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贵州阳戏的文化符码解析

2022-03-15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贵州

王 明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18)

一、贵州阳戏的历史、价值与流布空间

(一)贵州阳戏的历史渊源探究

贵州以喀斯特山地地貌为主,岩溶发育典型,大部份地区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多样,兼有山谷盆地和坝子,地势由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地理区位优越,是云南通往湖广的必经之地,文化交流和传播频繁。贵州山岭阻隔,生态环境保存较为完整,文化形态的多样性为贵州阳戏的演进与传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空间。加之自然地貌、生存环境和文化交流等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多区域特征,在土家族、汉族及仡佬族民众聚居区的节日庆典和婚丧仪式上,能看到不同类型的阳戏表演形式。

贵州阳戏在黔地的兴盛与两个因素密不可分:一是本土祭祀习俗;二是外来戏剧影响。《宋史·蛮夷列传四》称之为:“西南夷、汉牂牁地……疾病无医药,但击铜鼓、沙锣以祀神。”[1]后来,受“调北征南”“改土归流”及移民文化的影响,吸取了傩戏、川剧、花灯戏等表演因素,阳戏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表现形态。作为分布较广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戏剧,阳戏再现了各个时期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

贵州阳戏最早见诸史载是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遵义府志·风俗卷九》载曰:“歌舞祀三圣曰阳戏。三圣,川主、土主、药王。近或增文昌曰四圣。每灾病,力能祷者,则书愿贴祝于神,许酬阳戏。……择吉招巫优,即于家歌舞娱神,献生献熟,必诚必谨,余皆诙谐调弄,观者哄堂,至勾愿送神而毕,即以祭物燕乐亲友,时以夜为常。”[2]此外,清朝贵州著名文人莫友芝在《撞锣行》一诗中也有“前巫出门病不利,后巫韸韸舞阳戏”的诗行记载。上世纪九十年代编纂的《中国戏曲志·贵州卷》也有“上述记载和一些口碑材料说明,至迟到清道光辛丑年间,贵州已有阳戏流行”[3]等相关记载。民国时期,全省各地阳戏较为兴盛,此期《绥阳县志》中就记录了有关阳戏的民谚:“好个马槽沟,三年两不收;要得庄稼收一季,家家户户唱羊戏(阳戏)。”[4]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暂短停止活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后,根植于民间的贵州阳戏逐步规复。

(二)贵州阳戏的价值禀赋分析

贵州阳戏历史悠久,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存“科仪”程式和古朴演出方式, 体现出当地的文化背景,积淀着民间文化传承,是当地民众世代积累的知识与智慧的结晶。“礼”是规章制度, “乐”是情感人心,贵州阳戏很好地将两者合二为一,成为当地居民村寨认同、文化认同、集体认同的有效手段与载体,历经岁月,经久不息。

一是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价值。贵州阳戏是地域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民间衣食住行、岁时节令、意识思维等各种“观念”的再现,是地方民俗活动中的文化“载体”,较好地保存着当地的社会形态、生活哲理和文化状态。能够“认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与中国本土艺术之间所形成的互动关系”[5]。贵州阳戏是各民族用以祭祀、酬神、驱邪、消灾和娱人、娱神、纳吉的一种古老戏剧,寓含着古代先民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等,对研究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贵州阳戏积淀了戏剧和地域性民族文化许多历史层面的艺术创造,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

二是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贵州阳戏用面具或涂面化妆(勾脸)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服装、唱腔、介白、舞蹈、武打等多种手段来演绎故事,服装、面具等的镂空雕刻、手工刺绣等具有艺术研究价值,戏剧人物和文本内容则具有文学研究价值。艺术人类学认为“图像学是指对艺术的文化背景的探讨”[6],以福泉阳戏为例,福泉阳戏的面具角色有“文、武、老、少、男、女”6种类型,面具造型原始粗犷、质朴稚拙,风格朴实、写实性强,其神秘、奇特、独异的美令人震撼、叹为观止,艺术价值极高。

三是具有重要的社会育人价值。贵州阳戏表演直观可视,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具有亲民、娱民和教民的功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具有极积的推进作用。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天柱阳戏,通过导、演和观看,识别真善美、假恶丑,寓教育于娱乐之中。阳戏戏台楹联写道:“教子劝夫精忠报国;勤王骂贼热血除奸”“美戏词申歌颂生灵富裕;廿四史中,细事俱咸铁案,到今朝编入曲本,将许多霸权谋术朋奸党恶,合盘托出不留情”;抗日战争时期,有的阳戏班演出还贴过“除奸杀敌抗日到底;保家爱国民族气节”的对联,是阳戏社会育人价值的真实写照。

