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德育中的有效应用

2022-03-15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2年11期
关键词:德育课文传统

施 娟

《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2022 修订版)》要求:应积极运用散发着人性光辉的课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思想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悟出真理,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小学是开展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期,教师采用科学的手段开展德育,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利于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要做好德育渗透,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对其品德养成存在哪些影响,再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教师应基于传统文化,采用科学的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可激发学生参与德育学习的热情,让德育课程散发独特的魅力。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小学德育工作,能带领学生传承文化根脉,让其接受道德熏陶,提升学校德育质量,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简言之,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具有特殊意义。

(一)培养爱国精神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将激发爱国之情与培养奉献意识相结合,积极针对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高度认可国家、社会制度,学生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责任与使命,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二)塑造价值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要求: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活动,教师应将“培养是非观与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教师应积极利用身边的资源,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其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会明辨是非,形成积极的观念。在全面开放的现代社会,学生很容易受西方腐败思想的影响,对国家大事不够关心、自身价值观念落后。塑造价值观可以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加关心社会的和谐发展,重视自身的成长,在接受道德教育、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形成健全人格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健全的人格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一为体育,二为智育,三为德育,四为美育,学校应主动承担教育职责,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人格会伴随个体一辈子,人格教育中教师利用某些正面案例或者放大学生优点等方式,让学生的内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在教师正确的指引下,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拥有健康心理的学生能主动融入集体,与同龄伙伴一起玩耍,主动克制自己的言行。

二、小学语文德育原则

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内涵,在面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很多篇章具有德育色彩。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可有效激发学生对生活、生命的感悟,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坚持科学育人原则,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道德认知与理论实践并重

过去的小学德育工作更侧重于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借助教师的语言描述、课件呈现等方式,让学生明确哪些事情符合道德要求,如何做才能不违反道德标准。小学语文德育活动不仅要注重在课堂中穿插德育理论知识,也应继续支持、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在生活中运用德育知识,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以提升其精神境界,让其学会以正确的道德标准约束自我。

(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同步

为人师表者应坚信“严师出高徒”,德育活动中应对学生有高标准,要求学生严格约束自我,以正确的道德准则调控自身的行为。教师要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思想上进、为人正直的新时代好少年。一位真正的师者是严慈相济的,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做到给予学生尊重与信任,尊重他们的人格,相信他们拥有巨大的潜力。

(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结合

新时代的学生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个性发展与旧时代的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德育活动开始前,教师要认真分析本班学情,争取做到对每位学生个性特点都了如指掌。在统一要求全班学生遵守规则的同时,又要做到尊重个别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始终保持一致,应做到针对个别学生的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三、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德育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传统文化开展德育是品德培养的重要途径,德育开始前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及学情,积极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巧妙运用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

(一)精讲课文内容,学习礼仪

文明、礼貌是个体的一种良好品德,对个人的终身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借助某些文章、片段,引导学生成为遵守礼仪之人。语文教材中的众多篇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其本身就具有德育价值。因而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应注重精讲课文内容,带领学生深度学习,让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潜移默化间学习文明礼仪,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文明有礼、尊敬长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礼仪,教学《铁杵成针》时教师借助PPT 课件精讲课文内容,带领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深度解读人物性格的同时,注重鼓励学生从自身角度分析李白,阐述文章主人公有哪些道德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模仿。最终在小组讨论环节有学生提出:无论是称呼还是动作,李白的一举一动都凸显出他对老者的尊敬,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像李白那样尊重身边年长的人。

管子对于礼仪亦有独特见解:“礼义廉耻乃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文明、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目前学生身上的这类传统美德正在逐步消失,不良行为习惯却逐渐增多。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传统文化熏陶学生,让其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教会学生正确待人接物的方法。

(二)走近课文主人公,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与道德情操,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感恩历来都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的人内心善良、纯真,值得与他们成为终生相伴的朋友。教师应基于传统文化积极挖掘课文中的德育要素,引导学生逐步走近课文,让其深刻感受主人公的情感、态度,有效开展感恩教育。

大部分学生都知晓“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但实际生活中鲜少有学生能做到以实际行动感恩革命先辈的付出。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师以课文《小英雄雨来》为例,紧跟文章线索逐步带领学生走近课文主人公,教师抓住恰当的时机要求学生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以及为什么说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有学生发言:之所以说幸福的生活得来不易,是因为在此之前有无数人为之奋斗、牺牲,今天的和平是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

教师基于传统文化,带领学生走近课文主人公,深度分析人物的情感脉络、性格特点,且注重深入解读课文内容,以课文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师生对话、心灵沟通中,让学生认识到,感恩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学会感恩可以让人际关系更为融洽。

(三)梳理课文脉络,勇于竞争

基于小学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教师教学新课时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应细致梳理课文脉络,让学生能够知其所以然,从课文中寻找传统文化的影子,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在小组讨论、师生畅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向文中主人公学习,也要勇于挑战、乐于竞争,不断向自我发起挑战。竞争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长期保持活力,为实现心中的目标不懈奋斗,教师应运用科学的举措育人成才。

竞争是促进个人成长进步的关键因素。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个道理,教学《囊萤夜读》时,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主人公车胤的身份思考,找到他努力读书的原因。经过认真阅读、反复思索后,有学生给出答案:车胤出身于贫苦人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只有努力读书考出好成绩,才有可能获得美好前途。教师以学生的答案为线索,引出竞争理念:竞争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只有敢于竞争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无论是对国家或是个人,勇于竞争、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且大胆向自我发出挑战,才能不断弥补缺点,让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基于传统文化开展德育,引导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找到文章的精神内核,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总结课文大意,诚信做人

“言必信,行必果”,诚信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教育部门要求教学工作者基于学科课程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要素,努力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让其掌握人生中的财富密码。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好处。小学语文教师要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大意,学会诚信交友、诚信待人。

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诚信是通往成功道路的重要因素。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个道理,教学《宝葫芦的秘密》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之前已掌握的内容,自行总结课文的大概意思。将自己的论点与同学相互分享,在交流讨论中相互补充。经过5 分钟的思索、商讨后,有学生给出了相对完整的答案:主人公李葆用宝葫芦给自己营造成功的假象,用来欺骗教师、同学以满足自己的好胜心,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诚信的,因为谎言总有被揭穿的一天,到时候撒谎的人就无处逃遁了,还会因此失去大家的信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的基本条件,具有诚信品质的学生,能轻松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以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教学基础,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学做一个诚实守信、真诚待人的新时代好少年。

(五)升华课文主题,承担责任

新时代的小学生从小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习惯于享受长辈、教师的付出,其责任意识相对淡薄,关键时刻难以承担起肩膀上的职责,且极有可能成为家长、教师的负担。在小学德育活动中,教师应以运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目标,以课文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度解读课文主题,升华其精神境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摆脱心灵束缚,担起一份责任。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告诉我们:国家的兴衰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如果大家都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承担责任,就能同心协力建造一个实力强大的祖国。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小组学习,让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明确国家发展与个人的关系,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学会主动担责。有学生代表发表感悟: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把美的东西毁灭,是一个悲剧,为了不让悲剧再次重演,我们小学生要从小立志,只有个人强大了国家才能强大。

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人人都能主动承担自己的职责,无论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国家发展均有好处。勇于担责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教师要立足现状,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其学会主动关心家人、国家,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为家人的安康、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德育课文传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背课文的小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