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县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械化插秧技术实施要点
2022-03-15江苏省建湖县近湖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孙永中
○江苏省建湖县近湖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孙永中
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械化插秧技术是集水稻钵育抛秧和平底盘育苗机插优势于一体的新技术,既传承了钵盘抛秧育苗秧龄弹性大、移栽伤秧率低、栽后缓苗期短、返青快、分蘖发生早的特点,也发扬了平底毯状苗机械化插秧的定行、定穴、定苗移栽的优点,基本流程为育秧准备(品种选择与准备、床土培肥与加工,秧田制作、材料准备)、精量播种、暗化出苗、摆盘、秧田管理、大田机插、大田管理,难点和重点也是培育壮秧,对育秧有其特别的要求。根据钵体毯状苗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实践中摸索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了钵体毯状苗机插水稻育秧关键技术,提供参考。
一、秧龄与播种量相配套
如果单盘播种量偏大,则要求水稻秧龄必须缩短,否则秧苗素质明显下降。而单盘播种量偏小,虽然可以延长水稻秧龄,但会导致水稻栽插基本苗偏少,同样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钵体毯状苗机插水稻不同播量不同秧龄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的试验表明,每孔播量常规粳稻3—6粒,秧龄20—22天较为适宜。一般大田用种量为3.5kg/亩左右。
二、改进营养土配制方法,保证钵体球透水通气
钵苗机插育秧播种要经过营养土被压实的过程,导致土壤过于紧实,透水通气性差,水稻在发芽的过程中容易缺氧,导致水稻烂种烂芽,严重影响出苗。因此,关键是改进育秧营养土的配制,解决好土壤成球和土壤通气的矛盾。营养土的制作首先是过筛细土,一般取大田表层土晒干,机械破碎,筛除杂物,并用5目细眼筛子过筛,常规稻按70kg/亩备足营养土。
配制营养土时,添加育秧基质、壮秧剂等物质,能有效调节土壤的孔隙度,保持钵内土壤含水量适宜、不板结,通气性好,为水稻发芽创造有利条件。使用壮秧苗剂起到供肥、调酸、控高、防病等作用。每100kg细土加壮秧剂0.5kg,严格控制用量,并与营养土充分拌匀,以防壮秧剂使用不匀而伤芽伤苗;使用基质能明显改善土壤通透性和提高钵体球抗压强度。
三、采用秧田旱整技术,强化秧田培肥
1.秧田旱整。选择地块平整、土质肥沃、运秧方便、排灌条件好的旱地,按照秧田与大田比留足秧田,常规粳稻秧田与大田比为1:70。秧田必须适当提前耕翻晒垡碎土。实践证明,钵苗机插水稻秧田整地与秧板制作不宜采用水整的方法,而适宜采用旱整理方式,主要原因是水整的秧田脱水落干后,表层土壤易龟裂翘起,导致秧板表面不平,秧盘不能与秧板做到紧贴,易悬空,晴天中午幼苗易失水青枯,严重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而采用旱整技术,秧盘与苗床相互紧贴,穿孔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速度快,下扎深,水稻秧苗生长一致、盘根好。
采用旱整方式进行秧板制作基本流程为:首先在耕翻冻融和旋耕的基础上,用激光平土仪进行平整,再用机械开沟作畦,晒垡2—3天后,上水人工验平1—2次,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播前2—3天再次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分拍实,板面达到实、平、光、直的要求,秧板规格掌握畦宽1.5m,畦沟宽0.25m,沟深0.2m,秧田水系做到排、灌分开,内、外沟配套,能灌能排能降。
2.秧田培肥。钵体毯状苗机插育秧必须强化秧田培肥,提高土壤养分浓度,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钵体毯状苗与平底毯苗相比,秧苗离乳期所需的养分主要通过苗床土吸收,所以必须提高苗床土壤养分浓度;二是钵苗机插水稻秧田不宜长时间建立水层,以旱育为主,否则秧苗根系容易上冒,发生串根现象,严重影响栽插。在旱育条件下,控水必然控肥,故必须增加供肥强度,才能满足秧苗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这就要求对秧田必须进行强化培肥,而不能仅仅依靠追肥(追肥只是一轰头,追肥必须建立水层,否则容易烧苗,而建立水层又会影响旱育效果)。因此,钵体毯状苗机插水稻秧田培肥是培育壮秧的基础,秧池不肥不能育出壮秧来。
钵体毯状苗培肥一般在育秧前30天,筛过细土以后,结合整地进行。一般用无机肥培肥,参考用量为:每亩秧田施用高浓度氮、磷、钾复合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分别为15%、15%、15%)“60kg+30kg”尿素,撒肥后再及时进行旋耕埋肥,开沟做畦,整平板面。
四、抓好播种质量关,采用暗化出苗技术