(三)贵州阳戏的流布区域梳理

贵州阳戏是在民间祭祀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传统戏剧形式,民间基础深厚,于贵州东西南北地域中均有分布,其核心区为正安县、绥阳县、福泉市、罗甸县、黔西市等地。

北部阳戏主要流布于遵义市正安县中观镇,绥阳县枧坝镇等地。

东部阳戏主要流布于铜仁市沿河县沙子镇纸坊、大漆、李家山等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兰田、瓮洞、邦洞、渡马、润松、大段、石洞、远口、地湖、白市、江东等十余个乡镇和楞寨、杞寨、地锁、寨头、园田、汉寨、老寨等40余个村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龙昌镇黄土哨村、地松镇沙子坎村和城厢镇的马田村,罗甸县董架乡、栗木乡及周边村寨。

西部阳戏主要流布于黔西市太来乡、素朴乡,乌江北岸金沙县后山乡等地。

中部阳戏主要流布于贵阳市开阳县南龙乡、楠木渡镇、宅吉乡、龙水乡,息烽县流长乡的四坪村、水尾村、营中村等地。

二、贵州阳戏的形式、道具与艺术特征

(一)贵州阳戏的主要表现形式

贵州阳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傩戏、川剧、花灯戏等表演形式演变形成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在贵州各地广为流传。其唱腔、介白、武打、舞蹈、花灯、手法等艺术特征凸起、人物个性鲜明。

贵州阳戏由内坛和外坛两部分组成。内坛以祭祀酬神为主,具有还愿性质,外坛主要是演戏,以娱人纳吉为主。剧目大体分三类:第一类正本戏是掌坛师请神、送神的法事科仪,没有故事情节;第二类是科仪夹戏,介于科仪和戏剧之间,有简单情节和道白;第三类是戏曲化程度较高的剧目,内容丰富,有大戏小戏之分,大戏要演多日,小戏则几十分钟。

1.贵州阳戏的角色和其他地方戏剧差异不大,主要分有老生、小生、武生、奶生(童子);正旦、小旦、彩旦;还有逗笑取乐的丑行和注重身段架势的净行等。

2.贵州阳戏的表演有戴面具和勾脸两种化妆方式,无管弦伴奏,只有锣鼓烘托气氛。其中贵阳市息烽县一带的阳戏师傅们不戴面具,按照历代师祖传下的端方,只用颜料和羊毫在脸上绘生、旦、丑、净等角色,称之为“开脸”,且“开脸”只能由掌坛师进行。其他地方(如福泉、正安、黔西、罗甸、沿河、天柱等地)阳戏均带有面具表演。

3.贵州阳戏的演出步法大致可以分为碎步、磋步、云步、鸭步、猴步、矮子步、正旦步、丫鬟步小旦步、四方步、十字步、丁字步、蹉步、腾云步、门坎步、猴步、龟步、蛙步、小丑步、小生步、皇生步、凤摆杨柳等;手法有兰花指、剑指、荷包指、拱手、剪手、勾手、尊手、曲手、胡手、叠掌、虎掌等;眼法有鼓眼、翻眼、斜眼、哭眼、凤眼等。

4.贵州阳戏的伴奏不用丝弦,全部是鼓、大锣、钹、点锣、镲等打击乐器组成。节奏一般为四四拍或四二拍,曲调主要是四平调、正宫调等。要求声乐技巧、音准、调高、节奏稳定等多方面融洽和谐自然。

5.贵州阳戏的唱腔高亢粗旷,有高腔、平腔之别,曲调连缀是其结构主要特点。伴唱以帮腔形式插入,大量吸收当地民歌元素,有“九板十三腔”说法,唱词与念白多为七字句。

6.贵州阳戏常演的有赐福戏、贺寿戏、仕进戏、婚娶戏、劝孝戏、忠义戏、奉善戏、送子戏、许愿还愿戏、逗乐戏等30余种,适用场景较为丰富、多样。其中流传较广的通用剧目有《春兰送酒》《李玖看花》《收蝗虫》《下河东》《三星上寿》《桃山救母》《楚汉相争》《霸王别姬》《锁孽龙》《三圣良愿》《八仙上寿》《将军闯云门》等100余个。

