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段如何浸润童话故事
——以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

2022-03-15胡燕凌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豆荚豌豆小女孩

◎胡燕凌

童话故事生动有趣,内容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更重要的是,童话故事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哲理,给小学阶段的学生带来无穷的想象与生命的启迪。鉴于此,统编版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篇童话内容,将童话视为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充分挖掘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徜徉在想象的海洋中,感受童话的魅力,获得更多精神的润养。

安徒生被誉为“童话之父”,一生创作出大量的童话作品,其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通过作者对生活敏锐而细微的观察,以物喻人,将窗台夹缝里的豌豆的成长历程与小姑娘的命运相勾连,唤起小姑娘对生的无限渴望与坚强意念。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深受世界儿童与家长的喜爱,童话展现出心灵对自然的唱和与呼应,对生命的成长带来重要启示,历来是我国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和资源。[1]

一、以童话角色为切入点,深挖童话故事价值取向

童话往往具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性内容,因此在童话故事中,角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童话故事类型众多,角色也千差万别,基本上以人和人格化的动植物为主,创作者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或植物进行艺术化加工与变形,让它们有人的行为和思想,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儿童的喜爱,比如我们熟悉的唐老鸭、丑小鸭、米老鼠、白雪公主等角色,栩栩如生,让无数儿童痴迷。[2]因此,可以说角色是童话故事的核心,很多儿童喜欢某一部童话就是因为其中的某一个角色,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童话角色为切入点,深挖故事中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感受神奇的童话内容同时,受到积极的价值引导,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角色众多,根据童话内容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被赋予人格化的五粒豌豆;一类是人类的角色——小男孩、小姑娘和小姑娘的妈妈,两类角色形象都十分生动、可爱,各具特色,吸引学生的喜爱和关注。教师可以故事中的角色及价值导向进行详细的解读,引发学生的思考。众所周知,童话角色都具有符号化和映射性,首先从该童话中的豌豆角色来看,其实对应了现实生活中不同类型的人,值得老师深入的解读和引导。豆荚生长了五粒豌豆,虽然他们一同长大,但是却有各自的梦想和独特的人生经历,最终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引人深思。第一粒豌豆从小的梦想就是“飞到更广阔的世界中去”,结果他落到屋顶的水笕里,被恰巧飞过的鸽子吃掉了;第二粒豌豆想要“飞到太阳里去”,结果落到了臭水沟里,身体变得肿胀;第三粒和第四粒豌豆想要“飞的更远”,结果同样成为了鸽子的食物;最后一粒豌豆想着顺其自然,“该怎样就怎样”,结果落到了窗台的缝隙里,最终成长为一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豌豆,像自己的伟大的妈妈一样,完成生命的传递与延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五粒豌豆,让我们看到了五种性格和五个别样的人生,也从他们身上察觉到不一样的价值导向。

从故事的内容来看,第一粒豌豆骄傲自大,认为自己可以飞的更远;第二粒豌豆同样骄傲自大,并且妄自菲薄;第三粒和第四粒豌豆安于现状,但还有一定的努力;而最后一粒豌豆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充满了积极的正能量。五粒豌豆正好对应了五种不同的人生,起到了一种以物喻人的艺术效果。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就像五粒豌豆一样,再平凡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且需要真的付出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五粒豌豆有趣、可爱,中段的小学生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多少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做人不能像骄傲自大和盲目自信的豌豆学习,要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要学会随遇而安和顺其自然,这样人生才会有更多的可能,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除了五粒豌豆的角色以外,该童话中还塑造了人类的角色,与豌豆们相互照应,共同完成故事的叙述。童话故事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类角色,分别是小男孩、小女孩和小女孩的妈妈。小男孩是一位玩具枪射手,他用自己的玩具枪决定了豌豆们不同的命运,可以说是五粒豌豆命运的掌控者,对于五粒豌豆来说代表着权力的意念。小女孩是一位生病的人,并且得了很严重的病,但是在妈妈和小豌豆的鼓励下,她对生命燃起了更多的希望,是一个充满了坚强意志的孩子,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着乐观的态度,值得学生们学习和赞扬。小女孩的妈妈这个角色同样必不可少,她作为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女儿生病,心里充满了愧疚和疼爱,并且给予了女儿很多的鼓励和母爱,让小女孩在生病的日子里依然感受到爱的温暖和生命的力量,具有一种伟大精神。所以,三个人类角色缺一不可,他们与五粒豌豆一起共同完成生命的奇观。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和学习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仅仅抓住不同角色的性格和特点,重点挖掘角色身上的内在性格与品质,让学生们感受角色的精神和内在的价值塑造,完成自我价值的构建,这才是本童话教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二、巧用朗读助教学,理解童话内容和精神

