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理论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以农产品产业链为例
2022-03-15耿立艳翟晨莅张占福
□ 耿立艳,翟晨莅,张占福
(1.石家庄铁道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2.南昌理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3.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1132)
1 引言
随着2014年初京津冀协同理念的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我国面对当前社会问题、国家情况所发展的国家战略之一。要想形成京津冀三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局面,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的重中之重[1]。产业协同是指将产业要素进行整合,结合产业特征、产业定位,形成一条涉及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能更好地产业布局,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2]。
产业链是符合中国特色的说法。产业链是一个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链式网络联盟,其基于一定的时空和逻辑关系,以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为主体[3]。农产品产业链是指以农产品为主要对象的各环节链接系统,经过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使各环节有机联系。上游农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最重要的是品种,好的品种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还能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中游农产品的加工核心是品质,加工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下游农产品的销售定位,这与上游生产的品种和相关技术支撑有关。下游农产品的流通销售最重要的是品牌的建立,以品种、品质为支撑,消费者通过品牌的选择为上游和中游反馈信息。
2 京津冀产业协同的优势条件
《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中明确提出构建“五区五带五链”,其中“五链”中就有现代农业产业链。因此,农产品产业链既是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京津冀地区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河北省可以利用京津两地的资金、信息和技术等优势资源,北京市和天津市可以借助河北省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使得三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4]。其次,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提供了运输条件。“十三五”期间京津冀三地加快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升交通网络服务水平,京津冀核心城市之间1小时内基本可以到达、相邻的城市在一个半小时之内也可以到达,京津冀三地交通联系日益紧密。最后,京津冀三地产业互补。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第三产业专业化程度高;天津市作为我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较为发达;河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农业机械化、专业化、集群化水平较高,以农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优势相对明显。
3 京津冀农产品产业链现状分析
3.1 北京市农产品产业链
到2018年年底,北京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96.8亿元,同比下降3.73%。农作物播种面积有10.6万公顷。其中有近一半的面积用来播种粮食,其播种面积有5.6万公顷,产量有34.1万吨;有三分之一的面积播种蔬菜及食用菌,其产量达到130.6万吨,蔬菜种植做到了高产量、专业化;另外,瓜果及草莓播种面积0.4万公顷,干鲜果品产量49.9万吨,牛奶产量31.1万吨。
2018年,北京市农副食品加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为122个,同比下降1.61%;创造了278亿元总产值,同比下降8.49%;企业平均用工人数为22305人,同比下降7.78%;企业资产总计375.5亿元,同比增长11%;应交税金合计5.5亿元,同比增长22.2%;利润总额12.2亿元,同比下降22.29%。
