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环境议题的绿色智库:内涵特征、发展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

2022-03-14申森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主要特征基本内涵

摘要:[目的/意义]与其他智库类型不同,绿色智库的鲜明特质集中表现在价值取向上的绿色色彩、在理论构建上的生态学基础以及在政策指向上的环保诉求等具体维度。了解其基本内涵、发展历程和具体阶段有利于全面理解与有效利用不同绿色智库产出的思想产品,对于凝聚生态文明智慧、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方法/过程]本文主要对绿色智库的概念特征、生成逻辑和发展历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全面呈现绿色智库生成发展的整体路线图。[结果/结论]本文认为,总体上绿色智库的发展路径呈现出与环境意识的萌发、环境新社会运动的发展及环境政策的发展演变有密切相关性,绿色智库的发展也对塑造环境意识、环境政策及提升本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绿色智库    基本内涵    主要特征    發展阶段

分类号:X22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2.01.15

1  引言

绿色智库(Green Think Tanks)是一种关注生态环境领域议题的专业智库。当前,国内外学界鲜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国内较早对绿色智库的基本概念的界定来自于郇庆治教授,他认为绿色智库是指一个较为制度化的实体机构,通过一种综合性的内容致力于生态环境难题的理解与应对,并提出独创性的科学见解和政策建议[1]。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绿色智库的作用,如认为绿色智库是环保领域人才的蓄水池和引力场[2],认为绿色智库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3]等。关注特定领域绿色智库的作用,比如研究气候变化[4]、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5]等议题,或对全球绿色智库某一年度的总体运行情况[6]、某国绿色智库发展[7]或某个绿色智库[8]研究。但是当前学术界,从绿色智库的论域和组织特性层面对绿色智库概念的探索仍然极为缺少,对绿色智库的发展过程的认识依然比较模糊。本文着力在理论上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实现一定程度的创新。

2  绿色智库的三维画像:“绿色”“智囊”“库存”

从现有的绿色智库形态而言,由于绿色智库是关注绿色议题的智库模式,其自然就内在地汇合了理性主义的智库决策方式与环境议题的绿色议题取向两种不同的“基因”:一方面,来自智库的理性主义成分使绿色智库作为外在于政府的自治性政策咨询与理论研究机构,最大化地使环境理论与环境现实之间契合,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符合其理性选择标准的、“接地气”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由于继承了生态主义环境保护的价值取向,绿色智库始终保持对环境议题的强烈关注。从控制碳排放到能源转型,从绿色经济到环保税收与立法,绿色智库基本涉足了环境政策的整体环节。

因此,对其概念的归纳就内在地需要把智库的概念和绿色环境议题两个不同的视域维度作为逻辑切入点进行考察,即绿色智库兼容了绿色议题和智库组织运行模式两种元素特点的合集。具体来看,绿色智库,从词源学可以解构为三个具体层次:第一,“绿色”特质,绿色议题或者绿色话语,这是对绿色智库所限定的话语范围,环境关注、自然关照以及生态关怀是绿色智库具有的独特属性;第二,“智囊”特质,绿色智库更是以一种智识机构的形式存在的,而不仅仅是依赖于传统的、具体的环境保护活动的组织,绿色智库在咨政建言中建设性的生态和环境话语引导决策者对政策的优化与改变;第三,“库存”特质,绿色智库提供的产品也是一种具有丰富性、多元化的环境政策选择空间。具体而言,绿色智库的特征也与这三个要素有着直接的关联,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绿色智库的研究议题“绿色”特质,即具有生态环境关照

绿色智库基本上是部分带有“绿色”色彩的机构或者组织。这不意味着绿色智库是只局限于环境或者生态议题领域研究的智库。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当代社会科学和社会议题发展的日益分化而又相互交融的复杂境况,很难将任何一个智库限定在某一议题的研究中;另一个方面,是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事实上,是一个与政治、经济甚至社会及思想文化之间非常密切联系的过程,故环境议题的讨论、环境政策的塑造都不可能是独立的。事实上,当下的综合性智库依然在绿色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话语影响力和政策转化效果,因此,这类智库也属于绿色智库的范畴。绿色智库的议题研究和分析的主要是环境议题向环境政策的转化,这种历史使命的实现在于将环境议题的研究推动和转换为具有现实性意义的政治话语甚至是既存的具体环境政策。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不同于环保团体,绿色智库虽然也会重视绿色意识的塑造工作,但是其根本目的是推动环境政策的实质进展。

