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实施

2022-03-15撰文谢敏振

求贤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全面提高时代人才

撰文/谢敏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一重要论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指出了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时代课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既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为新时代做好党的人才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加强顶层设计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而加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顶层设计就是要统揽全局,自上而下地统筹考虑人才自主培养各层次和各要素,作好总体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政治魄力、战略定力和深刻洞察,把人才自主培养工作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关键位置,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从深刻阐明了人才培养质量与实现民族复兴之间的内在联系,到深刻阐明了人才资源、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关键作用;从全面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到作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决策;从部署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到明确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从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凸显了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分量之重,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宝库,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航向、注入了强劲动力。可以说,既有力推动了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也强力奏响了人才培养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

坚定信心决心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坚定人才自主培养的信心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1]经过长期努力,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实现历史性跨越,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近几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年加大、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而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却只增不减,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比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0年累计支出33.5 万亿元,年均增长9.4%,不但高于同期GDP年均增幅,也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全国高等院校建设了200 多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实施了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百人计划”、“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上下贯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体系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人才快速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工程渐成体系,各行业领域专门人才培养统筹推进,高水平人才队伍总量持续扩大,人才引领创新的作用不断显现。这些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书写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辉煌篇章,也给予了人们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极大信心。

坚持系统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2]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必须坚持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全面统筹、协调推进人才自主培养各方面各领域工作,形成一个系统全面、内涵丰富、结构严密、内在统一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首先,要坚持加强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次,各级教育工作部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党建和思政、教学和科研一线,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投入力度。再次,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要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明确深化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总体目标、重点内容、创新举措、评价考核和保障机制,加强政策协调配套,不断强化优势、补足短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要建立以教学评价、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为主体的全链条多维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人才培养各环节,推进质量革命,树立质量品牌。

立足能力提升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必须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其关键是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卡脖子”技术领域优化学科布局,持续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存量和增量,满足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用性是科技工作的基本属性。科学研究除了研究新事物、发现新规律,也要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求。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与人民同步伐,是科技工作者追求自身理想、成就非凡事业、实现最终价值的必然选择。只有把国家重大需求放在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才能真正提高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技术研究层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无论是“天宫”、“神舟”、“长征”等载人飞船的成功升空,还是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等漫步太空的探索壮举,都充分展现了我国的科技实力,极大提升了民族自信。然而,与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的目标相比,我们还有相当一段差距。在新的征程上,只有坚持“四个面向”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增强自身“科技肌体”的造血功能,保持优势领域“长板”、打造强势领域“样板”、补齐劣势领域“短板”,才能突破科技创新瓶颈,抢占世界科技前沿高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育材造士,为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迈上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全面提高时代人才
人才云
韩长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 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保证
增强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 全面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