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研究

2022-03-16李振张瑜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2期

李振 张瑜

摘要: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活跃,数字城市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随着国家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数字化建设逐步向农村地区下沉渗透,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应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方向,我国乡村振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以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辽宁省数字乡村的发展现状,找寻目前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构建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PH和熵值法组合预测法计算数字乡村发展各指标权重,基于结果提出辽宁省数字发展提供发展对策建议,以期加快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数字乡村 就绪度 评价组合 预测法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乡村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近年来数字信息技术在各方面发展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全新增长极,数字经济与乡村发展相融合成为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方向。2018年国务院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要加快新一代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4G通信网络的覆盖、推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等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19年5月国务院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总体要求及重要任务。同年12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并就目前我国数字乡村发展取得的成效制定未来我国数字乡村战略的发展规划。2020年9月,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数字乡村战略正式在全国实施并进入建设阶段。

为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精神,进一步推进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工作,2020年辽宁省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出台《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规划》,详细制定了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的顶层规划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及方向。同时沈阳市辽中区、朝阳市凌源市、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及营口市老边区等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就数字乡村发展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其中沈阳市在2019年着手组织建立数字乡村专家库,以此支持沈阳市数字乡村发展;本溪市于2021年制定出台本溪240个民族村的数字乡村规划设计,以民族村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本溪市乡村振兴。

一、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近年来,辽宁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加大数字乡村发展力度,提高农村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农村向信息化发展,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乡村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1.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首要标准,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是数字乡村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高低直观的看出地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程度,可以判断其是否具备数字乡村发展的基础条件。本文将农业机械化程度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农业机械覆盖率,二是在农业机械装备,并选择相关指标分析辽宁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现状。

在农业机械化覆盖率方面,从整体来看,近年来辽宁省农业机械化主要指标均呈现正增长状态,其中辽宁省2019年农用机械总动力在全国各省(除港澳台)排名第17位,农用拖拉机数量排名第12位,农业机械装备方面处于全国中等发展水平;在农业机械覆盖率方面,2019年辽宁省农业综合机械化覆盖率高出全国水平15.23个百分点,所包含的耕地机械化、播种机械化和收获机械化的覆盖率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乡村信息服务覆盖持续扩大。近年来辽宁省乡村信息服务覆盖不断得到扩大,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辽宁省农村广播节目和农村电商节目综合覆盖率每年均实现小幅度增长,在2019年覆盖率分别达到98.61%、98.75%;在农村互联网建设方面,辽宁省不断加大对手机网络的扶持力度,通过实行完善手机网络覆盖面积和降低手机网络资费等措施提升辽宁省信息服务水平。截至2019年底,辽宁省84.6%的行政村已建成益农信息社,12316金农服务热线从2005年成立至今已累计服务农民人数达2647万人次,4G网络和邮政服务实现全省行政村全面覆蓋,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目前辽宁省乡村信息化覆盖持续扩大,数字乡村的发展将会为乡村信息服务发展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浪潮。

3.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数字乡村发展的基础条件,完善的乡村基础设施也是保持乡村发展的首要前提。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农村供水保障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基础设施短板,从而改变农村环境,促进农民生活质量,为数字乡村建发展打下基础。

一直以来,辽宁省积极贯彻国家政策及文件指示,大力发展区域内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在2016年—2019年期间,辽宁省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均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从整体上看,目前辽宁省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发展指标值均实现逐年增长,农村居民用水、道路交通和医疗卫生等方面日渐完善,虽与全国和发达地区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但已具备推动数字乡村发展的基础条件。

4.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稳步提升。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发展数字经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与农产品销售相融合,以农产品网络销售,带动贫困乡村经济提升和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辽宁省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在全省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下,辽宁省农村数字经济得到稳步提升。

总之,目前辽宁省已具备发展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农业信息化、数字化和现代化建设已初步形成规模,整体呈现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日渐完善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乡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乡村信息服务覆盖的持续扩大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数字经济的稳步提升有效加快了辽宁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辽宁农村全面振兴。随着未来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工作的不断推进,辽宁农村必将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1.配套资金不足。推动数字乡村发展不是依靠单一乡村发展,而是需要所有乡村共同实现乡村数字化发展。虽然近几年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整体处于较好的发展状态,但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辽宁省各地区数字乡村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实施数字乡村战略配套资金不足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可供发展资金的不足导致部分乡村无法有效支撑技术引进和人才保障,同时发展资金的不足使得一部分需要资金支持的项目无法进行大规模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定数字乡村发展规划的难度,从而导致数字乡村发展总体进程减缓。

2.数字化水平低。数字乡村发展需要广泛将数字化理念应用于农村发展之中,然而,在现有的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之中,村民的理念仍停留在传统发展方式上,对数字化发展理念的接受程度较低,使得传统的发展理念束缚了数字乡村发展的推广和实施。其次各基层组织对数字乡村发展理念的引导能力不足,缺乏深入引导村民响应参与数字乡村发展工作,部分基层组织掌握农村数字化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有限,实施数字乡村的建设仅有框架,缺少核心技术支撑,从而导致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数字化水平较低。

