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贤在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以遂宁市拱市联村为例

2022-03-14李晓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联村乡贤工作

李晓峰

(成都开放大学 教学部,四川 成都 61000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指出,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亿多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6.11%,乡村人口数量庞大。乡村振兴战略必然引领各类资源要素向乡村集中,到乡村发展,乡村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空前发展机遇。[1]新乡贤作为乡村中的知识分子、技术能人、德高望重代表等角色定位,将发挥重要带头作用。深入研究如何发挥新乡贤作用,更好地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将会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产生深远且重大影响。本文以遂宁市拱市联村为例,采用实地观察法和走访访谈法,以优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路径为主线,针对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探寻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优化路径,并针对性提出优化对策建议。

一、新乡贤概念及组成

现在新乡贤的主体来源更加广泛,构成乡贤的“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道德和声望层面,而是来自于各行各业、社会各阶层的优秀人物,主要为心系乡土、有公益心的社会贤达,一般包括乡籍的经济能人、社会名流和文化名人,财富、权力、声望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公益性是其精神内心。他们中有下乡创业的企业家、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场主等“新农民”;有返乡创业人员、本乡籍致富带头人、有名望有影响人物、热心公益事业等“新乡贤”;有民间工匠人员、民间演艺人员、民间创作人员等“新艺人”;有归乡或旅居养老的离退休人员、周期性度假人员等候鸟式“新移民”。

二、拱市联村新乡贤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状分析

(一)拱市联村新乡贤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成效

拱市联村探索新乡贤“5G”工作法(指共联、共聚、共叙、共育、共办“五共”,G即共的第一个拼音),以构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服务体系和作用发挥体系为抓手,在新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乡贤人士共联,汇好“朋友圈”,成立“拱市联村新乡贤联谊会”。一是规范建会流程。全面摸清拱市联村新乡贤“家底”,出台《关于凝聚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分门别类建立新乡贤数据库,编撰《拱市在外乡贤名录》,成立以拱市联村党委书记为会长的新乡贤联谊会,将各方新乡贤有效团结在党委政府周围。二是细化基本职责。在目标上实现“四个提升”,即提升乡村文明感召力、提升乡村经济发展力、提升乡村社会共建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力。在角色上担当“八员”,即国策乡情的宣传员、重点事务的监督员、助推发展的智囊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文明乡风的传播员、助人为乐的慈善员、基层矛盾的调解员、乡村治理的勤务员,切实发挥新乡贤作用。三是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党委政府与新乡贤联谊交友“五必访”机制,加强联谊交友;全面推行群众说事、乡贤议事、公开亮事、定期评事、合理办事“五事”工作制度,规范工作内容;建立“十二有”标准,即有班子有队伍、有阵地有牌子、有章程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组织有保障、有典型有作用,规范组织建设。

2.乡贤阵地共聚,建好“新娘家”,打造“拱市联村新乡贤之家”。一是完善硬件设施。在拱市联村党群服务中心挂牌“拱市联村新乡贤之家”,设立乡贤工作室、乡贤议事厅、乡贤活动室、民嘴大讲堂、村史馆、产品展示厅等功能室,搭建乡贤“议事、联谊、宣传、展示”平台,夯实工作硬件基础。二是成立功能小组。根据新乡贤人才构成情况,设置建言献策“智囊组”、产业扶持“致富组”、纠纷调解“和事组”、乡风文明“督导组”、公益服务“志愿组”、助学兴教“助学组”6个功能小组,搭建发挥作用平台。三是弘扬乡贤文化。举办优秀新乡贤评比活动、建设新乡贤文化长廊、开展“学贤传贤”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新乡贤讲坛”、整理新乡贤文化史料、广泛宣传新乡贤先进事迹等,营造尊重乡贤、理解乡贤、珍惜乡贤、学习乡贤的良好氛围。