开坛和祭祀“三圣”是阳戏最重要的部分,而诙谐生动的外坛戏剧表演,则是阳戏长久为当地民众所喜爱的原因。

(二)贵州阳戏的核心道具实物

贵州阳戏在演出时,各地道具及实物有所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道具实物组成(图1到图4展示了部分实物道具):

图1 贵州省福泉市龙昌镇一带阳戏班子所用乐器

图2 贵州省福泉市龙昌镇一带阳戏班子所用戏服

图3 贵州省沿河县纸坊乡一带阳戏班子所戴面具

图4 贵州省罗甸县董架乡一带阳戏班子所用道具

1.乐器主要有:木鱼、杀板、铰子、牛角、大锣、钹、大鼓、小鼓、点子、神炉、边鼓、勾锣、尺子、叫口、个别戏班有唢呐、笛子、哨子等。

2.服饰主要有:黄袍二件、红甲衣一件、白甲衣一件、围裙三条、神帕二十条、滚龙袍一张、旦角服一套等。

3.戏台及装饰主要为:戏帐一幅、桌围一张、戏顶帐一张。

4.道具主要分为:木雕龙头一个;木雕土地、川主、灵官、阴厨、童子等面具各一张;土主、药王、戏主坐神等各一尊;头盔三顶、胡须四贯、花冠一顶、旗号一套;关刀一把、三尖刀一把、金鞭一根、铁鞭一根、马鞭五根、拐杖一根、纹刷一把、师刀一把;木雕马一匹;大、中、小竹卦各一副。

5.剧本:由于贵州阳戏的剧目都是口传心授,但民间艺人多不识字,为便于传承,各地戏班均收藏有数套乃至多套剧本;多为手抄本,多为师徒相传。流传至今,也有旧本新抄。如开阳县南龙乡坛师谭光明就珍藏有清光绪二十二年的《三圣良愿》手抄剧本,息烽县流长乡坛师黄晓亮珍藏有清光绪年间的《八仙上寿》《将军闯云门》等手抄剧本。

(三)贵州阳戏的表演艺术特征

贵州阳戏“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的精髓,是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艺术联系的桥梁”[7],在贵州各地均有分布,具有涉及民族多、分布广、保存完整的特点。在化妆方式上有戴面具和勾脸的区别,但都有开坛祭祀“三圣”(川主、土主、药王)的仪式,也是“酬神还愿”,是一种祭祀祈祷性的坛师法事活动,主要是赞颂“三圣”功德,迎请其显灵护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安康乐业。贵州阳戏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是娱神娱人、特色鲜明。贵州阳戏是把祭祀、酬神、纳吉仪式和还愿、驱邪、消灾等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唱腔念词均为地方方言吟唱,乡土生活气息浓郁,地方原生态文化特色鲜明。师傅们通过不断借鉴吸收,将阳戏中的祭祀内容和生活场景融合,通过剧目内容中的道白、唱跳、追打等仪态,形成扬善弃恶的喜剧色彩。其中“娱神”戏以赞颂神灵、祖先的功德为主,恭请神灵驱邪、消灾。接下来“娱人”戏以体现主人家的还愿、驱邪、消灾等愿望为主,剧情注入民间情愫,注重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表现,带有典型的世俗化人物特征,而且剧中乐器演凑的音乐极具地方特色,戏调婉转、表演细腻。如遵义市正安县一带的阳戏,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当天均会演出《二郎桃山救母》《二郎降孽龙》等剧目,主要目的是通过演戏祭祀二郎神,期望二郎神能驱邪消灾,庇佑当地平安顺遂,祭祀性和娱人性特征突出。

二是内外相济、两坛有别。内坛与外坛之分,这种内外相济既满足人们求助神灵的愿望,又娱悦了当地百姓。贵州阳戏的内坛有二十四坛戏,即二十四坛法事,主要是祭祀、迎、酬、送神、纳吉等仪式,时间较短,具体剧目根据演出需求而定。贵州阳戏的外坛有二十四坛戏,主要是开展还愿、驱邪、消灾、祈福等愿望,常演的剧目有赐福戏、贺寿戏、仕进戏、婚娶戏、送子戏、逗乐戏等等。通常,愿主在祭主有灵、祈嗣得子或其他喜庆之事时会请当地戏班子演出,具体时间长短和规模大小视愿主个人主观意愿而定。