2.2  绿色智库提供的产品是面向环境议题的智力成果

几乎每个决策主体都会或多或少地对有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或者从政治政策的角度而言,对于绿色议题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而,这种观点和看法有可能是非理性的,或者是基于虚假的认知或者情绪化理解的,或者是基于自身的利益,甚至是会与大众的利益相悖的。因而,绿色智库提供的这种面向政策的环境政策建议,既能避免决策主体自身的狭隘视域与公众利益之间的断裂与对立,又能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一些经过较为科学的论证的议题,从而提升政府环境决策的合法性程度。绿色智库必须是一种知识化决策的组织化身。

2.3  绿色智库所提供的产品成果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库存”状态

绿色智库的存在价值和特质正是在于其能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和知识体系,或者提供一种被忽视的观察路向和思考方法。由于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科技以及其他生产工具的发展程度的加深,环境问题的表现方式开始变得复杂且多元化——从生物多样性减少到空气和水污染问题,再到清洁能源以及核能的使用议题,甚至还有转基因技术带来的问题等。同时,绿色议题或者环境议题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程度受到公众和政治社会的重视,公众对于能针对性解决环境问题的期望在急剧增加而不是减弱。在这个意义上,绿色智库应该是可以为决策主体尽可能提供全方位的环境应对方案的智库组织。

2.4  绿色智库的理论取向与价值立场具有多重性

从与政府机关的相对关系上,绿色智库与官方环境机构之间,通过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保持和维系着微妙的社会联系。绿色智库是衔接环境权力机关和环境研究的中介性组织,是环境知识与环境权力之间的桥梁,因而其既能以独立的立场影响政策的变化,又能以敏锐的绿色政治视角和与环境政策无缝衔接的议题主张获取向现实政策转化的政治地位。由此可推断,多样化的绿色智库在取得的环境政策转化效果上是不尽一致的。这与不同智库内在所依赖的不同生态理论,以及生态理论倾向所根植的生态价值取向等有着重要的关系。

绿色智库是研究聚焦生态环境议题、独立于政府等官方部门,面向环境政策议题的智库类型。因此,可以将绿色智库界定为,相对独立于政府环境部门以及政府的其他权力机关,以生态、环境等相关议题为重点或者专门的研究领域,以影响、推动、形成、反馈于监督环境政策为研究价值导向与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信息咨询或政策研究机构[7]。这个概念基本上从绿色智库的组织性质、议题领域、运行轨迹等层面,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当下绿色智库的基本特质。

3  绿色智库的产生:理论和实践因素的相互促动过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绿色智库逐渐从智库团体中专业化并且独立出来产生影响的时期。对人类而言,这一时期既是经历过二战的破坏之后的重建时代,同时也是战后对人类发展模式与路径全面反思的时代。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战后各国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再次出现了分化和重组,各国实力对比不平衡甚至可以认为存在巨大反差,在改变国家地位的迫切愿景的驱使下,各国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急剧上升;二是二战以及西方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核灾难和环境破坏效应也开始集中凸显,对核武器危害的反省以及现代科技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的反思,使得人们越来越感受和认识到现代性或者工业主义无序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后果,如环境污染、核灾难以及人权等其他社会问题的危害性渐趋严重。在这种生态危机气氛弥漫的社会话语空间下,关注生态环境的绿色意识逐渐再次觉醒。生态意识的逐渐生成与觉醒,并不意味着环境问题能够迅速地得到彻底的解决,而是在客观上使环境问题获得了更加广泛的社會关注,环境议题逐渐成为并且直到当前都是全球性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些因素都成为绿色智库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成逻辑。

3.1  思潮推动:生态理念的不断萌生与环境新社会运动潮流的推动

绿色智库的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离不开生态意识的不断推动,也无法脱离西方环境新社会运动的宏大历史背景。而生态意识与环境新社会运动之间也是互生共荣的关系。绿色智库不仅是生态意识持续汇聚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现代培育与塑造绿色意识的摇篮。所谓生态意识,是指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或觉悟[9]。在新社会运动的开端,已经有部分较早意识到环境问题严重性的人们产生了生态意识的再次觉醒。直接动因就是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之间集中爆发,并被铭刻到人类历史的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这些事件都是由于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后果,造成了很多人身体损害甚至死亡,其严重的后果被广泛报道,引发了社会的恐慌与关注。生态意识也在这个时期逐渐积聚。

生态意识作为一种思想形态,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集中觉醒最鲜明的表象,是西方社会出现了新的社会运动形式,并且这种社会运动出现了以草根组织形式自下而上地推动,并呈现出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诉求的后物质主义趋势,即“新”社会运动。新社会运动涉及的议题领域颇为广泛,包括了从“粉色”的女权主义运动到“绿色”的反核运动以及从和平反战运动到“彩色”的同性恋运动等具体领域。英国基尔大学学者、英国绿党成员的布赖恩·达赫蒂(Brian Doherty)[10]指出,这类运动在根本上一致认同后物质主义理念,主张对社会进行彻底地结构性改变。在纷繁多样的新社会运动思潮中,高擎鲜明的“绿色”之旗的环境新社会运动潮流不仅贯穿和引领了整个新社会运动的全部进程,而且推动了现代社会环境治理话语的塑造与萌发,也为人类开启了一条审视和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的全新路径,促成了生态意识的启蒙与觉醒,并揭开了人类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

