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本主题解读的“四有”原则
——以《背影》主题解读为例
2022-03-14郭敏生
郭敏生
接受美学强调阅读者对文本的能动作用,认为读者是阅读过程其实赋予文本意义的过程,文本解读是学生发挥主体性的重要表现。但是在解读过程中,学生往往比较强调自我理解,从而导致对文本主题的误解。因此,在经典文本阅读中我们必须坚持“四有”原则。
一、有作者:尊重作者意图
接受美学理论中的重要观点之一是,作品的审美内涵是主体感知、规定的,作品的审美价值是由作者和读者一起创造的。所以,读者对作品的解读需要建立在以作者为核心的基础上。如果文本解读过于依赖读者的感受,而忽视作者的意图,则容易让阅读结果异化。对于《背影》这篇经典文本,朱自清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明确地给出了文章中一些细节问题的答案,他在文章中也提到了父亲给他写的信,因父亲信中的一些话引发了作者的内心感触,于是通过写作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行了抒发。而《背影》中记载了生活中许多的小细节,根据这些生活细节,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挚感情。《背影》中描写最为细致的一段,充分地展示了父子情深,这也是最能打动读者的地方。对于这篇文本的解读,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能解读出不同的内容。例如“青春语文”这一主题就阐述了,背影中生的痛苦和爱的艰难,而父爱的表达,是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开始。文本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不仅是对父爱的描写,而是身为儿子的作者,能够理解父爱的行为,作者真正理解了父爱这一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
二、有文本:分析和研究文章内容
接受美学非常重视读者的阅读期待,只有读者期待的视野和文本内容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读者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提高文学审美能力。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才能真正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本,从而读出文本的真正内涵。所谓文本细读,必须紧紧抓住文本这个核心,所有的解读都必须依托文本,如果缺乏文本的支撑,解读就会越走越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父亲的装扮描写,设置阅读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文本中的相关内容,并以图画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学生准确地在文本中找到了相关的描写,文中写到了父亲在车站买橘子时的背影,其中涉及到对父亲的穿着打扮的描写。以具体的问题为出发点,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父亲的背影在作者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并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父爱如山的深刻理解。学生在平淡的语言中,感受到文章的独特魅力。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补充完善,促使学生更全面丰富地理解文本内容。
三、有学生: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许多教师和学者对《背影》的文本内涵都作了深入的解读,也有许多教师从教学的角度对《背影》独特的教学价值进行了深入发掘。如有教师从文章中人物的身份入手,通过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体悟,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坚强。教师针对逝去的生命,从而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这种解读方式非常有创新性。教师以时间和人物关系为线索,将文章内容有效地串联起来,通过文字解释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背、影之间的关系,这种解读方式角度新颖,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使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能感受到父子情,还能感受到文本中的生命价值。接受美学是以读者的阅读感受为主体的,它可以为教学提供不同角度和新的方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承担着引导的作用,所以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保障学生在正解的方向上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发现,对于这些重新诠释,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并结合学生的解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从师生两个方面都获得阅读成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四、有差异:尊重个性
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核心,阅读中读者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因而,在经典文本解读中,由于受生活经历、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尤其是经典的文学文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应是因人而异的,并且会因为不同的语境而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性,肯定学生的阅读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自信,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保障语文学习的质量。语文阅读教学不是一种墨守成规的教学,而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而阅读也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丰富阅读方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阅读中的优点,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并在这种沟通交流中,寻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向学生提问,如果遇到问题,你会怎样做?这一类问题是创造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成立课内外学习小组,让学生之间也产生更好的互动,这样,学生之间有比较好的书刊,他们会互相分享,遇到问题也会集思广益,在相互交流的同时,自己总结经验,掌握更好的阅读方法。当然,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还不是很健全,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选择阅读文本、遇到阅读障碍、产生文本误读时,给予必要的知识与方法指导,以引领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文学接受美学是一种新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方法,将其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从文本中发现有价值的审美价值与教学意义,教师也要在深入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索有效运用相关理论的教学实践方法,从而促进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生成与发展。
要实现高水平科学评估,必须把握“专业”这个基调,以“专业”引领教育评估全过程。
第一,坚持科学评估的理念和方法。一是对标国家教育发展目标确定评估方案。二是尊重教育发展内在客观规律。三是制定科学评估指标体系。依据“整体—局部—环节—细节”的进阶,合理确定评估指标体系,使之真正能引领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促成评估主客体及相关方的共识与行动。教育评估涉及的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各个方面要对教育评估达成共识、采取一致行动。
第三,确保评估的专业化水平。一是加强评估机构专业能力建设,确保开展评估的基本条件保障和评估的专业性、独立性、权威性。二是提升专家队伍专业水平。三是确保评估的信度和效度。要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评估过程,融合数字化评估方法技术,确保信息数据处理精准度和评估报告的质量水平。
——冯成火,《光明日报》2022 年11 月15 日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