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假期只有新闻“高地”媒体人春节不“打烊”

2022-03-16贺少成

中国记者 2022年2期
关键词:工人日报高地微信

贺少成

工人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央视主持人朱广权一句对自己工作的调侃,其实也是对新媒体从业者工作状态的精准描述。

新闻24小时都在发生,在只有报纸的年代,多大的事儿都得等——等记者来稿,等编辑编稿,等三审三校,等报纸出版,等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然而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伴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崛起,如果还按以前的节奏来发新闻,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时至今日,不少传统媒体仍保留着逢节假日停报、停刊的传统。但报刊停了,新闻报道却不能停。当新闻“转战”到线上,媒体人的假期也不复存在。

春节加班的“初时代”

工人日报融媒体中心的前身是新媒体运营室,成立于2013年11月,彼时人数也仅为3人。但从成立之初,3人团队就明确:新媒体是一个“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工作,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哪怕只有3个人,像春节这样的节假日也必须加班工作,不只为新闻,也为了工人日报的新老读者和网友。

但那时候的春节加班,不像平日工作一样,是拉满弓的弦,更多的内容要在过年前提前准备。

最初的几年里,春节期间的新闻更多的是聚焦各地过年的年俗,比如除夕夜的团圆饭和守岁、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初二回娘家等。工人日报新媒体历年来发布过《周知:大年初一,这些习俗你知道吗?》《大年初二!回娘家,祭财神》《农历一月为何叫“正月”?是时候了解一下了》等内容,这些东西提前制作好,到了日子按时间发布就行。

在此期间,工人日报新媒体也会针对一些过年期间的热点事件进行策划并跟进报道。例如2016年春节期间,网上出现一张“上海女孩回江西男友农村老家过年”的年夜饭图片,引起网友广泛讨论,甚至由此带来了“凤凰男”和“孔雀女”的论战。工人日报新媒体注意到这一新闻后,撇开网络上的论战,约工人日报驻江西记者站记者拍摄了一组江西特色年夜饭的图片新闻,既契合热点,又推介了江西美食,由此带来了较大的网络影响力。

随着类似的策划增多,春节期间的一些回乡见闻、突发事件等,也都成为工人日报春节期间的重点报道对象。

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媒体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春节期间的报道工作也开始逐年做增量。例如,工人日报新媒体陆续推出海报拜年、语音拜年等新媒体产品。每一种新产品的诞生,都意味着人力和物力投入的增加。

以往有一搭无一搭的值班方式面临转变,否则会渐渐跟不上新的媒体报道形势。以每年的重头戏央视春晚为例,与以往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不同,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在网络上看春晚,与网友互动也成了新媒体的“必修课”。从春晚节目单,到参演的明星,再到埋在节目中的那些“梗”,只有跟得上甚至超越网友的脑回路,才能让他们对新媒体上发布的那些内容感兴趣。所有这些,都对新媒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工人日报的特性,一些与劳动权益相关的内容也是春节报道的重中之重。比如春节加班怎么算加班费、值班与加班有什么区别、如何留存加班证据等,这些都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报道内容。工人日报新媒体发布的《春节期间发朋友圈,这些信息要少晒》《党员干部春节能抢多少钱的红包?》《南方多地冰冻雨雪,明天赶不回单位上班会扣工资吗?》等内容,实用性和服务性兼具,都在网络上有不俗的反响。

新春期间的主题报道求新求变

除了传统节日、贴近工人日报定位的报道外,主题报道也是春节期间的报道重头戏。

□ 2015年春节期间,在“万里气源行 千家万户暖”的主题报道中,作者到青海油田采访。

“新春走基层”是近年来各媒体在春节推出的重磅报道。围绕“新春走基层”这五个字,工人日报新媒体也加强策划,结合春节特色,围绕“走基层”将新闻报道工作做实做细。

2019年春节期间,工人日报各新媒体平台发布了《【新春走基层·岗位过年】一家三口为何提前过年?》的短视频新闻,镜头聚焦铁路职工岳鹏翔与妻子马婧因工作原因不能回家过年,选择回老家陪孩子提前过年的新闻画面。

视频播发后,引起全国铁路职工的强烈共鸣和广大网民的点赞留言,很多人被车站离别时孩子大哭的镜头感动。

2019年春节期间,工人日报还策划推出了“新春走基层·岗位过年”系列短视频。该系列视频采取“自采+征集”的形式,通过工人日报各省市记者站联系筛选新闻线索,遴选旨在反映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基层职工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为国奉献、欢度春节的故事,以基层一线职工为主人公,选取典型人物、典型场景和特殊时间节点发生的新闻故事进行拍摄,见人见物说故事,传递温暖,弘扬正能量,制作生产出不少有现场冲击力的短视频。

