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绿色营销研究进展*
——基于CNKI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2-03-15符加林赵喜郑州轻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绿色消费者研究

文/符加林 赵喜(郑州轻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引言

2020年9月国家明确提出“双碳”战略目标之后,2021年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特点。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开展政企合作,建立数字化“双碳双控”管理平台;颁布涵盖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绿色转型、生活绿色低碳等方面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尝试通过法律引导企业、民众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绿色营销也再次受到学术界关注。本文借助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中国知网收录的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绘制绿色营销知识图谱,从研究热点、前沿、演进历程等方面梳理绿色营销研究成果,探求其发展趋势,为在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更加有效、科学地进行绿色营销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绿色营销研究热点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核心及以上期刊,2021年7月22日以主题“绿色营销”进行搜索,但考虑到其与“生态营销”“环境营销”“低碳营销”之间没有严格区分,所以也将这三个关键词作为主题进行检索。不限时间跨度,共获得1771篇文章,去掉不影响分析结果的文献,共有1742篇参与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cite space软件是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借助此软件,绘制绿色营销领域关键词知识图谱,通过时区图客观揭示该领域演进规律。

(二)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对关键词(特别是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还可以发掘研究的内在联系[1]。运用cite space绘制绿色营销领域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图1中的每个圆形表示一个关键词,圆圈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圆圈越大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就越可能是我们要确定的研究热点[2]。图1中的连线表示不同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连线的不同颜色代表研究时间的差异。图中越靠近右侧代表距离我们现在越近,颜色一样的连线代表着关键词之间的联系。

图1 绿色营销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由图1可知,图谱中最大节点是绿色营销,之后依次出现频率还有营销策略、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绿色壁垒等。这些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所以最有可能代表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关键词频次统计结果发现,国内绿色营销领域的关键词出现频次在40以上的有10个,表1是详细展示。

表1 绿色营销研究热点词汇频次

关键词出现频次与中心性表示不同含义,频次多少代表研究热度不同,而中心性的差异则表示该关键词在共现图谱中的重要性,这些节点与其他的关键词联系密切,表示其是某一时期的核心研究对象。另外,图谱中带有紫色圆圈的关键词中心性较高,从图1中我们发现绿色营销的中心性最高,随后分别是营销策略、中小企业、生态营销、新媒体等。根据可视化结果,绿色营销领域中心性在0.01以上的关键词(中心性在0.01及以上的关键词为关键节点)有52个,其中中心性超过0.1的关键词有8个,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绿色营销研究热点词汇中心性

三、绿色营销的演进进程

通过研究热点的演化,我们可以发现该领域不同时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3]。本文根据cite space“Time Zone View”功能,得出关键词的时区图(图2)。时区图将绿色营销文献中相同时间初现的关键词集合在同一时区内,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本文根据时区图中关键词的分布状态,将CNKI文献中绿色营销的研究划分成四个阶段,由此揭示出绿色营销领域的演进进程。

图2 绿色营销研究时区图

(一)第一阶段(1992-1999年),绿色营销的推广阶段

绿色营销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提出的,这一概念进入我国稍有些迟,但却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关注。该领域很多高频关键词初现都在这一时期,比如绿色营销、绿色产品等,从表3也可以发现频次和中心性排名靠前的关键词大都出现于此。这一时期,27个突现词中有8个,4个突现强度超过10的关键词占2个(具体见表3)。

表3 绿色营销突现词汇总

这一阶段,我们可能会认为绿色营销行动是一种利社会行为。消费者觉得这种方式对自己没有明显好处,而且在此期间,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绿色产品的推广难度较大。相同功能产品加上“节能”“绿色”标签,在人们看来就是价格更高的象征,但产品使用体验和质量方面,大家却满腹疑团。绿色营销虽然前期参与人数有限,取得的结果不显著,但这些人是绿色营销的启蒙者,不断影响着身边人加入,形成良好的定势效应。

总的来说,从文献数量来看,这一时期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但增长起伏平缓、发文数量不多;从研究重点来看,偏向概念界定、观念启蒙;从研究焦点看,是企业绿色营销应该满足的基本条件、必须遵守的规则和面临的外部环境。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第二阶段(2000-2009年),绿色营销研究爆发增长阶段

第一阶段绿色营销主要是对各种概念梳理启蒙,这一时期绿色营销的研究重点是在国家政策导向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企业绿色管理。

绿色营销管理的发展有其内外不同的影响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平。绿色营销须要考虑环境问题,所以在生产、研发等方面,相较于传统营销,必须投入更多的成本,这需要企业具有雄厚的资本支持;技术水平的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问题。

政策这一主要外部因素的帮助,使绿色营销的发展如虎添翼。从1998年开始,国家环境保护局经过两次升格,在2008年改为环境保护部,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极其重视对环境的保护。2003年“科学发展观”战略,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法论。2005年国家提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战略任务。2006年“三个转变”提出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且同步,开始将法律、技术等,加持行政手段,综合运用在环境问题上,提高了环境保护的地位。2007年颁布的“限塑令”,使得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都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2008年提出农村环保问题要与城市统筹推进,防止环境污染区域进一步增大。

这一时期,国家对环保问题格外重视,使得绿色营销相关研究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半壁江山。2007年发文量达到整个研究区间的顶峰,多达116篇。另外,27个突现词中这一时期占12个(突现结果见表3),可以发现学者们对绿色营销的研究热度。所有数据都表明这一时期绿色营销呈现爆发式增长。图2中我们看出这一阶段绿色营销开始和网络技术、供应链等相结合,探讨网络特征如何影响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如何实现供应链整体的绿色管理。

