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体经济新闻抓住异质出圈

2022-03-14栾姗

新闻爱好者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播力实体经济智库

栾姗

【摘要】实体经济新闻站位高、专业性强,读者接受度低。在大众阅读日趋轻量化、可视化、智慧化的今天,《河南日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从政治的高度看经济,从经济的角度写政治,抓住实体经济新闻异质,用独特的视角观察实体经济,用深邃的思想解析实体经济,用精深的笔触记录实体经济,对稿件脉络进行梳理和把握,对核心观点进行总结与提炼,用融媒思维和手段有效延伸实体经济新闻价值、提高实体经济新闻竞争力。

【关键词】实体经济;制造业;智库;传播力

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兴国之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重在制造业,也难在制造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视察,前后来到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刻指出了制造业之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之于經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对于《河南日报》而言,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宣传到位,使之落到实处,是其必须承担的职责使命,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好政经新闻报道主力军的时代机遇。

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河南日报》实体经济新闻报道坚持思想力、影响力、传播力并重,在严肃新闻主义中探寻实体经济的故事性、趣味性和启迪性,写出河南制造的挑战、底气和后劲,营造全社会重视制造业、崇尚制造业的氛围,推动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实现生态圈层培土奠基,以舆论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聚焦大局观:具有政治判断和经济敏锐的洞察力

党报记者对大局观重要性的认识,应该没有疑义。当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闻媒体工作者的思考与写作需要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回答“大变局”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闻传播问题。[1]而大局观,就是党报要跟党中央的精神凝聚到一个“点”上,“政治家办报”就是这个道理。

“2019年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他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稳住了实体经济,就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就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党报是新闻传播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实践,党报的特质决定了记者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宏观真实和微观真实的统一,实现新闻报道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写好实体经济新闻,要有政治判断力,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找到“点”上。这就要求记者跳出区域和单个事件真实的局限,学会在全局上、总体上、本质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重要性。

站在新发展格局中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有三层意思:一是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二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芯片、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成为重要突破口;三是谁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占领先机、赢得优势,重塑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

这三层意思就是“点”,是实体经济新闻的主心骨,相当于文章的“魂”,缺了它就没有精气神。“点”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中,需要记者去领悟;在纷繁芜杂的新闻事件中,需要记者去挖掘。

《河南日报》长篇通讯《解码郑煤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走进新中国第一台煤矿巷道液压支架的诞生地,解码历代郑煤机人凭着钻劲、拼劲、闯劲、韧劲,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接连创下了4个“中国第一”、1个“世界第一”。全文全景式展现郑煤机从“敢争第一”到“勇夺第一”的初心不改,从“中国第一”到“世界第一”的使命必达,直击人心的“点”是矢志不渝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

其次,写好实体经济新闻,要有经济敏锐力,围绕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展现“面”。制造业产业链长、关联性大、带动力强,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原料、设备、动力和技术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他行业的发展水平。对于记者来说,需要多付出一倍、多思考一层、多揣摩一阵,用心用劲去细密地编织周边材料,其“面”自现。

“大国重器”“硬脊梁”……这些比喻凸显制造业的分量比;“规上工业增加值”“万元产值能耗”……这些数据凸显制造业的关联度。制造业稿件最考验主流媒体新闻人的专业能力,因为制造业作为第二产业,既是刷新第三产业“颜值”的前提,又是筑牢第一产业“根基”的关键,它就像一根“铁扁担”,在三次产业中承上启下,承载资本、科技、就业等要素。

例如,《河南日报》“走转改——记者蹲点”系列稿件《芝麻花生的事儿能做多大》,记者走访驻马店市生产芝麻和花生的两家领军企业,挖掘制造业牵动两端的实例。蓝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志合拿芝麻的根、秆和花比喻三次产业。他说:“工,就相当于芝麻的秆,振兴、致富全靠它。” 正阳新地花生集团董事长、总裁李广海直言花生梦工厂是整个项目的“引爆点”。他说:“二产既可以反哺农业,提高供给质量;又可以托举服务业,满足市场需求。”由此可见,制造业是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是记者多点位扫描出来的“面”。

从核心点到基本面,实体经济新闻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事件性状的呈现,更跃升至对事物特质的指认。在新闻传播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语境下,党报新闻工作者策划组织采写好实体经济新闻稿件,既要站在政治的角度看经济问题抓经济新闻,服务宏观工作大局;也从经济的角度写出有政治意义的稿件,反映基层实践探索。[2]这就是党报实体经济新闻抓住异质出圈的前置条件,也是党报不同于一般媒体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

二、找准方法论:探索内容求同与表达求异的突破口

《河南日报》大胆革新实体经济新闻写作套路,用好观察、思想和笔触“三把斧”,探索内容求同与表达求异的突破口。首先,在众多制造业企业中合并同类项,选取中信重工、汉威科技、安图生物、建龙微纳4家上市企业为内容样本,从创新生态、并购整合、延链补链、价值提升四个维度切入。其次,围绕振兴实体经济的路径寻求最优解,采取“微观通讯+记者言论+宏观调研=媒体智库”的表达方式,在新发展格局下重新审视制造业发展方向,推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观察》系列报道。

