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秋收农作物秸秆科学还田指导意见(下)

2022-03-15农业农村部秸秆综合利用专家指导组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10期
关键词:墒情底肥油菜

○农业农村部秸秆综合利用专家指导组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秋收期间,秸秆产生量大、时间集中,为做好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和华南等粮食主产区主要农作物秸秆的高质量还田和还田地块的科学管理,提升耕地地力,确保下茬作物稳产丰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作物复种指数高,秋收与秋播间隔时间短,茬口紧,秋收期间区域内连续降雨或干旱情况时有发生,在秋季作物成熟后抢时收获并及时粉碎秸秆还田,为秋季耕整地作业和适早秋播抢出时间。还田时病虫害较严重的地块,秸秆须收集离田并无害化处置。

一、水稻秸秆还田

1.水稻秸秆粉碎旋耕还田。适用于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浙江、上海等水稻—油菜、水稻—小麦轮作、双季稻种植区域。

(1)机具选择与使用。选用带有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在水稻收获的同时将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在整个作业地表并形成覆盖。

(2)作业要求。合理调节切割装置,秸秆粉碎长度≤10 cm、成撕裂状,平均留茬高度≤ 15 cm,粉碎长度合格率≥ 95 %,漏切率≤ 1.5 %;通过加装均匀抛撒装置板控制秸秆抛撒力度、方向和范围,提高均匀度,覆盖整个作业幅宽,抛撒不均匀率≤ 20 %。

(3)后茬油菜的种植与管理。在正常土壤墒情条件下,选用55马力以上拖拉机,配置旋耕机进行水稻秸秆还田作业,表土处理深度为10—15 cm,配置撒肥机施用基肥。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旋耕后按1.8—2.2 m开沟分厢,围沟宽、深各20—30 cm;腰沟宽、深各30 cm;开好厢沟、腰沟和围沟,然后平整厢面。分厢开沟后直播或移栽油菜,直播油菜时可以采用旋耕—灭茬—开沟—施肥—播种一体机作业。基于秸秆还田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秸秆还田的田块实行氮肥适当前移,适当增加基施氮量。

(4)后茬小麦的种植与管理。在正常土壤墒情条件下,秸秆还田后选用55马力以上拖拉机匹配的旋耕机进行适度浅旋耕作业,表土处理深度为10—15 cm,可以采用旋耕—灭茬—开沟—施肥—播种一体机作业。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旋耕作业一般进行两遍,第一遍宜慢,第二遍速度可稍快,两遍作业应纵横向交叉进行。按宽1.8—2.0 m开沟分厢,围沟宽、深各20—30 cm,腰沟宽、深各30 cm左右,开好厢沟、腰沟和围沟,然后平整厢面。旋耕埋草作业后当天或2天内播种,播种深度3—5 cm。根据播种期温度、墒情、秸秆还田整地质量等因素适当调节播种量,并在表土墒情适宜时镇压壮苗。基于秸秆还田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特征,秸秆还田的田块实行氮肥适当前移。

(5) 后茬晚稻的种植与管理。在正常土壤墒情条件下,秸秆还田后选用55马力以上拖拉机匹配的旋耕机或驱动耙进行埋草作业,用慢速和中速按纵向和横向作业2遍。旋耕深度13 cm左右,搅浆深度8—10 cm,作业水深控制在1—3 cm,无秸秆漂浮即可,旋耕后平整作业。可根据劳动力情况进行选择晚稻人工移栽或机械插秧等方式。种植密度按选用晚稻品种推荐栽培技术为准。晚稻收获季,采用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割晚稻,平均留茬高度为18 cm左右,秸秆粉碎还田,秸秆覆盖率80 %。翌年4月中、下旬,泡田2天,水层深度5—8 cm,施用基肥,旋耕作业,旋耕深度10 cm,然后平整作业,进行早稻插秧。基于秸秆还田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特征,秸秆还田的田块实行氮肥适当前移。

2.水稻秸秆粉碎覆盖还田。适用于湖北、湖南南部、江西中南部、安徽、江苏、浙江等茬口紧张的晚熟一季稻—油菜轮作或双季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

(1)机具选择与使用。选用带有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在水稻收获的同时将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在整个作业地表并形成覆盖。

(2)作业要求。合理调节切割装置,秸秆粉碎长度≤10cm、成撕裂状,平均留茬高度以35—45cm为宜,粉碎长度合格率≥95%,漏切率≤1.5%;通过加装均匀抛撒装置板控制秸秆抛撒力度、方向和范围,提高均匀度,覆盖整个作业幅宽,抛撒不均匀率≤20%。