“工地上的团圆饭”“农民工带了什么年货回家”“极寒天气下的清雪人”“春运路上的逆行者”“在东北,车门得这么盘”等短视频,视频拍摄地遍布新疆、广西、安徽、山西、陕西、山东等多个省区市,涉及铁路、建筑、石化、机械制造、民航、电力、快递等多个行业。“岗位过年”系列短视频一经工人日报客户端、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立刻就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影响。单条视频点击量达百万甚至破千万的并不鲜见。

在近几年来的“新春走基层”报道中,工人日报组织多路编辑、记者深入生产生活一线,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现基层一线脱贫致富后的可喜变化,展现广大基层职工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动人故事。

在2021年春节期间的短视频作品《这样的“全家福”,你拍过吗?》中,因为疫情和工作原因,记者用镜头为13位就地过年者拍下“别样全家福”。用异地合家欢的巧妙设计,将主人公们的思念、温情、责任传达出来。画面朴实温馨,看了很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而短视频《在菜场拍一张全家福是什么体验》《小姐姐教你隔空拍全家福》也以参与创作的记者视角,用Vlog展现了“别样全家福”的拍摄过程。

2021年的短视频作品《当“老首钢”遇见“冬奥梦”》,在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一周年的背景下独辟蹊径,讲述了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一位制冰师的故事。作为原首钢工人,制冰师刘博强在24年的职业生涯中,经历3次转岗,但他始终乐观豁达,刻苦努力,终于在新的岗位上成功转型。

同样是在2021年的短视频作品《道官冲的守望》中,记者来到了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上洪村道官冲,从采访媒体人李锋切入,了解到他从帮助村民挖掘当地非遗项目古法造纸到与村民合作探索“非遗+”发展模式。通过办古法造纸研学馆、“非遗+研学”“非遗+民宿”等一系列“非遗生态村”建设,让读者不仅看到“空心村”蜕变成“非遗生态村”,还感受到非遗生态与传统文化的魅力。故事娓娓道来,人物形象饱满,如同一卷打开的乡村风情画。

当年的《在外务工人的别样春节》等报道中,通过选取务工人员一起吃年夜饭、集体出游、加班值守等典型瞬间,如实记录了南京务工人员在这个特别春节里就地过年的真实点滴,生动展现了他们乐观自信的精神面貌和对新年的美好憧憬。

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跟得上、有立场

说到近年来的春节报道,必定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那就是武汉跨越2020年春节的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期间,恰逢报纸新年休刊,因此工人日报客户端、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矩阵成为报道的主阵地,多篇重量级原创稿件、视频均首发于各新媒体平台。工人日报在前方记者直击报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字特色,多篇报道聚焦疫情中的各地各级工会及普通劳动者,并及时回应职工关心的权益保障问题,网友反响强烈。

2020年疫情期间,客户端日均发稿量约250篇,其中记者原创稿件约60篇。同时,工人日报客户端在疫情期间开设“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个记者的‘封城’日记”“工会抗疫进行时”等三个专题,并开设“医护一线日记”“防疫指南”“工会作为”“职工行动”等多个专栏,充分展现“抗疫战士”在抗疫一线的工作状态。

“医护一线日记”专栏收录了10篇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奋战在武汉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火线日记。这些医护人员被抽调组成驰援湖北的医疗队,他们义无反顾,逆向而行,在抗疫的最前线与湖北人民一道与病毒赛跑,诠释着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

“一个记者的‘封城’日记”中收录了工人日报驻湖北记者站记者在前方发回的“封城”日记,记者以第一视角,全面展现了疫情期间,武汉市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状态,更反映了武汉市民打赢防疫阻击战的信心。

“工会作为”“职工行动”等专栏,连续推出《抗击疫情,职工在行动》《他们,抗战在疫情一线》《疫情牵动人心,企业责无旁贷》《职工在一线,抗疫凝爱心》《抗击疫情,企业一直在努力》《职工在行动,战“疫”必胜》等稿件,展现全国各地职工、企业和工会抗击疫情的辛勤努力。

除了专题、专栏外,工人日报客户端还推出了《新奇、安心、忐忑:企业复工中的三种表情》《召之必战!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驰援武汉的第一个24小时》《1月28日,镜头下真实的武汉》《一个工会主席领队的抗疫一线告白:“背过身来,我流泪了”》《口罩下的春运》等多篇原创图文、视频重量级报道。同时,拍摄了原创微纪录片《面对疫情,哪里来的超级英雄?不过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担当!》,在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多平台推送。

