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未来社会思想的守正与创新

2022-03-15夏淼王爽

宁夏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恩格斯方法论马克思

夏淼 王爽

摘要:马克思未来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对马克思未来社会思想作出了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表现为对未来社会过渡时期社会改造思想的丰富、对未来理想社会基本原则的捍卫、对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强化等方面。恩格斯从历史事实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待继承马克思思想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2)01-049-008

作者简介:夏 淼(1971- ),女,甘肃天水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王 爽(1996-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马克思未来社会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他们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状态为参照,科学地解答了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实现了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审慎的预测。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在深刻剖析资本主义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利用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在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要经历一个过渡阶段;在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上,马克思恩格斯从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出发,提出未来社会要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在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特征。

(一)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

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获得胜利,但是资本主义灭亡后,并不代表共产主义会接踵而至,要通过一个过渡时期实现对社会的改造,才能真正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需要经历一个消灭私有制的社会改造过程,从而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1852年,马克思在致约瑟夫·魏德迈的信中,进一步发展了过渡时期的理论,将过渡时期与无产阶级专政联系起来。马克思指出:“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过渡。”[1](P106)1874年,恩格斯在《流亡者的文献》中提出,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要保持平和的态度,要通过“中间站和妥协”[2](P363),企图跳过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中间站”而实现共产主义的,其实质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激进主义主张,必然造成悲剧式的结局。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根据社会发展成熟程度,创造性地将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并强调两个阶段在生产力水平、制度架构、社会分工、人的思想觉悟等方面存在不同。同时明确提出资产阶级社会消亡之后,由于新建立的社会还存在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残余,政治上需要经历一个以无产阶级专政为主要特征的过渡时期,来适应这种社会形态的转变。

梳理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思想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着重阐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探讨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在1848年革命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革命的过程中,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是共和国。随后,1871年巴黎的无产阶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形态——巴黎公社,虽然公社仅仅存在了短短的72天,但是它对实现无产阶级的真正解放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马克思评价“公社正是这个共和国的毫不含糊的形式”[2](P154)。第二,针对过渡时期彻底消灭私有制的根本任务,提出不同类型的私有制要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彻底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私有制性质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类:其一是以剥削他人劳动为主要目的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其二是建立在自己劳动基础上的私有制,这种私有制以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为代表。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待资本主义私有制,要采取剥夺的方式,在《共产党宣言》和《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剥夺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自己手中,从而将“主要用做奴役和剥削劳动的手段的生产资料,即土地和资本完成变成自由的和联合的劳动的工具”[2](P158)。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引导小私有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联合生产可以在全国施行,那么这就是“‘可能的共产主义”。恩格斯在致奥古斯特·倍倍尔的信中提到:“至于在向完全的共产主义经济过渡时,我们必须大规模地采用合作生产作为中间环节。”[1](P547)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表明,他们一致认为合作生产是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中间环节。合作生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工人阶级联合创办的合作工厂是引导工人阶级迈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中间环节;其二,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引导农民群众迈向共产主义的中间环节。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指出《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关于过渡时期的具体措施只适应当时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已经失去了意义。也就是说,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只能采用这其中原则性的论述,而不是某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措施。