(3)后茬油菜种植与管理。适用于油菜免耕直播种植,尤其适用于茬口紧张的晚熟一季稻或晚稻田直播油菜。在水稻收获前后3天内利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进行飞播作业。施肥在水稻收获后一周内完成。施肥后立即根据土壤墒情状况采用圆盘开沟机并配套拖拉机动力50—80马力开沟抛撒沟土覆盖厢面,厢宽2—2.5 m,厢沟(25—30 cm深、25 cm宽)、腰沟(30 cm深、30 cm宽)和围沟(30—35 cm深、35—45 cm宽)“三沟”相通,确保灌排通畅。

二、玉米秸秆翻埋还田

适用于湖北东部、湖南东部、江西、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等玉米—油菜、玉米—小麦轮作或玉米单作种植区域。

1.机具选择与使用。选用带有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在玉米收获的同时将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在整个作业地表并形成覆盖。

2. 作业要求。合理调节切割装置,秸秆粉碎长度≤ 10 cm、成撕裂状,平均留茬高度≤ 10 cm,粉碎长度合格率≥ 90 %,漏切率≤ 1.5 %;通过加装均匀抛撒装置板控制秸秆抛撒力度、方向和范围,提高均匀度,覆盖整个作业幅宽,抛撒不均匀率≤ 20 %。

3.后茬油菜的种植与管理。旋耕后直播或移栽油菜。在正常土壤墒情条件下,秸秆还田后选用65马力以上拖拉机,配置撒肥机施用基肥,配置反转灭茬旋耕机进行玉米秸秆还田作业,也可选用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播种、开沟、起垄、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项工序,表土处理深度为15—20 cm。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旋耕作业一般进行两遍,第一遍宜慢,第二遍速度可稍快,两遍作业应纵横向交叉进行。旋耕后的开沟分厢、施肥同“水稻秸秆粉碎旋耕还田”中后茬油菜的种植与管理。

4.后茬小麦的种植与管理。旋耕后播种小麦。在正常土壤墒情条件下,秸秆还田后选用65马力以上拖拉机匹配的反转灭茬旋耕机进行玉米秸秆还田作业,表土处理深度为15—20 cm。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旋耕作业一般进行两遍,第一遍宜慢,第二遍速度可稍快,两遍作业应纵横向交叉进行。旋耕前撒施配方肥,旋耕后整实再播种镇压。选用圆盘式开沟播种机与秸秆粉碎装置配套播种。旋耕后的播种、施肥等同“水稻秸秆粉碎旋耕还田”中后茬小麦的种植与管理。

西南地区

今年夏季以来,西南地区持续高温干旱,同期降雨量减少50%以上。气象部门预测,9月西南地区降雨量将持续增加,可有效提高土壤墒情,有利于秸秆还田利用。还田时病虫害较严重的地块,秸秆须收集离田并无害化处置。

一、水稻秸秆还田

1.水稻秸秆粉碎翻埋还田。适用于成都平原、云贵高原平坝、四川和重庆浅丘的水稻—小麦、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

(1)机具选择与使用。选用全喂入式(纵向轴流)水稻联合收割机,加装后置式秸秆粉碎抛撒还田装置,低留茬收割水稻的同时将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在整个作业地表并形成覆盖。下季作物播种或移栽时,可结合整地,采用翻旋机械进行灭茬、翻旋和秸秆翻埋还田一体化作业;也可先采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灭茬粉碎作业,然后进行翻旋作业。

(2)作业要求。合理调节切割装置,秸秆粉碎长度≤ 10 cm、成撕裂状,平均留茬高度≤ 15 cm,粉碎长度合格率≥ 95 %,漏切率≤ 1.5 %;通过加装均匀抛撒装置板控制秸秆抛撒力度、方向和范围,提高均匀度,覆盖整个作业幅宽,抛撒不均匀率≤ 20 %。

(3)后茬作物的种植与管理。耕整时用机械进行翻压,将秸秆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匀,要求水稻秸秆还田整地时田面平整高差≤3cm,埋草率≥85%,翻压深度在8—10cm,田面无裸露的残茬和杂草。后茬油菜,翻旋整地后,开沟排湿,在9月中下旬采用机械播种。磷肥作底肥一次施用,氮肥的底肥、开盘肥、薹肥比例为5:3:2,氮肥适当前移,钾肥的底肥、开盘肥比例为5:5。后茬小麦,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使用小麦播种机播种一次完成底肥深施、条播、覆土、镇压平地4道工序。施肥深度10—15cm,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氮肥底肥、拔节肥比例6:4,氮肥前移,磷钾肥全作底肥一次施用。