北京市粮油食品类商品在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业中的销售额为2772.1亿元;农产品综合市场180个,出租摊位45652个,成交额为2411.7亿元,平均一个市场成交额为13亿元;农产品专业市场有43个,其平均交易额为8亿元,远低于综合市场交易额。
3.2 天津市农产品产业链
天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2018年为390.5亿元,同比增长2.21%。农作物播种面积有42.93万公顷,其中,有八成面积用来播种粮食,产量达到209.69万吨;蔬菜种植仅占播种面积的十分之一,产量却高达253.98万吨;另外,还有肉类产量33.88万吨,水产品产量32.64万吨,干果及园林水果产量40.21万吨,奶类产量48.04万吨。
2018年,天津市农副食品加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为130个,同比下降5.11%;企业平均用工人数为13632人,同比下降8.08%;企业资产总计356.9亿元,同比下降1.71%;利税总额15.2亿元,同比增长29.91%,其中利润总额7.2亿元,同比增长50%。
天津市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市场中,综合市场有5个,这5个市场总成交额达到243.4亿元,平均一个市场成交额略低于北京市;农产品的专业市场11个,平均一个市场成交额约为23亿元,低于其综合市场平均交易额。
3.3 河北省农产品产业链
5707亿元为河北省农业在2018年创造的总产值,同比增长6.21%,在三省市中排名第一位。农作物播种面积有8197.1千公顷。其中,大部分面积种植粮食,产量高达3700.9万吨,是名副其实的产粮大省;小部分面积用来种植蔬菜等农产品,蔬菜产量5154.5万吨;另外,棉花产量23.93万吨,油料产量121.38万吨,麻类产量8吨,瓜果类产量391万吨。
2018年,河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为764个,同比下降8.28%;企业资产总计1081.1亿元,同比下降8.92%;利润总额48.85亿元,同比下降35.71%。
河北省粮油食品类商品在规模以上的批发零售业中的销售额为467.8亿元;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粮油、食品类摊位数98690个,成交额1720亿元。
3.4 京津冀农产品产业链
2018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113579.5亿元,京津冀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63%。京津冀共有耕地709.05万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873.24万公顷。其中,绝大部分面积种植粮食,体现了粮食绝对重要的地位,其产量也有3944.69万吨;蔬菜的种植面积在三省市中均比较少,其产量相对较高;另外,油料产量122.5万吨,棉花产量25.76万吨,蔬菜产量5539.08万吨,水果类产量481.11万吨。
2018年,京津冀农副食品加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为1016个,占全国农副食品加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个数的4.06%;企业资产总计1813.5亿元,占全国的5.89%;利润总额为68.25亿元,占全国的3.21%。
京津冀限额以上农产品交易市场中出租摊位共计165868个,全国共计859144个摊位,占全国的19.3%;成交额共计4960.6亿元,全国成交额共计30627.9亿元,占全国的16.2%。
4 京津冀产业及农产品优势比较
4.1 产业专业化程度
通常情况下比较区域各产业的专业化程度采用区位熵指标来衡量,因此京津冀区域的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比较需要计算各产业的区位熵,区位熵还可以判断某一区域在上一层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哈盖特提出的区位熵计算方法是某一城市特定产业产值与某一城市所有产业产值的比重除以区域整体城市特定产业产值与区域整体城市所有产业产值的比重。
计算公式为:
(1)
其中,i指城市,j指产业,e指产值,LQij指i城市j产业的区位熵。当LQij>1时,说明j产业在i城市专业化程度高,进一步说明j产业在i城市具有产业优势;当LQij≤1时,说明j产业在i城市专业化程度较低,进一步说明j产业在i城市不具有产业优势。
4.2 农林牧渔产业优势比较
表1展示出2018年京津冀农林牧渔业各产业的产值及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表1可以看出:北京市农业产值相对较高,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38.66%,林业和牧业仅次于农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2.05%和24.25%,渔业最小,所占比重仅为2.07%;天津市农业居于主导地位,在总产值中的占比高达50.50%,牧业和渔业次之,所占比重分别为24.52%和18.22%,林业所占比重最少,仅为3.26%;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占比54.07%,牧业排第二位,占比也有31.78%,渔业和林业发展较缓,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仅为3.64%和3.27%;京津冀区域农业产值占比较高,高达53.14%,牧业位居第二,占比为30.99%,林业和渔业占比均不足5%,仅为4.61%和4.45%,这一特点和河北省相似,且河北省农林牧渔各产业在京津冀中均发挥较大作用。
