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态化微写作训练 提升学生写作内驱力

2022-03-14邱国华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样例内驱力言语

邱国华

(厦门市第三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9)

高中阶段喜欢作文者寡,不喜欢写作的居多。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是排斥、不愿意写作、怕写,最重要的原因当属缺乏写作内驱力。这有教和学的两方面原因。“教”的原因:一是重阅读教学,轻写作教学;二是重“模式”“程式”的灌输,轻情感世界的自然体验;三是重写作技巧的传授,轻写作思维的训练;四是重写作教学的程式化,轻写作训练的常态化。因为教的内容、方法缺乏多元、多变、自由等特性,又非常态化训练,学生“学”得没有兴趣,写作内驱力式微。

一、当前高中写作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荣维东通过中小学生作文问卷调查发现,中学写作教学主要问题:一是学生不愿写——绝大多数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二是没的写——没内容、没素材、没有东西可写;三是不会写——没有词句,不会表达,不会结构文章等。[1]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德西爱德华和理查德·瑞恩等人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所谓内部动机专指通过活动本身即实现某些需要满足的行为动机,内部动机驱动的活动本身就扮演了诱因。”[2]该理论提出的内部动机中三个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需要(autonomy)、胜任需要(competence)、关系需要(relatedness)。

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个人成长和追求幸福感的趋向,这种趋向体现为三个隐藏在一个人的内在心理之中,如果没有被激发唤醒,可能一辈子都是处于被动的生活、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发的动力,也就是内驱力,去努力成长、变得更好。”如果学生的这三种需求都得到满足,其写作的内驱力就会非常强劲,就会被推动,不断向前。[3]

写作的“内驱力”的激发、唤醒,在写作教学上,十分重要且迫切。常态化微写作训练,涉及“外在的生活世界和内在的生活世界”,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内心生活世界”,它是建构学生“自我内在世界的一种手段”,[4]有利于写作内驱力三个要素——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关系需要——的构建。它以一种喜闻乐见的练笔形式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是“基于现实需要,开展的真实的文体写作”。[5]

发端于微博、微信的“微写作”,因其具有内容多元,形式多变,写作自由,融叙事、抒情、议论等于一体,占用时间短等特征,广受欢迎,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想写、愿写、乐写。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实际上就已经拥有了强烈的写作内驱力,内驱力表现在兴趣上,表现在痴迷之中。常态化微写作,可作为写作教学的补充,“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鼓励学生在浏览网络信息、浏览微博的同时及时获得最新鲜的资料,并通过发表微博评论、针对所浏览的网络信息写随笔的方式进行微写作”,[6]可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积累好词佳句,为学生“大作文写作夯实基础”,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6]可充分考虑学生表达的需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把‘乐于表达’与学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7]实现学生写作的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关系需要。

二、“常态化微写作训练”涵养学生“想写”的言语表达意识

常态化微写作训练,只是“一个创造相关联的句子的过程”,或在一段话中,“创造出有内部联系的结构”,并且“表达出一定的观念”,[8]其目的在于解决学生“想写”的言语表达意识,即“唤起、激发与培育言语动机”。学生“想写”的言语表达意识没有树立起来,其写作行为便难以发生。“想写”的言语表达意识有内在动力、外部动因,缺失性动机、丰富性动机,生存性动机、存在性动机,等等。“常态化微写作训练”是“建立在对学生言说欲的唤醒、维护与激励之上的”,其目的就是促成学生的“言语生命的成长、发展”。[9]

(一)开发微写作课程,提供微写作样例:激发“想写”的言语表达意识

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发微写作课程,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写作本身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基于对学生言说欲的维护”,引导学生了解“写的权利,自由驱遣、驾驭文字的权利,公开发表、平等交流的权利和受到欣赏、赞美与鼓励的权利”,维持好、激发好、强化好、升华好学生的言语动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写作是一件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写作可以带给人莫大的荣耀与尊严,言语人生、诗意人生是快乐、幸福的人生:为他们创造宽松愉悦的自我表现”。[9]

为了给学生提供微写作的样例,笔者专门开发了两节校本课《写作:从写好一句话开始》和《写作:从写好一段话入手》。学生学习之后,对微写作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参加微写作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写作:从写好一句话开始》课上,笔者列举名家语句:写星星。契诃夫这样写:“天河那么清楚地显出来,就好像有人在过节前用雪把它们擦洗过一遍似的。”通过课堂提供微写作样式,让学生模仿写作,进行课堂实际操练,学生将自己撰写的句子与名家原句进行对比,找到差距,从而感悟到写好一句话,写好一段话是很自然的事,是自己的事,是快乐的事。

(二)教师下水作文,提供微写作样例:树立“想写”的言语表达意识

常态化微写作训练,教师下水微作文写作样例指导是唤起学生写作热情的良药,“样例对学生‘自能’作文评价驱动既有作文样例这种支架的作用”[10]。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微写作训练的热情,教师微写作样例的作用不容忽视。笔者在支教期间,经常把自己的微写作的样例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觉得很新鲜,得到了“可视性”微写作支架,畏难情绪可得到纾缓。

例如,教师下水微写作:“总以为,突然降临的才叫变化,须不知所有的变化皆是酝酿、酝酿、再酝酿。常说的未来很远,其实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常说的未来已来,其实是有的人已经感受到了。这是迟钝者与敏感者的差别,一个世界,彼此相连,拉美的一个偶发事件,也会影响着我们的节奏。改革开放以来,40 年,在中国大地,以至世界各地,站在2022 年的时间窗口,回顾其初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足见其壮阔波澜,足见深远影响,足令人感到杂陈五味,百感交集。”

