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感化设计叙事性表达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2022-03-15陈子航张珈榕瞿敏河海大学

品牌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叙事性情感化乐高

文/陈子航 张珈榕 瞿敏(河海大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仪式感,并对所用产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功能的实现,而是更趋向于得到良好的使用体验以及情感联系。

一、情感化设计中的叙事性表达概述

所谓情感,是一种社会化的需求,如离家的人对家庭温暖的渴望、独居老人对亲人陪伴的向往、天真的孩童对新奇世界的憧憬……这些情感不同于人们对于物质的需要,而是一种贴近心灵的精神层面的需要。而情感化设计则是通过设计手法将产品交互方式、外观材质、色彩等元素进行整合,使之通过声音、形态、寓意等方面影响人们的感官,引起人的共鸣,实现人与物的情感交流进而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表达方式。

产品的叙事性设计表达是借助叙事文学理论,把“叙事”看作产品的一种创新设计方法,通过产品的语言符号、形态、使用方式、人的行为习惯等赋予到产品上来叙述“故事”,来增添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传达出人文精神关怀或体验文化的设计目标。同时叙事性设计要有明确的故事主题,把产品造型功能及人的内在需求通过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形态,在使用过程中体验情感的传递[1]。叙事性表达的一般步骤为:确定叙事主题、确定表达层次、设置故事情节。其中,确定叙事主题即确定所要传达的“事”的内容,是产品设计中的产品定位环节,它决定了产品的卖点;确定表达层次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而采用相应的表达层次与方式,它包含了用户画像与用户分析;设置故事情节则是叙事性表达的主要呈现环节,需要用户亲身体验产品,使用的操作步骤将按照预设的“故事情节”依次进行,在使用过程中,用户能够感受到产品的文化内涵,并与之建立起情感联系。

二、叙事性设计案例分析

(一)融化后会露出骨头的小猫蜡烛

图1所示的设计是一个小猫造型的蜡烛包裹着一个骨架造型的金属,蜡烛燃烧殆尽后会显露出小猫的“骨头”,其叙述的事件是“这是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从点燃它的那一刻起,它便开始了它的一生,发挥着照明这个价值,当它燃烧殆尽后便无法继续照明,走向了死亡”。将蜡烛拟物,赋予它生命,这不同于其他一般蜡烛,而是将叙事的手法融入其中,虽然燃烧完的小猫蜡烛是一具骷髅,营造了一丝恐怖的氛围,让人略有心悸,但同时也为这个产品增添了不少可玩性与趣味性。

图1 小猫蜡烛

一个产品在材质选用上的巧思,往往也能给消费者不一样的使用体验,这就是产品“CMF”中的“M”。蜡烛部分和金属部分除了在色彩上有着明显的对比,在材质上更是如此,蜡烛的绵软感、温暖的材料特性与金属骨架的冰冷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好地表现了视觉冲击力,强化了使用者使用前后看待产品的感受差别,在优化使用者使用体验的同时,也给他们了留下深刻的印象。

该设计仅仅通过造型和材质上的变化,就能给用户带来完全不同的使用体验,而在这个过程中仅仅调用了用户的“视觉通道”这一最常用的感觉通道,通过对产品的外形设计就激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就是情感化设计中本能层次的设计与叙事性设计相结合产生的影响。虽然这一层次的情感化设计相对来说是处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但却是最直观最常见的,也是最能够被大部分消费者所接受的设计。

(二)儿童考古DlY玩具

图2、图3为“儿童DIY考古玩具”,这是一款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叙事性设计产品。首先该案例的叙事主题即为“考古”,描述的是一个考古学家前往埋藏着恐龙化石的地区进行化石挖掘的故事。“考古”这个事件,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有考古学家才能参与,但是将这样一个事件提炼并且具象成一个产品,便是叙事主题的确定。

图2 用户“考古”过程

图3 “恐龙化石”

该产品主要针对低龄儿童设计,他们大都对未知的事物怀有好奇的心理,同时更加乐于玩耍,这样一个产品恰好满足了孩子们对“考古”这一事件的好奇心理,也让孩子们能够动手进行操作,亲自去探索“考古”的奥秘。因此,该产品具有明确的受众群体——低龄儿童。