1.控制好播种量。播前种子必须机械去芒,种子质量符合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标准。单穴苗数对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非常重要,常规粳稻用种量3.5kg左右,平均每孔适宜5苗左右,每孔播种6粒左右。
2.种子处理。药剂浸种,要求种子浸透。播种前要求种子催芽达到“破胸露白”,发芽率85%以上。
3.机械播种。采用机械播种流水线定量播种。一要调整播种机在水平状态,否则会造成播种不匀和覆土不均。二要调整好播种量,按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选择好不同播种量,力求每孔播种量均匀,秧盘左右两侧播种量要保持一致。三要调整好洒水量,基本浸透土壤即可,洒水量不要过大,以免钵内水分过多,造成缺氧烂种,或把种和泥土冲到盘面上。若湿度掌握不好,易造成出苗率低。四要调整好用土量,控制钵内营养底土厚度稳定达到2/3孔深,覆土厚度控制在0.5cm左右,盖表土不超过盘面,以不见芽谷为宜。
4.暗化出苗。实践证明,硬盘叠加暗化出苗,可使每张盘的温湿度保持适宜一致,出苗整齐,空穴率低。机插钵苗暗化出苗是将播种好的秧盘及时叠加在一起进行暗化出苗,地点要选择在室外阳光直射的地方,注意叠放做到上下两层秧盘垂直交叉排列,保证上面秧盘的孔放置在下面秧盘的槽上,每摞叠放的秧盘高度以20盘为宜,每摞盘间留有一定的空隙,空隙为30cm左右。为保证每张秧盘暗化温湿度尽量一致,每摞最上面要盖上控温保湿材料或空秧盘。每摞最上面放置一层没有种、但带土洒水的秧盘,秧盘叠放结束,及时盖上黑色塑料布,并用细土压实,以后每天定时掀起塑料布,对堆叠秧盘四周进行观察,发现秧盘四周盘孔缺水要用喷壶及时洒水。一般暗化3—4天,待秧苗出土0.5cm左右时,即可揭去塑料布,并进行摆盘。
五、精细秧田管理,培育标准化壮秧
1.钵苗机插水稻壮秧主要指标。苗经过暗化出苗后,应及时放入秧田,通过精细管理使秧苗素质达到如下指标:秧龄20天左右,叶龄,苗高15—20cm,单株茎基宽0.3cm,叶挺、色绿、无黄叶、无病斑。根系发达,根白,秧根盘绕成圈,盘结力强,孔内根土成钵完整,钵体苗质量5g左右,秧苗成苗孔率98%左右,秧盘间、孔穴间的苗数、苗高以及粗壮度整齐一致。
2.做好秧池田的管理工作。要培育钵苗机插水稻标准化秧苗,关键是要做好秧池田的水肥管理工作。
3.以旱育为主,促进根系生长。塑盘旱育秧对水分有2个敏感期:第一个是揭膜后不久,此时秧苗尚未完全扎根,再加上揭膜以后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形成青枯死苗。第二个是离乳期,此时秧苗耐旱能力弱,在缺水情况下容易发生黄枯蒌蔫死亡。因此,在水浆管理上,既要控水旱育,又要区别对待。3叶期前(尤其是2叶期前,根系未完全下扎)要确保不卷叶,一般摆盘后掌握在上午10:00左右灌1次跑马水,13:00后及时排出,下雨天可以不灌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状态;3叶期后,根系变得发达(部分根系已穿孔扎入秧板),抗旱能力增强(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来自秧板),再加上秧盘本身具有良好的保墒性能,基本上无需补水。在补水方式上可采取浇水或灌水,灌水比较方便省事,但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和肥料流失,进而影响壮秧效果。因此,必须尽量减少灌水次数,且要做到速灌速排(灌跑马水)。水稻4叶期以后切记盘面不可长期保持水层,否则会引起水稻根系向上生长,导致每穴钵苗之间相互串根,插秧机无法栽插。
4.及时施肥,防止秧苗落黄。钵苗在强化秧田培肥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及早进行秧苗追肥工作,防止秧苗落黄,保证水稻4叶期长粗,并有分蘖发生。
主要措施是早施断奶肥,及时补充营养,促进秧苗安全度过离乳期,断奶肥于2叶期施用,每盘撒施4g复合肥,复合肥氮、磷、钾总有效养分含量≥45%,比例分别为15%、15%、15%。施肥的用喷壶轻洒清水,防止烧苗。4叶期到移栽主攻目标:提高移栽后的抗植伤能力和发根力。关键在于提高苗体的碳氮营养含量,以控水键根壮苗。主要措施是施好送嫁肥,注意控水。送嫁肥于移栽前2—3天施,每盘用复合肥5g 左右。
5.及时化控,防止秧苗旺长。钵苗育秧在营养土中应用壮秧剂,因其含有多效唑,对秧苗高度有一定控制作用,但当秧龄超过18天时,壮秧剂控高效果逐渐消退,秧苗明显窜高。因此,对于钵苗秧龄达到25天情况下单独施用多效唑进行化控,防止秧苗旺长,控制秧苗高度不超过20cm,以适应机插。
6.病虫防治 秧田期密切注意飞虱、稻蓟马及苗瘟等苗期病虫害的发生。摆盘后每隔2—3天用药防治灰飞虱1次,于傍晚前喷雾。移栽前坚持喷药,做到带药移栽。
六、插秧机械的选择
采用钵体毯状秧盘培育秧苗,在插秧时,要根据苗秧钵体选择适宜的插秧机械横向取秧次数,插秧机横向取秧次数有14次、16次、18次、20次等,相对应钵体毯状苗盘横向行数也有14行、16行、18行、20行等,横向取秧次数一定要与钵体盘行数相一致,确保每次横向取秧正好是一个小的钵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钵体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