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职教高考背景下五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思考
2022-03-14蒋婧
蒋 婧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江苏 扬州 225000)
0 引言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加强省级统筹,确保公平公正。[1]”此举表明,当下职教高考已成为普通高校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考并驾齐驱,是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选拔性教育考试制度。2021年11月,江苏省发布了《2022年江苏中职对口单招(职教高考)招生实施办法》,从招生范围、招生计划和招生章程、命题、评分与评卷、录取等13个方面明确职教高考的具体实施细则,这意味着职教高考制度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职业学校教育体系自下而上包括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江苏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的学习模式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3+4”中本贯通模式,即前三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转段考试合格后可以直接升入相应的本科院校,继续进行高等教育;第二类是对口单招模式,学生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第三年,参加全省统一的对口单招单独考试,考试的形式包括专业技能考试和文化考试,最终结合填报志愿和考核分数,升入普通四年制本科或者三年制专科院校继续学习;第三类是五年一贯制高职模式,学生直接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进行三年中职和两年高职的一贯制培养;第四类是“3+3”中高职贯通模式,该模式与“3+4”中本贯通模式类似,转段考试合格后升入相应的专科院校;第五类是三年普通中职,学生选择中职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可以直接拿到中专文凭,如若想要提高学历,可通过注册入学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
受“学而优则仕”传统教育观念和“发展终身教育”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家长都迫切希望孩子通过职业教育也能进入本科院校接受高等教育,因此“3+4”中本贯通、对口单招和五年一贯制高职这三种学习模式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长期热捧。其中“3+4”中本贯通模式更是凭借高达90%以上的升本率吸引众多学生趋之若鹜,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2017届、2018届、2019届的学生分别以96%、90%、90%的超高录取率进入淮阴师范学院继续深造,但该模式对学生的中考成绩要求很高,录取分数一般都在600分以上,且名额有限。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对比一下对口单招模式和五年一贯制高职模式,首先从升本方式来看,对口单招对于中职生来说是唯一一条可以通往四年制统招全日制本科的道路,而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进入本科院校进行全日制本科学习的唯一途径是在第五年参加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考试;其次从本科招收人数来看,对口单招2019-2021年近三年的本科计划人数分别为5 141、5 240和5 240,五年一贯制2019-2021年近三年的“专转本”计划人数分别为3 415、4 421、5 001,可以看出,二者本科计划人数已基本持平;再次从本科招收院校及专业来看,从2021年的招考计划来看,对口单招可以报考包括江苏理工学院在内的19所本科院校,招收包括建筑在内的22个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可以报考包括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在内的16所本科院校,招收包括学前教育(师范)在内的4个师范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内45个非师范专业,其中南京晓庄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三江学院、淮阴工学院、盐城工学院、常州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这8所高校都招收对口单招和五年一贯制的学生;最后从本科录取率来看,从江苏对口单招网上可以看到,对口单招2017-2019年本科录取率分别为17.6%、17.84%和18.37%,五年一贯制高职2017年和2018年本科录取率为35.1%和24.7%。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目前对口单招和五年一贯制高职这两种模式各有特色,不分伯仲。但随着职教高考体系的不断构建与完善,对口单招的社会关注度、认可度、接受度将大大提高,这势必会降低五年一贯制的社会吸引力,直接影响五年一贯制的招生情况。鉴于此,本文先从近几年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入手,分析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接着从四个方面对比对口单招(中职职教高考)和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的考试招生实施办法;最后,归纳总结五年一贯制高职将面临的现实困境,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途径。
1 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现状与趋势
从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到2022年4月20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这十年期间,国家关于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文件非常多。这些文件都明确指出,在“职教高考”制度下,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中职、高职、职教本科有效衔接,促使职业教育成为人才成长的“第二通道”。
2022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攻坚克难的关键年。在国家层面,政府主要从两方面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一是启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双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和文化素养的优质生源,从而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形象,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二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高质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计划,满足中职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2],自2019年以来,教育部先后两次批准了21所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接下来国家还会在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中,选择一部分专业、经过一定程序审批后,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教高考的本科升学率将大大提高,使中职毕业生享有更多样的教育选择和更畅通的学业提升通道。