三是戏分大小、剧情丰富。阳戏有大戏、小戏之分。大戏须三天三夜演完一部戏,小戏则一小时左右。贵州阳戏戏班上戏台演出的就是大戏,有赐福戏、招财戏、祝寿戏、状元戏、婚喜戏、送子戏、丧家孝戏、登殿戏、子童戏、傩甲戏、花戏(三讨、三飘船、傻四放牛、安安送米、陈氏磨媳、陈世美不认前妻、骑龙下海等)等。小戏剧目主要反映普通家庭生活、劳动故事、爱情故事和人伦道德,题材丰富、比喻生动、语言诙谐、人物个性鲜明,深受百姓喜爱。如黔东南州天柱县一带的阳戏,当地民众把传统民间故事、民歌、花灯、花鼓等融入阳戏表演中,突出了地方色彩和地域风格,《背包过河》《蠢子送妻》《盗菜》《卖纱学打》《晒鞋讲书》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剧目。

四是声腔丰富、手法多样。贵州阳戏的声腔丰富,俗称有“九板十三腔”,其中“九板”为一字板、二流板、斗板开、滚板、垛垛板、摇板、散板、快板和扣扣板九种打法;“十三腔”指各种唱腔,不定数,有称“四柱腔、半柱腔、大喊腔、财神腔、唆纲腔、赶路腔、扫墓腔、先锋腔、聂耳腔、蝉腔、状元飞腔、锁兰芝腔、哭丧坡腔、悠明腔、劝酒腔、造船腔、大香炉腔”[8],也有称“道士腔、端公腔、神歌腔、连宵腔、板板腔、采茶腔、放生腔、淮南腔”[9]。贵州阳戏的面具形象多样、形态丰富,带有典型的民俗化、个性化特点,多以木雕面,也有纸绘,气韵生动自然,神袛面具夸张与写实相结合,艺术再现了当地民众的心里愿望与信仰需求;武戏面具按照口口相传的历史人物特征,写实为主,线刻粗犷,结构突出;文戏面具以现实人物进行形象刻画,虚实兼备,线刻细腻,个性突出。贵州阳戏的剧目说唱性强,内容带有典型的民间文学意蕴,唱词与念白多为七字句,押韵流畅,文辞幽默。不同阳戏班各有绝技,艺术风格特征鲜明,保存有极为丰富的文化符码。

三、结语

贵州阳戏历史悠久,其“科仪”程式, 是当地民间衣食住行、岁时节令、生活哲理等各种“观念”的再现;唱腔、介白、舞蹈、舞打、语言和思想内涵等方面风格突出;服装、头饰、“把子”的技艺、造型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仪态表演直观可视,语言表达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呈现多重的民俗文化意义。尤为重要的是,贵州阳戏涵盖了黔贵大地人民群众对于历史人物事件、文学艺术表达及社会风貌风物等方面的“心理认知”,为研究古代贵州的社会历史呈现了珍贵的“活化石”,对文化史、艺术史、戏剧史等多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贵州,有阳戏的村寨,寨风寨俗都较为淳朴,且还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但是,由于社会科技发展的进步,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越发多样化,虽然部分年长者依然对其情有独钟,但年轻人对阳戏的热情较弱。贵州阳戏在当地的受众群体急剧萎缩。靠着代代身口相传的表演技艺大都进入了传承的严重困境之中。再加上面具、案子、服装、道具等多是原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现已十分陈旧,缺损严重,贵州阳戏的传承发展面临重重危机。

新时代下,应积极探寻贵州阳戏的创新传承路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创新活力,促使其赓续传承,不断创新表演传播方式方法,增加戏曲演出实践频次,推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为戏曲驻场演出提供免费或优惠场所,繁荣戏曲市场。还应引导各戏曲院团搭建融媒体宣传平台,突破传统传播空间的限制,吸引更多的戏曲受众群体。让乡村村寨沉睡的文化资源得以唤醒,让村民叙述好自己身边的美好生活故事,让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华彩绽放,从此深度凸显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重点。

猜你喜欢

贵州
贵州,有多美
寻味贵州——遵义
寻味贵州
沉醉贵州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州,我还会再来——一个北京理工男自驾独行环游贵州14天
打造贵州路政升级版
贵州处处有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