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牧养式”写作

2022-03-15◎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创作活动教师

◎从 晓

学者王宁认为:学习任务群指的是在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课程组织创新方式,教师要在真实的情境下,确定和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有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自主活动,自己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增长个性,形成个人的语言运用系统。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符合高中学生的自主能力强、思维能力强的特点,设计和写作有关的“牧养式”写作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原生态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分析、整合、创新,提升写作综合能力。

一、生活式,拓展写作时空

(一)延伸时代背景,赋予想象

“牧养式”写作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原生态的学习素材,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进入到丰富的写作情境中,拓展其写作空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搜索文本的拓展信息,并展开想象,在创作中丰富作品的背景时空。

结合“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这个任务群活动,笔者设计了“牧养式”写作活动,让学生围绕《祝福》等现当代知名的文学作品搜索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在任务一中,学生要搜索资料,然后分析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内容、主题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在任务二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想象当时的社会场景,试着续写原作品,又或者创作同主题的小说。如有学生结合《祝福》的创作背景,想象了在祥林嫂死后,柳妈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她也被封建伦理制度所毒害的场面。笔者提醒学生注意当时的时代特点,思考如何让人物行为更符合时代性,让文章更具有批判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在任务群学习中获得背景信息,然后在背景信息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并进行创作,这样能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延伸具体事件,生成主题

在参与“牧养式”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件展开联想,并生成独具特点的写作主题,然后按照特定的背景进行创作。这样能促使他们了解社会,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从而丰富写作内容。

在学生参与“跨文化专题研讨”这个任务群学习的时候,笔者原本设计任务,让学生找到中西方文化矛盾的地方,然后试着辩论,探讨要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讨论过程中,有学生围绕具体的事件提出了想法,认为在生活中如果由于文化习俗方面的问题,和外国人产生矛盾,要礼让外国人,但是有同学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外国人要入乡随俗,了解中国的传统。笔者顺势设计了“牧养式”写作活动,在任务二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进行分析,说说哪一种方式能更好地和外国人进行文化交流,最后将具体的事件和自己的看法写入文章中。这样就结合具体事件生成了学生感兴趣的创作主题。

在参与任务群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专题性的具体事件展开探究,收集相关的信息,然后发散思维,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写作,这样写作的内容既符合任务群的学习要求,又能丰富他们的写作视野。

(三)延伸详细细节,深处描摹

在参与任务活动的时候,学生常常需要参加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这样他们就会深入观察社会,挖掘其中的细节,从而提升描摹细节的水平。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读写实践中阅读其他人的作品,了解他人如何创作细节,并在自主创作中加以借鉴。

在任务群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学生找到了文学作品中的革命事件,并找到了革命者行为的具体细节,有学生认为作品写得不够真实,夸大了革命者的行为,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样的细节描写十分生动,是真实场景的反应。笔者组织学生细化研究各个细节描写部分,并深入分析其中的合理性,然后观察自己身边的其他人,试着用文字描摹具体的细节,写下他们语言、行为、心理、外貌等方面的细节。笔者特别提醒他们注意体现出细节描写的合理性。这样就将学习任务群活动和生活观察巧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由观察中自主探究,提升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将阅读类的学习任务群活动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学以致用,尝试从深处挖掘事物的特点。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创作水平也会得到提升和发展。

二、体验式,丰富写作情感

(一)观察自然景物,生发美的情感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牧养式”写作教学聚焦学生的学习体验,要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能丰富他们写作情感的主题活动,从而促使学生提升写作技能。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然景物,参与到审美体验中,并结合阅读经验进行模仿创作,将自己对美的感受融入其中。

在学生参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活动的时候,笔者特别设计了和散文有关的作品研究活动,在任务一中,学生要阅读《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作品,并进行自由讨论,说说哪些景物描写让自己感到如临其境,又有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如有学生认为在《荷塘月色》中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焦虑、不安心情。在任务二中,则安排学生参与到小组互动中,来到户外参观,观察自然景物的特点,并思考相同的景物能否生发出不同的内心感受,分析如何才能写出情景交融的作品。最后学生创作作品,并互动交流,看看谁的作品能更真切地描摹自然景物,能让读者也生发出美的情感,和作者形成共鸣。

“牧养式”写作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强制灌输文化知识,而要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实践体验,只有唤醒了他们的真实自我体验,才能让他们将具体的事物转化成文字,提升感知能力,最后用于写作中,生发对美的感悟。

(二)记录心理悸动,铺陈真的情感

在体验式写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录下内心的悸动,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从而写出真实的生活体验。在结合学习任务群设计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的任务活动,这样能帮助学生获得深切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结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这个主题,笔者组织学生在任务一中上网搜索各种时事新闻,在总结归纳各种不同媒介的特点后,说说自己阅读这些信息产生的感受是什么。在任务二中学生要充分了解跨媒介交流的具体形式,并结合热门新闻自主创作跨媒介作品,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进去。如有学生在阅读了《喜看稻菽千重浪》后,又阅读了介绍袁隆平的新闻视频和纪录片,他认识到跨媒介作品的展现形式十分广泛,除了文字资料以外,还包括视频、音频等其他的信息,通过多种不同的媒介能更好地体现出情感。他在自主创作的时候,也采用跨媒介的方法,真切地体现内心的情感,他通过直接抒情、结合他人反衬等方式,展现了对袁隆平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师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心理体验,促使其写出真情实感。在设置任务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从影视剧资料、文本资料中获得感悟,进而激发情感,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调查等方式,激发他们的真实感受。这样写作就能写出切身体会。

