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盏的审美与文化

2022-03-14滕景龙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杂色兔毫鹧鸪

滕景龙

南平建阳新宸贸易有限公司 福建南平 354200

建盏起源于我国唐朝时期,但却兴盛于宋,并伴随着宋朝发达的海运远销海外,对世界陶瓷文化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建盏的审美与文化受时代背景影响深厚,但这种影响是建立于建盏的本质之上的,是将建盏的内涵发扬光大,与时代思想相结合,因此,可以说,建盏文化在我国陶瓷文化史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时间、智慧和美的沉淀,追溯建盏的魅力,也是追溯历史和文化的必经之路。在现代背景下,建盏被赋予了更多的艺术内涵,如何让现代文化与建盏的内涵更好地融合,如何保持建盏独特的魅力,是当代艺术家们在发展之路上的探寻重点,同时也是建盏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引起大众文化共鸣的精神支撑,本文将深入分析建盏的审美与文化,旨在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一、建盏概述

(一)建盏的概念

建盏起源于我国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是我国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亦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建盏主要用于饮茶,因此其文化根基与茶文化密不可分,是我国部分地区传统茶道的必备器具,也是宋时斗茶的主要器具,因此建盏在造型上以茶盏为主,适宜单手握住,同时能够盛放茶汤,口沿与盏底相比较宽,上小下大,适宜茶汤散热。建盏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以“黑”为盛,颜色多偏深色,例如黑、蓝、紫、酱色等,与青瓷、白瓷、青白瓷等瓷器具有完全相反的艺术魅力,这也是建盏之美的奥妙所在[1]。

(二)建盏的发展历史

建盏起源于唐,兴盛于宋,宋时社会发达,艺术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彼时人们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境地,爱好追求自然之美,建盏艺术恰好与这一理念相重叠,建盏不需要人工修饰,而是完全依赖与火的交融,最终变得绚烂多彩,素有“一色入,万彩出”的美名,成品自带一番禅意,也因此,建盏深受宋人的喜爱。建窑生产大量建盏,建盏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艺术都在宋代有了极高的发展,且一直影响至今。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随着大众审美的变迁和饮茶方式的改变,建盏文化最终走向没落,又在当前的新时代下重新焕发生机[2]。

二、建盏的审美

(一)釉色

建盏的釉色以深色为主,但要注意的是,如若在窑炉内发生过氧化反应,还会使建盏表面产生褐红色。建盏的釉色富有金属光泽,虽然多为深色,但在阳光下却熠熠生辉,宛若层次分明的玉石,透着光润,同时建盏摸上去有一种质朴沉厚之感,手感温润,在长时间的茶汤滋养后,建盏的釉色会不断地沉淀,层次会愈加的分明,自带一番禅意,与茶文化更好地相容,让使用者能够透过建盏感悟品味人生,禅悟人生更高的真谛。

(二)纹理

建盏的纹理,可以说是建盏艺术的精髓,也是建盏烧制工艺的重点。建盏纹理一般可分为兔毫、油滴、鹧鸪和杂色四大类。

1.兔毫

“兔毫”一词在宋代文献中已频繁出现,如《茶录》中“纹如兔毫”、祝穆《方舆胜览》中“兔毫盏,出瓯宁之水吉”,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等诗文中也频频出现这个词。兔毫盏是建窑最典型且产量最大的产品。兔毫亦是兔毛,指形状如兔子的绒毛,同时根据颜色分为金兔毫和银兔毫,兔毫细密、紧凑、繁多,时而如大雨倾盆,时而如细密松针,不同的形状、颜色簇集在一起,焕发出了无穷的魅力,兔毫是建盏艺术中常见的纹理之一,成品率较高[3]。

2.油滴

油滴状如油脂滴落,其形态包括油脂滴落的全部过程,圆、椭圆、长圆等等,与兔毫的主要区别在于图案是否具有弧度。油滴的变幻形态较多,大小、颜色各异,有些油滴为圆环状,内里空落,有些油滴则具有层次感,二到三个颜色重叠在一起,能够变幻出多种意境与形态,或如河边鹅卵石,淙淙流水,小院雅境;或如夜中光晕,莹莹发光;或如山林积石,重叠交织,威武雄壮。每一种都各具特色与魅力,让建盏爱好者爱不释手。

