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群文阅读中如何做到“少教多学”

2022-03-15林运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陶渊明群文

◎林运娟

在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背景下,教师要根据“少教多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少教”“多学”对学生进行引导,制定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态度以及情感,利用文言文群文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学习。

一、制定学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对于高中生来说,智力和思维水平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要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兴趣以外,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制定合适的学案,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预习。结合“少教多学”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启发式的教育,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在学生预习的阶段进行自主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对文言阅读的学习兴趣。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这篇文章选自《左传》,是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在为学生制定学案时,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预习。在学案中教师用问题的方式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引导,遵从“少教多学”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真正将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进行有机的整合,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初步的预习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和了解。

教师在学案中提问出问题:

《左传》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文章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的?

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观点?

……

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预习,掌握一般文言文阅读和学习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在学案的最后,教师可以列举《左传》中的其他故事,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从同一类型的文言故事中感受《左传》的写作特点。

二、抓住课文新奇之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学”,并不是指多读书、多背课文,教师要通过“少教”将被动式的学习向主动式的学习转变,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发行为。抓住文言文中的新奇之处,将其进行放大处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向文章的更深层次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独立的学习境界,在抓住课文的新奇之处让学生“多学”。“多学”在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含义,一是“积极学习”,即通过文章中的新奇之处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探究文章中的思想、观念。二是“深度学习”,即教师利用文章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究、反思、想象和创造,而不是在文章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重复的学习,让学生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更深层的挖掘和探索,从而在文章中获得新的知识、思想和内容,进行创新的学习。三是“独立学习”,教师用“少教多学”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思考、自主提问、自主领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学习体系,对文章内容进行学习和感知,让学生在进行文言文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习得、领悟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的“自能”之境界。

《游褒禅山记》为例,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游记,他不在于对山川风貌的描绘,而是将写作的中心放在了因事说理上,以说理为目的,利用游记对说理的内容提供材料和依据。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新奇之处,让学生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结合其他的山水游记进行群文的阅读,学生在对比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不同之处,认识作者“深思慎取”“尽吾志”的思想,弄明白这种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借鉴意义。因此,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多学”的引导,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另类的《游褒禅山记》,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让学生讲课文,教师纠错强调

从教与学的关系上来看,“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实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与学的统一”。在教学中“教”与“学”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存在,在教学的实质上是辩证统一的。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讲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当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出现偏离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纠错,将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进行明确的定位,充分体现出“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用陶行之先生的话说就是:“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好像是学的事情,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说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就将教和学分离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讲解课文时,要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进行有机联结,将分离的“教”与“学”进行辩证统一,改正传统文言教学中互动少、效率慢、学习差、时间费的弊端。

以《蜀道难》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讲解课文时,教师要提前引导学生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和李白的生平进行了解,扫清诵读时遇到的字词障碍,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解决十种有关词义问题和诗句理解的问题,根据自己对文章自学内容进行课文讲解。学生在进行课文的诵读时,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对李白描绘的大好河山进行表达,感受作者豪放浪漫的情怀,体会李白想象丰富、比喻奇特、夸张大胆的艺术特点。在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语法进行讲解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的评价,纠正学生在讲解时出现的错误,强调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态度观点,让学生用心去学习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在课上的学习表现,采用“1+X”的方式为学生进行群文的阅读拓展,让学生在李白的其他文章中感受李白的写作艺术和创作风格,让学生在群文的阅读训练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少教多学”除了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以外,还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学生的“学”上面,将“教”与“学”的关系进行全新的阐释。

四、多种方式阅读,读出文言韵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的精妙就在于通过语言的刺激,将情感与之共鸣,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感受文章深处蕴含的思想、情感。“少教多学”重点突出的是教学内容的探究性、思想性及生活性,这与文言文群文阅读的出发点不谋而合。因此,教师进行“少教多学”教学时,要精心设计阅读的方式,通过范读、领读、齐读、自由读、默读等方式对文章的感情、意境、思想进行语言的表达,让学生在更宽广的语言与思想的时空中感悟经典、汲取知识。遵循“少教多学”的“探究性”“思想性”“生活性”的原则设计多种阅读方式,帮助学生与教学内容展开深层的“对话”。

以《归去来兮辞 幷序》为例,这首辞赋是陶渊明写于东晋义熙元年,任彭泽县令时决定弃官隐居所作。他在序里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通过《归去来兮辞》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理想。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诵读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默读和自由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通过范读、领读等阅读方式,让学生感受诵读时的感情变化;然后通过散读等方式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诵读,让学生在文章中捕捉陶渊明叙事和抒情的线索,在这两条线索中感受作者的心理历程,感受陶渊明内心的情感变化,从而读出文章中所蕴含的音韵美和诗意美。在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陶渊明的其他作品进行诵读,结合陶渊明的生平和社会的背景对陶渊明的性格与写作特色进行分析,塑造出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

在高中阶段文言文群文阅读中应用“少教多学”策略时,教师要从“少教多学”的含义出发,结合“少教多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文言文阅读与学习的兴趣,在积极、独立、创新的自主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格修养,在多样化的诵读和品鉴中感受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学韵味。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陶渊明群文
你好,陶渊明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