(二)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推动马克思恩格斯探索未来社会的核心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压迫性的劳动分工和强迫性的社会劳动,提出未来社会将在消灭旧式分工和扬弃异化劳动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一标志是消灭旧式职业分工。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只有在消灭私有制、阶级以及旧式的分工之后,共产主义社会“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3]。旧式的职业分工把人限制在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内,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阻止人走向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在资本主义旧式分工中,劳动主体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从事整体的工作规划,只需要从事局部的专业化劳动,这种现象揭示的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只用从事机械枯燥的、单一重复的工作,适应局部的动作,不需要创新创造,就能顺利完成任务。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人的发展更加片面和畸形。机器的出现,使工人喪失了专业化技能,失去了工作的主导权而变成机器身上的“零件”,这个时候不是人利用机器,而是机器利用人。因此,分工成为了压抑人、剥削人、束缚人的工具,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明确表达了“消灭分工”的思想,“消灭分工”是要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中奴役人的本性和压制人的发展的旧式分工,建立促进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新式分工。“‘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作为个人的能力、素质、需要和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还包括作为‘类存在的人的类特性和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4]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力高度发达,消灭了固定职业分工,不再有单纯的脑力劳动者或体力劳动者,人们可以掌握多种专业技能,自由地选择职业,成为具有各方面能力的人才。同时,随着世界历史的普遍交往,人们不再拘泥于特定的生产关系之内,将在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二标志是推动劳动性质发生根本性变革,即劳动者在自主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劳动,劳动不再是谋生手段,而变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从而人才能够以一个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了商品,脱离了人的内在本质,劳动者体力与智力的发挥从属于资本,人无法在劳动中获得幸福和满足,劳动不再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过程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构想了扬弃劳动异化后的共产主义自由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彻底消灭了劳动异化,劳动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是建立在人的“自由个性”基础上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并且劳动将为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全部才能的机会,每个人都是劳动的主人,从而实现“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5](P537)。所以,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没有消灭旧式分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劳动性质,就不可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为旨归,展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科学描绘了对未来社会的前瞻性设想。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论述,可以把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以生产方式为核心内容,构想未来社会的现实基础。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步入未来社会的内生动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新型社会机体,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状态的消除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5](P538)。未来的新社会必须要提供更丰裕富足的生产生活资料,使得全体社会成员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方面都能得到高度自由与全面发展。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未来社会形态的制度保障。早在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就提出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的性质是“公有制原则”。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又明确地把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构想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这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以阶级冲突为主要表现的社会矛盾的加深。因此,未来社会必须克服资本主义将生产者与生产条件相分离的状况,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的新制度,社会上的每个人都享有获得生产条件和生产成果的权利,即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其次,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合理需要为目的,构想未来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第一,计划调节是促进社会合理分配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分析,看到了资本主义市场盲目生产和无计划性导致的经济危机,造成人力物力资源上的浪费,提出未来社会经济运行要采用计划调节的思想。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联合起来的合作社按照共同的计划调节全国生产”[2](P159),消除资本主义生产中出现的经济动荡和无政府状态。恩格斯在访谈录中同样指出:“工人阶级政党提出的要求是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6]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表明,未来社会的生产必须是有计划地调节,是为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物质精神需要,保证他们有富足的物质生活,从而使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第二,按需分配是促进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按资分配的考察,认为这种分配方式将导致不平等和不公正,引起利益分歧,导致发生社会冲突。为了消除这种经济利益上的分歧,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合理需求。但由于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仍然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尚未消失、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不够高等问题的存在,第一阶段的分配方式只能是按勞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只是形式上的公平,实际上受到个人天赋、体能及工作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将导致事实上的不公平分配。因此,“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是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是推动全人类前进的核心动力。在高级阶段中,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劳动成为人生活的第一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消失,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得到保障。

最后,以“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为基本价值原则,构想未来社会的原生动力。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因完全丧失生产资料,而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资产阶级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工人创造剩余价值。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后,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都将消除,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同时,那个时候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未来社会将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二、恩格斯晚年关于未来社会的新思想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根据19世纪末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及发展目标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设想与阐释。

