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桩板墙在既有加筋土挡土墙修复及加固中的应用

2022-03-14凌忠诚

科技与创新 2022年5期
关键词:挡土墙监测点边坡

凌忠诚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730030)

20世纪60年代法国工程师HENRIV首次提出了加筋土的概念,并于1965在法国成功修建了第一座加筋土挡土墙,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引入加筋土技术。加筋土挡土墙由填土、筋带、面板3部分组成,具有收坡效果好、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低、自重轻、工程造价低等特点,因此,在中国土木工程相关行业备受青睐。据统计,中国加筋土挡土墙主要用于公路行业,最大挡土墙高度高达33 m,位于重庆长江滨江路,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1],加筋土挡土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受限于中国筋材生产工艺和加筋土挡土墙施工工艺,筋带的耐久性以及筋带与面板之间的连接存在相对较差的问题,此外,当时对加筋土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部分加筋土挡土墙在使用过程中陆续开始发生面板脱落、鼓包、筋带老化等病害,直接威胁公路的正常运营,因此,针对已发生病害的加筋土挡土墙,通过病害原因分析和加筋土路基稳定性分析,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修复加固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G312线凤翔路口(陕甘界)至平凉东(曹村湾)段公路改建工程K1703+165—K1703+237段左侧既有加筋土挡土墙面板修复的工程案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G312线起点始于上海,终点止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由东向西,全线长4 967 km,其中甘肃省境内路线长1 536 km,包含平凉市境内凤翔路口至平凉东段,该段公路等级为双向二车道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为12 m。G312线凤翔路口至平凉东段于2000年建成通车,截至2020年,已运营近20年。在K1703+165—K1703+237段路基左侧设置加筋土挡土墙,该加筋土挡土墙位于高填路基左侧(下山侧),路基右侧填平处理,墙长72 m,最大墙高13.5 m,路基填料为黄土,浅黄色,潮湿,中密状,土质均匀,局部含砾石;原基底为离石黄土,浅黄色,淡红色,潮湿,中密,土质不均,以粉细粒为主,粘粒含量高,具有小孔隙,可见少量钙质结核块体。当地年平均降雨量为514.5 m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2019-09,该段加筋土挡土墙筋带断裂,面板脱落、鼓包,墙后土体剥落,未发生边坡整体失稳、路面塌陷等病害,但是墙后土体如果持续剥落,将危及公路路基边坡稳定,对公路正常运营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2 加筋土挡土墙病害的原因

加筋土挡土墙面板脱落、鼓包的原因为[2]:①筋带与面板结合部位长期受空气和反滤层排水的共同作用,造成筋带不断腐蚀老化,耐久性和抗拉强度降低;②局部路面雨下渗,造成墙后土体湿重度增大,内摩擦角减小,从而导致土压力增大以及筋带与填土间的摩擦力减小;③重载车辆较多,通车时间长,超载现象严重,直接导致墙后土压力增大,面板与筋带之间的拉力变大;④加筋土挡土墙面板为单个构件,相互之间的连接较薄弱,单点受力不同,容易出现局部变形。

3 受力分析

加筋土挡土墙是利用筋带与填土摩擦力,形成强度较高的复合体墙身,从而抵抗墙后土体产生的侧向土压力。目前对于加筋土作用机理有2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摩擦加筋原理[3],该观点认为土压力直接作用于面板上,面板通过筋带将土压力传递至稳定填土中;第二种观点是准黏聚力原理[3],该观点认为土中加入筋带后形成复合土体,其摩擦角不变,但是产生了新的黏聚力,也称准黏聚力或似黏聚力,准黏聚力有效改善了加筋土的等效内摩擦角,从而提高填土边坡稳定性。

G312线凤翔路口至平凉东段位于黄土高原区,路基填料以黄土为主,在车辆荷载多年的持续作用下,该段路基已经碾压密实,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关于路基填料综合内摩擦角的经验值,综合内摩擦角取35°,重度取18 kN/m3,路堤稳定性分析采用简化Bishop法进行计算。

式(1)(2)中:Fs为路堤稳定系数;ci、φi为第i个土条滑弧所在土层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bi为第i个土条宽度,m;Wi为第i个土条重力,kN;Qi为第i个土条垂直方向外力,kN;αi为第i个土条底滑面的倾角,°。

根据上述路基稳定分析方法,利用理正岩土6.5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采用极限平衡Bishop法,潜在破裂面按照圆弧破坏模型作为边坡稳定性计算的依据,结合准黏聚力原理,分别计算不同综合内摩擦角下路基的稳定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

通过上述边坡稳定分析,当路基填土综合内摩擦角小于42°时,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综合内摩擦角达到44°时,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综合内摩擦角达到46°以上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满足规范要求。