在色彩以及材质上,该产品做到了对恐龙化石的仿真,这属于情感层次理论中的本能层次,激发消费者最原始的好奇心,提高购买欲望。此外,该产品除了一块埋藏恐龙化石的岩石,还提供了完善的挖掘工具(刷子、铲子),当孩子们开始敲打岩石的那一刻起,便进入了故事的情景:用铲子去除化石表面的岩石块——化石显现——轻轻铲去多余的泥土——用刷子除去细小的颗粒——取出化石。在这个过程中,还体现了多通道设计的巧思:在使用过程中,儿童主要调用了视觉通道和触觉通道,眼睛能看到逼真的岩石和恐龙化石,手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它的触感,多通道的设计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使其沉浸在产品的情景中。并且每铲去一块土,离取出化石就更近一步,这种即时性的反馈也增添了操作过程的趣味性。最后,当儿童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顺利地取出了完整的恐龙化石,他/她便能够产生一种充满成就感的积极情绪,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思考:做任何事都需要脚踏实地,要亲身实践,否则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考古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恒心,因此,儿童会明白在做其他事时也应该如此;考古的过程充满艰辛,因而能够激起儿童对考古工作者们的敬佩之情。这些都是行为层面的设计给用户带来的心理体验,这样的体验与儿童的亲身经历相联系,能够给他们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行为层面的叙述通过使用者参与产品的操作行为而使他们体会到叙述的主题,相比于本能层面的叙事性设计,行为层面的叙事性设计与使用者的行为相挂钩,融入进了其身体记忆的一部分,因此对使用者能够产生更加长久的影响。

体现产品行为叙述的趣味性,需依托“行为——反应”的关系链,即产品趣味的控制行为与使用时产生趣味的反应结果。[2]行为层面的设计能够通过让用户参与到设计的具体情境中,与产品本身产生一个更为紧密的联系,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能使用户体验到一种积极的正向反馈,增添使用的乐趣,进而优化产品在用户心中的形象。

(三)乐高积木

风靡全球的乐高积木作为一款造型独特、富有创意的拼插类积木玩具,深受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喜爱。形状各异、颜色鲜艳的积木单元能够很容易地做到形色刺激,快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积木外观的设计属于本能水平的设计。将不同类型的积木进行分类,用图纸引导使用者进行拼装,则属于人与产品的交互过程,拼装过程的趣味性也是这款设计的一个亮点。

关于乐高积木是如何将叙事性融入产品当中的,以图4为例,这是乐高在2019年推出的ideas系列中的《老友记》主题积木套装,它以标志性的风格构建出与剧中相同的场景,卡通化的人物也保留了剧中人物原型的特征。基于《老友记》这部经典美剧在全球广大的受众群体,该产品的出现承载了无数人美好的回忆,当看到搭建完成的场景的一瞬间,用户便能够本能地理解它所叙述的主题,并且能够勾起自己曾经收看《老友记》的那段回忆,种种过往浮现在用户的脑海中,情怀的力量在这款产品中得到了无限的放大,这便是反思层面的设计。

图4 “老友记”主题乐高积木

而针对儿童这一群体,乐高的不少题材都是为他们设计的,如城市系列、得宝系列,通过将许多生活中的场景融入乐高积木中,在儿童搭建积木的过程中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新奇的世界,并激起他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心。此外,对于心理治疗这一方面,乐高积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乐高积木是一种结构化的游戏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积木,儿童可以乐高拼出不同的场景、作品,在自然的游戏情境中,能够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良好的干预,并有效提高其社交互动能力。[3]乐高积木为孩子们展开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卷,以童趣的方式呈现不同的故事,展现生活美好的面貌,让孩子们感受这世界的精彩。由此可见,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能够让使用者感受到快乐,更能给用户带来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撑,帮助他们渡过自己的难关。

反思层面的设计往往基于人们自身已存在的记忆,将美好的回忆融入产品当中,形成一种强大的情怀力量并将其反馈给用户。在用户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这三个不同时期引发用户的不同思考,这一层次的设计给用户带来的影响最为深远,它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深处,是属于一个人最真情实感的部分。

三、结语

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当下,提高生活的幸福感是人们的一致诉求,而我们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产品打交道,有的产品能给人带来良好的体验,而有的却给人带来困扰。作为产品设计师,我们应该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设计出“好用”的产品,而更应该致力于设计出“有温度”的产品,能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到幸福、感到温暖,我们要把故事“写”进产品之中,让故事的“读者”能够建立起与产品的情感联系,从中汲取力量,进而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叙事性表达正是这样一种“有温度”的设计方式,它是关注人、关心人、关爱人的。我相信,每一个合理的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叙事性表达在产品中的展现,都将造就一段和谐的人际交互体验,而每一段和谐的人际交互体验,都将汇成和谐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这个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便是用户享受生活的过程。

猜你喜欢

叙事性情感化乐高
面向青年“蚁居族”的交互艺术装置情感化设计研究
情感化办公空间
乐高花园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用情感化设计点燃学生设计热情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Making Good Choices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坚守四大立场,突破叙事类文本的解读瓶颈
乐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