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策略研究
2022-03-14赵玉梅
张 冉,赵玉梅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云物大智移”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影响也日趋重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然成为深化“三教”改革的引擎动力,推动了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正成为职业院校课程教育教学的新常态,促进了职业教育流程再造、结构重组和文化重构。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是职业院校教师深化“三教”改革、推进课堂革命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基于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平台,更是将职业院校优质数字资源惠及全社会学习者的重要方式,因此高质量建设精品在线课程对于促进职业院校专业数字化升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共享共建优质资源等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
1 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整体建设思路
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作为职业院校提升信息化水平的标志性成果,旨在引导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对接各领域岗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在中观、微观层面上深化“三教”改革,加快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与积累应用,形成国家、省、校三级互补的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健全职业教育线上数字资源,满足学生及社会成员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服务[1-3]。
在推进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要始终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色,重点开发受益面大的优质公共基础课程、覆盖面广专业(技能)课程、新兴产业领域和紧缺领域专业(技能)课程以及兼具培训功能的“1+X”考证课程等,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严格落实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国家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国家发布的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等系列标准,追踪产业和岗位最新发展趋势,及时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方法,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带动“课堂革命”。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政治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规范性要求,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多样、质量精良,课程线上与线下教学活动设计完整,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基础扎实,信息化素质高,全面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教学平台功能得到全面发挥,教学全过程管理严格有序。
2 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具体策略
课程是教学基本单元,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改革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组织实施、多元评价、教学团队、推广应用等多个维度要素,是集内容、方法、技术、实践、师资、制度、特色等于一体的整体建设,应为学习者提供测验、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多项教学组织活动,课程应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自主式、协作式、探究式学习。
2.1 以学习者为中心,顶层设计课程框架
2.1.1 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
精品在线课程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设计,依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为目标,以依托建设的校外运行平台模块功能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体验度和获得感为出发点,开展课程整体开发系统化设计,围绕教学目标高效达成,以发展性任务主题化、模块化、任务化教学内容,灵活设置教学活动、精细设计教学流程、开展多元教学评价,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主动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4],构建“课前探究学习+课中任务学习+课后拓展学习”的高互动式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2.1.2 充分体现职业精神养成与知识传授、技术技能培养并重
精品在线课程要从能力本位出发,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将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和思政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深入挖掘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组织实施与考核评价,渗透到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统一,有效达成浸润式德育目标。通过展现国家先进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习者树立远大理想;通过融入百年奋斗精神、科技战疫实例等,激励学习者学好专业本领、培养奉献精神,在祖国危难之时有所作为;对接课程所服务的职业岗位与产业领域,在课程中引入工业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通过引人思考的案例、生动鲜活的故事、感人肺腑的事迹、多维形式的呈现,提高精品在线课程思政教育的体验感和针对性。
2.1.3 充分体现“三教”改革
精品在线课程要紧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及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对岗位标准的新要求,针对课程素质、知识、能力三维教学目标达成,科学规划适合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形式。与企业实践专家共同组建高水平构化课程教学团队,保证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团队教师具有较高的课程设计、资源开发、组织实施与评价反思能力和数字化素养;校企联合开发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数字式、融媒体式等新形态特色配套“双元”教材,满足院校教育课程教学应用;进一步增强课程推广应用效果和受益覆盖面,将课程打造成“育训结合、书证融通”课程,使课程同时兼具企业职工技术技能提升培训功能;创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教学流程,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与知识生成;提升课程的吸引度和含金量,增加学生互动式、沉浸感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设计,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度学习,提高混合式教学的参与度、融入感和学习效果。
2.2 以发展性任务为载体,组织选取课程内容
在重构教学内容时,精品在线课程要贯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目标链,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和课程目标,依据职业性、时代性、前沿性、应用性的特点,深化“岗位赛证”综合育人,依据企业的生产规范、技术数据、工艺流程及职业技能等级等标准等,在分析课程服务典型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需要,对接主流生产技术,及时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将应用场景下的生产任务、订单项目、职业技能大赛赛项、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考题、技术创新(服务)项目、纵向科研课题等发展性任务作为课程内容选取的载体,按照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和由新手到熟练工的职业成长规律进行难度等级、开放程度序化,通过“教学处理”转化成可灵活、可柔性组建的模块化教学项目。