2020-07-01—2020-08-15,施工单位对该段加筋土挡土墙进行了沉降位移观测。共布设了4组位移计和沉降观测计C1、C2、C3、C4,分别在加筋土挡土墙的顶部布设了2处,在中部和中下部各布设了1处,经过45 d的监测,共采集了10组数据,监测结果如表2所示。不同部位高程点监测曲线如图1所示。

表2 高程监测结果(单位:m)

图1 不同部位高程点监测曲线

监测结果显示:C1监测点高程介于1 113.382~1113.386m,C2监测点高程介于1113.730~1 113.733m,C3监测点高程介于1 107.545~1 107.549 m,C4监测点高程介于1 100.278~1 100.282 m。根据位移监测数据,C1监测点累计位移为1 mm,C2监测点累计位移为3 mm,C3监测点累计位移为3 mm,C4监测点累计位移为1 mm。表明路基未发生沉降变形和位移变形,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黄土为细粒土,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细粒土的综合内摩擦角经验值为35°~40°,因此,结合边坡稳定计算结果以及路基沉降及位移监测结果,表明在筋带的作用下,黄土的综合内摩擦角得到了有效提高。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路基填料为黄土,该段加筋土挡土墙仅发生局部面板脱落、鼓包等病害,上部路面完好,未发生路面沉降、挡土墙整体破坏等病害,且G312线已经运营近20年,该段挡土墙没发生整体垮塌等,在面板已经脱落的加筋土挡土墙已经与摩擦加筋原理不符,表明该加筋土作用机理与准黏聚力原理更为吻合,因此,可判断该段挡土墙处于稳定状态,但是面板脱落、鼓包会导致路基边坡不断剥落,影响路基边坡稳定,从而威胁公路安全运营。

4 加筋土挡土墙修复加固方案

该段既有加筋土挡土墙位于V形冲沟内,沟底纵坡较陡,现加筋土挡土墙坡脚外侧约8 m范围内,横坡相对较缓,经现场钻探查明,加筋土填土为黄土,原沟底地质为离石黄土。结合现场既有挡土墙的地形地质条件,提出以下方案进行比选。

俯斜式挡土墙方案:施工方便、工期短,对既有加筋土筋带无干扰,但是由于挡土墙高度高达15 m,自重较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工程造价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此外,需要补充征地,征地实施较为困难。

锚杆框格梁方案[4]:结构自重轻,工程造价低,可避免新增占地,但是锚杆施工可能会破坏既有筋带,从而改变加筋土受力机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且黄土锚杆效果较差。

桩板墙方案:传统的支挡结构,受力效果好,可为既有加筋土挡土墙提供较大的横向支撑力,同时不会对既有加筋土筋带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因现场为V形沟,既有边坡底无施工场地,只能在G312线公路上施工,施工难度相对较大。

综合结构安全性、可实施性、工程造价等因素,最终确定采用桩板墙修复方案。具体方案如下:拆除脱落、悬空的面板,墙后剥落处采用C20混凝土填充修补,桩板墙锚固桩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浇筑,桩径1.5 m,桩间距5.0 m,桩长28.0 m,其中悬臂端长10.5 m,锚固端长17.5 m,桩后挂设50 cm厚挡土板。

施工顺序如下:完善防排水→坡面变形监测点布设→挂主动防护网→拆除脱落面板→桩板墙及挡土墙悬空处浇筑施工→交安设施。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既有加筋土挡土墙变形的监测,严格监测加筋土挡土墙面板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②桩基施工时,应确保与既有加筋土挡土墙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尽量减轻对既有加筋土挡土墙的扰动,防止路基失稳;③加筋土挡土墙预加固施工期间,施工车辆应绕避通行,尽量减小车辆荷载等作用对路基稳定和桩板墙施工的安全影响;④优先选择晴天施工,如雨天必须施工,则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⑤坚持快速施工的原则,达到及早稳固边坡的目的。

5 结语

通过本工程案例,桩板墙修复加筋土挡土墙面板的处治效果较好;加筋土挡土墙通过提高路基填料的综合内摩擦角,从而增加了路基的稳定性;通过对路基边坡的沉降和位移监测,表明加筋土挡土墙面板脱落后,仍处于稳定状态;加筋土挡土墙作用机理偏向于准黏聚力原理;对于符合准黏聚力原理的加筋土挡土墙,面板修复方案选择时,建议尽量不要破坏既有筋带。

猜你喜欢

挡土墙监测点边坡
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应用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市政道路工程常用挡土墙类型探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分析
滑县2020年耕地质量监测主要做法与成效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加筋挡土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数值分析
长三角典型农业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坡角对公路坡间挡土墙稳定性影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