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建构政德制度体系的价值意蕴、原则要求及路径选择

2022-03-15刘先春王帅

宁夏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制度体系党的建设

刘先春 王帅

摘要:政德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从政立德所必备的政治素质,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建构党的政德制度体系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需要,是政德内容和原则在党的建设中的制度化表达,为完善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依据。新时代,加强政德制度体系建构要遵循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的原则,不断凸显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构的政治性、理论性、组织性、针对性和纪律性,为扎实提高党的制度建设质量、夯实党的制度建设根基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政德制度体系;政德建设;制度体系;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2)01-064-009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研究”(18JZD008)、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理论研究”(2019BDJ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先春(1963- ),男,山东定陶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史党建研究。

王 帅(1990- ),男,山西临汾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依规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摁下了“快车键”。党中央相继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颁布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印发了《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等文件,完善了党内关于强化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品行建设的法规制度,形成了科学性、有效性、系统性、权威性的法规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强化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把制度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为新时代构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制度体系明确了政治方向。

一、新时代加强政德制度体系建构的价值意蕴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强化制度体系建设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提升党员领导干部政德的层次和水平必须重视政德制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突出政德制度体系建构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一)加强政德制度体系建构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保障

党员干部政德制度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德制度能够规范和约束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品德和思想道德,为其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自我控制提供重要保障。“立规修规要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统一,以德治党的‘德’,就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其内核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脉相承。”[1]要从制度上强调理想信念的价值内涵,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头脑,夯实政德建设的思想基础,培养高尚的政治品格和道德情操。一方面,理想信念的培育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制度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的重要保证,明确了党的制度建设的价值方向,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政德制度体系执行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制度体系的建构,保障和深化了理想信念的培育。一是政德制度体系的建构为培育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制度支持,确保其在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中能够破除因理想信念不坚定所带来的种种障碍。二是政德制度体系凝练和巩固了理想信念建设的基本成果。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现之一,就是遵守党的各项制度,政德制度体系的建设就是着眼于党员领导干部从政立德过程中的政治品德和思想道德等核心要素,以党内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过程。良好的政治品德和思想道德是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根本价值旨归。所以,政德制度体系的确立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成果的凝练和巩固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政德制度体系建构是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把建章立制贯穿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政治规范体系,真正使党的政治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2]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对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从内容要素上看,政德制度体系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党员大德、公德、私德的制度规范,在内容建设上都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现形式上看,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制度建设和党的政治建设都是通过教育和引导党员的认知及行为,使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更加符合党的要求。因此,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共通性,共同统一于党的建设之中。一方面,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政德制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在制度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了以制度管党治党的方式,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制度建设的政治意蕴,有力推动了党的政治建设向纵深迈进。另一方面,加强政德制度体系建设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要求,其中也包含了对党的政治制度的建设要求。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体布局来看,确保党的政治制度规范化、法制化,需要不断完善党的各项政治制度,特别是构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制度体系,从整体上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合力。因此,从制度建设层面巩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基础,完善保障政德建设的体制机制,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供了必要选择。

(三)加强政德制度体系建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

全面从严治党是保证党的政治生态平衡、政治气象稳定、政治纪律严明的必要举措,严明的政治制度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证。当前,党员领导干部中仍然存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不强、思想道德沦丧的现象,严重消解了党的政德建设的价值和功能,损害了党的形象和权威,破坏了党的组织生活和政治生态秩序,造成了党的政治威信下降、政治实践受阻的严重后果。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如何破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制度性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依规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3](P9-10)。政德制度体系建构契合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通过制度体系架构有效避免党员思想上的“搁浅”和行动上的“空转”,规避党内“破窗效应”的产生。一方面,政德制度体系建构为优化党员管理提供了遵循。加强政德制度体系建设,有助于防止党员思想麻痹、行为逾矩现象的发生,以制度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另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效果的实现要充分发挥政德制度体系的权威性。全面从严治党归根结底是对党员的管理,只有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境界,树立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才能真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政德制度体系建设是以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规范、约束党员,从而达到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水平的目的。从这一角度而言,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效果、提高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与加强政德制度体系建设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现阶段着力推动政德制度体系建设,筑牢党员领导干部队伍政治品德和思想道德的制度基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写照与现实回应,充分展现了新时代管党强党的历史价值和使命担当。

