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榜样力量影响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究
2022-03-15王颖颖
王颖颖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语文学科中榜样人物的光辉形象,既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知识点,又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教师在发挥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过程中,要善于提炼和挖掘榜样人物的道德品质,让学生从榜样人物身上体认勤学好问、理性爱国、诚信敬业、仁爱奉献等精神品质。榜样人物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人物能成为学生正面教育的鲜活载体,榜样人物凝聚了优秀的道德文化素养。教师要让学生以榜样为目标,从榜样人物的故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行合一。
一、分析榜样人物的道德品质
梳理教材文本中的榜样人物,有领袖人物、英雄人物、神话人物、文艺人物、普通人物等。这些人物形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典范,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一)了解人物故事,感知崇高品质
人物是贯穿文本故事主线的重要形象,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故事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发现优秀品质。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带领战士为乡亲们挖井,让广大村民从此喝上甘甜的井水,解决吃水难问题的故事。毛泽东是人民的好领袖,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与崇敬,结尾“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蕴含深刻的感恩意蕴。学生能从文章中体会到乡亲们对毛泽东的感谢之情,也能感悟到“饮水思源”的优秀品格。再如,读《朱德的扁担》时,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敌人的围剿没有吓退红军战士的斗争精神。朱德带领红军战士下山挑粮,山路陡峭,危险重重,当有人将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后,朱德连夜又做了一副扁担,并写上自己的名字。从这件事中,我们看到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在解读人物品格时,从一个“藏”字里,可以看出战士们对朱德的爱戴之情,战士们敬爱朱德,不想让朱德再冒险挑粮;从“找”字中,揭示了朱德坚决挑粮的决心与意志,表现出朱德更爱战士们,更愿意以身作则,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教师要通过解读人物品格,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争做高尚的人。
(二)解读英雄人物,挖掘优秀品德
解读英雄人物要联系真实的故事情境,抓住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小英雄雨来》一文篇幅较长,涵盖的内容较多,主要讲述了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与日寇斗智斗勇的故事。故事表现了雨来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优秀品格。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语段中提炼主旨思想。“芦花开的时候……在柔软的芦花里”一段刻画了雨来高超的游泳本领;上夜校时,“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强化了雨来的爱国主义情感;后面“掩护李大叔”,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脱险,表现了雨来“小英雄”的鲜明形象。同样,《黄继光》一文描写的是上甘岭战役中,为了夺取高地,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为国牺牲的壮举。黄继光的故事能让学生看到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品质。战争是残酷、激烈的,为了取得胜利,黄继光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梳理全文写作脉络,教师要从“持续、黎明、枪弹、愤怒、任务、艰巨、牺牲、顽强、规定、胸膛、惊天动地、报仇”这些词语中,让学生读懂黄继光的英勇品质,体悟顽强战斗、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二、抓住榜样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所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导学生从优美的文字中解读优秀品质,帮助学生理解榜样人物的道德品行。
(一)立足正面描写,解读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行
解读榜样人物品行时,教师要结合课文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挖掘榜样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优秀的道德品行。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描写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为革命事业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优秀品质。教师要抓住细节描写,提炼李大钊的光辉、伟大形象。“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袄,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句话中“灰布旧棉袄”“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发”“平静而慈祥的脸”等细节,描写出了李大钊身受严刑折磨后,依然表现出临危不惧、意志坚定的神情,这种看似没有痛苦的表情,实则集聚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的坚毅品格。再如,《金色的鱼钩》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老班长”为照顾病号不惜牺牲、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行。文中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刻画了“老班长”的内心想法,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班长”编出来的话,其实是为了让同志们能把鱼汤喝下去。文中的外貌描写是“快40 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两鬓都斑白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长征路上,“老班长”一路操劳,原本40 岁的人就已经“两鬓斑白了”。当病号喝下鱼汤的时候,“老班长”脸上的皱纹展开了,嘴上露出了一丝笑意。这个“笑”写出了“老班长”对同志的无限关心,更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
(二)抓住侧面描写,揭示榜样人物的鲜明特质