(一)丰富了过渡时期改造社会的思想

随着对资本主义认识的深入和对社会主义运动经验的总结,恩格斯晚年更加强调过渡时期的重要性。1891年,恩格斯为《雇佣劳动与资本》写导言时,再次概括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过渡时期的必要性,即“经过一个短暂的、有些艰苦的,但无论如何在道义上很有益的过渡时期”[7]。如何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是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恩格斯晚年所写的一系列的书信和文章中,他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逝世前二人共同肯定的过渡时期政治、经济变革的原则。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在将来掌握政权后采取何种政权组织形式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一致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政治上的过渡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曾将巴黎公社视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形式。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看到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了合法斗争的形式,提出民主共和国的形式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1891年,恩格斯提出:“民主共和国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8](P415)1894年,恩格斯在致信保尔·拉法格时,再一次指出:“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将来进行统治的现成的政治形式。”[9](P652)同时在信中,恩格斯着重强调,共和国的性质取决于它的内容。共和国只是一种国家形式,是一种阶级统治工具,其本身并不具有阶级性,其性质由掌握政权的阶级决定。当资产阶级掌握民主共和国的领导权时,此时的共和国就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是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的工具;当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时,共和国就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的形式加上无产阶级的内容就构成了“无产阶级将来进行统治的现成的政治形式”。恩格斯上述论述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后,短期内不能凭空创造出一种新的政权组织形式,可以利用民主共和国作为国家政体,借鉴和吸收其中“好的方面”,改造和消灭其中“坏的方面”。所谓“坏的方面”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中具有压迫性质的部分,诸如军队、警察局、教会、官僚机构等压迫机器要全部铲除;“好的方面”是指可以为无产阶级政治统治服务的社会职能部分,即普选制、法治权等积极因素要加以利用,最终使其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共和国,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首要任务是利用政权的力量逐步完成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存在着不同所有制的情况,建立合作生产的生产方式,逐步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占有。在恩格斯晚年,在肯定联合生产是通向共产主义过渡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不同性质和类型的经济成分采取不同的方针,逐步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第一,无产阶级政党首先应该完成对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大农业的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打下基础,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至于采用暴力剥夺还是和平赎买的方式来剥夺资本主义所有制,这取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具体情况。第二,恩格斯晚年着重考察了对不同类型的农民进行改造的问题,在《法德农民问题》中对农村居民进行了科学地划分并进一步分析了区别对待的具体方法。首先,对小农的改造,国家要在小农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农业合作社示范化的方式,使小农了解合作社的优越性,停止对合作社的抵制而自愿加入合作社;采取农业经营规模化的方式,在土地公有基础上实现农业的大规模经营,切实维护小农的利益;采取农民就业非农化的方式,拓宽小农的就业门路,促进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减少农村劳动剩余,最终“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9](P370)。其次,对于中农和大农,恩格斯建议把各个农户联合为合作社,逐渐变成全国大生产合作社。在这个过程中,恩格斯表示拒绝采用暴力的剥夺,希望经济的发展会使这部分人认识到要想保全自身利益只能改变个人占有方式。最后,对大土地所有者,要坚决实行剥夺,但是剥夺并不限于暴力形式,也可以是赎买,这取决于大土地所有者的态度。总而言之,恩格斯晚年对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改造方案只是基于原则性和方向性的建议,他认为不必在现在提出只有在未来社会才能找寻到的具体措施。

(二)捍卫深化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变化过程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践,对未来社会发展前景和大致轮廓作出历史性描绘。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较少地论述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并不是恩格斯背离了之前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预测的方法与内容,而是恩格斯认为在当下无法预估未来社会发展状况的情况下,具体的预测是没有任何价值的。[10]恩格斯对此说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会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决定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措施,自己没有对他们进行劝导的使命。

当然,恩格斯晚年并没有放弃对未来社会原则性特征的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鲜明地提出消灭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恩格斯晚年一直坚持这一原则,认为生产资料归社会和国家所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并对此进行了着重强调。1890年,恩格斯给奥托·冯·伯尼克回信中提到,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1](P588)。1894年,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再一次强调:“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便在纲领中被提出来作为应当争取的唯一的主要目标。”[8](P516)。从恩格斯晚年的回信、回答记者提问及所写的书中可见,恩格斯将生產资料公有制作为未来社会的首要特征。在恩格斯看来,这一特征是共产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决定性标准,而且恩格斯特别强调,这种公有制不是其他形式的公有制,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种公有制不存在于所有社会形态,只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原始社会也有公有制存在,不过那种公有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公有,这与恩格斯描述的未来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下的公有不同。资本主义社会也有生产资料国有,但国有和公有是同一含义吗?资本主义的国有是资产阶级所有,不是归社会所有,自然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因而,只有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主义性质得以确立,生产资料才能归社会所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

(三)强化了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追求的未来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未来的新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1]。恩格斯晚年仍然认为,《共产党宣言》中这句话最能概括未来“未来新时代的精神”,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价值目标的最终旨归。1894年1月,即将出版的周刊《新纪元》请求恩格斯进行题词,要求其用简短的字句来表明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恩格斯对此表示,要简明扼要地概括未来新时代的思想,这个任务几乎是难以完成的。尽管如此,他仍然在信中引用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即“代替那存在着的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P647)。由此可见,恩格斯晚年虽然较少地描述未来社会的具体特征,但充分肯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未来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三、恩格斯晚年对未来社会预测的方法论原则