表1 京津冀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在总产值中的占比(单位:亿元)
根据表1中各数据结合区位熵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2018年京津冀农林牧渔业产值区位熵。从表2中可以看出:北京市的林业、天津市的渔业、河北省的农业和牧业区位熵都大于1。北京市林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区位熵较高,高达6.6832,说明北京市的林业专业化水平较高,在北京市农林牧渔各产业中是优势产业,而农业、牧业和渔业区位熵值较低,说明这三产业在北京市的发展中专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渔业更是处于劣势;天津市渔业产值在总产值中区位熵较高,说明天津市的渔业专业化水平较高,在天津市农林牧渔各产业中为优势产业,农业的发展在天津市各产业中属于均势产业,而林业和渔业区位熵较小,均属于劣势产业;河北省农业、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区位熵较高,说明其专业化水平高,而林业和渔业的发展相对劣势;京津冀整体上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区位熵较高,说明京津冀的牧业专业化水平高,在京津冀农林牧渔各产业中集群水平高,农业和林业区位熵都约等于1,在京津冀中属于均衡发展,渔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区位熵值最低,发展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京津两地的农产品消费必然需要依靠河北省的农牧业提供。
表2 京津冀农林牧渔业区位熵
4.3 农产品优势比较
表3展示了2018年京津冀三地人口总数、粮食蔬菜水果产量及其在京津冀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从表3可以看出:京津冀总人口中河北省所占比重最大,高达67.05%,北京市次之,为19.11%,天津市人口所占比重最少,为13.84%;在粮食和蔬菜产量中河北省是京津冀的产粮大省,九成以上的粮食蔬菜产自河北省,其中,北京市的粮食产量甚至不足1%;在水果产量中,河北省同样占据着主要地位,所占比重为81.27%,北京市和天津市分别占比10.37%和8.36%。说明在京津冀三地中,河北省不管是人口总数还是粮食蔬菜水果的产量都处于主要地位。
表3 京津冀人口数量、粮食蔬菜水果产量及比重
根据表3中京津冀各地的粮食蔬菜水果产量及人口可以计算出2018年京津冀人均粮食蔬菜水果产量。由表4可以看出:人均粮食产量中,河北省人均粮食拥有量最高,为489.78千克/人,天津市次之,北京市最少,人均粮食产量仅为15.83千克/人,京津冀整体人均粮食产量为350.01千克/人;人均蔬菜产量中同样是河北省拥有量最高,人均蔬菜产量为682.15千克/人,天津市位居第二,北京市的人均蔬菜产量比人均粮食产量略高,为60.63千克/人,京津冀整体人均蔬菜产量为491.49千克/人;在人均水果产量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均少于30千克/人,其中,北京市人均水果产量仅为23.16千克/人,河北省人均水果产量为51.75千克/人,京津冀整体的人均水果产量为42.69千克/人。不管是人均粮食产量还是人均蔬菜水果产量,河北省的人均拥有量在京津冀三地中都是最高的,天津市的人均拥有量次之,北京市人均拥有量最低。
表4 京津冀人均粮食蔬菜水果产量
表5统计出2018年京津冀各地人均粮食蔬菜水果消费量。从表中可以看出:北京市人均蔬菜消费量相对较高,天津市和河北省平均每人消费的粮食量相对较高;粮食消费量具体来说,河北省居民消费量最高,为130.8千克/人,天津市排名第二位,北京市最少,为91.9千克/人,京津冀整体人均粮食消费量为121.6千克/人;人均蔬菜消费量中天津市最高,每人平均消费116.8千克蔬菜,北京市次之,河北省每人平均消费的蔬菜量最少,为95.5千克,京津冀整体人均蔬菜消费量为100.5千克/人;在人均水果消费中,天津市居民消费最多,人均水果消费量为86.2千克/人,北京市紧随其后,河北省人均水果消费量仅为66.8千克/人,京津冀整体人均水果消费量为71.0千克/人。
表5 京津冀人均粮食蔬菜水果消费量
结合表4和表5可以看出:北京市人均粮食蔬菜水果消费量均高于其产量,粮食蔬菜水果均不能自给自足,需要从外地采购;天津市人均粮食蔬菜产量略大于其消费量,粮食蔬菜基本可以满足天津市居民的日常消费,而人均水果消费量远远大于其产量,天津市本地水果供应不足;河北省人均粮食和蔬菜产量远远大于其消费量,不仅能满足河北省居民生活消费,还可以对外销售,而人均水果产量却小于其消费量,同样需要从外地采购;京津冀整体人均粮食和蔬菜产量远远大于其消费量,自给自足的同时还可满足其他区域居民日常消费,人均水果产量却小于其消费量,京津冀三地水果产量均不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说明河北省粮食蔬菜的生产对北京市和天津市的消费提供了重要保障,京津冀区域内部协调生产销售的基础上还可以有大量商品销售外地。
5 京津冀农产品产业链模式分析
目前,我国农产品产业链多采用以下几种模式,主要包括:批发交易模式、企业+农户模式以及龙头企业模式。
5.1 批发交易模式