环境新社会运动通常被认为是独立于传统政治机构的自发性的抗议运动,主要是依靠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所支撑和维系的。英国学者克里斯托弗·卢茨(Christopher Lutz)[11]认为,环境运动是一个具有非常宽泛意义的概念,是一个由公众和组织组成的,以参与性的集体行动追求环境利益为目的的广泛网络。我们可以将环境运动视作一种非常松散的、由不同正规化程度的组织以及没有组织归属的个人与团体、甚至是政党包括绿党组成的非制度化网络。

环境新社会运动从根本上源于一部分人的生态意识觉醒,实质上也进一步塑造了当代人类社会的生态意识。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外在环境破坏问题的严重性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另外,人们由原本对自然界的对抗、抵制转而向自身生活的内观与内省,重新反思并力图摒弃或者改变以往人类自身不科学、非理性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以及思维方式。可以说,20世纪60年代,环保运动俨然成为了一种群众性的社会运动,尤其是年轻的中产阶级男性和女性成为参与推动环境政策改变的主体。1970年4月22日是第一个世界地球日,这充分地汇聚了人们对于环境威胁的关注,也是这场运动发展到高潮的重要标志。

而人们生态意识的逐渐觉醒所表现出的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生态环境困境之间的不同步与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激化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生态失衡和环境破坏问题并没有因为对其重视程度的提高而解决。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反而又陆续发生了数起严重程度足以载入史册的污染事件。这些环境的污染事件既是人与自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的表象,同时又成为环境新社会运动形势进一步高涨的催化剂。特别是在《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人口爆炸》等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宣言性文本的陆续刊布与传播之后,绿色运动潮流将绿色意识以席卷的态势扩散性传播,而环境议题与环境话语也以极快的速率向外扩散和传播,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意义上,生态意识觉醒既是一切担当着全球生态保护和改善运动、组织的引领者,又是生态意识与环境新社会运动逐渐共同地通过与决策主体的政治对话和公共施压,形成的一个环境议题生成平台。正是在生态意识搭建的这种环境议题对话平台下,绿色智库拥有了生成的适宜环境和滋养土壤。

3.2  组织培育:环境组织的火热发展与环境诉求的不断凝聚

目前,无论是在地方、国家还是在全球的层次上,环境新社会运动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正在潜在地进行中”的阶段和状态。但是环境新社会运动的影响还在缓慢发生。环境新社会运动不仅重新发现和塑造了现代的生态意识或者环境意识,而且这种运动形式逐渐开始了制度化的步伐,尤其是成就了西方国家绿党以及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生成与发展。正如安德鲁·詹姆逊[12](Andrew Jamison)所言:“其(社会运动)实际上是将意识形态性的生态理念逐渐转化和生成为建构性的社会制度组织形态。”环境新社会运动在事实上也成为塑造与验证绿色智库当代功能的科学实验场。生态运动的自发性和自觉性也致使其更为依赖和诉诸于伴随着新社会运动萌生的草根非政府组织。环境新社会运动在孕育与激发了绿色意识的同时,在环境新社会运动的发展变动过程中,也很容易找到绿色智库的雏形。

绿色智库以及其他环境非政府组织对环境议题走向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政治动员功能和效应。当环境新社会运动从一种群众自觉的集体行为逐渐升级为准组织化的环境抗争运动之后,这种越来越显著的现实政策影响力和大众影响,使得政府对环境议题的合理回应需求开始渐趋凸显。而在现实上,环境议题领域并不是政府所熟悉与擅长的议题领域,不能有效地对群众诉求予以回应。尤其是生态社会运动的发展趋于成熟,其组织结构制度化达到一定程度并产生了相应政治诉求的绿党之后,形成和推动绿色议题的专家组织的作用在环境新社会运动就需要被深度理解与认识。作为一种对环境运动和环境议题压力的回应和响应,包括绿党内部智囊组织的合法化与政治化、制度化,环境非政府组织以及一些学术组织也逐渐趋向于研究如何影响现实的环境政策。在这种状况下,绿色智库从环境非政府组织等雏形的形态中逐渐蜕变与转化,开始发挥实际的政策影响。

