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志愿服务“金名片”
2022-03-15付梵
近年来,北京市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在“志愿北京”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达到449.3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达到8.1万个,广大志愿者在传播党的声音、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大型赛会、抗击重大疫情、参与社会治理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志愿服务成为展示首都城市形象的一张“金名片”。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动员志愿者积极参与重大活动。为国家重大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保障是北京的重要任务,也是体现城市治理能力的良好契机。近年来,北京市广大志愿者在“建党100周年”“2022年冬奥会”等大型活动中积极作为,创造和积累了重大活动志愿服务的宝贵经验。2022年冬奥会期间,1.8万名赛会志愿者和20余万名城市志愿者参与服务,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二是创新“五社联动”机制,动员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五社联动”机制是近年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是畅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北京市加强志愿服务与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资源协同发展,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涌现出“西城大妈”“朝阳群众”等志愿服务群体。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值守、物资配送、防疫消杀、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作为首都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2021年,修订印发《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明确了全市志愿服务管理体制,党委政府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促进的工作体制不断完善。2022年初修订印发《北京市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细化了志愿者注册、星级评定、信用激励等制度。此外,北京市地方标准《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应急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志愿者通用知识培训读本》等陆续出台,有力推动了全市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
北京市民政局组织开展“银龄伙伴”为老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四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拓展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按照有场地设施、有服务队伍、有服务内容、有管理制度等标准规范推动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制定实施社会领域志愿服务“1+4”文件,在全市社区、社会组织、商务楼宇、非公经济组织、专业社工机构等社会领域持续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和工作覆盖。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站5734个;15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成立专业性志愿服务队伍,339个非公经济组织、169家专业社工机构成立志愿服务队伍。
五是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为更好的支持培育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北京市通过链接社会资源,联合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发布民生领域志愿服务V创投计划,支持养老助残、儿童关爱、社区治理等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品牌。结合“12・5国际志愿者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展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风采,有效激发了志愿服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