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学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2022-03-16方志强张莹
方志强 张莹
摘 要: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 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将长城资源开发与保护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CSSCI、核心期刊文献为检索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长城研究知识图谱,总结长城文献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等方面内容,发现长城文献研究的特点与不足,为今后我国长城文献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城学术研究;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享有世界文化遗产之誉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对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成果,历代长城遗存总长度为21 196.18 km,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 721处,是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2019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明确了长城保护的重点是秦汉长城和明长城,提出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1]。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方案指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对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应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对长城及环境实施严格的保护和管控,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2]。目前,长城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考证、生态环境、军事防御、旅游资源等方面。截至2021年10月15日,被引频次比较高的文献包括余同元1995年发表的《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被引80次,是长城文献研究中被引频次最多的一篇,文章研究了秦、汉以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以长城为界的贸易市场[3]。李登科、郭铌等人2007年发表的《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植被指数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被引66次,文章對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植被覆盖的气候因子及历史演变的关系进行了分析[4]。朱大渭在2006年发表的《北朝历代建置长城及其军事战略地位》被引 25次,指明了长城的整个军事防御体系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5]。王硕、曾克峰等人2013年发表的《黄金周风景名胜区旅游客流量与网络关注度相关性分析——以庐山、华山、八达岭长城风景名胜区为例》,被引91次,以2012年“十一”黄金周客流量及游客网络关注度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OSL方法构建分析长城风景名胜区客流量与网络关注度的变化特征模型[6]。
鉴于此,笔者从文献计量角度对长城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梳理长城学术研究现状为出发点,力图通过文献梳理了解长城学术发展的脉络、核心作者与核心机构以及长城领域的研究热点,探究长城学术研究的学理路径,为学者今后的研究提供启示。
本文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实时、动态、多元的引文分析,以科学知识图谱的方式将长城文献之间的关系、规律和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图谱展现。其将有助于总结长城文献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不足,并为接下来的长城保护与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学术期刊为文献数据来源,在“期刊”专业检索中设定检索条件为“长城”,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CSSCI”,检索时间不限,共检索出1 326篇文献,时间分布为1992—2021年,剔除会议、长城系、长城公司、长城品牌等与长城文化不相关的文献后,最终检索得到388篇文献,检索日期为2021年10月15日。
文献发文数量可以表示出某一研究领域的受关注程度,逐年发文数量能表示该研究领域的变化趋势[7]。笔者通过对388篇文献进行折线图绘制,得到长城文献研究年度发文数量分布图,详情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一是长城文献研究年发文数量并不多,2012年后基本在20~30篇,最多的是2017年31篇。二是长城文献研究最早出现在1992年,研究内容以长城历史考证为主。三是长城文献研究的小高峰出现在2007年和2017年,这一趋势与2006年12月实施的《长城保护条例》和2017年正式颁布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有关[8]。而2019年至今的长城文献研究数量较稳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长城文献研究的促进作用也日益凸显。
(一)核心研究机构分析
发文机构来源分析,是通过机构发文数量的统计来说明核心研究机构及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情况[9]。如图2所示,笔者通过软件统计发文机构的发文数量,能探究长城文献研究的核心机构。搜索发文数量≥4次的研究机构,共得到17家,其中大于10次的机构分别为西北大学发文26篇,天津大学发文17篇,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文17篇,陕西师范大学发文14篇,中国科学院发文12篇,北京林业大学发文11篇。数据表明这些机构在长城研究领域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
(二)核心研究作者分析
长城文献研究的核心作者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长城研究的发展速度[10]。由作者合作网络图可以看出,在长城研究中相同高校作者两三人合作较多,还有一部分作者是独立研究(见图3)。笔者通过CiteSpace统计出高产核心作者,以普赖斯(Price)公式作为核心作者的量化标准,Nm是最高产作者发文量,Ni是入选核心作者发文量的最低标准,普赖斯(Price)公式如下所示。
在长城文献研究中,张玉坤为最高产作者,发文14篇,其次是李严7篇、赵现海7篇、王绍东5篇,这些核心作者是长城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
(三)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可以反映某一领域当前和过去的研究热点,从而展示出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及衍进动态。如图4所示,关键词的共现关系用节点间的连线来表示,共现的时间和关联的强度,分别用线条的颜色和粗细程度表示,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的多少,节点越大相应的被引频次也就越高,说明该领域受关注的程度越高,也越容易成为研究热点[11]。从图4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明长城、万里长城、长城沿线、军事聚落、古长城等话题。
(四)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视图是用于体现不同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12]。如图5所示,聚类编号、名称分别是:#0明长城、#1长城沿线、#2万里长城、#3长城遗迹、#4聚落形态、#5文化遗产、#6文物保护、#7夯土长城、#8长城群、#9农牧交错区、#10秦长城。
根据长城文献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结果分析,可以发现长城文献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城历史考证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明长城、秦汉长城、金长城、古长城的历史考证研究上。如王婷婷、邵晶分析宇文恺的建筑理论,对其修筑长城的历史进行考证[13]。魏坚、孟燕云考察了北魏长城的起止位置、长度、分布走向、军事作用等问题,说明北魏长城防线随国力的增强不断北移[14]。二是军事防御、农牧交错区视角,研究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体系。如邓涛阐述了清朝内外统一过程中长城的融合纽带作用,徐凌玉、张玉坤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明长城进行整体的价值认定和评估指标体系构建[15-16]。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研究,对长城沿线气候变化等进行的研究,如胡平平、汤羽扬研究长城和长城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历史关联性[17]。