国家已在法律层面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进行建构,“职教高考”制度的建立意义深远,它将标志着我国即将进入高考“双轨制”的新时代。可以预见,在“职教高考”的制度下,职校生也能与同层次普校生一样,享有同等升学、招聘、就业、晋升待遇及职业发展的机会。
2 对比考试招生考试实施办法
考试招生制度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开展教育评价最为直观、最为公平的一种方式。[3]
对比《江苏省2022年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招生实施办法》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五年一贯制高职(高师)“专转本”工作的通知》两份文件,其考试科目、命题工作、志愿填报及录取政策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2.1 考试科目及命题工作
职教高考采用“专业技能考试+文化统考”的形式。专业技能考试的命题工作由各专业大类联考委分别组织实施。文化统考科目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00分)、专业综合理论(300分),命题工作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
非师范类“专转本”专业考试科目为英语及两门专业科目,共三门。其中英语为统考科目,其他考试内容由接收院校在招生章程中公布。
2.2 志愿填报及录取政策
职教高考实行全省统一网上志愿填报,本科和专科第一批次设置平行志愿和征求志愿。本科批次设置A、B、C、D、E等5个院校志愿,专科第一批次设置A、B、C、D、E、F、G、H等8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3个专业志愿与1个是否服从本校其他同科目组专业志愿。征求志愿设置与平行志愿一致。职教高考录取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省教育考试院校统一组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本科批次和专业第一批次,第二阶段为专科第二批次。
非师范类“专转本”考试每名学生只能填报一所本科院校的相关专业及是否服从志愿,按照“学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的录取体制进行,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校统一划定英语最低录取分数线后,各高校按考试累计总分从高到低顺序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经江苏省教育厅审核后确定录取名单,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对口单招(职教高考政策)更能有效地发挥为高等学校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的功能,同时也为考生选择适合的高等学校及专业提供充分机会,更好地实现了学生和高等学校的双向选择。
3 “职教高考”背景下五年一贯制高职办学模式面临的现实困境
实施普职分流,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后,中考成绩在500~600分的学生会在对口单招和五年一贯制高职这两个学习模式之间徘徊。对口单招作为中职学生可以通往四年制统招全日制本科的唯一途径,备受家长的关注,但同时有些家长面对较低的升本率会望而却步。而五年一贯制高职遵循长学制培养的规律,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不需转学段、不用转身份、不必转学校,因其总体培养周期短、针对性强而备受广大考生欢迎,但同时选择这一路径的学生,不再有选择其他高等学校和专业的机会。所以说这两种学习模式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从往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两种模式无论从录取分数还是招生规模上来说都是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但从国家政策趋势、招生政策对比两方面的信息,发现原本的平衡状态会随着职教高考政策的落实与完善被打破,致使五年一贯制的劣势愈发凸显。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现实困境。
3.1 国家政策扶持不均衡
江苏省五年一贯制现已进入完善发展期,从招生规模到制度建立,从专业设置到课程标准都已经趋于稳定。与此同时,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教育学校体系的基石,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但事实是高中阶段招生占比却持续下降。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到“职普比例较低的地区要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国家将从调整定位、优化布局、落实达标、培育示范这四个方面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在3-5年的时间内,建成1 000所左右的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示范带动中职教育整体管理规范、质量合格。以上这些举措,足以看出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3.2 培养层级衔接不畅通
职教高考制度能为中职学生升入高职或职教本科保驾护航,确保其畅通无阻。而五年一贯制融中职、高职于一体,完美实现了中职与高职的无缝衔接,但在高职与职业本科的贯通上表现出严重的后劲不足。
下面来看两组数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自2016年开始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为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学生提供南京理工大学对口专业的自学本科的学习机会,2016-2021年这六年参加学习的人数分别为176、230、269、369、423和306,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参与人数逐年递增(2021年人数变少是由于招生计划不足),这足以说明学生强烈的升学需求;另一组数据是近几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考试通过的人数,最多的一年也仅为13人。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逐年递增的升学需求与较低升本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归根到底在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日益增长的升学需求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长此以往,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将被老百姓称作“断头教育”,削弱其吸引力,从而直接影响后续招生。
3.3 考试招生政策不公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十七条明确提出:“国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高等职业学校采取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招收学生”。对比对口单招和五年一贯制“专转本”的考试招生政策,可以看出五年一贯制“专转本”考试政策一方面在考试内容上不能体现职业技能教育的主体功能,另一方面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不能保证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五年一贯制“专转本”考试的考试科目中除了英语为统考科目外,其他两门科目由报考学校自主命题和评分阅卷,缺乏统一的考试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机制。此外,考试内容以专业理论为主,严重缺乏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有悖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第二,五年一贯制“专转本”考试的志愿填报只能选择一所高校的一个专业,没有“服从调剂”做法,严重限制了学生选择权,造成一部分优质生源的流失,产生较大程度的“遗才率”,不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充分选拔。