3.乡缘乡愁共叙,打好“亲情牌”,搭建“五个一”沟通联谊平台。一是送上一封家信。为新乡贤统一制作一封“家信”,在走访过程中以家书为引,与新乡贤话乡音、叙亲情,寻找沟通交流的共同点、切入点,做到观点合拍、观念共鸣。二是开展一次走访。利用节庆期间新乡贤返乡探亲会友时机,对他们开展走访、拜访活动,介绍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思路,征求意见建议。对在外地过节的新乡贤,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等多种形式,加强同他们的感情联络。三是举行一场座谈。召集回村新乡贤、村干部召开一次“凝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座谈会,对家乡的发展思路、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集体经济发展、农民致富、村庄治理等方面展开“头脑风暴”,共谋村庄发展。四是树好一批典型。在村脱贫致富、招商引资、文化教育、纠纷调解等方面挖掘新乡贤先进事迹,借助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介进行宣传报道,增强新乡贤群体的集体荣誉感、自我价值感、社会认同感。五是开展一轮活动。邀请新乡贤参加拱市联村桃花文化旅游节、千叶佛莲文化艺术节等本地特色活动,开展新乡贤“走走家乡路·看看新变化”主题活动、“乡贤返乡日”、传统节日联谊交流活动、新乡贤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等活动,拉近他们与家乡的心灵距离,增强他们支持家乡建设、助力家乡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4.乡风文明共育,讲好“新故事”,实施三项文明乡风提升举措。一是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组织新乡贤建成农耕文化体验园、民宿文化体验园、国防教育培训体验馆、观音文化馆、来龙山寺、乡贤·书画创作室等,建设文化长廊、乡贤馆、乡贤墙,成立同心文艺演出队,举办拱市村首届春晚、两届千叶佛莲文化艺术节、乡村旅游节和农民丰收节,服务群众上万人。二是激励规范村民日常行为。组织新乡贤捐资设立“道德银行”,根据本地实际,灵活制定道德模范、家庭整洁、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等各类积分标准,开通享荣誉、换物品、买服务等积分兑换模式。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婆媳”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和移风易俗行动。三是深耕细种核心价值观念。鼓励新乡贤整理、完善家(谱)训、村史、村规民约,编撰拱市村志,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推动民风、民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引导村民形成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等美德,促进文明乡风的培育和提升。

5.乡事协商共办,谱好“发展曲”,推行三个“新乡贤+”助力模式。一是新乡贤+资本回归。灵活运用“三请三回”、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落实新乡贤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创业等奖励措施,回引蓬溪籍在外经商优秀人才和成功人士带资金、带项目返乡创业。二是新乡贤+人才培育。建立遂宁市乡村振兴干部学院,开办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堂主题课”,开设民俗文化、农家生活、军民融合体验课“三堂体验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N堂扩展课”。三是新乡贤+村级治理。支持新乡贤参与乡村法治、德治、自治,探究做好新乡贤+党建、新乡贤+公益等文章,让新乡贤成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智囊团”、产业发展“致富团”、纠纷调解“和事团”、乡风文明“督导团”、公益慈善“志愿团”、助学兴教“助学团”,嵌入乡村社会治理,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探索出一条发挥新乡贤作用,推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拱市路径”。

(二)拱市联村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从调研走访情况看,虽然拱市联村新乡贤工作在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乡村各种矛盾更加凸显,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局限和困境逐渐显现,以拱市联村为例,调研组在走访中就发现有以下三大问题。

1.工作理解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够”:一是整体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镇村建设发展工作任务繁重,很多镇村干部对新乡贤及其作用的理解和认识停留在传统认识上,甚至有基层干部心存疑虑,认为新乡贤工作无关紧要,发展新乡贤组织不热情、力度小,新乡贤工作还停留在部门、乡镇、街道各自为政局面,推进不平衡,缺乏宏观把控。二是干部理解程度不够。一般乡镇党委、政府对新乡贤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村一级的干部普遍对新乡贤是什么、能做什么、有什么用不太清楚,简单认为是一些具有行政级别的退休干部和本地出去经商的成功企业家,而对一些具有良好口碑和较好声誉农村普通民众,并没有纳入新乡贤工作范畴。三是群众认同程度不够。普通群众对新乡贤理解不到位,简单视为具有较高社会层次的“精英人群”,甚至出现“羡慕、嫉妒、恨”的不良思想情绪,加之相关部门对新乡贤宣传力度不大,社会舆论没有形成良好氛围,导致群众对新乡贤的认同度不高、认可感不强。

