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塑造了人类历史
2022-03-15freelee
freelee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从“环境差异”的角度,解释了文明在某些地区诞生、某些特定文明成为支配性文明的过程,而其中“获取食物的效率”是早期关键。
从“人猿相揖别”开始,植物的角色就已经举足轻重。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在《植物塑造的人类史》一书中描述了红毛猩猩的习性,用以解释人类的祖先为什么当年选择直立行走:“更多时候,它们会用上肢抓住头顶的枝条,下肢在树干上,方便快速采摘那些‘手臂’可以触及的成熟果实。”
部分人类祖先通过“解放双手”,发现了一个更高效率的获得食物能量的途径。猿猴类动物以素食为主,主要从树叶中汲取热量,可谓事倍功半。而学会运用上肢的种群,可以摘取果实,在其“菜谱”中增加能量更高的“菜式”。高能量食物为人类祖先带来两种好处:第一,获得更多支持大脑发育的营养,从而提升种群的智力,驱动其日后进化成人类;第二,减少摄入食物的时长,将节省而来的时间用于繁衍、养育后代和抢夺地盘等行动,提升种群在其生存环境中的竞争优势。
除带来高能量食物的种种好处外,直立行走还促成了人类祖先掌握更多的衍生技能。尤其重要的是奔跑和投掷,使人类祖先找到了狩猎动物的方式,增加了食物源和营养源。狩猎动物又成为驯化动物的前提,为人类实现大规模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
上述一切影响人类种群命运的变化,只不过起源于“摘果实”这个如今看来轻而易举的动作。
继直立行走和狩猎之后,人类收集食物的方式日渐先进。他们学会了用火,通过加热食物来消灭食物中的细菌,降低进食时感染疾病的风险;他们发展出农业,通过种植、养殖来实现稳定的粮食供应……
在戴蒙德所描述的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相比起狩猎采集方式,农业生产的效益无与伦比,令从事狩猎采集的集群要么转型农业,要么被从事农业的集群消灭。
植物种植是农业的最基本任务。一方面,农业所缔造的食物数量惊人增加,主要来自大麦、小麦、水稻、土豆等作物的贡献;另一方面,各类禽畜无论是为犁地等农业生产的环节服务,还是直接充当肉食来源,它们同样要以植物为食物。
于是,植物成为驱动人类历史车轮前进的燃料。戴蒙德写道:“在粮食生产上具有领先优势的那些地区里的族群,在通往枪炮、病菌和钢铁的道路上也取得了领先的优势。”那些创造灿烂文明的地区,都扮演过粮食生产中心的角色;那些规模化种植、最终进入人类或禽畜消化系统的植物,帮助特定族群更快地走上先进文明之路。
不同时期,先进文明之光出现在不同地区。新月沃地在公元前3500年就发明了文字;古希腊的盛期大概从公元前12世纪持续到公元前1世纪,之后古罗马继承其衣钵,继续充当西方文化的代表;与古罗马同期的汉朝同样是泱泱大国,中国的世界强国地位则一直延续到18世纪;而工业革命后,欧美地区掌握全球文明话语权直到今天。
在文明演进中,食用型植物的影响力也以不同形式发挥。新月沃地之所以成为人类文明摇篮,是因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类在公元前8500年就率先栽培“二粒小麦”(系“一粒小麦”与“山羊草”杂交的后代中,因低温忽然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异源多倍体植物)。
而欧美的文明霸主地位,则起源于贪图某些“味道”。
香料,是一种为食物增添美味的物质。纪录片《香料之路》的开场白介绍其历史意义:“历史上人们对于这些令人惊异的味道的探求,着实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纪录片的第一集介绍胡椒和肉桂。这些都是原产于亚洲的作物,曾经因为其美妙的异香令欧洲人痴迷。但作为经销商的阿拉伯人非常“狡猾”,不愿意告诉欧洲人香料的来源,以便长期赚取差价。为了寻找宝贵的神秘香味的来源,15世纪时,欧洲的船队出发了。1492年,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误打误撞,发现了美洲大陆;1498年,葡萄牙人瓦斯科·达·伽马准确找到从欧洲通往印度洋的海上航线,从而来到胡椒的故乡——印度喀拉拉邦。
阿拉伯人对香料的垄断被打破,葡萄牙也开始成为海上一霸。西班牙人则在美洲开辟了殖民地,当地有新的特产——菠萝、番石榴、可可、辣椒……酸甜苦辣,四味俱全,欧洲人的口腹之欲得到全新满足。
还有英国、荷兰、比利时……各国继续纵横于各个大洋的船队,最终缔造了“大航海时代”。之后的历史为大众所熟悉:欧洲人通过航海殖民掠夺资源、大规模积累资本;欧洲本土消费市场日渐繁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资本家更高效地占有剩余价值的需求,被各种技术创新满足;科技革命的成果开始涌现,最终全面推动欧美经济文化实力的提升。
人类社会逐渐进入现代化的今天,人们对味道的追求也越来越极致。然而,过度追求美味对于不断勾勒人类发展蓝图的植物来说,意味着灾难的到来。
美国人热爱吃牛肉,然而生产牛肉所消耗的谷物,显著高于生产其他肉类的消耗。这意味着越多人想吃牛肉,需要越多的耕地,最终导致耕地对林地的占用。
食用牛肉还有另一种间接影响植物生存状态的方式。牛是反刍动物,其消化过程产生大量甲烷。同为温室气体,甲烷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同体积的二氧化碳的25倍。大规模养殖牛,意味着温室气体的高强排放,加快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又将导致多种温带植物失去熟悉的成长环境。
近年来,倡导控制碳排放、节约粮食的力度日益加大,就是不希望人类的生存环境被变大的胃口破坏。人类已经逐渐认识到大自然、植物与人类的共生共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