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红色旅游 传承红色文化
2022-03-16孙剑李翔
孙剑 李翔
摘 要: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全国各地均在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此举既能很好地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还能够对外宣传红色旅游资源中蕴含的丰富文化。目前,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本文简要分析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就具体的实施路径展开深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2;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项目“桂东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2018YJJD0015);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项目“广西乡村治理中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研究”(2021YJJDZD06);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2020KY1400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旅游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增长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红色旅游在全国各地逐渐兴起,如江西、陕西、上海、湖北、浙江等,国家和各地区大力支持发展红色旅游,相关部门专门针对“红色旅游”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与规划方案,并尝试将多个革命根据地打造成为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旅游景点,种种举措均对发展红色旅游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红色文化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传播。
(一)有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红色文化是历史的“见证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1]。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党的领导地位日益凸显。传承与发扬红色文化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深刻感知党的艰苦卓绝奋斗史、波澜壮阔革命史、可歌可泣光荣史,进而牢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数不清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更加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
(二)有助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赖于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红色文化在青少年德育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奋斗历程中,党形成了各种精神,如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等,这一系列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活动中得以传承与升华,充分彰显了党的革命优良传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就是发展红色旅游,并充分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以及古迹文化,使青少年在观光游览中得到思想教育,进一步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三)有助于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大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处于欠发达地区,当地群众的生活并不富裕。革命老区借助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同时大力弘扬及传承红色文化,可把红色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发挥出来,加强革命老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并积极培育当地特色产业,让历史、文化与资源优势成功转变为经济优势。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环保性,有助于优化老区经济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一)完善法律法规,实现红色文化传承
现如今,有关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外,各省市也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条例,但这些条例均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措施不全、未明确界定红色旅游资源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规定,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著名人物及具有重大纪念、教育价值的史迹、实物以及代表性建筑,均是法律重点保护对象,但其并没有提到红色文物与革命文物。因此,国家应结合实际情况,修订与完善红色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一,深化红色旅游产权改革。红色旅游产权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目前,“三权分立”模式非常普遍,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掌握所有权,相关部门拥有管理权,而个人则拥有经营权。以湖南省凤凰县为例,其采用了“三权分立”模式,导致红色旅游资源产权不明确、管理不到位,进而影响红色旅游的发展。因此,发展红色旅游的一项重要举措便是深化产权改革,明晰产权,而且要做好法律条文的保护和完善,这样才能保障红色旅游更好地发展。
第二,完善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红色旅游资源很难保护,若单纯地依靠某个管理单位又或是个别机构,势必收效甚微,所以全国人民需要一起行动起来。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红色旅游文物保护具有法律依据,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对红色旅游资源展开普查,使红色文化传承的资源内容更加丰富
不可再生性是红色旅游资源的一大显著特征,倘若资源被损毁,对人们而言无疑是巨大损失[2]。在红色文化传承过程中,开发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资源尤为关键。对此,为了能够确保红色旅游资源得以充分开发,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业,各级政府就需要大力普查红色旅游资源,这样不仅有助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保护资源的同时,合理开发资源,也能够实现红色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加强组织领导。虽然各省市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开展专项管理工作,但缺乏较高的执行力,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各省市应针对红色旅游资源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对组内人员予以优化,解决红色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难题。
加强科学普查。我国虽然很早之前就开始开展普查活动,但遗漏的红色旅游资源还有很多,因此就需加强普查,借助科學技术提高普查的有效性,将红色资源地理位置、行政位置等作为普查重点,同时还应了解其内在价值、历史、完整性、保护与开发现状、知名度以及影响力等。全省市要在管辖范围内进行资料的收集,对红色旅游资源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尽量实地考察红色旅游地。另外,全省市要利用各种方式明确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如测试、实地考察、访问等。