2.机制保障不强。一是回乡“引力”不足。受认知程度的影响,新乡贤的工作对象主要以离退休干部、民营企业家为主,资源较少、年龄偏大、层次不丰,一些农村“无人可引”。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土地减少,土地集约化难度增大,且随着时代发展,农业科技化和连片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大块土地干大事业”需求不断增加,土地作为农村“回引”人才的最大吸引力减弱。新乡贤多举家离乡多年,家乡情节慢慢丧失,有的甚至已经多年不回家乡,回乡意愿不强。二是工作方法单一。各地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还局限于发挥新乡贤的见识和资源作用,参与一些基层协商、建言献策等方面工作,仅仅是单方面的“要求付出”,缺乏有效利益链接,很难行之长远。三是制度保障不力。基层政府往往更多地关心新乡贤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发挥他们独特优势而带来的社会效益,对新乡贤的利益维护、价值实现、成长空间缺乏长远规划,政策支持力度小。囿于旧有工作路径,新乡贤工作创新力,政策执行力不强,工作措施不够有力,对激发新乡贤的活力不充足,支持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机制还不完善。

3.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居住现状制约作用发挥。由于新乡贤不一定在乡,大量乡村精英“离土又离乡”,在乡很多都是老年人,结构失衡。加之居于外地的新乡贤“失聪”情况比较普遍,村一级干部基本不会花大力气单独对他们去做宣传工作,导致新乡贤难以了解家乡发展情况。二是体制机制制约作用发挥。由于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模式和行使权利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支持他们怎么参与乡村社会治理,且参与的程度和方式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更没有具体的考核,多是鼓励性、支持性开展工作,乡村一级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三是渠道单一制约作用发挥。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大多是个人行为和被动行为,加之镇村平台构建不足,服务保障制度规范构建不力,参与服务乡村建设发展的渠道单一,新乡贤缺乏常态的、深入的、多样化的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有效途径。

三、推动新乡贤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好发挥作用的对策

针对拱市联村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应以创新为突破口[1],谱好“四步曲”,着力构建好发挥新乡贤作用的机制,确保他们在推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多作用。

(一)谱好“引贤”曲。一是建立“一体化”乡贤组织。统一县、乡(街道)、村(社区)各级新乡贤工作机构(联谊会或议事会)的组建规范,完善各级新乡贤组织培育孵化、成员吸纳、活动运行和资金保障机制,强化新乡贤工作组织覆盖、新乡贤回归阵地规范化建设,构建“一体化”新乡贤组织发展模式。打造“乡贤人才集聚”工程[2],建立本地新乡贤人才资源库,由专人进行定期联络和动态更新,为招引新乡贤提供完善的组织平台。二是构建“体系化”工作格局。遵循“党委领导、政府推动,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因地制宜、合理合法”的工作原则,强化对新乡贤建档立卡、联络联谊、协商对话、政策激励、服务保障、动态管理等工作体系的顶层设计,形成招引新乡贤的良好格局。三是树立“协同化”工作理念。树立新乡贤工作和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共融共促理念,为新乡贤参事、议事、干事提供良好条件,整合资源、协同配合、统筹推进,支持新乡贤全方位融入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各个环节,形成招引新乡贤的良好氛围。