二、新时代加强政德制度体系建构的原则要求

制度建设事关党的全局、涉及党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4],可见制度建设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动力要求,为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政德制度体系涵盖了丰富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价值理念,积极推进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制度化,要在顶层设计和具体谋划中,明确制度建构的原则性要求,彰显制度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指向。

(一)坚持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相统一

任何制度的建构都是遵循理论内容与实践形式的有机统一。制度建构所包含的伦理评价标准根本上都涉及价值问题,通过对党建立的准则、规范、法规等一系列运行机制的确认和维护,形成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进而运用于实践中,保证党组织的政治属性不断强化,党内政治活动正常有序运行。在制度评价标准的价值认证上,要从两个维度来认识:一是构建政德制度体系的核心和关键在于确保制度的理论价值。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制度体系的建构从根本上讲是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理念、政治价值的外在表现,是理论化的形式表达,突出了党组织的政治性要求,彰显了制度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党员深入贯彻党的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政德制度体系建构的重点和关键在于突出实践价值。政德制度体系遵循实践规律进行构建,在实践指向上确保了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统一。如果政德制度體系建设缺乏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必然会带来制度建设落空、执行失灵的后果,甚至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政德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为民应当具备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在构建其制度规范的过程中,应在理论和实践上遵循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规律,契合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围绕政德建设的中心任务和关键环节出台针对性制度,并把制度执行落到实处。换言之,政德制度体系建构的理论价值是标、是纲,实践价值是本、是目,只有将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有机结合、相互统一,才能实现标本兼治、纲举目张的目标。因此,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制度体系的建构,必须坚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有机统一,确保制度体系建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二)坚持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相统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系统、完整、全面地提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提出“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3](P5)。制度优势彰显了推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密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构成,政德制度体系的建构破解了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建设中的障碍、道德建设中的梗阻、理想信念建设中的壁垒,激发了制度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让制度行得通、真管用、有实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由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主体,促进优势转化的现实体现。一方面,要把政德制度体系的优势与党的各项基本建设融会贯通。在政治建设中,发挥制度的政治导向作用,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自觉;在思想建设中,发挥制度的思想引领作用,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组织建设中,发挥制度的组织保障作用,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干事创业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作风建设上,以制度约束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问题产生,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向好向善的党风政风的形成;在纪律建设中,以制度促进党员遵规守纪,对于违反党纪国法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秉公处理,发挥出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优势。另一方面,在治理效能上,要健全、优化治理效能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任何制度的落地执行都需要有评价和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是制度执行和政策有效落实的保障。政德制度体系在评价机制上要体现人民立场,把人民群众的评价结果作为最终评判结果。制度执行关涉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态度、立场、看法、观点是制度执行的重要评价标准,决定着制度执行效力的发挥。在制度反馈机制上,要完善横向和纵向反馈机制构建,横向上要与其他制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纵向上要统筹全局,发挥好制度协调作用,只有统一好制度横向上的补充和纵向上的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反馈机制的作用。

(三)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5]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6](P20)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辩证统一,反映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内在规律性和目的性。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是一个复杂、严密的系统工程,是政德制度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需要二者相互促进、协同推进。一方面,思想建党深化了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设的思想引领力。思想建党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理论的武装是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思想教育是党的政德制度执行的重要保障。政德制度体系的构建意味着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有了制度保障,确保了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设,从本质上讲是党的思想建设的过程,是将党的思想价值、理想信念、目标要求融入制度建构之中。因此,党的政德制度体系构建过程中要体现党的理论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在内容和方向上保证制度的正确性、科学性、思想性。另一方面,重视制度治党增强了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制度治党体现了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方向。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构是以制度约束和规范党员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上执行党纪国法的长远之策,力图实现由制度治党向制度强党的方向转变。构建科学、有效、管用的政德制度体系,是制度治党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制度在治党过程中的既治标又治本的作用,保障党员干部政德建设的权威性,完善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制度要求,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制度的执行效力。

