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民风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

2022-03-15石中敏

文理导航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应用研究

石中敏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俗民风文化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观念以及学习能力已经成长到了一个良好的水平,因此,构建学生民族传承意识成为了初中美术的研究重点。本文分析了民俗民风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价值,并在加强融合形式、拓展教学资源、建立教学纽带、举办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应用途径研究,旨在为教育人员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民俗民风;初中美术;应用研究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少数民族数量众多,广阔的地域与交融万象的民族文化衍生出了十分多元化的民俗民风文化。随着时代与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些宝贵的民俗民风文化凝聚了不同民族的精神文明精华,是中华历史与人民生活的缩影,具有重要的精神意义与极高的艺术价值。如何将这些优秀的民俗民风文化合理地融入到初中美术课程中,是教育工作者们必须重视的研究方向。

一、民俗民风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一)增加民俗民风文化的宣传途径

民俗民风文化能够充分地展现一片地域的地域环境、历史背景以及人文思想状态,并且是民族的文化活动、审美方向与艺术倾向的缩影,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但在现阶段,民俗民风文化受到地域以及传承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宣传,致使很大一部分已逐渐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我们需要在教育层面加强相关文化的宣传与推广,使优秀的民俗民风文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了解与喜爱。例如,民俗风情文化节的推广、民俗民风广告的制作及宣传民俗文化特色的标语等。

(二)提升学生对民俗民风文化的传承意识

初中美术教学的主旨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将民俗民风文化融合进初中美术课程中,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艺术欣赏范围,还能通过民俗民风文化背后的历史知识以及民生演变过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其初步地提升自身人文素质与文化底蕴。同时,民俗民风类知识的汇入也能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壮美的河山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使其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在引导学生对民俗民风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民俗民风文化的传承意识,进而促进民俗民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三)打造特色化初中美术教学体系

初中美术课程是一类包容性较强的科目,其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但不限于绘画方面,手工艺或者审美理念等方面的教学同样重要,将民俗民风文化加入到初中美术教学当中,能够在打造特色化初中美术教学体系方面带来积极影响。通过发掘历史故事、了解民俗文化、领略民风知识,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较为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脱离,进入到了艺术内涵更加浓厚的新教学模式之中,使初中美术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进而打造特色化的初中美术教学体系。

(四)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育工作者往往注重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专业技巧等,而忽略专业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民俗民风文化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响应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更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文化及道德素养,为更好地传播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作出贡献。

二、初中美术课程中民俗民风的应用研究

(一)加强民俗民风文化融合形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进行,初中美术教学面临着持续的革新升级需求,为了拓宽学生的美术知识面以及提升其艺术素养,校方应该积极提高对于民俗民风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程度,使初中美术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性提升。由于民俗民风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其中传统艺术、民族节日、民俗服饰等元素都能够充分地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极大限度地丰富初中美术教学内容。为了将民俗民风文化与美术教学充分融合,教师应加强培养自身的文化素质与民俗民风文化底蕴,在进行教学前做好相应功课,将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与课堂实践活动充分融为一体,以民俗民风文化教学为新的切入点,进行创新式美术教学,辅助学生了解中华民俗民风文化,提升艺术欣赏水平与文化内涵。

在融合形式方面,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组织民俗民风文化美术社团。通过社团成员间的学习和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术灵感,提高学生对民俗民风的热爱,更可以对优秀的民俗民风文化进行创新和传承。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民俗民风文化美术作品的展示活动,例如年画中的门神画像以及展现民俗活动举办现场的绘画作品等。通过这些美术作品的展示活动,提升学生创作民俗民风作品的积极性,同时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民俗民风文化,进而有助于民俗民风文化健康、持续发展。

(二)创新式开发拓展教学资源

初中美术课程内容因具有涉及知识面广、系统性强等特点,想要将民俗民风文化内容加入到初中美术课程中,就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创新式开发整理,将其归纳为单独单元素材,进行统一性管理教学,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运用。