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因此也就决定了教学性质与内涵。童话中以故事性内容为主,具有特定的环境、场景、情节和对话等,对这些元素进行深度的挖掘,可以带给孩子更多的启迪。另外,小学中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童话学习基础,并且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等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可以进行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的方式,领导学生反复诵读,贴近文本与作者,更好的理解童话内容与精神。

当然,小学语文课堂的时间有限,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篇幅较长,不适合全篇朗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抓住关键字词和语句,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朗读,接受童话中的知识与信息,感受童话的语言特色和文学魅力。比如童话中主要讲述了五粒豌豆成长与经历的故事,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豌豆的成长过程。豌豆是一种植物,其成长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童话中展现豌豆成长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前三个自然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童话中的关键语句并标红,然后大声的朗读,了解豌豆的成长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寻找到以下语句: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色的,豌豆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

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

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

……

以上这些文字将豌豆的成长历程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标记完成以后进行大声的朗读,感受生命的成长历程,为接下来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豌豆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绿色到黄色,身体由软变硬,从不成熟到慢慢成熟,随着他们身体的转变,豌豆们的心态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我们得做点事情”“难道我们要永远的坐下去?”“我们之中谁会走的更远”这些内容都体现出豌豆们对这个世界新的好奇与认知。随后,随着小男孩这个角色的入场,豌豆们即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它们会经历那些神奇而又有趣的经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阅读和寻找,并将豌豆们神奇境遇的句子画下来,进行大声的朗读。

接着童话对五粒豌豆神奇的旅途进行展现,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几粒豌豆的独白进行推进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豌豆们的独白进行大声的朗读,以此来领会豌豆的性格和他们的旅途经过。比如第一粒豌豆说:“我要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第二粒豌豆说:“我将直接飞到太阳里去……与我的身份相衬”;第三粒和第四粒豌豆说:“我们到哪,就在哪儿住下来”;最后一粒豌豆说:“该怎样就怎样吧”。通过对这些独白的朗读,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提问,他们的独白(内心想法)体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们回答,第一粒和第二粒豌豆骄傲自大;第三粒和第四粒豌豆安于现状;第五粒豌豆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然后童话又对这五粒豌豆的命运进行了刻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找到暗示五粒豌豆命运的句子,然后进行大声的朗读。

通过它们命运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不同性格豌豆的不同结局,对成长和生命有了新的感悟。当然,安徒生为了展现命运的波澜壮阔,重点描写了第五粒豌豆的遭遇,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对第五粒豌豆的描写,并将关键的字词或句子画出来并大声的朗读。比如一个学生寻找到“囚犯”这个词并大声的读了出来,教师对该学生提出表扬,并进一步阐释“囚犯”的意思。然后教师让学生们继续阅读和寻找,为什么安徒生将第五粒豌豆比作了“囚犯”,学生们从第五粒豌豆生长的环境“旧板子”“青苔”“包裹”等关键词中感受到它的束缚和不自由,就像囚犯一样。