(四)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时指出:“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了改革开放行稳致远。”[6](P188-189)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政德制度体系建设的原则性要求。一方面,加强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设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作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化解当前党的政德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坚持问题导向的重要体现。从制度建立层面看,当前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制度建设内容主要散见于党的各项制度中,如《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的部分内容,尚未建立专门的关于党员干部政德建设的制度。从制度执行上看,建立政德制度的目标是要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德”,由于“德”属于个人品质,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等特征,这使政德制度的内容制定容易出现空洞、笼统、难于操作、可执行性低等问题,看似制度健全,实质上无从执行,只能落在纸上、贴在墙上,导致制度在执行中缺乏权威性。从制度监督上看,制度执行的好坏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但政德制度体系由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在执行中缺乏必要的监督手段,可能导致制度执行的效果不尽人意。另一方面,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设要树立目标意识。加强政德建设就是要实现广大党员在政治上立场明确、思想上信念坚定、组织上对党忠诚、作风上廉洁自律的目标,而政德制度體系则是为这些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新时代加强政德制度体系建构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6](P48)新时代加强党的政德建设,完善政德制度体系建构,要统筹布局、善作善为、科学谋划,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和促进制度创新,发挥制度体系的优势,为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支持党员干部政德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建构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核心的政德制度体系,彰显制度的政治性

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在任何历史时期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彰显制度建设政治性要求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为政德制度体系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领导力量。新时代,加强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构,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追求、价值追求和道德追求,指明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3](P7)这一科学论断从政治高度、全局角度、理论深度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构的原则方向,维护了党中央一锤定音、统领全局的权威和效力。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构注入了灵魂,提升了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设的新高度。

一是增强“四个意识”。政德制度要从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也要发挥党的领导在政德制度体系建构中的“定盘星”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6](P181)在任何时候,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根本保障,党员领导干部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凝心聚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促进制度建设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二是坚定“四个自信”。要以“制度自信”为保障,推进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政德制度体系建构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政德制度体系建构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以坚定“四个自信”为导向,凸显“制度自信”的优势和地位,提高政德制度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提升政德制度体系建构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实现党的领导工作的无死角和全覆盖;要在政德制度体系建设中坚定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领导原则,进一步明确政德制度体系建构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和政治定位,筑牢制度建构的基础。

(二)建构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主线的政德制度体系,彰显制度的理论性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党员领导干部缺乏理想信念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7](P34-35)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精神动力,也是党长期执政的力量源泉。新时代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构就是要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在政德建设中“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8],只有筑牢思想根基,才能保证政德制度体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新时代,加强政德制度体系建设,彰显了“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3](P4)。要充分发挥政德制度体系的优势,培育党员领导干部的政德修养,激发广大党员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主动承担道德责任。

党的政德制度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多方共同形成合力。一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華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宝库,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持久的精神源泉。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可以有效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陶冶情操、锤炼意志。二是加强“四史”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9]。“四史”教育有助于党员干部树立大历史观、全局观、整体观,从历史演进脉络中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明确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德”方面的要求理路,从而更好地树立政德意识。三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是对党员最基本的政治要求,加强这三种教育是提升党员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的必要途径,也是政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建构以德才兼备、选贤任能为导向的政德制度体系,彰显制度的组织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3](P10)选贤任能制度是党的重要组织制度,是保证为党选用良才、任用谋将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的健全和坚持,一方面强调了党的组织制度要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明确了新时代新形势下党选“贤”任“能”的组织原则和选人用人标准。制度建设特别是党的组织制度建设要突出重点,着重强调党员干部“德”的建设标准和内涵,把党员干部“德”的建设融入政德制度体系之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3](P4)。因此,党的政德制度体系要充分体现德才兼备、选贤任能的原则优势。从内涵层面上来看,政德即党员干部从政为民的政治品德,包括大德、公德、私德三个层面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党的政德制度体系的建构要在组织层面突出“德”的标准,特别是“政德”建设的标准,从党员干部的大德、公德、私德等三方面做好制度规范。