2.水稻秸秆粉碎或整株覆盖还田。适用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丘陵及山地区的一季中稻、中稻—再生稻和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

(1)机具选择与使用。丘陵山区选择小型收割机加装后置式秸秆粉碎抛撒还田装置,低留茬收割水稻的同时将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在整个作业地表并形成覆盖。山地无法开展机械化作业的区域,一般采用人工收获整株均匀覆盖地表还田。

(2)作业要求。水稻收获后秸秆粉碎均匀覆盖地表或整株均匀覆盖地表还田。水稻人工收获时,留茬高度30—40cm,脱粒后整株覆盖还田,将秸秆均匀覆盖在稻桩行间,开厢或宽窄行种植水稻的可将秸秆均匀覆盖于厢面或宽行中,严禁集中堆放。机械收获时,合理调节切割装置,秸秆粉碎长度≤10cm、成撕裂状,平均留茬高度≤30cm,粉碎长度合格率≥95%,漏切率≤1.5%,抛撒不均匀率≤20%,要求田块落干无明水,避免秸秆覆盖后随水漂浮。

(3)后茬作物种植与管理。后茬再生稻,头季稻人工收获时,将秸秆均匀顺铺在稻桩行间,或均匀覆盖于稻桩上面,保护水稻再生芽。开厢或宽窄行种植水稻的可将秸秆均匀覆盖于厢面或宽行中,再生稻收获时秸秆同样采用整株均匀覆盖还田,在第二年开春整地时水稻秸秆基本腐解完成,可直接用小型旋耕机整地插秧。头季稻齐穗后10天内,在稻田有水的条件下,施用尿素5 kg/亩,确保再生芽成活率和萌发生长;在头季稻收获5天内,结合田间复水灌溉、除草扶桩等,施用发苗肥,促进再生芽萌发出苗,增加再生稻苗穗数。后茬油菜,一般采用免耕机械移栽方式。磷肥作底肥一次施用,氮肥按6:4比例施用,钾肥按底肥和苗肥5:5比例施用。也可采用免耕无人机直播油菜,一般先撒底肥,然后采用无人机飞播,并保持稻茬自然直立状态,肥料用量与机械移栽一致。

二、玉米秸秆还田

1.玉米秸秆粉碎翻埋还田。适用于成都平原、四川和重庆丘陵、云贵高原平坝、川西高原平坝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玉米单作、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区域。

(1)机具选择与使用。选用带有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在玉米收获的同时将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在整个作业地表并形成覆盖。

(2)作业要求。合理调节切割装置,秸秆粉碎长度≤ 10 cm、成撕裂状,平均留茬高度≤ 10 cm,粉碎长度合格率≥ 90 %,漏切率≤ 1.5 %;通过加装均匀抛撒装置板控制秸秆抛撒力度、方向和范围,提高均匀度,覆盖整个作业幅宽,抛撒不均匀率≤ 20 %。

(3)后茬作物种植与管理。后茬油菜,要求前茬秸秆还田整地时田面平整高差≤ 3 cm,秸秆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和,埋草率≥ 85 %,田面没有裸露的残茬和杂草。选择反转旋耕灭茬机对玉米收获后的秸秆进行灭茬作业。磷肥作底肥一次施用,氮肥的底肥、开盘肥、薹肥比例为5:3:2,氮肥前移,钾肥的底肥、开盘肥比例为5:5。后茬小麦,使用免耕带旋播种机完成底肥深施、条播、覆土、镇压平地4道工序。施肥深度10—15 cm,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氮肥底肥、拔节肥比例7:3,氮肥前移,磷钾肥全作底肥一次施用。

2.玉米秸秆整株条带覆盖还田。适用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丘陵及山地机械化程度较低的玉米单作和小麦—玉米/大豆(甘薯)轮套作种植区域。

(1)机具选择与使用。由于受地形条件和机械化作业水平等因素限制,玉米收获时只能采用人工收获。

(2)作业要求。将玉米秸秆按照归行化方式处理,均匀方向一致顺铺在玉米原位种植带或者下季空闲行上覆盖还田,进行自然腐解,不影响后茬作物生产作业。

(3)后茬小麦的种植与管理。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没有秸秆覆盖的条带,使用免耕带旋播种机完成底肥深施、条播、覆土、镇压平地4道工序。施肥深度10—15 cm,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氮肥底肥、拔节肥比例6:4,磷钾肥全作底肥一次施用。