在坚持马克思探讨未来社会的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恩格斯晚年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丰富和发展了对未来社会的看法。正如恩格斯反复强调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P664)这段简短的阐述将是把握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的新思想的主要原则,也是恩格斯预测未来社会的精髓所在。恩格斯晚年对未来社会预测的方法论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分析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入手,原则性预见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

对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恩格斯曾说过:“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12]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考察,将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并对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绘,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大致轮廓。恩格斯晚年没有再重提未来社会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原则性的表述,即在未来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P647)”,更加强调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这实际上意在反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当作教条去套用,而忽视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动态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状况的研究。[13]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制度并无二致,都是处于变化、发展与改革之中的社会。恩格斯晚年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日益提升,经济危机应对能力日益增强,总体上处于稳定发展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正处于积蓄力量的阶段,欧洲工人政党中的一些人热衷于研究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细节,试图将未来的任务提到现实中来。面对这些空谈未来的书斋式马克思主义者,恩格斯严肃地指出:“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8](P561-562)由此可见,恩格斯晚年关于未来社会的预见,不在于预知未来社会建设的全部细节,而是在立足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把握未来总的发展方向和必然性走向。

(二)从分析历史事实和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中深化对过渡时期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发现通向未来社会的道路,但是对于其中要经历一定的过渡时期,并没有直接的经验可供借鉴,只能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把握去探索未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残余不能立即消除,需要一个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改造时期,并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的私有制,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同时,政治上的过渡采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基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巴黎公社的经验,马克思恩格斯一致认同巴黎公社式的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适合形式。恩格斯晚年,通过考察和游历欧美各国,深入分析了工人阶级的实践经验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探索了新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和社会改造方法。首先,在政治方面,随着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的发展,恩格斯开始研究无产阶级利用普选权夺得政权的可能性,由此提出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现成的政治形式,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其次,在社会改造方面,恩格斯观察到资本主义经济越来越走向成熟,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强势发展,其他形式的私有制经济在此影响下也会长期存在,过渡时期将会存在多种形式的私有制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私有制采取不同的社会改造办法,比如根据不同农民所属的私有制性质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小农、中农和大农,并对此采取相应的示范帮助、赎买和暴力剥夺的改造方式。

(三)从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出发,揭示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指明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7](P248)《共产党宣言》的作用是宣告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命运不会改变。恩格斯晚年也同样强调《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正是表明恩格斯从未放弃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精神的坚守,这实际上也是恩格斯晚年提出关于未来社会的新思想的理论支撑。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的新思想,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精神的前提下,丰富和发展了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第一,恩格斯晚年不拘泥于细谈未来社会的具体特征,认为未来社会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但着重强调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这一表述既反对古板机械地去看待未来社会,又坚持了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本质的认识,强调探讨未来社会的原则和方法论。第二,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思想。恩格斯既指出资产阶级改善工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劳资关系有所缓和,又强调这种变化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陷入劳动异化和畸形片面发展的困境。由此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即从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出发,想象未来社会将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為基本原则的社会。总之,恩格斯晚年在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后,反复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并不断警醒无产阶级,不要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失去对未来社会的方向以及判断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6.

[4] 夏 淼.共享发展的时代内涵及人学意蕴[J].思想战线,2021(06).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0.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 徐 军.深刻认识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J].思想理论教育,2020(11).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0-731.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

[13] 耿仁杰,孙来斌.共产主义科学内涵的三个维度及其当代意义[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

Abstract: Marxs thought of a future socie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Marxism about the emancipation of human mind.??After Marxs death, Engels creatively enriched and developed Marxs thought of a future society,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enrichment of the thought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the future society, the defens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ideal future societ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social development goals.?Starting from historical facts and capitalist social contradictions, Engels inherited Marxs thought and developed Marxism with the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Key words: Marx; Engels;Future Society; Methodology

责任编辑:吴 静

猜你喜欢

恩格斯方法论马克思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马克思像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