀请了多位著名演员演绎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无论舞台效果、背景音乐还是服饰都与故事情节密切相连,透露出独特的审美艺术。我国以往的文化综艺节目大多以解说或鉴定为主,较为缺乏娱乐性,氛围十分严肃,无法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而《国家宝藏》则融入了适量娱乐性内容,使原本冰冷的文物变得“活”起来。部分文物小剧场演绎时由于缺乏史实记载,因此创作时只能从有限的历史资料中挖掘。比如,文物“驿使图画像砖”记载着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快递员”,是反映甘肃邮驿时代的绘画艺术,在小剧场表演中便以该文物为核心演绎了饭店掌柜开逆旅送信回家的故事。部分文物则有史实记载,可以直接从中了解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及事件。如文物《上阳台帖》中就讲述了李白一行人拜访司马承祯的故事,该文物涉及贾似道、宋徽宗、乾隆等人的印章、题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真实的场景呈现

《国家宝藏》中的文物讲解、情景再现都有历史依据,跨越了千百年历史将文物展现在观众眼前。节目将历史作为时间线,将文物故事及人物作为空间线,充分结合空间与时间搜索文物画像,打造真实场景。根据文物所在时代的远近程度选择文物,从几千年至几百年,将最能代表当时历史环境的文物加以展现。且故事演绎的所有素材均取自于真实历史,体现了中国不同时代下的民族美、文化美。例如,北魏“木板漆画”拥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中原传统审美存在差异,既豪放又不失典雅风范,充分表现出北魏时期惊人的绘画想象力。完整的木板漆画一共有五块,《国家宝藏》中展示的是其中两块,由榫卯相连,木板两面都有绘制漆画。木板正面漆画内容为女子故事,涉及班婕妤、娥皇、女英等人物,木板背面则涉及《孝子传》。在节目中进行真实的情景再现不仅能够使观众了解北魏木板漆画的历史故事、时代背景,还能有力弘扬我国传统审美文化。

3.典型的审美文化

我国传统审美主要为线性审美,这在《国家宝藏》中得到了明显体现。如文物《洛神赋图》,反映了古代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审美文化的基因。《洛神赋图》的作者利用线条描绘人物身姿与穿着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洛神身上的飘带就有十几条,且色彩丰富多样。相反,对人物形象的外貌描绘较为简单,这与当时的代审美文化有关。东晋时期,人们更在意内在气质,在绘画时着重通过服饰来体现人物的形象与气质,甚至我们可以从穿着看出人物性格。《国家宝藏》成了传统审美文化传播的平台,使观众深入了解了《洛神赋图》所传达的传统审美艺术,传承发扬了传统审美文化。当前我国青少年审美意识较为薄弱,引导和重塑青少年的审美观迫在眉睫。《国家宝藏》所传达的传统审美文化能带领青少年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另外,演员在节目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在传递传统审美文化,不断强调与展现传统审美观念。

三、《国家宝藏》的审美元素

1.配乐

音乐是《国家宝藏》的重要审美元素之一,节目中的背景音乐大多是中国风,力求通过大气恢宏的音乐氛围将观众快速带入情境中。至今为止,节目使用了《象王行》《明月引》《潜龙跃》 《满庭芳》《少年游》《帛画魂》等多首极具中国特色的配乐,真正意义上成了节目的审美符号之一。电视综艺节目中配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综艺节目会结合自身主题、风格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配乐。《国家宝藏》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因此所选择的配乐都极具中国特色,与舞台场景、文物时代背景相匹配,能够同时激活观众的听觉、视觉及大脑,以形成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审美意韵。如节目开场曲目选择《象王行》,利用佛教铜钦乐器与中国鼓相结合模仿象王怒吼,整首配乐曲调非常激昂,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象王之吼中。节目后期所选择的配乐《帛画魂》,曲调、旋律非常适合文物展示,歌词中充满文字美,曲调充满意蕴美,充分展现了我国古典乐的美学特征。

2.文物

文物是《国家宝藏》的核心,节目中出现的大量文物都具备审美鉴赏价值。如文物曾侯乙编钟的整体结构十分精巧,音乐性能较强,演奏效果理想,是至今为止国内出土数量较多且储存最完好的一套编钟。仅编钟外形便展现了蓬勃恢宏的气势,再加之精湛的制造工艺,更展示了文物的审美意蕴。又如,《东汉制盐画像砖》的展示让观众眼前一亮,可从中见出古代人民的劳动美、生活美。

3.舞美

《国家宝藏》的舞美效果更注重给观众带来震撼。节目主舞台设计融入了吊装移动、冰屏柱、环幕等新型设备,结合节目内容合理升降冰屏柱,移动LED 车台,以打造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视觉效果。通过这一方式实现了古代文物与现代科技的密切结合,从而满足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而且冰屏柱与环幕交错能够显著增强观看的层次性与清晰度。另外,节目中博物馆馆长所在的副舞台则采用全息成像系统,将馆长侧身投射到屏幕中,观众可以通过看与听同时接收信息,加快信息获取速度,丰富视觉内容,增强听觉感受,使节目更具艺术审美性。