3.专业人才匮乏。辽宁省是全国教育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截至2019年省内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15所,高等高等院校在校生104.11万人,其中大连理工大学等4所高校为全国“双一流”大学校,集中的教育资源为辽宁省各领域提供了无数专业人才。就数字乡村发展所需要人才来看,数字乡村发展需要大量既掌握信息科学技术,同时还掌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虽然辽宁省集中的教育资源为培育专业人才提供了保障,但目前辽宁省数字乡村所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仍存在较大缺口,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导致数字经济与农村发展难以快速融合发展,从而制约了辽宁省数字乡村无法规模化发展。

二、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赋权

(一)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目前国内外尚未对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统一的标准,构建具有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本文研究成果的基础,并对本研究结果是否具备可信性有着直接影响。为此,本文将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量化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的确定

在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量化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家和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规划解读,确定从数字乡村的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供给、绿色生产、流通服务和数字效益六个层面,创新性地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的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组合的方式对各指标进行赋权,两种方法的组合使用即可避免主观思想的影响,又尊重了客观事实依据,以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组合的方式提高所得权重的预测精度。所得指标最终权重如表1所示。

(三)组合赋权的优势验证

通过对层次分析法权重、熵值法权重及组合权重的对比可以看出,经组合权重与层次分析法权重和熵值法权重折线分布趋势一致,详情如下图1所示。这表明组合赋权相对采用单一方式赋权具有同时兼顾主观想法和客观数据事实的优势,组合赋权可作为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体系的赋权方式。

(四)组合赋权的结果分析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指标组合权重分布在建设环境就绪度,基础设施建设就绪度,科技创新供给就绪度,绿色生产就绪度,流通服务就绪度,数字效益就绪度6个一级指标上有一定差异,其中组合权重最大的为科技创新供给就绪度(0.2323),这说明科技创新供层面给对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的影响较高;建设环境就绪度(0.2170)的组合权重略低于科技创新供给就绪度,对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次为绿色生产就绪度(0.1784)、数字效益就绪度(0.1728)和流通服务就緒度(0.1214),而基础设施建设就绪度的组合权重最小,为0.0781,这主要是由于辽宁省内行政村4G网络、宽带、电话等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符合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实际情况,故所得组合权重较小。

1.建设环境就绪度。建设环境就绪度中组合权重最高的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0367),该指标可以衡量区域内一定时期的农业生产总规模及成果,同时可以表示在区域内具备农业产业数字化的基础,其组合权重最高,说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对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地区总产值越高,越具有推动数字乡村产业数字化的基础。同样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及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的组合权重也较高,说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农村地区生活保障也对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有较大影响。

2.基础设施建设就绪度。基础设施建设就绪度的组合权重虽然相对较小,但其中农村网民数量占农村人口比重仍占有较大的组合权重,其权重为0.0284表明农村网民数量对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农村网民数量比重高的地区,其数字乡村发展水平也相对越高。同样农民家庭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也具有较高的组合权重,说明移动通信水平也是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3.科技创新供给就绪度。在科技创新供给就绪度层面中,农业机械总动力所占组合权重最高,其次农机购置补贴投入资金以0.0449的组合权重排名第二,这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促进数字乡村发展的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具有显著影响,同时说明数字乡村发展需要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政府对发展的补贴投入。

4.绿色生产就绪度。绿色生产就绪度所包含的指标中造林面积所占比重为0.0598,是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指标体系中组合权重最高的,这说明维护农村生态平衡,保持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工作,其次除涝面积指标同样具有较大的组合权重,这表明在维护农村生态平衡的同時还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从而推动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进入良性的发展循环中。

5.流通服务就绪度。在流通服务就绪度层面中,组合权重较高的是地方财政交通运输支出(0.0288),这说明政府在政策及资金扶持的力度是促进数字乡村发展物流服务的关键因素;随着农村电商经济的发展,邮政业各类营业网点数也对流通服务具有一定影响,地区邮政业各类营业网点数量可以衡量该地区电商经济的基础水平,数值越高表面其数字乡村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水平也处于较高水平。

6.数字效益就绪度。数字效益就绪主要包含政务信息数字化和数字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其所包含的二级指标均具有较高的组合权重,这说明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的核心目标仍是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和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化。地区乡村数字经济和政务信息数字化发展程度越较高,那么该地区越具有发展数字乡村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均对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均有着不同影响,其中应主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视度,同时提高数字乡村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推动农业机械化的数字化发展,并加强信息技术在党政信息和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从而实现乡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三、辽宁省各地区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综合水平分析