□ 图为工人日报社融媒体报道指挥平台。

2020年疫情期间,工人日报微信日均推送量近10次,除及时推送有关疫情的最新数据及官方消息外,工人日报微信平台积极策划,推出多篇原创策划稿件。

工人日报推出的原创微信《“封城”后真实的武汉,感动万千网友……》,文章中既有武汉市民的街拍,也有本报记者的直击,文章推出24小时内,阅读量达10万+。

保障职工权益、普及劳动领域法律法规一直是工人日报微信特色所在。疫情报道期间,工人日报结合疫情防控期间可能发生的劳动权益问题及其他法律风险,在微信平台陆续推出《疫情期间,单位可以适度降薪吗?答案来了!》《春节延长假期可以抵扣年假?延迟复工期间工资怎么算?有答案了!》《群主请注意!微信群疫情谣言不止,多名群主被约谈!》等文章。

企业工厂也是工人日报长期报道对象,为汇集那些为了抗击疫情捐助的企业信息,向这些伸出援手的企业致敬,工人日报微信推出原创文章《为疫区捐赠的企业请留名,工人日报喊您接龙!》。

此外,针对疫情报道中涉及当地企业,微信平台还陆续推送《看哭!这些医护一线日记,细节震撼人心……》《武汉,这个元宵节,不说快乐……》《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的一首诗,道出了我们如今的心境》《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交付背后,藏着这些秘密……》等多篇原创微信推文,展示了一线劳动者的无畏身影,鼓励人们坚定信心,抗击疫情。

2020年疫情报道期间,抖音平台成为工人日报新媒体矩阵中一个重要报道平台,日均发稿量8条,视频总播放量突破1.6亿。

在疫情报道中,工人日报抖音号充分发挥记者在武汉前方报道的优势,发布了多条记者现场拍摄的一手视频。《火神山第一间样板病房“出炉”》《受习近平委托,李克强来到武汉》《列车经过武汉站,几乎没人上下车》等视频播放量均突破千万,平均播放量达2000万。《第一个病房模块正式安装》《直击武汉封城首日》等视频播放量破百万。

同时,抖音平台也会剪辑编发工人日报各地记者站拍摄的视频,将其进行二次包装,推送在抖音平台上。这些视频既有各地抗击疫情的最新进展,也有各地涌现的感人画面,如《直击企业复产复工》《支援武汉的物资运输车经过收费站时……》《D735次列车上的乘务员》等视频,收获较高的点赞量。

2020年疫情期间,工人日报新媒体还与湖北日报联合开展“元宵节亮灯为武汉加油”的活动,在特殊时刻,与媒体同行肩并肩,为所有身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加油。同时,在多个平台上推送了九宫格图片和海报作品,如《泪奔!湖北长阳76岁彭家秀老人背自家菜园大白菜捐赠武汉!》《疫情防控期,工资怎么发》《职工用画笔为“战”疫加油》《春运返程小贴士》《不信谣 不传谣 不造谣》等九宫格图片和原创海报作品,都引起了较大反响。

2020年1月24日-2月2日,报纸停刊,也是工人日报融媒体中心工作最艰苦的时刻。从前一天五六点钟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几乎每个小时都有重大信息曝出,事情几乎每一分钟都在起变化。武汉封城、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火速开建、春节假期延长……很多事情都是前所未遇,而网民对信息的关注度也是前所未有,需要前方记者随时奔忙、后方编辑时刻更新。

跨越那年春节的疫情,工人日报融媒体中心全员上阵,平均每天工作超18个小时。现在回望那时的工作,记者原创稿件、融媒体中心的策划创意稿件以及海量的外稿,需要写作、编辑、审核、发布;客户端、微博、微信、抖音、强国号、头条号等各个平台都需要实时更新,长时间、不停歇、强度巨大的工作量给春节期间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最终,我们扛了下来,并通过硬核战“疫”的方式将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

媒体融合对每一个媒体人来说都是巨大考验,可以想见,在不久的未来,这种考验必将不断升级。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需要掌握的武器、需要付出的努力,也将越来越多。

2022年冬奥会也将在春节期间举行,这又将是一场媒体“大战”,也会是各新闻机构媒体融合之间的竞争。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将春节当作媒体人必须征服的新闻“高地”,或许会成为越来越多新闻人的选择。

猜你喜欢

工人日报高地微信
腐蚀控制领域3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出版
燕晗高地
高地
《工人日报》:食物中毒致死悲剧为更多人敲响警钟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微信
微信
微信
新官上任
风不能,雨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