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大学生研学旅行开发对策研究
2022-03-16付卉赵新慧
付卉 赵新慧
摘 要:研学旅行是继承我国传统“寓教于游”教育理念的游玩方式,是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可以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更好地亲近大自然,感受文化之美。本文以大学教育为基础设计理念,基于大学生研学旅行动机,突出研学旅行体验,提出通化市应采取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研”“游”“学”一体化的研学旅行开发对策。
关键词:研学旅行;大学生;通化市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吉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短期研学旅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XJZD202002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育理念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研学旅行不单单是“旅游”,还具有教育功能[1]。研学旅行体现旅游的教育功能,学生可以在研学旅行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2]。研学旅行的核心目的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旅游期间进行探究性学习,使文化学习和实践教育产生联系,进而深化对区域文化和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本文将通化市地域文化与研学旅行产品的融合,提出开发通化市适合大学生的研学旅行产品对策。
旅游动机因需求的复杂性而较为复杂,日本学者田中喜一把旅游动机分为心理、精神、生理和经济动机[3]。美国学者罗伯特.W.麦金托什将旅游动机分为文化、身体健康、交际关系和声望4种类型[4]。邱扶东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旅游动机,将其划分成文化动机、交际动机、求美动机和从众动机等6种类别[5]。在当代大学生旅游动机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发现文化型动机和学习型动机占比更高,了解知识文化、历史文明,提高自身素养、社交是大学生研学旅行的主要动机[6]。
通化市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风景地貌、水景、冰雪景、地质历史遗迹等应有尽有,山、水、洞、石融为一体。人文资源方面,高句丽历史悠久,开发较早,又是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区;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杨靖宇烈士陵园、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玉皇山烈士陵园、五女峰抗联密营、兴林镇河里会议旧址等。这些资源为通化市的大学生研学旅行开发提供了丰富内容,但目前该市大学生研学旅行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通化市大学生研学旅行开发现状
通化市隶属吉林省,是吉林省一座尤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通化市旅游资源丰富,享有“中国医药城”“中国葡萄酒城”“中国钢铁城”三大美誉,同时也被称为“六乡”,即“人参之乡”“中国中药之乡”“优质大米之乡”“葡萄酒之乡”“滑雪之乡”和“中国松花砚之乡”[7]。目前,通化市研学旅行主体是中小学生,主要由旅行社和学校开发研学旅行产品。在开发目的上,旅行社相对重视经济目标的实现,学校则重视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收获;在开发方式上,旅行社开发的产品大多偏定制性,而学校则是根据学生旅游需要、学习特点及资源获得的便捷性进行产品设计;在开发类型上,主要是文化研学游(古王城文化、红色教育文化、乡村民俗文化、冰雪文化等)、科技研学游、自然研学游、博物馆研学游,而其中数目比较多、产品比较丰富的主要是文化游,文化研学旅行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也相对较高。
(二)通化市大学生研学旅行开发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分散,景区配套不够完善
通化市60%以上面积为山区,属长白山系,地势由南向北沉降,形成了北低南高的地貌。通化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现阶段留有革命遗址、遗迹124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2处。但由于通化山区面积过多,旅游景点分散,通往景区的交通不够便利,旅游环境和接待质量也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缺乏相应的娱乐设施,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研学旅行的发展。
2.研学旅行产品相对单一,设计创新性不足
通化市研学旅行资源丰富且具有特色,但是通化市的核心资源特色却并未得到体现。旅游产品没有有机结合,多以红色文化为主,却没有形成特色,资源未得到整合。相较于交通相对便利的吉林等地,通化市研学旅行产品单一,创新性不足,研学旅行产品之间差异不大,多数为景区参观游览,产品开发方式、开发内容与其他地区雷同,缺乏层次,不能满足大学生研学旅行的教育和实践需求。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生理心理发育更加成熟,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更加强烈,希望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储备。大学生应扮演好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大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也更应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在研学旅行产品数量上,通化市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设计和推出的研学旅行产品较少,未能满足大学生对先进知识理念汲取的需求。
通化市具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山地旅游资源,但各个资源在地质地貌、生物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大学生参与研学的动机不同,对研学旅行产品的需求也有差异,因此通化市大学生研学旅行应该根据不同资源情况、大学生不同的研学动机及研学旅行时间的长短进行特色化和针对性开发。
(一)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开发
以通化市旅游资源为基础对研学旅行产品进行分类,可分为“古迹文化类”“红色教育类”“乡村民俗类”“冰雪运动类”。古迹文化类资源主要包括高句丽王城、高句丽王陵及贵族墓葬、将军坟、五盔坟壁画墓、好太王碑、丸都山城和国内城等,研学内容是观赏古迹游览景点,体会王城的恢宏遗韵[8]。红色教育类资源主要包括杨靖宇烈士陵园、辉南县革命烈士陵园、集安市烈士陵园等,研学内容是参观具有纪念意义的红色教育基地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9]。乡村民俗类资源主要包括集安市等特色乡村,研学内容是親身体验萨满文化、剪纸文化、朝鲜族风情等,使大学生了解乡村民俗文化。冰雪运动类资源主要包括通化滑雪场、千叶湖滑雪场等,研学内容是参与滑雪运动、体验冰雕制作等,使大学生感受冰雪艺术,弘扬体育运动精神。