4 解决途径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徐国庆教授认为,随着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学校体系、课程体系和制度体系。[4]借鉴徐国庆教授的观点,整合这三个体系的力量来共同解决五年一贯制高职办学模式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4.1 学校体系:以“双高计划”为契机,提高教育质量,增强认可度和竞争力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次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施好‘双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这为实施五年一贯制高职的高等职业学院指明了方向,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才能赢得社会的良好口碑。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积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能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其次,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为本位,教师努力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最后,深度参与产教融合。企业与学校应融为一体,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实现共建共赢的新局面。
4.2 课程体系:以社会需求为考量,发展终身教育,实现就业升学两不误
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其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5]但实际情况是就业与升学都是学习者的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职能,发展终身教育导向的职业教育。
首先,构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上体现出梯次发展、逐级深化的特点。较低的升本率主要是由于五年一贯制高职的课程设置是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不是以“专转本”考试课程为依据。学生在高职阶段压根没有接触过“专转本”考试课程,而且“专转本”考试课程理论性很强,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其次,构建融合就业和升学的教育标准体系,这就需要五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单一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不论未来是升学还是就业,在整个学习阶段注重培养终身职业发展能力,让职校毕业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再次,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也应将工匠精神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突破方向。崇尚学术、轻视技能的思想根深蒂固,面对就业与升学,学生更愿意选择继续学习,提升学历。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职阶段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劳动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职业,产生对职业的积极认知与情感,依托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敢于创新的职业道德品质。最后,升学、就业两者看似矛盾,却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其本质是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发展。过多强调“升本率”容易引导学校、师生步入应试教育的歧途,不能出现以升学为导向、偏离职业教育定位的办学倾向。
4.3 制度体系:以选拔人才为目的,完善招生制度,体现科学性和公平性
对高职院校来说,只有招收到合适的生源才能更好地保障其培养质量;对学生来说,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与专业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实现自身价值。[6]因此,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考试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升入全日制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唯一跳板,应以充分选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更加科学、高效地为职业本科院校选拔输送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实现高职生在本科院校与专业志愿选择中的自由度。
第一,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考试的两门专业科目在内容设计上遵循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基于职业教育培养特色的考试路径,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的有机融合。另外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考试内容能否设立一个统一的考试标准,以便于后期志愿填报及录取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考试的评分阅卷工作能否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实施,而不是由报考学校自行完成,这样专业科目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有说服力。第三,五年一贯制考试的录取办法,可采用“一档多投”录取模式,学生可在高等学校及其专业之间自由选择报考志愿,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实现考生兴趣、专长与不同专业培养标准之间的优化匹配。
5 结语
目前,苏南的一些五年一贯制高职专业率先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对口专业实行了“5+2”的定向培养模式。2022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自动化技术与应用(全日制本科)专业实行了“5+2”项目。该项目纳入中考提前批次或与当地四星级普通高中同一批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线参照当地四星级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最终确定的切分线为612分,其中最高分达到了661分。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这样即能实现从五年一贯制高职到职业本科的有效衔接,又能有助于职业学校教育体系的纵向贯通。
五年一贯制高职在职教高考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既是当下现实的,也是能够预料的。只有积极面对,寻求与时俱进,才能继续得到家长和学校双方的支持与满足,从而实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