(三)参与公益活动,调动善的情感

参与公益活动也是一种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教师要将学习任务群和公益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分析人们的言行举止,体会他们的精神世界,调动自己内心善的感受,从而写出精彩的作品。

围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笔者组织了公益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为残疾学生募捐的活动中,他们首先要了解在该活动中需要哪些不同种类的实用性文本,然后参与到自主创作中。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提升读写综合能力,全面了解了实用性文本的类型和写作要点,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善的情感。

“牧养式”写作教学认为学生不能只接受单一环境中的间接知识,而要在开放的情境中激发自身的实践性,从而获得直接、真实的经验和知识。在参与工艺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归纳,体会到真善美,从而丰富写作内容,提升创作水平。

(四)参与社会实践,深化思维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具有情境性、任务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深化思考,展开辩证分析,并将自己的社会感悟写入文章中,这样的作品就会变得更有深度。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个任务群活动十分适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因为实用性文本本身就具有社会性、现实性,所以和生活的关系更为紧密一些。笔者组织学生参与到和“垃圾分类”有关的宣传活动中,他们要了解民众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并监督大家进行垃圾分类,此时还将“牧养式”写作活动融入进去,让学生思考如果遇到民众不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不配合活动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学生结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学到的知识,认为可以写科普宣传类文章,让群众了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分类标准是什么,让他们明白这样做的重要性。还有学生认为要写议论文,和民众进行辩论,驳斥他们的错误观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活动就激发了学生思考,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有效性。

“牧养式”写作教学讲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设特定的情境,让他们能自由发挥,获得真切的感受。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能让学生自主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发挥自主性,唤醒言语动力,从而让思维得到提升和发展。

三、对话式,发展写作思维

(一)对话时事,评述当代文化

在设计学习任务群的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互动讨论,让他们在生本、生生、师生对话中启迪写作思维,获得创作思路。教师可以从学习任务群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当代文化话题,引导学生自主搜索资料,交流想法,并将感受写成文章,写出富有思辨性的作品。

围绕“当代文化参与”这个任务群学习活动,笔者组织学生阅读古今各种和文化有关的文章,然后结合有辩论性的主题展开探讨。如围绕什么是“孝顺”这个主题,结合时事进行探讨,在新闻中,学生发现有不少人让父母帮助带孩子,美其名曰“陪伴”,有的人则很少陪伴父母,只是定时寄钱回去。学生可以结合时事新闻探讨,说说哪一种行为才是真正的孝顺,自己认为什么是孝顺。最后,将自己的想法写成论述文,表达看法。如有学生认为要辩证地看待“孝顺”,他认为让父母带孩子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新型的“啃老”行为,同样是当代文化中的毒瘤,需要根除。

“牧养式”写作教学是自由的写作课堂,所以教师也不能剥夺学生交流互动的权利,相反,要给他们构筑丰富多彩的交流环境,让他们自由交往,畅谈对作品的认识,对时事的理解,在评述当代文化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激发写作兴趣。

(二)对话影视,指导思辨表达

对话影视指的是在组织学生参加和文学赏析有关的任务群活动的时候,让他们运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将原著和影视剧作品进行对比,看看有哪些异同点,然后展开评论性创作,写出自己的思辨性观点。在“牧养式”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用某种固定的想法限制学生的思路,而要给他们自由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在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活动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围绕《雷雨》,寻找影视剧片段和相关的新闻,对比分析,说说《雷雨》原著和改编版之间有哪些异同点,然后对比分析视频、音频、文字等媒介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还要展开评述文的创作,避免人云亦云,要尝试用思辨的观点看待影视剧改编作品,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有学生以马福力改编版的《雷雨》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般人认为让四凤的灵魂作为观察者,回到周公馆,这样的写作手法很新颖、大胆,但是他认为这只是借鉴了当代穿越小说,本身并无新意,而且还破坏了原著的美。

促使学生用心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这是“牧养式”写作教学的写作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用心体会,让他们对话影视剧,分析编剧、导演的创编思路,并展开科学评价,提升选择、推断等方面的能力。

(三)对话名著,研习价值观念

在“文学阅读与写作”“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等学习任务群的活动中,学生都要阅读名著,获得审美感悟,挖掘其中和传统文化、价值观、人生观有关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对话名著,将阅读感受写下来。

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活动中,笔者构筑了“牧养式”阅读情境,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名著的主题思想,挖掘其中的价值观念,并创作赏析文。如引导学生以女性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作者对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描写,探究其对女性的态度,然后再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说说当时人们对女性的观点是什么,对比分析作者的女性观是否具有进步性。学生将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写入文章,此外还加入了一些自己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感悟,如有学生认为当代应该给女性更多宽容,消除男尊女卑的观念,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习任务群视域,探索如何设计“牧养式”写作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主挖掘写作素材,综合分析,展开写作活动,从而提升写作素养。

猜你喜欢

创作活动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