4  绿色智库的发展演变:时代分期与状态特质

绿色智库从智库整体门类中独立和分化的历史基本上与绿色议题逐渐走上政治舞台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即自二战之后至今。具体来看,绿色智库至今的发展和演变轨迹,大致能以不同主要时间节点为线索界定为以下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绿色智库的初生阶段,自二战结束和新生态社会运动大潮过后,即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初。随着“绿色”议题在政策舞台上的重新出场,一部分擅长和专业从事环境议题领域研究咨询的智库从带有总体性特征的综合性智库中进一步分化出来。因此,这个时期绿色智库是和环境新社会运动一同成长起来的,被深刻地打上了生态运动的绿色烙印与社会运动特质。此时的绿色智库更多的是以综合性智库的环境议题为主,仍是在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形式与框架下行动的,未与环境非政府组织彻底脱离。

第二个阶段是绿色智库自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发展的“黄金时代”,以新的科技革命和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为分界点,是绿色智库发展日臻成熟的阶段。这个時期的智库发展无论是从存量智库自身的质量提升层面来看,还是从智库整体迅速增加的增量规模上来看,都是绿色智库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绿色议题走上政策舞台,从侧面影响转换为全面、正式影响决策者并施展公众影响效力的年代。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以绿党为集中代表的高度制度化的绿色力量开始进入各国议会,各国也逐渐形成了制度化的环境保护部门。另外,可持续发展从一种理念范畴转换到了实践领域。这两种因素的叠加作用共同推动了这一阶段绿色智库发展向成熟阶段的走向。

第三个阶段是绿色智库的全球影响扩散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随着环境问题在各民族国家以及全球范围迅速传播,绿色智库的发展也有了较大进步,智库开始超越本国立场,更加全面地关注全球融合与深入合作。

5  结论

总体上看,绿色智库的历史发展路径透露出其与环境意识的萌发、环境新社会运动的发展及环境政策的发展演变有密切相关性。这一过程的启示有两点。一,绿色智库的发展离不开生态保护理念的发展和培育。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持续投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与国际上实现了同频共振、相互融入,整个社会的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智库相应也呈现跨越式发展的趋势。因此,更好地推动绿色智库的自身发展和效用发挥,必须要持续为社会培育和营造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锻造和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二,绿色智库的发展水平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许多绿色智库如在气候变化等具体领域更为专业化的环境保护智库,由于拥有咨政决策能力和议题政策促动和转化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环境保护合作议程设置上能够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新时代为中国特色新型绿色智库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当下绿色智库进入了发展的快速提档期,数量激增、活力显著,然而真正产出和供给质量高、影响力广的智库产品的绿色智库仍然为数不多[13]。因此,大力培育和促进绿色智库的发展,是赢得与我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重要引领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环境治理话语权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郇庆治. 环境社会治理与“国家绿库”建设[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4): 8-12, 30.

[2] 汪万发. 全球环境治理中的环境智库:国际情况与中国方案[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9(2): 153-159.

[3] 兰梓睿. 以绿色智库为支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N]. 中国环境报, 2021-01-28(03).

[4] 劉毅. 我国智库在气候传播中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J]. 智库理论与实践,2021, 6(6): 58-66.

[5] 张彦著, 周波. 环境智库对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影响[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9(2): 153-159.

[6] 杜譞, 裴一林, 张睿文. 2017年全球主要环境智库研究动态综述[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8(6): 196-202.

[7] 申森. 绿色智库的理论前景与现实走向: 基于德国案例的分析[J]. 德国研究, 2015(3): 31-40, 126.

[8] 张春花, 孙玉玲.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组织管理模式及研究发展机制分析[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1, 6(2): 96-104.

[9] 奚广庆, 王谨. 西方新社会运动初探[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177.

[10] DOHERTY B. Ideas and actions in the green movement[M].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2002: 7.

[11] 克里斯托弗·卢茨. 西方环境运动: 地方、国家和全球向度[M]. 徐凯, 译.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 2.

[12] JAMISION A. The making of green knowledge:Environmental politics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45.

[13] 申森. 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绿色智库的发展态势与方向展望[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9,4(5): 39-44.

Green Think Tanks Focusing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and Enlightenments for China

Shen Se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arty 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eijing 100017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Different from other types of think tanks,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think tanks are: concentrating on such specific dimensions as green color in value orientation, based on ecological theories and orientating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Understanding its basic connotation, developing course and concrete stage is beneficial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effectively utilize the thought products produced by different green think tanks, and there are important practical enlightenments for condensing the wisdo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ol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Method/proces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generation logic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reen think tanks,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overall road map of green think tanks’ development. [Result/conclus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green think tank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r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vironmental social mov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on the whole.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think tanks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haping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enhancing the country’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words: green think tanks    basic connotation    main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stage

收稿日期:2021-06-16      修回日期:2022-01-12

3318501908237

猜你喜欢

主要特征基本内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范畴研究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企业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浅谈东海吕剧
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试论28、29、30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冠军队主要特征
唐宋乐部制度基本属性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