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德育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2022-03-15李世飞
李世飞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要通过全面发挥教育力量促进人才培育,要重视小学阶段夯实基础的重要性,要将教育新理念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将体育与德育相融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通过发挥融合作用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需要理论指导,更需要方法与路径,而且要长期投入与深入、积极探索,不断研究新方法、新路径。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情况与实际效果来看,还需要不断优化与改进,同时结合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要求,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对于人才的需求变化,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活动。
一、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德育渗透的科学规划
德育是作用于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教育活动,德育的有效渗透、高质量开展都需要科学的方法与路径。小学生思想单纯,容易受环境、氛围、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主动接受规范的力量较为薄弱。这也是小学教学活动的特点与难点,德育要有效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要获得理想的效果,就要从方法上、路径上、模式上不断探索,积极优化,坚持改革与创新。只有建立在科学规划下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并获得预期效果。结合当前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情况,离预期的目标与效果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影响德育渗透成果发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与教学活动缺乏科学的规划不无关系。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德育渗透进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缺乏认知,片面地认为二者是完全独立不关联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这就导致德育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融入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力度不足
显而易见,体育教学与德育在理论与实践路径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德育主要是以说教进行引导,而体育教学虽然也有理论内容,但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而二者本质上又有一定的关联性。二者的作用一致,都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二者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培育高素质人才。因此,体育教学与德育并不矛盾,积极发挥二者的渗透融合作用,需要从正确认知上着手,积极研究方法与路径,合理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德育渗透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教师认知上的不足,路径上也缺乏合理的组织与推进。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体育教学的重点还是在引导学生锻炼上,在技巧方法的掌握上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差异,也没有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深挖德育元素,没有结合体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进行德育拓展。由于对小学生思想意识缺乏引导,从而导致德育的渗透效果不佳。究其背后原因在于,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进行积极转变,也没有将体育学科的全面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师资力量建设有待提升
无论是教学模式改革,还是教学方法创新,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进行推动。小学生作为教育的关键期,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与开展上,都需要教育工作者有过硬的教育水平,同时要从路径上、情感上、心理上,强化并巩固教育成果。从新课程理念标准方面,学科教学的内涵要更丰富、更全面,这就要求小学体育老师要不断提升自我,革新观念,积极学习,主动沟通,全力引导,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但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与成果来看,德育成果欠佳的关键因素在于部分教师没能充分地发挥出教化作用、引导作用,无论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教学实施的路径上,都还要不断完善、调整与提升。因此,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对于提升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极为重要。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要突出教育对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显而易见,要让教育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就是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趋势来调整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法,拓宽教育路径。尤其要重视小学打基础阶段,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引导与思想引领作用。在学科教学中,结合社会环境、时代变化与学生实际,落实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观念,塑造新形象,培育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针对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小学体育教师要加强德育的渗透,要将德育充分融入体育课程,实现德育和体育的结合,在强健学生身体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一)做好德育渗透的规划准备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能充分发挥出德育的预期效果,就要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与要求,结合当前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德育的渗透规划与准备工作。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与精心的教学组织体现德育的积极影响。因此,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德育都不能漫无目的,必须有立足点、有针对性,贴近实际地发挥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教师在准备方面要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全面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育基础水平,思想状态。其次,要了解不同学年段体育教学的重点与特点,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深挖体育项目中的德育元素。比如集体性质的体育项目,就有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也是渗透德育的绝佳机会。体育课基础部分的队列队形训练,对学生进行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团结协作,给班级争光的教育;竞技部分折返跑接力中,对学生渗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困难,力争第一,在成绩面前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最后,要了解学校当前体育教学的场地与器材情况,通过实践寻找机会,多渠道、多角度地进行德育渗透。在硬件体育器材的支持下,各项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结合这些综合因素,组建课程研发小组,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出发,开发德育体育一体化的校本课程,从而起到很好的育人作用。
(二)持续创新德育渗透形式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德育教学的渗透,都需要细致地观察学生,不断探索新方法新路径,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找到切入点与落脚点,从而收获高质量的教学成果。结合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效果有待提升的现实性问题,以及在德育渗透认知上存在的偏差,尽管教学模式仍在探索中,但不可否认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正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影响德育渗透效果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德育的渗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对体育教学的形式进行创新,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行快乐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抓住快乐体育这一教学思想,将其有效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以快乐体育为导向,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出来,依托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比如,小学生往往具备较为明显的从众心理,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班级荣誉感,体育教师可以紧扣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一些集体性的小游戏,具体的游戏项目让学生结合当下的现状与他们的喜好进行,也可由学生即兴创造,这样就很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无论是选择游戏项目的过程,还是参与游戏的过程都是主动的、快乐的。在高年级的体育课中要充分发挥活动小组的作用,让每个小组提出游戏方案,再通过投票选出大家喜欢的游戏,如单足跳接力、两人三足、拍球比多、跳长绳等。这种轻松的教学模式能打破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局限性,给学生完全不同的体验,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业中解放出来,甚至让学生摆脱对互联网的依赖。在游戏过程中与其他同学的情感交流,能形成同学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团队意识,在合作的过程中,同学间的互动更频繁,共同语言更多,共同的目标更明确,能互相激励、互相启发,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利用合作教学模式将合作意识厚植于学生心中,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要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为德育的有效渗透创造条件。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渗透效果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与评价者,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新时代背景下,更要重视教师主体的综合素质对教学活动质量的影响。要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升德育的渗透能力。学校要发挥组织作用,采取不定期的培训活动、交流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比如开展内部培训,就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讨论,互相学习经验,汲取教训。比如,组织校际交流活动,让广大教师走出去,突破学校与自我思维的局限性,去见识并学习先进的方法,优秀的榜样,有启发性的经验。将这些理念、方法、经验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此对体育教学模式及德育渗透路径进行完善与创新。同时还要强化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其思想觉悟,夯实职业素养。通过绩效考核的模式提升教师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地提升自我专业教学能力,为德育与体育教学的渗透做好准备。包括从德育渗透的方法与路径设计上不断创新,从德育渗透的具体实施上不断完善,从德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成果上不断分析、总结,结合教学的细节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要积极促进评价结果的转化与应用,使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得到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要在理念与实践上全面创新。教育的深入拓展,不仅局限于学科知识,更要充分发挥学科全面育人的优势,将德育理念全面渗透进学科教学中,形成课程德育一体化的大格局,将全方位育人的新课程要求落到实处。德育在体育课堂中渗透的意义与作用是积极的,通过体育与德育相融合,发挥其对学生从身体到心灵的全面引领作用,把握好小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才能打好小学生身心基础,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科实际,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深入研究新课程素质教育要求,从教学资源、教学渗透方法与路径、课程评价与总结等方面,落实好德育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育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