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2022-03-16李维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中生物

李维

【摘要】学案导学是一种颠倒教学角色的教学方式,将“教”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自己,让学生通过自我梳理和认知达到自学、自知、自问、自做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我识别信息、搜集信息、利用信息和学习信息的能力。本文从高中生物教学应用的角度,分析学案导学模式在学案编写、应用和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学案导学模式;高中生物;信息素养

学案是导学的基础,教师通过编写学案将教案的中心思想与自身的教育理念注入到其中,并引导学生自行挖掘和自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案成为教师与学生思维交流的主要方式和依托,学生在阅读教案、研究教案、完成教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进而牢固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对其中的真理和结论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进而精炼出疑问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缓和学习压力和教学氛围。

一、以引导探究为目的编写学案

学案的编写不同于简单的教材要点提要和题目练习,而是对教学目标的全新定义,对学生学习思路的独特引领,以及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潜意识引导。因此在教案内容的编写上,一般采取填空的形式来进行,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并在具有一定想象和回答空间的问题上拥有自主组织答案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章节时,教师给出“细胞是生物体           。”这样的填空题,学生可以在查阅教材后给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同时,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又不止于此,学生同样可以填写“细胞是生物体能量置换的保证”、“细胞是生物体维持生命的根本保证”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自我学习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由此可见,学案的编写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思路,而非拥有准确答案的考题集合,教师通过提取教材重点要素让学生学会自我搜集信息、查询信息,同样是一个兴趣培养的过程,学生从主观意识上认知生物的魅力,探索生物学的奥秘,而不是机械地学习各种理论知识、背诵各种定理和含义,这才是学案導学的最终目的。

又比如在学习“显微镜”这一生物研究最常用的实验仪器时,对于显微镜上组件的学习在学生看来枯燥而没有必要,教师在导学学案中可以从实用性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探究,如:“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              。”这一知识点在教材中是没有的,教纲中也不会涉及到,但却是学生理解显微镜、认识显微镜的第一步,而课堂上宝贵的教学时间无法让教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展开教学,只能在导学阶段让学生自主探究,而学生通过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就会了解目镜和物镜的区别,以及观察标本被制作为压片透光式的原因,对显微镜的结构就会很快的记住。

二、以自我提升为目的完成学案

学案的内容本身除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外,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同,学案教学要想达到学生自主摄入知识的目的,就必须巧设教案难度和精巧度,既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在难度上不高也不低,让学生既有记忆的动力,又不会感到过于枯燥乏味。比如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以“一环扣一环”的方式进行学案结构设计,防止学生通过“跳题”的方式简化导学过程,错失基础知识的掌握。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研究为例,给出一系列问题:“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为:             、              、              、              、

、           、           。(背诵)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为:

、            、            、            。(背诵)3.完成以下韦恩图,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不同点分离出来。4.分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这些区别和联系的根本原因(可以从细胞功能繁衍方式等角度入手)。”通过这种一环扣一环的问题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更能使其理解生物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提高其对信息的整合、分析和利用能力。

同时,通过学案来完成学生素养的自我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有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因此学案的编写也应注重阶段性、分层性和灵活性,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学习阶段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学案编写策略,比如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在初中阶段对生物学已经有了很多知识的积累,形成了相对固化的思维模式,进入高中后,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都需要改变,教师在一开始的学案编写中就要多注重学习情境的营造和兴趣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学案的基本用途和利用方式,改变“开卷考试”一般的作业完成形式。

比如布置一次自主设计的学案,以“阐述自己心目中的生物”为主题,让学生将“生物”在自己脑海中的第一印象进行思维扩散,确立一些有趣的主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搜索信息、组织语言,再图文并茂地将内容做成调查报告PPT,拿到课堂上跟大家一起分享,例如“灭绝中的动植物”、“大熊猫演化史——从‘食铁兽’到‘超级萌物’”“微观世界——细菌、微生物与病毒”等,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究,不仅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生物世界的博大与精妙,也能够让个体探究转变为整体学习,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知识的全面积累,进而让学生们对学案导学方式有一个更加明确地学习思路,为高中学案导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提高效率为目的学习学案

学案编写的最终目的是将其作为课堂学习的基本依据,教师根据学案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集中解决学生在导学阶段积累的疑问和错漏,学生则与教师共同探讨学习收获和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将传统教学方式中被动的“一言堂”方式打破,学生与教师可以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研学氛围融洽而热烈,学生们不仅不会再“昏昏欲睡”,甚至会热情高涨地“抢答”,将教师问学生答转变为学生问教师答,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思维转换,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自然而然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让学案真正成为高效率的学习载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具有广阔的教学实践前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教学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亟待转变,“学案导学”的方式不仅贴合当下的高中学情,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可依托的教学改良素材,教师可以在学案编写的过程中,与学生展开更加密切地学习交流,这对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伟.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10):3-4.

[2]李星怀.浅议“教学案导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1(23):95.

[3]黄泽夫.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学案”导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5(20):95-97.

1296500520218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高中生物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