(五)研究趨势分析
突现词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频次变化较大的词,通过突现词图谱能对长城文献研究进行前沿分析[18]。从图6可以发现,长城文献研究前沿呈现出从1992年开始的空间结构、万里长城,到1996年的明长城堡寨、明长城军事体系,最后是文化遗产、明长城成为当前的研究前沿。
(一)结论
笔者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中核心期刊关于长城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到虽然长城受到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但对学术研究的促进作用不强。①从发文数量来看,长城文献研究数量较少。基本可以划定为萌芽期(1992—2006年)、成长期(2007年至今),2007年至今的年发文数量基本在15~30篇,其研究还未体现出快速发展现象。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虽然长城文献研究的研究热度与政策呈现正向关系,但受政策影响较小,而主要是受核心作者发文数量的影响。②从论文的发文机构来看,主要集中在文化遗产、历史、建筑学领域的研究机构,缺少经济类研究机构。这与长城旅游资源开发难度大、旅游资源开发受传统观念制约有关。③从发文作者来看,科研人员主要集中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分布较为分散,需要加强团队合作,形成高水平的科研队伍[19]。④从研究热点来看,长城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地理、古建筑保护等领域,人文科学、工程科技、基础科学研究较多,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较少,这与长城文献发文机构类型相吻合。⑤从研究前沿来看,文化遗产、明长城是当前长城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这与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最大、防御体系和结构最为完整,以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展文旅融合项目有关。
(二)展望
通过对长城文献研究的现状及特点分析,笔者认为今后有关长城文献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一是深入开展长城文化挖掘等方面学术研究。长城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建筑奇迹,“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开展长城文化研究是广大学者一直以来的学术研究方向,也是需要学者继续更深入地做下去。通过举办国际、国内长城学术研讨会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吸纳更多地学者对长城进行学术研究,把学者的相关学术成果应用于长城的保护和开发中,从而推动长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20]。
二是紧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管理机制、意义及困境等方面开展学术研究。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全新概念,自2017年国家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先后出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等文件。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是加强长城沿线经济带文旅融合研究。长城涉及的15个省区市大部分地区处于欠发达地区,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际上是对长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是国家文化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如何利用好这些后天优势,开发文旅融合项目,带动长城沿线的区域经济发展,是开展长城学术研究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是加强长城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的研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始终是一对矛盾体,彼此依存又相互促进。长城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主要存在缺乏科学的应用和管理体系,保护和利用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缺乏长城保护专项经费落实政策等问题。如何处理好长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先决条件,是开展长城开发与利用学术研究的首要课题。
五是开展长城及其精神价值研究。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精神象征。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嘉峪关时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已经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当今中国的文化符号持续不断地向世界传达着中华文明的核心價值。
[1] 新华社.《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秦汉长城和明长城为保护重点[EB/OL].(2019-01-24)[2021-11-01].http://www. gov.cn/xinwen/2019-01/24/content_5360925.htm.
[2]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EB/ OL].(2019-12-05)[2021-11-01].http://www.gov.cn/ zhengce/2019-12/05/content_5458839.htm trs=1.
[3] 余同元.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J].历史研究,1995(5):55-70.
[4] 李登科,郭铌,何慧娟.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植被指数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J].生态学报,2007(11):4620-4629.
[5] 朱大渭.北朝历代建置长城及其军事战略地位[J].中国史研究,2006(2):51-66.
[6] 王硕,曾克峰,童洁,等.黄金周风景名胜区旅游客流量与网络关注度相关性分析:以庐山、华山、八达岭长城风景名胜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3(11):182-186.
[7]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2-253.
[8] 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EB/OL].(2017-09-26)[2021-11-01].http://www.gov.cn/zhengce/2017-09/26/ content_5227713.htm.
[9] 赵以霞,王鑫,金昆,等.国内大数据环境下学习分析技术研究路径及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9(8):34-40.
[10] 柯清超.大数据与智慧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8-11.
[11] 邱均平,沈恝谌,宋艳辉.近十年国内外计量经济学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对比研究[J].现代情报,2019(2):26-37.
[12] 高颖.中国哲学学科研究热点和趋势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哲学史,2018(1):16-22.
[13] 王婷婷,邵晶.隋代建筑学家宇文恺修建长城考证[J].兰台世界,2014(24):88-89.
[14] 魏坚,孟燕云.北魏长城考辨[J].文物,2019(7):66-73.
[15] 邓涛.延续与变革:清前期长城的军事和非军事功能[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66-74.
[16] 徐凌玉,张玉坤,李严.明长城防御体系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90-99.
[17] 胡平平,汤羽扬.长城自然地理环境的历史特征及保护规划初探[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3):40-44.
[18] 张洪,孙雨茜,司家慧.基于知识图谱法的国际生态旅游研究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7(2):342-352.
[19] 王文婷,任文文.高校图书馆智库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5):121-124.
[20] 董耀会.长城文化经济带建设研究[M].秦皇岛:燕山大学出版社,2021:1-7.
209750118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