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22-03-15李晓艳

科技风 2022年7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

李晓艳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更是个体自身发展需求的产物。现阶段以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发展成熟的国家,他们的职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对社会的工业化、生产社会化及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指出,职业教育应以社会的具体职业为导向的,实用的、技术性的为主教学内容,通过职业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术与技能,甚至是具备社会市场所需的技术能力和从业资格证书,这也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中的1+X证书的教育模式。

自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创新,表现在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我国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总数已经超过千万人.作为职业教育主流的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数已分别占据了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一半。中国正走向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顺应世界职业教育的总趨势。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现有的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部分高等专科学校要通过改革、改组和改制,逐步调整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具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国“高职211工程”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正在稳步推进,国家正在全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的特色、优良的教学质量和扎实的专业办学功底,且能与国外著名高职院校相媲美的高等职业院校.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三、我国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决策部署。国家在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中也明确指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持续发展的方向。

新时期的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应以加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加强企业专家和高技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梯队的建设等为重点,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随着高职院校在我国经济大发展过程中所处地位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模式趋于成熟化、社会化甚至国际化,尤其是各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方案、课程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的组织实施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尤其在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管理和素质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和各院校教学资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高职的教育模式仍以教师个体在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教学团队的建设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2019年国家先后下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把高职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启动了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各职业院校教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教育部文件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应以多角度服务专业教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为了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满足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势在必行。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经验的交流、教学资源的充实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学校各部门之间方面的协作等,更主要的是能真正发挥教学团队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的组织实施等方面的主要作用。事实也证明:优秀教学团队是探索教学管理运行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但从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许多院校虽在人、财、物等方面有较大的投入,而且也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在教学团队建设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细节问题,不利于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一)教学团队的梯队结构问题

合理性的梯队结构和良好的合作精神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教学团队主要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教学团队的组建主要以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等联合组成。通过老中青搭配,初中高级专业技术搭配,校企合作,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教学优势的互补,实现了教学任务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中,职称、年龄、学科及梯队结构等方面的存在比例不合理问题。较多学校或高级职称人员短缺,或高级职称人员年龄偏大,尤其是缺乏校企合作中的企业高级职称人员有效参与,而且在梯队建设中,缺少后备人员的培养,致使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

(二)教学团队的责权问题

教学团队的责权明确,有助于团队在管理及教学中的互补,更有助于团队成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发展。但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权责不明确现象。其一是行政负责人和团队负责人即专业负责人之间,教学团队是基层教学组织,大多建立在教研室中,而且多数的团队负责人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行政工作的干预过多,或存在行政领导管理层对教学团队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主客观问题关注过少等现象,致使双方在权责方面存在矛盾,不利于团队建设中成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其二是现有成员的团队建设与发展目标不一致现象,教学团队运行的随意性过大,任务分工划分明确性不足,这对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等方面,对团队协调分工方面,对团队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教学团队的建设与运行的实际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三)教学团队的激励机制方面

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教学团队建设发展的催化剂。科学合理的机制,有助于团队的整体业绩和整体绩效,反之,会阻碍发展。现高职院校在教学团队激励机制上,普遍因建设经费、教学资源的不足以及激励机制不合理等,从而影响建设效果和成员的积极性;其二是团队内奖励分配不合理,团队人员的奖励注重于核心专业,相对于团队的其他人员,在激励方面较少,造成团队激励最后只成为了专业激励,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激励效果。

(四)教学团队的后勤保障问题

教学团队建设的顺利开展,后勤保障是基石。二级学院乃至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力保障,尤其是在教学团队建设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教学资源投入等方面。同时也需要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协调等。但事实上,多数学校都存在着高度重视团队的申报立项,而忽视对团队建设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主客观问题,致使团队的建设及运行效果受到了影响,团队建设的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五、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

铁路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动脉,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中,铁路安全行驶是国家和人民的根本保障,铁路信号作为铁路安全行驶的基石,更被誉为“铁路机车乘务员的眼睛”,铁路信号的细微偏差会给国家铁路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国家铁路部门对一线信号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已是迫在眉睫。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信号教学团队的建设,以国家对教学团队建设相关文件为指导,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基于学校的教学现状和铁路单位对铁道信号人才质量及技能需求下,多角度服务专业教学,总结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采用“立体式六面模式”,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研究,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校企合作的“聘”面

高职要为一线培养高技术应用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是唯一途径。校企合作对保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相结合,对保证学科(专业)、行業现状的充分了解,甚至是对企业的施工流程、设备使用方向等学科(专业)前沿的跟踪都有极为密切的关联。这些有助于教学团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实验/实践性教学。铁道信号教学团队聘请铁路行业专家担任团队校外专业带头人,这些人员的加入,使团队能及时跟踪铁道信号的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更有助于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

(二)团队成员的“学”面

教师是担当学生教育的主体,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优秀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同时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因此,铁道信号教学团队高度重视梯队教师的培养,多途径培养教师的业务水平,线上线下学习,如参加信息化、微课、企业专家等培训,开展团队教师听课、观摩、专业研讨、参加竞赛等,提高团队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为了保证教育的时代性,教师到企业现场与一线高级技工学习锻炼,甚至在海外参加非洲的蒙内高铁建设,极大地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团队带头人的“送”面

团队带头人是常年致力于教学一线,不但治学严谨,具有高尚的品德,较好地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更需要具有较深的业务能力和创新性的思想。这些能力有助于教学团队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因此,教学团队的带头人要通过多方位的磨炼,要送出去学习国内外的教学团队建设的理念,要送出去到重点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专业培训,更要送到企业内部和深入一线磨炼,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具备带头人的能力。

(四)团队骨干的“下”面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一线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教学团队成员不但需要有较强的学术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因此,在团队建设中,必须打造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师资充足、梯队合理、综合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我们以提高学生技术技能为目标,加强团队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加强专业团队梯队的建设,建立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为此,我们派团队的骨干教师下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锻炼,通过开展挂职锻炼、国内外进修、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实训室建设等措施,丰富、提高团队骨干教师的铁路信号建设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五)团队建设的“带”面

团队的梯队建设关乎团队的持续发展,加强梯队建设,以老带新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利用教学团队中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利用他们的优势,发挥传帮带作用,并使其作为新教师的指导者,对他们开展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及学术等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加强校企深度融合,采用师徒形式,以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指导老师,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双师结构专业教师队伍的新模式。

(六)团队建设的“提”面

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是团队建设提升的有效途径。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加强科研工作,采取措施激励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老师,大力开展教科研工作,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研究,申请课题专利等,并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提升教师的教科研及服务能力。

总之,在国家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国家、社会、企业都急需高职院校能培养出大量的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全力推进高职教学团队的建设,探索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的新模式,是时代的要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
刍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