批发交易模式就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连接农户与消费者。这种模式把农户和消费者连接起来,形成一定的稳定交易规模,农户入场门槛低,农产品更方便进入市场流通,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但是,这种模式无法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消费者只能购买到未经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同时可能出现批发商压低批发价格抬高销售价格的不良现象。
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农贸批发市场很多,在农产品流通销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比如:北京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石家庄市新华集贸市场、天津何庄子农产品批发市场、沧州崔尔庄红枣批发市场等。
5.2 企业+农户模式
企业+农户模式就是农户直接与超市、学校等企业对接,同他们签订订单合同,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生产与加工,然后直接运送至这些消费大户手中。这种模式更能了解消费需求,规避风险,减少中间环节;然而农户不具有成熟的物流运输能力,需要借助第三方物流的力量,中间组织的介入会使成本上升,风险增加。
北京市大兴区在疫情期间积极引导农户与各大企事业单位合作,运用美团等电商平台,对接40多家企事业单位,覆盖大兴区九成以上社区。
5.3 龙头企业模式
龙头企业模式是指以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一头连接生产农户,为其提供技术资金支持,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另一头通过营销渠道将农产品包装运输销往各批发市场或超市食堂等消费大户手中。这种模式将各生产资料等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桥梁作用,降低各方风险;却会导致加工企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利于市场的有效竞争,且需要龙头企业整体进行规划,增大其成本。
2018年6月,为京津冀三地促进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提升农业协调发展水平,京津冀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联盟正式成立。
6 京津冀农产品产业链优化整合
6.1 京津冀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降低成本
一方面,京津冀三地各方面都有差异,河北省农业基础设施较京津两地落后,导致其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储存过程中损失率高达近三成,与发达国家的5%相差甚远(陈素敏和樊俊花,2013)[5];另一方面是第三方物流等中介组织的介入。加大对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切实提高河北省的基础设施水平;培育新型农产品的运输主体,发挥农业合作社等组织的优势,减少第三方物流的介入,进行农产品流通政策、加工储存等业务的培训,提高运输效率。
6.2 基于自身优势加强京津冀三地整体协作
由于京津冀三地行政区域的划分,使得在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缺乏沟通协作的现象。大力发挥北京市林业、天津市渔业、河北省农牧业的产业优势,形成有自己独特特点的特色产品;河北省粮食蔬菜产量供过于求,为京津两地粮食蔬菜的消费提供保障;北京市积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京津冀农产品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天津市利用其天然的港口优势发展物流产业,为京津冀农产品产业链提供运输优势,基于其第二产业的优势,可以为农产品提供精深加工、运输保鲜等,河北省无论是农牧业还是农产品均具有优势。突破行政区域限制,积极整合资源,促进资源共享,深化京津冀农产品产业链,推进京津冀农产品集群化发展。
6.3 构建京津冀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
消费端将农产品需求信息向上游生产商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需求信息被扭曲放大的牛鞭效应。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农户等生产商无法及时准确了解市场需求,不利于农产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相互联系,构建农产品综合信息平台,上游农产品生产环节应收集整理农产品的来源、安全检测、农药使用情况、农户资料等信息,录入系统,了解农产品的初始信息;中游农产品加工环节,应收集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加工企业等信息;下游农产品销售环节,一方面顾客可以向上溯源,了解农产品所有信息,从而决定是否购买,另一方面收集顾客信息,更好了解市场需求,为下一阶段的农产品种植生产提供决策辅助工具。信息平台的建立能更好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成本的上升,为农产品产业链获得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