一是注重政德制度体系建构的“大德”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大德就是“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8]。政德制度体系建构要体现鲜明的政治性特征,从制度层面树立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立场坚定的规范,对于党内理想信念滑坡、党性原则动摇、立场态度暧昧的党员,要严肃处理,以增强政德制度的严肃性和纪律性。二是明确政德制度体系建构的“公德”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8]在政德制度体系建构中明确“公德”要求,就是要明确人民立场,坚持人民性原则,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制度体系的建构始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3](P4),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构要从维护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体现党的宗旨意识。三是明确政德制度体系建构的“私德”要求。“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8]私德与个人的家庭美德紧密关联,是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一部分,党员是否注重私德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政德建设的质量。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贪腐案件,大部分落马干部都是因为私德上出现问题,忽视家风建设,纵容身边人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在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构中要完善私德建设保障制度,强化私德的制度约束作用,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四)建构以党的作风建设为重点的政德制度体系,彰显制度的针对性

作风建设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新时代,强化政德制度体系建构,客观上是对当前党内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四风’在面上有所收敛,但并没有绝迹。党的十八大查处的领导干部,很多在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没有收手,贪图享乐,大吃大喝,花天酒地,骄奢淫逸,依然我行我素。有的‘四风’问题改头换面、花样翻新,出现了各种变异”[7](P162)。“四风”问题集中表明了政德建设的弱化和虚化,着力解决“四风”问题明确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方向内容。增强政德制度体系建设的针对性,要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着力点,解决好当前党内存在的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明确权力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所以建构以作风建设为重点的政德制度体系首先要树立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被人民赋予并为人民使用的权力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10]可见,正确的权力观的运行逻辑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政德制度体系建设的制度指向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二是处理好作风建设与坚定理想信念的关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员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具备良好的作风,理想信念与作风是内里与外表的关系,只有内里纯洁高尚,外表才能风清气正。三是抓好“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建设,在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关键作用,提高其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锻造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为政德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四是明确作风建设的道德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11]这是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的理论化映射,在注重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纪律规矩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进行道德教化,使其坚定共产党人的人格操守。五是正确处理好作风建设与党内政治生活的关系,要大力弘扬忠诚老实、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旗帜鲜明反对官场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营造和谐融洽的政治生态,塑造严肃活泼的党内政治生活。

(五)建构以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底线的政德制度体系,彰显制度的纪律性

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党的生命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及行为的制度准则,党的政治纪律是党内成文制度的重要体现,而政治规矩则是党内不成文制度的重要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党内政治制度的基本规范,明确了党员干部的行为范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只能紧不能松、只能严不能宽,党员不能对其做选择、搞变通、讲条件,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实现政德建设的政治目标和构建新时代党的政德制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要明确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严肃性要求。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是硬性的、强制性约束,与政德制度体系的制度性具有内在一致性,都对党员的必须为、不可为、努力为的行为作出要求,明确了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明确了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实于党的政策方针。二是必须要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党组织是党员的基本活动场域,是党员重要的政治歸属,也是与党员关系最密切的政治组织。党的政德制度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维护党组织,在政治道德和思想品德上与党组织的需要相一致,这是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实要求。三是必须要管好身边人。党员领导干部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圈、娱乐圈、交往圈,在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同时,防止身边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和特殊身份谋求非法利益。建构完善政德制度体系,需要建立健全对党员领导干部身边人的约束制度,提高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成本,使政德制度约束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参考文献:

[1] 王岐山.坚持高标准 守住底线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创新[N].人民日报,2015-10-23.

[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807.

[3] 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94.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8]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赵乐际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8-03-11.

[9]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1-09.

[10] 习近平.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人民日报,2014-01-15.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233.

Abstract: Political morality is the political quality necessary for the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 and pursue political ethics. It is also the orientaton of social morality construction.?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litical ethics system of the Party is the nee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part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is the 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 of the political ethics in the party construction,and provide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arty building.?In the new era,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litical ethics system should conform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eory value and practice value,the system advantage and the governance efficiency,the ideological Party building and the institutional Party governance,the problem orientation and the objective orientation; the construction should highlight the political attributes theoretical properties,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targeted features,and discipline strictness,so as to provide important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Party’s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Party’s system construction.

Keywords: Political Morality System; Political Morality Construction; the Party Building;Political Party System

责任编辑:杨 柳

3911501908234

猜你喜欢

制度体系党的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浅析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体系及实施路径研究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
网络反腐渐成反腐倡廉新战场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制度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