(一)各地区就绪度综合水平得分

其中Ri为各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值,Wi为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最终通过公式(1)计算得出辽宁省各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就绪度综合水平得分,详细结果见表2。

(二)各地区就绪度综合水平结果分析

从辽宁省各地区就绪度综合水平得分来看,辽宁省各地区间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在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综合水平得分中,沈阳得分0.6893分,在辽宁省各地区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综合实力中排名榜首,其次是大连排名第二,与沈阳相差0.1285分。锦州作为辽宁省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其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综合水平紧随其后,位于省内第三。铁岭和阜新作为辽宁省内的农业大市,两个城市同样具有较强的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综合水平,居于辽宁省第四、第五名。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之一的盘锦,其依托优秀的农村生态环境和绿色农业发展,位居辽宁省第六位。营口和朝阳虽然在部分指标层面发展较弱,但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所在城市,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具备较高的发展潜力,分别在辽宁省内各地区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综合水平排名第七名和第八名。而丹东、鞍山、葫芦岛、本溪、抚顺和辽阳6个城市的综合水平相对较弱,在辽宁省各地区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综合水平排名处于较为靠后的位置。

四、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的对策建议

实施数字乡村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区域内乡村整体发展水平共同提升,就目前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来看,各地区间发展就绪度综合水平差异较大,根据各地区得分来看,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呈阶梯状分布。为缩短各地区间的差距,辽宁省在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时应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实现地区间互动互助。以资源共享平台为纽带,依托政府的领导、协调能力,实现区域内各地区协调发展,缩短各地区间发展差距,提高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从而缩小与数字乡村发达省份之间距离。

(一)加速数字理念推广

数字理念是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数字理念应用则是在传统乡村发展方式上,进一步将数字技术应用与农村发展之中。而推广数字理念应用,首先应通过政府引导、媒体传播、实地介绍等方式宣传数字乡村建设及数字理念,逐步转变农民在发展方式上的传统理念,从而提高农民对数字乡村建设及数字理念的认知。其次通过技术引进及成果共享等方式,提高区域农村数字化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水平,以数字技术支撑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最后在提高基层组织组织引导能力的基础上,以基础组织为单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数字技术应用进行宣传,同时邀请专家以技术讲座和上门指导的方式推广数字理念及技术的应用,并在区域内建立规范的示范展示区展示数字技术应用成果,从而提高数字技术在乡村发展中的应用,带动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提升。

(二)推进专业人才培育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撑,由于数字乡村战略提出时间较短,所以相关专业人才资源较为匮乏。辽宁省在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时,应依托自身集中的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人力资源和技术市场一体化建设。放宽辽宁省落户限制,实现辽宁省省区域间户籍准入年限累积互认,加快消除辽宁省各地区间户籍壁垒,推动省内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共建。同时以学术讲座、集中培训、调研学习、学历深造等多种方式提升现有人才队伍水平,逐步选拔培养一批既及掌握信息科学技术,又掌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加强“派出去,请进来”“人才集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等政策的工作力度,通过提高人才补贴政策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入辽发展。加强省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等措培育数字乡村发展所需专业人才。随着各项措施的深入开展,以及农民对数字信息技术的逐渐掌握,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复合型人才缺失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缓解。

(三)保障建设资金来源

政府作为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其对所辖区域发展具有极高的领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各级政府在政策及财政方面的支持可有效推动区域的发展。首先在实施数字乡村发展中,辽宁省各级政府应加大在政策和财政方面对数字鄉村发展的支持,鼓励乡村基层组织与各类企业展开合作,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辽宁省地方数字乡村发展中,带动乡村群众参与当地数字乡村发展的积极性。其次各地区共同出资,联合建立区域性数字乡村合作发展基金,专项用于跨区域间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区域间利益补偿和多区域数字技术推广等。最后简化企业在辽宁省区域内投资数字乡村发展项目的审批流程,消除企业投资障碍,并对参与数字乡村发展的企业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对参与数字乡村发展的群众给予资金补助。通过多方式并行,吸引各方参与,从而保障辽宁省数字乡村稳步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目前辽宁省城市数字化建设已较为完善,但其乡村数字化建设仍处于推广发展阶段。通过建立完善的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指标体系,加速辽宁省乡村数字理念推广工作,推进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专业人才培育,保障数字乡村建设资金来源,从而提高辽宁省乡村数字化水平,促进乡村产业数字化建设,加快数字乡村发展进程,在数字乡村的带动下实现辽宁省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2].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1(03):17.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34):48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digital village development readiness in Liaoning Province

Lizhen Zhangyu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digital economy has developed vigorousl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itie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digital rural strategy, digital construction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rural areas.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rural areas has provided a new direction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villages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villages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fou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readiness of digital villages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constructed, and the weights of each index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combined forecasting method of APH and entropy method.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digital villages in Liaoning province are put forward, with a view to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digital villages in Liaoning province.

Key words: digital village readiness evaluationcombination forecasting method.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