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区应加强动员与宣传,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大范围宣传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及要求,激发当地群众参与的热情。在开展大普查工作时,各级政府应选用专业人员,并统一对其进行培训,以促进普查效率的显著提升。
在传承红色文化方面,红色旅游景区是主阵地,且全国很多著名景区在硬件设施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2004年后,国家在红色旅游专项建设中投入了80亿元,在此形势下,各地也在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打造红色旅游精品项目,加大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确保景区配套设施的完善[3]。但即使这样,红色旅游景区硬件设施建设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如红色文化弱化、失真等,对传承红色文化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各地区必须要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红色旅游线路以及红色旅游景区为中心,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革命旧址以及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显著提升。各地区应切实落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中的相关内容,对项目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予以严格把关,包括标准、内容与规模等,如在没有得到国家批准的情况下,严禁扩大景区规模。
(二)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
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重温红色历史。在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与保护中,为了防止红色文化失真,各地区需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红色资源进行修缮,并积极征集革命事件史料,抢救性保护红色旅游资源,对有关红色旅游景区和纪念馆的革命历史文献、回忆录等进行收集、整理,努力挖掘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其感人细节和历史,从而确保红色旅游景区修复以及文化遗产有据可循,將历史原貌真实再现。
(三)加大对红色文物的保护力度
各地区要贯彻执行下发的文件,新建或改扩建相关设施,如纪念馆、纪念碑、领导人塑像等,必须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如果要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护和修建,或者开展相关环境整治工作,务必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基础,严格根据文物维修以及相关建设方案履行报批程序,严禁破坏景区原有的历史风貌。若是地方自主筹集资金构建《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以外的景区,必须向有关部门报批,待其审核合格后方可建设,各省市应严格把关,若项目未得到批准,则坚决不允许动工建设。
加强公民思政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前途,更和民族命运密切相关。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是一项民心工程和文化工程,其集文化、政治、经济于一体,既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意义深远[4]。但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说,公民普遍缺乏较强的“红色”意识,对红色文化也未有较高的认同感,进而导致红色旅游的发展缓慢,也不利于传承红色文化。因此,一定要加大对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公民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一)加大社会、学校、家庭合作力度
若想加强公民的思政教育,就一定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家庭、学校、社会三管齐下,公民也应努力提高自身思政素养。不论何种教育,其成功和失败都并非某一单方面的因素导致的[5]。首先,在开展思政教育方面,高校是主阵地,其可以通过开设思政理论课堂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政素质。对此,高校就要经常开展思政教育活动,通过比赛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利用有效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如颁发荣誉证书或增加学分。与此同时,高校还应积极开展一些纪念意义较大的思政教育活动,并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如拍摄和思政教育相关的微电影,让学生就思想政治教育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谈谈自己有哪些优缺点,对自己思政水平有充分认识。对学生而言,其也应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高效完成国家规定的思政学习任务,同时在实际生活中为集体、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尽绵薄之力。其次,家庭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阵地。家庭氛围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影响深远。优良的家风、对红色教育的重视是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基础,父母长辈应发挥榜样作用,把红色文化讲给孩子听,通过为其播放红色影视剧来让孩子们对历史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正视历史。再次,社会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又一重要阵地,国家应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红色教育氛围。针对我国的革命传统文化,社会各领域人员均应进行认真学习,进而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革命历史的良好氛围,使人们充分认同红色文化。
(二)坚决抵制网络腐朽落后文化
如今,发达的网络技术让人们足不出户,只需拥有一部手机便可知天下事。利用电脑与手机等现代通讯设备,人们在获取信息资源上可谓非常轻松[6]。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人们一方面能够借助网络获取健康有益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会被腐朽落后的文化侵蚀。例如,抖音本来是人们用来分享精彩生活片段、交流生活经历的,但随着其日益火爆,也出现了很多不健康的视频。基于此,除了政府需要对网络文化环境进行整顿,积极传播健康正能量信息,公民也需要在面对不良文化的侵蚀时自觉抵制,对红色精神进行主动弘扬,积极传承红色文化。
[1] 李丽.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的规律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J].祖国,2018(15):85.
[2] 邵冬梅.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色文化传承策略分析[J].旅游与摄影,2021(19):68-69.
[3] 马嘉悦.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分析[J].艺术家,2019(12):149.
[4] 刘曦璟,湛风涛.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的传承[J].党史纵横,2016(6):2.
[5] 姜明玉.大数据时代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J].球人文地理,2016(6):299.
[6] 赵莉.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评《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J]. 领导科学,2019(13):1.
124150118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