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1年某队属医院收治中暑58例分析
2022-03-15谢环英张晓芳
谢环英,张晓芳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高湿(气温>30 ℃,相对湿度>73%) 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1]。热射病是最严重的热致疾病类型,病死率高[2]。近年来,军队人员劳力型热射病( exertionalheat stroke,EHS) 的发病率逐年增高[3]。现分析我科2018-01至2021-12收治的军事训练过程中出现中暑的58例救治情况,以期为中暑的诊断、现场急救提供临床指导。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8-01至2021-12我科接诊的中暑军队患者58例,均为男性,年龄18~45岁,平均(23.26±4.76)岁。20例主诉在训练前有紧张、休息不足或患有感冒、胃肠不适,其余38例训练前无特殊不适。临床表现:(1)体温:40例(68.97%)出现体温升高,其中24例(41.38%)体温≤38.0 ℃,16例(27.59%)体温介于38.1~39.9 ℃。(2)血压:26例(44.83%)出现血压降低,快速补液后恢复正常。(3)心律失常:58例均出现窦性心动过速;3例(5.17%)出现QT间期延长;6例(10.34%)出现非特异性ST段改变。(4)呼吸:5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频率加快,其中2例(3.45%)伴有口唇发绀。(5)神经系统: 12例(20.69%)出现抽搐症状,8例(13.79%)出现神志恍惚,10例(17.24%)出现晕厥,1例(1.72%)昏迷。(6)消化系统:9例(15.52%)出现呕吐,15例(25.86%)出现腹痛、腹泻。(7)实验室检查:46例(79.31%)血常规白细胞伴中性粒细胞升高,27例(46.55%)尿常规尿蛋白升高,42例(72.41%)出现肌酸激酶升高,最高达到1000 U/L,38例(65.52%)出现尿素氮、肌酐、尿酸增高,40例(68.97%)出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
1.2 治疗 (1)稳定生命体征监测:26例中暑患者入院后体温仍高于38 ℃,立即给予物理降温,室温调节在20~24 ℃。高热、烦躁的患者给予冬眠合剂肌肉注射[盐酸氯丙嗪注射液(25 mg)+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 mg)+盐酸哌替啶注射液(50 mg)],症状不缓解,温度降低不明显可在4~6 h后再次给予上述1/2量肌肉注射。(2)快速扩容、抗休克: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静脉快速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4 ℃)[3]、以1000~2000 ml/h的速度输入体内,最好在前4 h内输入丢失量的1/3~1/5,第一个24 h补足液体的丢失量。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者可给予5%葡萄糖液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病情严重者可予白蛋白或新鲜血浆。液体复苏目标:生命体征平稳,中心静脉压8~12 mmHg,平均动脉压≥ 65 mmHg,尿量≥0.5 ml /(kg·h)。(3)脏器功能支持:① 予奥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②出现意识障碍、谵妄、抽搐发作并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行气管插管,提高血氧饱和度。③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如有进行性下降,及时输注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10~30 ml/kg)。④如考虑合并感染,可早期应用广谱类抗生素。
1.3 结果 轻度中暑20例(34.49%),中度中暑35 例(60.34%),重度中暑3 例(5.17%)。轻度中暑患者治疗1 d,中度患者治疗2~4 d,重度患者治疗1~6 d均好转。
2讨 论
2.1 发病特点 军事训练中出现中暑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可伴有恶心、呕吐,查体发现体温升高、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中度中暑即热衰竭,患者出现循环衰竭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口渴、胸闷、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心率增加、血压下降等,甚至出现晕厥等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果患者出现以下临床表现需警惕热射病,(1)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行为异常等;(2)核心温度升高≥40 ℃;(3)多器官(≥2个)功能障碍(肝脏、肾脏、横纹肌、胃肠、循环、呼吸功能损伤等);(4)出血倾向;(5)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需立即后送上级医院。
2.2 急救 心肺现场急救:(1)快速降温,30 min内将核心温度降至39 ℃以下,有助于减少伤害、改善预后[4]。可疑中暑患者立即停止训练,快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并实施快速降温措施。冷水浸泡、冷水喷洒,或将化学冰袋放置大动脉处降温。皮肤血管收缩使回心血量增加,减少高温和高代谢导致的器官功能损害[5]。核心温度不能低于37 ℃,当直肠温度到达38.6 ℃时应停止降温[6]。(2)快速补液,意识清楚者可以给予口服补液,并补充含钠饮品。已有意识障碍者,禁止口服补液,以免造成窒息,立即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0~2000 ml。如情况无好转或继续恶化,应该及时后送上级医院。
2.3 对基层卫勤保障建议 EHS病情凶险,且极易误诊、漏诊,如救治不及时,病死率高达50%以上[7-9]。中暑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与部队指挥人员、参训人员、现场医务保障人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呈负相关[4,10]。因此,对基层部队军事训练提出如下建议。(1) 热习服训练: 热习服训练是在锻炼体能基础上逐渐完成适应高温、高湿环境的特殊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个体耐热能力[11-12]。根据驻地气候特点,进入气象学夏季初期,开始组织部队进行热习服训练。每日训练1~2次,每次训练时间为1.5~2.0 h,训练周期10~14 d。达标标准:热环境下训练无不适症状、心率在训练后10~15 min接近训练前水平、体温升高幅度下降、机体出汗率增加[13]。(2)加强基层卫勤保障:中暑预防及早期救治是降低重要器官损伤关键。基层部队应该将中暑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常态化,医院保障人员熟练掌握中暑的诊断治疗,从而减少中暑的发生,并有效阻止轻症中暑进展为热射病等重症中暑[14-15]。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军事训练过程中中暑的发病率,预防是关键。队属医院要立足保障对象,将预防理念向机关和大、中队推广,将救治措施向卫勤保障一线推进,提高医务人员诊治水平,为基层官兵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