(三)学生中微写作优秀作业,提供写作样例:强化“想写”的言语表达意识

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样例,既起到表扬先进的作用,又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寻找“展示、觉悟的机会”,创造“良性的交流、互动的对话环境”,[9]让学生踊跃地“交流、对话与切磋”“积极地比较、反思与内省,逐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写作上的优长与得失利弊,悟得真正该写什么与怎么写,懂得该放弃什么,追求什么”,从而强化“想写的言语表达意识”。下面是课堂上展示样例——林同学期末微写作作业:

悄悄地来,悄悄地去,不打扰,不惊动,这是秋的温柔。

秋天的到来总是不易觉察的,每当人们意识到秋的时候,冬天将要来临了。

校园里,秋意浓厚。走在路上,可以看到变黄变红的树叶,还有树叶从树上翩翩落下,给校园添上几分萧索。一阵风吹过,吹起几片树叶向远方飘去,大概是向家的方向去了吧。

这样“可以给予提供例文者极强的信心,让其在今后的写作中都葆有强烈的热情”。[10]

三、强化常态下的“微写作训练”,坚定“想写”的信心并实践

微写作训练,必须不断强化,在常态下日复一日,不是一天打鱼,十天晒网,而是每天进行强化训练,体现的是长期性、持久性,只有这样,学生“想写”的信心才会更加坚定,才愿意进一步付诸实践,行动起来。

(一)通过布置“常态化微写作训练”作业,坚定学生“想写”的信心

长期作业,实际上是长期的情感体验作业,情感是体验的核心,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养护、修炼“写作潜能、才情、天性、个性”等写作素养。“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主体总是从自己的命运与遭遇,从内心的全部情感积累和先在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揭示生命的意蕴;而体验的最后归结点也是情感,体验结果常常是一种新的更深刻地把握了生命活动的情感生成。”[11]

高静茹同学说:“微写作,让我在每天忙碌中有闲适的时间去看周边的环境事物,从一开始的见什么写什么,只写大白话到现在见到美好事物会展开联想,想象,会用修辞来让自己的作文更生动。微写作就如同每天的一篇小日记,可以写一切,不需要太多辞藻的堆砌,写的是自己最真实的内心想法。”艾热娅同学也感悟到:“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功,老师每天让我们进行微写作训练,小练笔,摘抄,对我的作用很大,不仅提升了自我,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微写作的文本对比审读,进一步坚定学生“想写”的信心

学生对自己微写作训练的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会获得成就感,写作兴趣会更深厚,内驱力会更强。学期末,李同学写道:“2021 年的第一场雪,也是我心中的第一场雪,雪花在寒冷的空气中飞动舞动飘落,随风起舞。她若是奶奶对我的思念,那就会大雪纷飞,遮盖一切。雪安静地与她唯一的舞伴随风起舞,飘落在我指间,慢慢融化,化为一滴晶莹的水珠,如同泪珠。”

李同学通过对比前后的微写作作业,明显感受到差异。“开始的写作过于口语化,没有多少修辞,没有华丽的语言,无法吸引人。可后面再经过不断的写作,进一步修改后,我在写作中运用了修辞手法,去除了过多的口语,加入许多抒情,借物抒情等,抒发了自己想表达的心情和感受,也可令人思考。写作就是在不断地写作中,找到自己的缺失,加以改进,最后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文。”通过自我纠偏、自我修复,学生的自我进步很明显,效果也很突出。

(三)通过常态化的“微写作训练”,让学生于实践中涵养修炼写作素养

常态化微写作训练,正是践行叶圣陶“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指导思想。“写作素养不是教出来的,练出来的,而是自我涵养,修炼出来的”,[12]让“微写作训练”常态化,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当“写”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种习惯时,其写作素养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如张雨婷同学,到了期末,文风也变了:“‘自古逢秋悲寂寥’,这是刘禹锡诗中的一句话。是呀,秋日总是悲凉落寞的。望向窗外,一片半枯的树叶掉落到草坪上,却又被风儿刮得无影无踪。树枝上剩余的树叶却也摇摇晃晃,摇摇晃晃。尤其是一场雨的到来,使他彻底变得没了生机,光秃秃的树杆上,任秋风如何吹,却也不会动摇半分。被雨打落的树叶只是散落在周边,零零散散,黄的、绿的,半枯的,看上去狼狈极了。”

通过微写作训练,张雨婷同学有感而发:“从最开始的三言两语,到中间可以将文章写长了,最后能够细致地将所写事物描绘在文章中,还能加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明显有了进步,而这进步却是在一天天的积累与练习中,每天学会写好一句话,之后就能够写好一段话,再到后面,便能写好一篇文章,一点一滴的进步也是努力的象征,我们总是在进步中找到方法,又从方法中总结经验,最后又利用经验取得进步。”

常态化微写作训练,不是简单地复制教材所要求的写作任务,也不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而是与学生的写作实际相吻合,真正把提高学生写作动力放在首要位置上,把“常态化”置于写作教学首要考虑的内容。常态化微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树立主动进行言语表达的意识,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写作体验,助力学生走向主动写作、愿意练笔、乐于分享的自主提升写作能力的坦途。

猜你喜欢

样例内驱力言语
唤醒内驱力,让孩子拥有“自推”的力量
样例呈现方式对概念训练类别表征的影响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样例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基于样例学习研究的几点展望
样例教学法回归课堂教学之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