随着第五粒豌豆命运的开始,童话中的另一位主角小女孩开始登场,她与第五粒豌豆建立起命运的勾连,升华了童话的主题意涵和文学意蕴。然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寻找童话中小女孩的遭遇,并将关键的词句标记出来,进行大声的朗读。学生将如下关键词句找了出来,“虚弱”“躺在床上一年”“整天在家里躺着”……这些内容说明了小女孩身体非常的虚弱,得了一场大病。然后,小女孩在自己的窗台发现了第五粒小豌豆,它在“牢笼”里慢慢的发芽,慢慢的成长,慢慢的开花和结果,这一切都让小女孩看在眼里,她被小豌豆的顽强生命力所感染,对生燃起了更多的希望。这里作者对第五粒豌豆的成长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引导学生寻找并朗读,感受生命的波澜与壮阔。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童话中关键的词句进行圈点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入自己丰富的想象,与小女孩一起感受生命的勃勃生机,燃起生的希望,加深学生对该童话精神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懂得该童话,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学会使用品评辨析,强化学生对童话主旨的认知

通过童话故事情节的挖掘和角色形象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感知童话中的真、善、美,分辨其中的假、丑、恶,最终获得精神的润养。当然,教师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利用品评辨析突破文字表面的藩篱,巧妙挖掘童话故事中的德育内容,引导学生从语言辨析入手,逐步深度了解文本内核,感知童话故事中蕴含的真理。

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倾注了安徒生很多的心血与笔墨,虽然题目中指明了“五粒豌豆”,但是在故事中作者重点讲述了第五粒豌豆的故事,并且通过它的励志激发了小女孩生活下去的勇气,传递出一种积极的正能量,因此通过品评辨析,可以更好感知到童话的主旨和精神,感叹生命的伟大和了不起。根据童话的叙述可知,第五粒豌豆虽然也是被小男孩当做玩具射出去的,但是与其它兄弟姊妹相比,它的命运更忐忑,它被射到了窗台下的石板缝隙里,像一个“囚徒”面临严峻的生存环境。它被青苔包围,被石板挤压,但是它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逃避,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做到了随遇而安和顺其自然,这样艰难的环境转变为它生根发芽的有利条件,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可以温润他们的素养和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当然,如果单纯讲解豌豆的故事,该童话的人文性和教育性就会弱化很多,为了增强这两方面的内容,作者引出了小女孩的故事。小女孩一开始的境遇与第五粒豌豆非常的相似,“小小的阁楼”“穷苦的女人”“干很多的苦活”点明了小女孩家庭的贫困和不幸的遭遇,反观小女孩自身,“身体非常的虚弱”“躺了一整年”“每天都得躺着”烘托出小女孩生命,就像第五粒豌豆一样,小女孩也是命运的“囚徒”,无法挣脱。但是自从发现夹缝中的第五粒豌豆,看着豌豆的成长,小女孩的精神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好,对生的渴望更加热切。“我觉得好一些了”,小女孩有了自己的“后花园”,看着小豌豆努力的成长,小女孩也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想象,“我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阳光中去”,面对着豌豆对命运的抗争,也激励了小女孩,从之前的“每天躺着”“躺了一年”到“直直的坐在床上”“一次坐一个钟头”,小女孩变得更加乐观和快乐起来,可以预见的是,小女孩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走到阳光里去。所以,是豌豆的精神感染了小女孩,因此小女孩对豌豆充满了感激之情。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品评辨析,让学生培养起感恩之心,对于他们三观的构建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和价值。

童话阅读中,教师要紧紧抓住童话文本,感知童话语言和文字,透过这些语言和文字的表层进行深度评析,让学生获得更多精神的熏陶和感染,真正发挥出童话教学在小学中段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呵护学生的成才与成长,

猜你喜欢

豆荚豌豆小女孩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豌豆笑传
豌豆笑传之拔罐
豆荚螟的无公害防治
豆荚儿青青豆荚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