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年积温高,复种指数高,秋播茬口较紧,需注意抢收抢播。今年上半年华南地区降雨量较往年少,入夏以来登陆台风不足,导致华南地区整体干旱,部分地区旱情严重,干燥少雨有利于秋收作业,需根据墒情及时灌溉促进秸秆腐熟,入秋后预计雨水增多,有利于还田秸秆尽快腐熟。还田时病虫害较严重的地块,秸秆须收集离田并无害化处置。

一、玉米秸秆粉碎翻埋还田

适用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鲜食玉米连片种植区域。

1.机具选择与使用。华南地区种植鲜食玉米,主要是人工采收后秸秆粉碎还田。选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均匀抛撒在整个作业地表并形成覆盖。

2.作业要求。合理调节切割装置,秸秆粉碎长度≤ 5 cm、成撕裂状,平均留茬高度≤ 10 cm,粉碎长度合格率≥ 95 %,漏切率≤ 1.5 %;通过加装均匀抛撒装置板控制秸秆抛撒力度、方向和范围,提高均匀度,覆盖整个作业幅宽,抛撒不均匀率≤ 20 %。

3. 后茬水稻的种植与管理。选用深耕深翻机进行翻埋,作业深度≥ 20 cm。水稻采用机械插秧或人工插秧,根据情况追施分蘖肥、穗肥和粒肥。

4. 后茬蔬菜的种植与管理。10月底,秋玉米收获后立刻种植白菜、甘蓝和花椰菜等。翻耕前用无人机撒施或人工撒施复合肥60 kg/亩作为基肥。选用深耕深翻机进行翻埋,作业深度≥ 20 cm。深耕深翻过程中,可通过料仓配件施用商品有机肥。起垄机起垄后根据墒情进行蔬菜播种或移栽,播种或移栽后加强水肥管理。

5. 后茬玉米的种植与管理。10月底或11月初,秋玉米收获后翌年1月底或2月初种植春玉米。秋玉米收获后秸秆在田间自然风干,翌年1月整地时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翻耕前用无人机撒施或人工撒施复合肥60 kg/亩作为基肥。选用深耕深翻机进行翻埋,作业深度≥ 20 cm。深耕深翻过程中,可通过料仓配件施用有机肥。起垄机起垄后于1月底、2月初玉米移栽前垄上覆盖白色地膜以保证早春低温,防止春玉米移栽后冻害和促进玉米生长。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移栽后轻轻把土压实并迅速浇透水。玉米后期管理根据墒情和降雨情况合理灌溉,施好拔节肥和攻穂肥。

二、水稻秸秆粉碎还田

适用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地势平坦集中连片的水稻种植区。

1.机具选择与使用。选用全喂入式纵轴流水稻联合收割机,加装后置式秸秆粉碎抛撒还田装置,低留茬收割水稻的同时将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在整个作业地表并形成覆盖。深耕深翻机进行秸秆翻埋和土壤翻耕。

2. 作业要求。合理调节切割装置,切碎器为螺旋分布动刀,秸秆粉碎长度≤ 5 cm、成撕裂状,粉碎长度合格率≥ 95 %,漏切率≤ 1.5 %;单季稻或双季稻第二季留茬高度≤ 15 cm;再生稻二季留茬高度≤ 15 cm,如冬种紫云英等绿肥则第二季留茬高度≥ 30 cm;通过加装均匀抛撒装置板控制秸秆抛撒力度、方向和范围,提高均匀度,覆盖整个作业幅宽,抛撒不均匀率≤ 20 %。深耕深翻作业深度20—25 cm。

3. 后茬紫云英的种植与管理。单季稻10月份收割后或者再生稻第二季11月份收割后种植紫云英越冬的,在10月初水稻收割前5天左右应用无人机撒播紫云英种子。选用履带自走全喂入式联合收获机收割后秸秆粉碎覆盖还田,高留茬30 cm以上,对越冬紫云英起到保墒、抗寒和防冻作用。每亩施用5 kg左右复合肥促进紫云英生长和高产。翌年春天早稻播种前用深耕深翻机将水稻秸秆和紫云英翻埋、整地。

4. 后茬油菜的种植与管理。对于单季稻和再生稻第二季收割后种植油菜的,水稻收割时秸秆粉碎还田,留茬高度≤ 10 cm。选用深耕深翻机进行翻埋,作业深度≥ 20 cm。11月进行油菜播种,根据墒情和长势加强后期水肥管理。

猜你喜欢

墒情底肥油菜
番茄“2+x”试验总结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神经网络法在土壤墒情预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