3.鹧鸪

“鹧鸪斑”一词在宋代文献中常有出现,如陶谷《清异录》中载:“闽中造盏,花纹类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僧惠洪《元学点茶乞诗》中也写道:“点茶三味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鹧鸪斑状如鹧鸪羽毛,层层叠叠,像一只活灵活现的鸟儿,仿佛下一秒就要飞奔而去,鹧鸪斑与油滴最大的差异在于鹧鸪斑具有鲜明的棱角,同时为双色重叠,但现今保留下来的鹧鸪斑十分稀少,且烧制方式也已失传,有相关学者认为,鹧鸪斑在制作上较难把控,或是在制作过程中增添了人工绘制,因此导致不受大众的欢迎,所以产量较低。近年来,我国已有现代建盏工匠复刻出鹧鸪斑的制作方式,其难点在于对温度的把控。

4.杂色

除上述三种主要纹理外,其他的纹理都可以称之为杂色,但杂色并不代表残次品,需要根据实际成品而定,杂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纹理太过复杂,无法定性,因而采用杂色一名。建盏文化较为开放,不拘小节,旨在探寻与思想相契合的审美艺术,除此之外,日本宋时从中国杭州一带带回的“曜变”建盏[4],在我国史书上尚未发现记载,有相关学者认为,曜变在我国古代被归类为油滴一类。

三、建盏的文化

(一)尚黑文化

尚黑文化是华夏文明中最早的对于颜色的相关文化,因为彼时生产力较低,科技并不发达,黑色是较难获取的颜料,因此,彼时的社会文化以黑为盛,甚至帝王所穿的服装也以黑为主,彰显尊贵,也因此,在华夏文明的早期,具有浓厚的“尚黑”文化。而建盏能够自然形成黑色,在彼时的思想文化当中,是一种高级的文化审美,也因此,大众推崇建盏,热爱建盏文化,建盏也是我国尚黑文化流传至今的“活化石”。

(二)笔墨意境

在我国的艺术文化当中,非常崇尚“意境”这一概念,意境不但能够应用在绘画、写诗、作曲当中,还能够作用于刺绣、陶瓷、纺织等工艺品制作的过程中,而其中,“笔墨意境”是最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拥有深厚文化根基的意境概念,笔墨文化在“形”上注重用一种抽象、委婉的形态来表现意境之美,而建盏文化恰恰就是这种意境文化的体现,建盏的纹理在真实世界是不存在的,但却会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每一种联想,都与自然密不可分,能够做到涵养心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也是建盏文化的精髓所在。

四、建盏的审美与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融入新时代的审美

当前的建盏在烧制上分为柴烧和电烧两大类,各有优势。柴烧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常流动于收藏市场;电烧具有较强的普及性,能够有效地提高产量,让建盏文化更好地融入大众。二者在审美的发展上也各有千秋,柴烧坚持古法烧制,继续深入探索自然的魅力[5];而电烧则是大胆地融入现代的审美文化,并采用金属进行装饰。在未来,二者会共同携手,带领我国的建盏文化走向辉煌。

(二)寻找更好的文化发展道路

当前建盏在文化发展上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形成完善的、独具华夏文明特色的文化发展体系,因此,相关企业和工作人员以及研究学者应当注重加深建盏文化的缔造,让建盏文化更具有传统韵味,同时能够有效地融入现代文化的潮流精髓,推动建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寻找更好的文化发展道路,让建盏文化享誉世界。

五、结语

建盏的审美与文化不但反应了华夏文明早期的审美趋势和文化背景,同时也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增添了最具特色的一笔,而建盏文化也深深地影响我国及周边国家陶瓷文化的发展,现代建盏文化,融汇了现代文化的精髓,提高了烧制工艺,在未来,会不断推动建盏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杂色兔毫鹧鸪
探析宋代斗茶文化对兔毫盏的影响
兔毫建盏的鉴赏*
鹧鸪
鹧鸪
黄色兔毫釉的研制
鹧鸪爷
鹧鸪
革命的“杂色”与杂糅的语言———评马步升《革命切片》的两个特色
不同浓度苯并(a)芘对杂色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唐代宣笔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