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真的减肥又养生吗
2022-03-15张宝华
张宝华
时值而立之年的李女士体态比较丰满。一年前,她的好朋友向她推荐“过午不食”减肥法,声称这种饮食方法不仅可以减肥,而且有助于保健养生。虽然半信半疑,但李女还是决定试一试。然而,采取“过午不食”的减肥方法几个月后,李女士就出现了胃酸、胃胀、胃痛等胃部不适症状。经胃镜等相关检查,李女士被诊断为严重胃溃疡。
“过午不食”原为佛教出家人的一条戒律。僧侣为修行、清欲,给供养者减少负担,从下午1点以后,一直到第二天的早晨不进食。近年来,这种饮食方式变身成为减肥“法宝”。许多爱美的人士认为“过午不食”能够少吃一顿饭,大大减少热量摄入,有助于减肥瘦身。但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人来说,一日三餐才是最健康的饮食方式。
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营养和热量消耗都高,需要一日三餐摄入丰富多样的食材,均衡的营养素来维持生命,获得健康。如果骤然改变饮食规律,很容易造成生理机制的紊乱,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令疾病有机可乘。
如果午餐后不再进食,人体在将近18个小时的时间里一直处于空腹状态。
正常进食时,胃肠会加快蠕动的速度,增加胃酸、胆汁的分泌,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过午不食,长时间空腹,缺乏对消化液的规律刺激,有可能导致胆结石等疾病。此外,胃酸也有可能腐蚀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当身体能量得不到补充时,为了减少能量消耗,保持体力,身体减少的体重多为肌肉,保留较多的则为脂肪。人体有非常复杂且智能的自我调控识别系统,如果经常“过午不食”,饥饿时人体就会进行自我调控,不仅会加强对早餐、午餐食物热量的吸收效率,而且会降低机体的基础代谢率。这样一来,我们摄入的食物虽然少,但是身体消耗的热量也在减少,并不能达到“一直瘦下去”的初衷。而且,机体会抓住一切机会,将食物提供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反而更容易使人变成“易胖体质”。
不吃晚飯不利于稳定血糖。首先是导致低血糖,令人头晕、乏力。此外,人如果特别饥饿,机体会分泌升糖激素,引起不正常的血糖波动。
经过一天的能量消耗后,人体的血糖浓度处于较低的状态,如果不进食,血糖水平就会更低,容易导致大脑失去持续性的供氧,进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使人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
晚上不吃饭造成的饥饿感很容易使人睡不着觉,心情烦躁,严重影响睡眠。即便睡着了,也会降低睡眠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存在睡眠问题的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过午不食,还会让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使自由基的产生,结果就是加速衰老。同时,“过午不食”者的皮肤也会变差,失去红润光泽,皮肤上的褶皱会明显增多。
晚饭时间以18~19点为最佳。如果吃得太晚,容易影响消化吸收及睡眠质量。
晚餐的热量以占全天总热量的30%左右为宜。吃七八分饱即可,以第二天早上没有明显的饥饿感为标准。
应以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为原则,注意食物多样化,尽量吃清淡、新鲜、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高热量、生冷、烧烤、过咸、过辣的食物。
358350190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