(三)第三阶段(2010-2018年),绿色营销研究稳定增长阶段

多年快速发展,绿色营销领域已经比较成熟,国家支持、消费者认可给了企业更多动力,这一进程企业人看到了绿色营销的新曙光。另外,全球变暖让人们开始反思生产、消费模式的负面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践行低碳减排,2010年“低碳经济”进入学者们视野,这一年也迎来了绿色营销发文量的又一个小高峰。在学者们如火如荼理论论证之际,企业深刻认识到绿色形象的宣传,可以塑造企业良好的品牌声誉,在市场竞争中声誉高的企业,可以获得合作方、消费者更多的信任,这种良性循环,更增添了企业参与环保的热情。

突现词结果和时区图显示,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模式为绿色生产、销售提供了技术支持,绿色发展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先进技术支持下,绿色营销模式创新取得了丰厚成果,精准营销、微信营销等成为学者们研究的切入点。这一时期绿色营销的定量研究越来越多,说明该领域进入成熟时期。

(四)第四阶段(2019年至今),绿色营销研究深化阶段

绿色营销研究迅速增加,消费者个人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环保意识的显著提高功不可没。目前,绿色营销领域针对绿色消费的实证研究比较多。绿色消费强调主体是消费者,区别于早期绿色营销将企业作为实践主体。绿色消费更加注重顾客在购买、使用、废弃物后续处理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破坏的绿色行为。

各种突发极端天气,让人们环境保护的热忱日益强烈,绿色市场也由企业引导变为消费者主动践行。平台经济兴起,自媒体已成为宣扬绿色营销的主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沟通模式、新数据对绿色营销活动的影响是学者们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近些年我国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营销成为研究热点,但信息技术的进步也提供给绿色营销更多的发展方向。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根据cite space时区图结果,将绿色营销演进分为四个阶段:1992年-1999年,主要对绿色营销概念进行界定,是绿色意识的萌芽阶段;2000年-2009年,国家多项环保政策推动绿色营销快速发展,是其兴盛的黄金时期;2010年-2018年,低碳经济时代,企业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迎来绿色营销新发展;2019年至今,消费者绿色理念逐渐增强,在生活、消费方面自觉融入绿色意识。总结发现,绿色营销的发展,是由企业引导到消费者主动、由强调绿色营销到注重绿色消费的过程。因此,赓续推进绿色营销进一步发展依然要从以下三大主体着手:

(1)企业方面。首先,企业要有逆营销的环保意识,倡导消费者减少消费、适度消费。绿色逆营销时代,企业要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方式[4],向民众宣传环保。这不仅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潜移默化提升消费者绿色认知,为以后逆营销时期获得更多顾客认可打下基础。

其次,企业要打造全面“绿色”,充分发挥绿色营销的优势。“绿色”生产、研发、销售过程,“绿色”从业人员理念,“绿色”企业产品、企业形象,真正落实生态型企业。当然要想实现以上目标,企业须注重人员的环保培训、加快绿色科技创新的研究进程,钻研绿色管理、绿色营销的新路径,并以此作为独特优势,参与市场竞争。

再次,企业实行绿色营销要考虑消费者持续购买的重要性[5]。企业推行绿色营销时要与体验营销、关系营销相配合,增加消费者绿色重购的可能性。数字经济时代,绿色营销的宣传不应该只依靠减少环境污染这一亮点,其最新动态要借助社交平台与时俱进。

最后,企业要有意识地将学者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自身经营活动中。企业有责任和义务让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校企联合推动理论界和企业界双赢。

(2)消费者方面。大家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关注度日益提高,自觉参与节能减排,理论上更加倾向环保产品,但实际做出购买决策时,两者比例仍有偏差,说明顾客对绿色产品的信任度还需进一步提高。结合现实分析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快节奏的生活,消费者时间分配更加多样,对绿色产品缺少足够时间了解,且缺乏购买经验。今后,消费者要充分认识到,绿色营销不仅对社会有贡献,对自己、对子孙万代更有重要意义。我们提倡的节能减排,不是口号而是行动,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另外,我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不仅要做“绿色”的践行者,更要成为合格的监督者。大家已有自觉参与环保的意识,但在监督政府、企业环保问题上,责任缺位比较严重,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对二者的监督。90后开始成为消费主体,绿色营销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希望会更好主导该领域新的发展方向。

(3)政府方面。近些年,政府部分人员生态意识薄弱,有些领导过度看重GDP,造成环保监管不力的问题。虽然已有很大改善,但在建立健全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市场化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良好的市场环境需要政府约束,企业经营所需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一些特殊资源(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政府更有话语权。企业和政府通过市场衔接,成为利益相关者。政府提供政策等便利,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6],企业享受这些待遇,对其承担责任。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严惩或关停污染较重的企业,形成良性的社会认知。国家要杜绝企业“漂绿”行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仅要增强政府的监管力度,还要倡导消费者、媒体等共同监督,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动态网络[7]。另外,政府对绿色创业的帮扶也应适度,帮扶的目的是使这些企业尽快走向正轨,而不是让其一直依赖政策运行[8]。

总的来说,绿色营销的研究已从定性转向定量,且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绿色消费的发展还有待完善。另外,这么多年的配合,公众、国家、企业三大责任主体,也都在不断进步。政府由强制到倡导、企业由被动到主动、公众由不关心到积极参与[9]。今后,政府需通过政策引导、法律法规约束,监督企业的绿色生产方式;企业要根据政策指引,为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在生活、消费过程中要牢记绿色理念,更要加强对政府和企业“非绿色行为”的监督。企业日益注重绿色营销活动,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理解也会影响企业绿色营销活动的效果,三大主体不再各自为战,而是形成健康网络,共同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努力,为建设和谐美丽的国家奋斗。

猜你喜欢

绿色消费者研究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清洁面膜在中国都市年轻消费者中受追捧
知识付费消费者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表彰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二则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