(二)谱好“用贤”曲。一是搭建激励平台,以多元化引导新乡贤能干事。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实施“归雁”工程,注重吸引功成名就的在外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经常性地开展针对新乡贤的走访、座谈和慰问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回乡创业发展。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针对新乡贤回乡创业的支持措施,给予减免税收、提供场地、发放补贴等“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鼓励在外工作的新乡贤回归乡村创业发展。搭建新乡贤发挥作用的“政治舞台”,积极推荐优秀新乡贤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3],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特别要注重人才培养,建立村级后备人才库,纳入村两委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在本村能人和在外贤达中培养一批干轻有为的新乡贤,确保乡村发展后继有人。二是搭建活动平台,以实体化促成新乡贤干成事。强化沟通交流,通过搭建乡贤议事厅、乡贤工作站、乡贤联络处等多样方式,加强与新乡贤联系联络,沟通感情、增进友谊。强化制度保障,明确在召开村两委会、村务工作会等相关会议上,邀请一定比例的新乡贤代表参加,保障他们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权益。强化服务保障,积极搭建新乡贤参与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实体平台、乡村公益项目建设融资筹资平台、帮扶救危助困助老助学公益平台、建言献策智库平台,以新乡贤工作平台的实体化运转,促成新乡贤干成事。三是搭建制度平台,以长效化机制保障新乡贤愿干事。解决新乡贤引得回、留得住、用得上、行得好的问题,根本上要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机制。应建立完善针对新乡贤的吸纳、服务、培养、管理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新乡贤工作的具体操作办法和工作流程,让基层干部掌握新乡贤特征特点、熟悉交流方式、善于引导发动,推动新乡贤服务发展、教化乡民、救急纾困、润泽乡风。

(三)谱好“留贤”曲。一是用“乡情乡愁”留,让新乡贤有归属感。分门别类建立新乡贤数据库,编撰好乡贤名录,挖掘、整理提炼具有本村特色的历史故事和民俗文化等,通过身边的人、熟悉的事、记忆的物等,把新乡贤的心引回来、情牵起来,激发他们为家乡贡献力量的热情和动力。定期向在外新乡贤通报家乡发展情况,收集关于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让乡音、乡情源源不断地传递下去、传播开来。二是用“平台舞台”留,让新乡贤有荣誉感。不同类型的乡贤群体,发挥的作用和能量是不同的。要遵循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原则,秉持“心系乡贤、服务乡贤、温暖乡贤”理念,深入探索各类新乡贤治乡的现实路径,积极探索“新乡贤+”各类工作模式,让他们在村发展思路、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集体经济发展、农民致富、村庄治理等方面献计出力智。三是用“环境愿境”留[4],让新乡贤有获得感。进一步优化乡村营商环境,让乡村成为新乡贤干事创业的理想之地。对新乡贤付出的资金、精力、智力等,政府应建立起奖励激励机制,使之越是付出、越有回报。强化新乡贤回归政策保障,制定给机会、给荣誉、给地位、给土地、给政策的举措,着力解决新乡贤回归的政策保障问题。

(四)谱好“树贤”曲。一是提升新乡贤社会认可度。积极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新乡贤的定义、范围、作用等,纠正认识不深、范围不宽、抓手不多、作用不大、推进不力、氛围不浓、认同不强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各界人士对新乡贤的支持和认可。二是提升新乡贤社会影响力。大力挖掘新乡贤在脱贫致富、招商引资、文化教育、纠纷调解等方面的生动事例,宣传典型、扩大影响。积极宣传新乡贤爱岗敬业、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先进事迹,增强新乡贤集体荣誉感和村民崇敬感。三是树典型,打造新乡贤工作品牌。组织开展“模范新乡贤”“新乡贤回归项目”等评选授牌活动,大力选树一批优秀新乡贤典型,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好、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工作品牌,营造全社会敬贤重贤护贤学贤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联村乡贤工作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农村教师的新乡贤身份研究
——以浙江省兰溪市“联村教师”为例
兴旺农村产业用三招
不工作,爽飞了?
提质增效求发展 联村联户见实效——成县2015年核桃产业发展纪实
山联村为啥美
南安乡贤再发力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