(二)以大学生研学动机为基础的开发
学生研学旅行动机并不是单一的,因此研旅游产品应是多种类型产品的组合[10]。通化市研学旅行产品开发要以大学生研学动机类型为导向,根据大学生研学动机,可将研学旅行产品分为4类,分别为“休闲观光型”“知识学习型”“实践拓展型”和“冰雪文化体验型”。研学旅行产品内容主要包括游览通化市高句丽王城、山城夜色等自然景观,开展以摄影、写生、文学作品写作等主题的研学活动为主的自然风光类;参观杨靖宇烈士陵园等极具纪念意义的红色知识学习类;鉴赏古今诗文和朗诵比赛活动为主的活动拓展类;以体验萨满文化鉴赏、剪纸文化、朝鲜族文化、民间乐演奏等文娱活动为主的艺术鉴赏类;戴萨满面具,体验通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学习、欣赏朝鲜族和满族传统手工艺、传统的舞蹈,穿上朝鲜族、满族传统舞蹈服饰、与非遗项目进行互动的深度体验类;体验冰雪运动为主的滑雪、滑冰、冰球等竞技项目和观赏冰灯活动、猜灯谜、冰雕雕刻等以体验冰雪的魅力为主的冰雪文化类。
(三)以研学旅行时间为基础的开发
以停留时间为参考可以将研学旅行划分成两类,一类是一日研学旅行,另一类是多日研学旅行。
1.一日研学旅行
由于停留时间不长,此类研学旅行方式涵盖的产品类型相对偏少。一日行研学旅行产品应重点反映通化市研学旅行所具有的核心特点,一方面开发兼顾观光和体验的旅游产品,主要强调游览自然景观,可以设置若干和少数民族文化有关的项目,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又能体验通化特色文化。另一方面要基于历史文化体验开发专题产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旅游产品中体现王城文学作品或革命先辈的不屈精神,满足他们汲取知识和提高个人实践能力的需求。
2.多日研学旅行
由于此类研学旅行方式停留时间较长,在打造这一类研学旅行产品时可在旅行产品中融入多种元素,如休闲观光、知识汲取、实践提升等,设计更加丰富且时间紧凑的产品。例如,开发冬令营研学产品,产品内容包含古代遗址观光、红色观光、冰雪运动、体验朝鲜族和满洲风情、乡村民俗活动等。
(四)深入挖掘通化市大学生研学旅行主题
研学旅行主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保证研学旅行“寓教于游”的主题,深度挖掘通化市的旅游资源,开发以“教育、实践、德育”的主题的研学旅游产品,加强研学旅行与通化市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参与研学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了解通化市文化精神和红色文化、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第二,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旅游动机和学生的课程设计研学旅行产品,增强学生学习知识、参与实践的旅游动机,深化研学旅游主体的深度和广度。
另外,通化市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应注重学生体验,结合通化特色资源,提炼出研学旅行体验主题,设计具有辨识度的研学旅行产品,体验项目以教育、审美、娱乐为主体,具有差异性,类型多元化,使学生在体验中身心得到满足,获得一次难忘的研学旅行记忆。
(五)通化市大学生研学旅行开发保障措施
首先,景区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建立研学旅行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权利和责任,确保大学生研学旅行项目真正落地。其次,政府要制定研学旅行发展政策,尽快出台细化规定。在推动研学旅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政府政策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应围绕大学生研学旅行开发问题完善有关规定,打造并出台契合实际的大学生研学旅行标准,为通化市大学生研学旅行开发提供有力指引和保障[11]。再次,高校在推动研学旅行事务中,尤其要关注学生安全问题。学生安全是最重要的一环,高校要将组织和保障工作真正做到位,确保研学旅行活动安全顺利开展。高校开展研学旅行除了要参考课程目标外,还要结合研学机构给出的活动规划提前设计好应急方案,同时将有关方面事宜提前告知学生家长。
大学生研学旅行的开发必须以学校课程、研学旅行动机和旅游资源特点为基础,开发有利于大学生参与的、提高通化市知名度的研学旅行产品。研学旅行与教育和旅游两个领域密切相关,通化市要结合大学生研学旅行动机开发满足大学生需求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学旅行产品,形成“研”“游”“学”于一体的研学旅行模式。同时,通化市还要整合古迹文化、红色教育、乡村民俗、冰雪运动等方面的旅游资源,以旅游资源、大学研学动机和研学旅行时间为基础,开发适合大学生的研学旅行产品,并建立通化市大学生研学旅行保障体系。研学旅行满足大学生教育与旅游需求,随着学校和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研学旅行市场也会逐渐扩大,通化市要把握机遇,积极开发符合大学生需求的研学旅行产品,不断提高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 PITMAN T,BROOMHALL S,MAJOCHA E.Teaching ethics beyond the academy:educational tourism,lifelong learning and phronesis[J].Studies in the education of adults,2011(1):4-17.
[2] 吴婷.十八世纪英国大旅行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1-6.
[3] 刘纯.旅游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65.
[4] MCLNTOSH R W.book review:tourism,principles,practices, philosophi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73(3):23-24.
[5] 邱扶東.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1996(6):367-369.
[6] 吴珂.基于深度体验的河南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0):30-32.
[7] 韩杰.吉林省通化-集安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137-145.
[8] 陈玲玲,孙克勤.集安市世界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182-184.
[9] 张丽娟,王延伟.通化旅游资源整合发展浅析[J].中国商贸,2012(34):196-197.
[10] 曹晶晶.日本修学旅游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1(4):134-136.
[11] 袁锐.河南大学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1-6.
148250118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