本文第二作者主持建设的汽车性能的检测与评价课程作为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主动适应区域职业对接产业技术升级,优化课程内容。在全面涵盖传统汽车检测的知识点、技能点的基础上,整合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能大赛项目内容,融入思政与创新元素,定期深入合作企业采集新标准、新规范、新设备、新技术等优质资源,开发设计融“教学过程+生产过程+育人过程+创新过程”为一体的优质课程资源;对比分析欧美日检测标准法规体系,积极引入国际汽车检测标准或特定国家汽车检测标准,依托中泰、中马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补充建设一批适用于国际通用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优质国际化课程内容,助力留学生人才培养。基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有关的新技术、新岗位、新需求及“1+X”证书考核内容,结合行业企业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功能,有效融入课程教学,更新迭代教学项目。
2.3 以满足学习需求为前提,开发制作教学资源
2.3.1 以适应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为前提,开发课程“颗粒化”学习资源
在全面保障科学性、有效性、前沿性的前提下,精品在线课程要系统梳理课程自身涵盖的知识点、技能点和思政点,形成课程体现内部逻辑关系的教学资源“树形”结构,将课程教学资源设计成更开放、精致、易学的颗粒单元,在教学资源数量要做到充足,覆盖全部课程教学内容,在资源形式上要采用动静结合,课程表现形式恰当,便于检索和学习,并能够支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在校学生的教学应用和社会学习者线上学习。课程资源应包含教学视频、教学辅助资料、课程学习指南、课堂讨论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项目、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考试题库等内容[5],同时要提高课程教学资源“冗余性”,增强课程服务能力。
2.3.2 以提高学生参与度与互动感为目标,开发课程“多样化”学习资源
依据教学内容特点,精品在线课程要开发高互动式课件、动画、视频、微课、音频、虚拟仿真等不同类型资源,依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的教学环节,按照设计的全链条教学活动,分阶段设计各类型教学资源,保证资源应用质量。课前建有任务导学、任务要求、任务分析等文本、课件、视频等资源,设置在线测试、主题讨论等活动,使学习者全面了解教学单元内容及学习任务要求,检验课前自主学习效果;课中包括知识点、技能点、重难点精讲,主要依托小型微课、视频演示、动画模拟、虚拟仿真等资源,设计在线测试、在线投票、线上讨论、在线竞赛等教学活动;课后资源包括任务总结、知识点归纳、在线作业、知识拓展等,使学习者巩固提高,检验学习效果。丰富如试题库、行业标准、企业案例等其他拓展资源,拓展学习者的视野。
2.4 基于课程平台教学行为大数据记录功能,构建学习评价体系
根据自身特点,精品在线课程要建立发展性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明确合理的考核方式与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手段开展信息采集分析和考核评价与反馈,构建“线上+线下”的考核评价指标,课程成绩由线上成绩、线下成绩分别以不同权重给定。课程的线下成绩依据项目评价标准,按照线下项目(任务、主题、单元)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达标、综合素质表现以及任务完成质量等指标给予成绩;课程线上成绩采用可体现学习者学习行为大数据的网络积分制,学习者可通过参与互动交流、在线提问、论坛留言获得相应基本积分,教师将学习者提交在线作业的质量、在线测试的成绩、互动讨论次数、主题发帖数量、自主学习时长等网络学习指标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依据网络学习评价标准给予积分并折合成具体分数。同时利用网络平台期末考试功能,建立合格电子证书申请制度,为成绩优异者提供优秀电子证书。
2.5 服务社会资源共享,强化课程推广应用
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兼具教学、培训等功能,在职业院校内的日常教学应用为最基本的推广方式,应建立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常态化应用和激励机制,组建院校间课程共享共建联盟,将课程作为企业职工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提升培训平台,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到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与课堂教学应用中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针对企业员工、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等不同类型用户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建立精准便捷多类型学习方案,深入开展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自主式、协作式学习,提高学习者学习的获得感,增强课程自身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加入课程学习,形成课程建设与应用良性循环;精品在线课程可通过网络平台宣传、自媒体报道、会议交流、走访宣传等多种措施和不同渠道,提升课程的社会服务功能。
3 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成效
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数字化资源积累和应用,同时对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以及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作者所在的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驱动,深化新一代新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升级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构建“国家-省-校”三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原创开发微课、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近3万条数字化教学资源,依托学院公共资源教学服务平台(得实 e 学)、智慧职教 MOOC 学院、专业教学资源库、学银在西安等校内外教学运行平台,形成课程教学“线上云课堂+线下智慧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运用 VR、5G、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有效破解“三高三难”实训问题,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升。近三年,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实现全覆盖,建设800余门校内SPOC课,在智慧职教MOOC学院、学银在线等校外大型平台上线在线开放课程67门,立项15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建成31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惠及学习者近百万人,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学校提出“直播软件+教学平台”互动教学新概念,依托所建设的在线精品课程平台,开展网上备课、资源建设、出勤签到、学习任务发布、作业布置、发起讨论、网上提问与解惑等课上互动学习,课下及时开展在线批阅作业、在线测试和网上答疑等互动交流等环节的教学;以QQ视频群、腾讯会议、钉钉等直播平台为辅助,开展网上直播授课,实现远程面授环节教学;探索“1+2+N+N”云端课堂线上教学模式,以“1个宿舍学生”为单位构建课程协同学习共同体,由宿舍长担任小组组长参与学习管理,小组成员(宿舍学生)之间协作学习、优势互补、相互监督、共同成长。充分发挥2个不同功能智能平台的交互式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活动展示、项目实做、任务驱动、问题探究等N种不同类型课堂线上教学方案,教师利用腾讯直播平台在云端课堂打开摄像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面对面”地与学生开展交流互动、研讨探究、深度学习,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状态,强化课程思政教育;同时依托在线精品课程平台丰富多样的线上活动设置功能,开展“班级竞赛”“在线测试”“论坛投票”“小组研讨”“随堂作业”“汇报答辩”等N种特色互动活动,通过课前线上布置具体任务,课中学生出镜分组活动,教师检查、指导、点评,随时随地关注学生在宿舍学习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线上也能深度参与课程课堂教学全过程,全面保证线上云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 结束语
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总结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经验,持续反思诊改存在的问题,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引擎,以建设在线精品课程为抓手,建立健全课程建设与应用激励机制,以用促建,以建保用,打造批量高互动式、高体验感、高趣味性的精品数字资源,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再升级、再改版,重塑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新生态,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