4.人物形象塑造

《国家宝藏》邀请了大量著名演员来塑造古代人物形象,为观众带来了生动形象的观看体验,这也成为节目一大看点,为节目增添了审美趣味。如杨紫扮演的文成公主穿着金色袒式唐装,透露着雍容贵气,额头镶有红色花钿,服装袖子遮住手臂,再加之浓淡适中的妆容与眉眼间透露出的灵气,使得人物更加接近历史中的真实形象。张子枫扮演的清代女子王贞仪,穿着青色长衫,身前垂着两绺长辫子,极具古典雅致美,流露着书香闺秀的气质。关晓彤饰演的反串角色,为突出战士在战场上的英勇和霸气,她特地将眉毛画得较为浓重,再加上服饰穿着朴素简洁,使观众能更好地代入角色获取历史信息。各演员在舞台上塑造的多元人物形象已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成了《国家宝藏》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

四、《国家宝藏》的审美发展

1.扩大节目传播范围

《国家宝藏》蕴藏着丰富的中国审美元素,要进一步实现其审美发展则需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节目传播范围,加强社会关注度。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电视传播语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若仍然依赖传统的传播方式,则无法持续有效地扩大受众面。基于此,《国家宝藏》可利用新媒体平台来拓展传播范围,让更多人了解节目审美性质。如节目可设立微信公众号,每日在公众号中更新内容,发布预告片段。且公众号可提供多种功能,用户可在公众号内体验3D文物预展,并了解文物出土时间、所在时代等基本信息。公众平台可以通过将文字、视频、图片及讲解相融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全面化服务,为审美思想渗透提供有利条件。此外,节目还可与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平台合作,从节目第二季起便可在新媒体平台中收听节目,带领观众在听觉中感受历史美感。

2.线下带动审美进步

互联网环境中线上宣传推广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线下作用。通过开展线下活动能加强观众与审美接触,使观众真切感受文物中蕴含的审美思想。《国家宝藏》播出后便多次组织线下活动,将节目精神及传统审美渗透至现实生活。如2018 年节目组在文博论坛中组织了相关活动,讲解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制作工艺等,在向人们传达文物核心内涵的同时,进一步展现了文物背后的审美观。许多文物所在朝代与现代地区相对应,《国家宝藏》可以前往当地组织线下活动,使当地人了解千百年前家乡的审美文化。如四川古时称为巴蜀,《国家宝藏》可以联合当地博物馆打造经典文博传播项目,使更多人认识巴蜀审美文化。除此之外,人们处于真实环境下更能感受历史审美。《国家宝藏》中的诸多文物存放在故宫博物院,当人们来到故宫博物院后便会感叹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之美。

3.加强线下合作,发展衍生文创

随着节目播出时间的不断延伸,市场关注度有所提高,但这并非长远之计,仅靠单方力量难以弘扬节目的审美观念。基于此,需加强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利用其他产业扩大审美传播范围。目前已形成“博物馆+”模式,如与服装业联合设计故宫睡衣,与餐饮业合作打造故宫火锅等。《国家宝藏》也已和游戏业合作开发李白这一角色,并将《上阳台帖》加以还原,使人们在打游戏时又能了解李白及其真迹。《国家宝藏》通过手游来增强互动,能够开展全新模式格局,丰富审美传播渠道,使用户与传统审美文化密切接触。除此之外,《国家宝藏》也和服装品牌联合打造了文物图案服装。比如,尝试制作“长信宫灯”“马超龙雀”等图案服饰,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质感与美感是服饰的关键,部分消费者十分看重服饰美,在服装设计中融入文物图案不但能丰富服饰美感元素,还能拉近古代文物审美与现代服饰的关联。近年来随着口碑的不断提升,《国家宝藏》与华为、vivo 等手机品牌均开展了密切合作。这些手机品牌在国内销售量较高,且有的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比较注重外观,与手机品牌融合发展有利于传统审美价值观的高效传播。《国家宝藏》加强线下合作,衍生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形成了双赢局面,在推动文创产业创新的同时,也为《国家宝藏》节目审美传播提供了多元平台。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宝藏》作为近几年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向观众传递历史文物信息时,还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艺术。《国家宝藏》不仅拉近了文物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凸显了工匠精神,还有效传播了传统文化。节目有着独特叙事方式、真实场景呈现及典型审美文化,这些审美艺术特色使其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占据一席之地。且《国家宝藏》的审美元素较为多元,主要包括配乐、文物、舞美及人物形象塑造等。可以说,国内综艺节目的审美艺术与审美价值,在《国家宝藏》之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希望日后我国能出现更多弘扬审美文化的综艺节目,带给观众新的观看体验。

猜你喜欢

国家宝藏宝藏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宝藏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
文物失窃
寻宝记
巨大的宝藏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