例如,在进行“张贴的画”美術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从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中国剪纸艺术、年画习俗等方面进行讲解,带领学生体验中国传统艺术剪纸的魅力,并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分享小组,单独选择主题进行剪纸艺术作品创作,最终通过作品评比将优秀作品进行校内展览。这种形式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实现了教材内容与民俗民风文化的双重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民俗艺术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例如,分析古代文化对于园林设计方面的影响,带领学生收集资料,并对受到民风影响的各大园林风格进行讨论,从而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制定导向性课程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对整个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各类民俗民风文化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突出讲述民俗民风文化在艺术作品与工艺品中的内在表现力,在美术造型、艺术理念、应用意义与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综合型教学,进而引导学生自行对民俗民风文化作品进行审美艺术品鉴,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惑,从而提升课堂互动效果与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绚麗的漆器”课程时,教师可以设定美术作品制作作为课堂导向性目标,引导学生融合自己对漆器知识的了解进行漆器纹样设计,并对漆工艺的嵌螺钿、雕漆、描金等技艺进行归纳总结,鼓励学生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形成一个方向性明确的课堂学习氛围,以艺术交流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艺术设计兴趣,为学生的想象力、创意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平台。

(四)对民俗民风文化内容进行深度发掘

美术是一门以审美与活动相结合的基础性社会学科,有着很强的艺术性与文化特性,教师可以结合民俗民风文化的历史、政治、经济、民生等背景因素进行教学,并深度发掘因素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养成对于民俗民风文化以及各类相关因素的多元化吸纳态度与探究学习精神。教师还可以不局限于课堂时间与空间,将探究民俗民风文化的背后故事融入到学生的课后学习中,并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建立知识探究发掘目标与分工,实现加强交流沟通的同时培养课后自主学习能力。

对民俗民风文化内容的深度发掘,离不开对传统民族习俗的了解。教师可以收集民俗民风习俗的视频资料,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向学生进行宣传讲解。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传统节日期间积极参与节日活动,感受节日氛围,比如春节和家人学习包饺子、元宵节学习煮汤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民俗民风文化的乐趣,在实践中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的由来及寓意。

(五)以教师为纽带深化影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优秀的授课教师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专业知识授课,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是学生吸收知识并且成长的关键领路人。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以教师为纽带的授课模式能够将民俗民风文化推广与传承难度进一步降低。一方面,校方应重视美术教育,加强资金投入力度,促进美术教师团队构建,加强整体专业性,促进美术教学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应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增加对民俗民风文化的理解,掌握艺术品与风俗形式背后的历史变迁知识,方能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充分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民俗民风文化的魅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及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维。传统的教学思维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往往忽略学生价值观及文化素养的教育。因此,教师应转换教学思维,将传统以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民俗民风文化。以此,教师要增加学生对传统民俗民风文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深化民俗民风文化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进而更好地将民俗民风文化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进行应用。

(六)举办民俗民风文化教学活动

初中美术课程由于不属于主要学习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生的轻视,将美术课程视为摆脱专业知识学习的放松时间,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正常进行。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美术教师应积极将更接地气的民俗民风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性,教师可以组织民俗民风文化活动,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对于民俗民风艺术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进行“创意手工大赛”“古画临摹大赛”“民间美术创意小组”以及“陶艺制作大赛”等趣味教学活动,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游戏与动手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民俗民风文化、吸收美术知识。同时,帮助初中生融合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与概念进行自主创作,从而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经验与体会,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此外,民俗民风文化教学活动也可以为初中美术课程提供大量的绘画素材,学生可以将参与活动中体验到的民俗氛围带入到美术课堂之中,激发创作灵感,进而在绘画作品中体现更多的民俗气息。因此,民俗民风文化教学活动的影响,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上来看,它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上来看,它丰富了校园的文化活动并增添了校园活力;从学生的角度上来看,它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充分应用民俗民风文化教育,能够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为我国民族文化与民俗民风宣传与继承提供新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加强相关教学,对美术课程进行创新式改革,积极进行民俗民风文化教学,在宣传了民俗民风文化的同时,加强了初中美术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成蔺芝.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J].第二课堂(D),2020(9):23-25.

[2]孙建平.如何将民间美术引入初中美术课堂[J].情感读本,2019(6):6.

3106500589209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应用研究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