除了正面描写人物外,教材选文中也有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的榜样人物,间接地揭示人物的优秀品格。例如,《将相和》一文写了多个故事,以此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描写人物时,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不同的性格特点,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让榜样人物的形象更鲜明、更生动、更深刻。如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被封为上卿,比廉颇的职位还高,廉颇心里很不服气,说道:“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了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的回答:“秦王我都不怕,我还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攻打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两个人不和,就会削弱赵国力量,秦国就会乘机攻打赵国。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主要是为了我们赵国。”两个人的语言描写将廉颇的心胸狭窄、蔺相如的胸襟宽广进行了鲜明对比,寥寥数语,表达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家国情怀。同样,《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也是通过对榜样人物的侧面描写,烘托榜样人物的鲜明性格。“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众多孩童“竞走取之”,而王戎却“不动”的对比描写,验证了“此必苦李”的推论,展现了王戎的缜密思维与自信品质。以宾衬主能让学生了解利用反面描写方式刻画人物的鲜明个性。还有,读《司马光》时,司马光“持石击瓮破之”的形象描写,揭示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三、提炼榜样人物的价值观
道德教育具有隐性特点。语文课程中,教师要借助榜样人物,提炼优秀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与行为的统一。榜样人物形象的选取和塑造,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观、理想情操、道德行为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过提炼榜样人物的价值观,发挥语文学科的“育德”功能。
(一)提高理性认知,端正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榜样人物中提炼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理性体会和理解,增进价值认同,提高自觉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不是喊口号,不是一时的情感冲动,而是要在理性认知中,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描写了周恩来来到沈阳后,看到城墙残缺,列强争夺祖国领土,内心非常气愤,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周恩来虽然年少,却能理性分析,特别是面对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矛盾时,能做到权衡利弊,理性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里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呀。”说出这样的话,表达了伯父怎样的心情?是担心、无奈,还是愤怒、沉重?周恩来回想伯父的话,偏要进去看个究竟。目睹了中国同胞遭受欺辱的情景,内心更加沉重。周恩来对国家的忧患认知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感,从聚焦“中华不振”,到提出“中华崛起”的宏伟理想,教师要让学生从中认识到,要树立理性的爱国精神。
(二)强调勤学好问,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生成
学习要有兴趣,更要有勤学好问的态度。在小学语文榜样人物学习中,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观,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例如,《不懂就要问》一文以叙事方式描写了孙中山小时候读书时,壮着胆子问先生的故事,表现出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优秀学习品质。该文中有孙中山、有先生、有很多同学,教师要通过梳理故事,主要介绍孙中山敢于提问的求学态度。“壮着胆子”揭示了孙中山的质疑品质;“吓呆”“鸦雀无声”等词语,反衬出了孙中山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榜样人物高尚的品格具有多样性,如读《盘古开天地》,神话故事刻画了盘古“敢为天下先”的责任感、仁爱担当的奉献精神。还有一些榜样人物,表现了爱岗敬业的精神。语文中德育的渗透,要关注学生美好心灵的化育,从经典文本榜样人物的道德品质中,让学生体会团结、友爱、奉献、互助、积极、奋斗等价值观,教师要让学生从中感受人文精神品质,将之与自己的言行融合起来,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文素养。
四、创设互动型德育渗透教学情境
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互动型课堂的构建,让学生从中获得良好的品德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依托问题驱动,激活学生的德育认知力
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榜样人物的优秀品格,要突出问题导向,借助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话题探究,体认德育情感。问题的设计要摒弃直接从榜样人物故事中提炼价值观的灌输教法,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比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对于同样一首诗,母亲觉得“精彩极了”,父亲觉得“糟糕透了”,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些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是什么?以问题驱动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让学生体认到,“精彩极了”是母亲对自己的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对自己的严厉式的爱。由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学会思辨地看待问题。
(二)建立情境纽带,促进学生德育行动力
体认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更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将德育品质外化于行。德育行动力是薄弱环节,学生往往存在思想与行动脱节的问题。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主要讲述为掩护部队主力和群众,五位壮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舍身跳崖的悲壮故事,体现了五位壮士坚定的任务意识和机智勇敢的战斗品格。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五壮士的革命斗志,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做。在面对数倍的敌人时,勇于担当掩护任务,揭示了其胆略之“壮”;在诱敌深入绝境时,豪壮地舍身跳崖,揭示了其气节之“壮”。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行动意识,做到言行一致。
榜样人物体现了理想的人格与品质,是德育渗透的鲜活载体。教师要从榜样人物形象塑造的学习典范中,帮助学生明晰正确的价值取向;解读榜样人物的道德品质,让学生从中获得熏陶与浸染,增进学生对榜样人物的深刻理解,让优秀的品行、崇高的价值观融入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