(一)观察法,异在视角独特,具有纵横感

人类最早认识自然规律使用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记者比常人的视角要更有纵横感,既具有“第三只眼睛”,又像自带广角镜头一样,能够从现象中找本质、从零碎中找整体、从局部中找全局,在采访中把企业的探索与实践挖掘出来。

纵向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观察》系列报道中,《样机是这样“拼”出来的》以中信重工设立创新研究院的经验为样本,解读优生态之道,它们以市场为创新导向、人才为创新驱动、成果为创新目标,凑集制作样机的“拼图”元素,最终换来工信部的课题奖金以及未来源源不断的订单。《传感大树 开枝散叶》围绕汉威科技,观察它从传感器零件供应商起步,“跨界”到居家智能与健康等多个行业领域,剖析延链之道。《弯道超车造就的行业翘楚》讲的是安图生物的整合之道,《一粒分子筛的“成长记”》说的是建龙微纳的价值链之道。4个样本故事通过市场、人才、技术、机制等纽带有机联系起来,头头是“道”地多点位展现故事图景,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乐趣、受到启发。

横向看,这4家上市企业的发展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清晰、完整地勾画出河南制造业企业拾级而上的秘诀,即创新生态是企业进阶的前提、并购整合是企业做大的路径、延链补链是企业做强的手段、价值提升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二)解析法,异在思想深邃,具有穿透力

思考有多深,报道就会有多深;思想的张力有多强,报道的影响就有多大。[3]

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观察》打一个比喻,如果微观通讯和记者言论的关系是西瓜和瓜藤。那么,微观通讯是抱瓜,采到别人没有用过的最引人材料,靠样本的新奇特来吸引人;记者言论是摸藤,提炼出别人没有想到的最新颖观点,靠道理的高深厚来服人。

中信重工优生态之道的《拆掉“围墙”“飞”来花满枝》言论中,好的生态圈层是靠改革拆掉体制的“围墙”,靠开放打造机制的“飞地”,形成了一种适应新工业革命时代大规模定制特征的自演进体系。建龙微纳价值链之道《紧盯主业,“一竿子插到底”》言论中,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跻身“中部首家科创板企业”。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企业紧盯主业、专注极致,以“一米宽百米深”之姿“四两拨千斤”,演绎出一粒分子筛的成长故事。

微观通讯让读者对制造业有表层理解,记者言论让读者对制造业有深层思考。两者相互结合将一个个企业拼接、整合、串起,在零碎的“事”中去寻找事物之间发生必然联系的“故”,让“事”有“故”,变成既有吸引力、更有逻辑性的系列样本解析。实践证明,记者在不断的采访积累中,拓展思想的张力,用思想的张力穿透纷繁事件的表象,通过有分量的言论补给,跳出新闻是易碎品的时间局限,彰显出长期价值。

(三)记录法,异在笔触锐利,具有冲击性

翻开一版版报纸,最有冲击力的稿件在哪里?头版头条包括其他版面头条就是最有分量的报道,自带镇版气质。一般来说,处于这个黄金位置的文章应该是报纸中思想含量最高、信息含量最高、新闻含量最高的。

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观察》完结篇正是刊发在这样的紧要位置。作为扛鼎推出的调研报告《河南制造:“从链到圈”进阶时》,在微观通讯、记者言论的基础上,进行新闻、评论和理论三位一体的升华,以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前瞻性的行业观点提出“未来制造业将由单点突破转向生态协同”的论断,并衍生出“从链到圈”这样一个富有原创性的概念,适时回答河南制造业进阶的方法和路径问题。

新闻写作属于“术”的研究,是有学问的,也是有基本“规定动作”的。[4]学者型记者不满足于传递消息,而是研究问题,助力于高层决策。在中国经济从 “中心—外围”结构变为“双循环”结构的背景下,该篇调查报告更好地满足党委、政府及各类社会主体战略研判和科学决策的需求,河南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等部门领导给予高度好评,称其“展现出河南制造的未来图景”。

三、明晰全链条:激活新闻深融和刷屏爆款的内生性

5G、大数据、智能算法深刻影响着媒体的传播方式,在大众阅读日益定制化、个性化、分散化的情况下,实体经济新闻如何在求新求快上占据绝对优势?抓住新闻深融和刷屏爆款的关联点,激活两者的内生性。对于传统党报而言,新闻媒体通过内容生产、分发形成积极社会效果的能力,是媒体规模实力、覆盖能力以及传播效力的综合反映[5]。这种综合反映是一种整体实力,也是席卷海量用户的隐形力量。

(一)先端后报,重塑内容生产链条

对于媒体而言,内容生产始终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传统媒体要转型,首要任务就是要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产能升级,并非简单地将报纸内容搬到移动端,而是要满足客户端和报纸两种传播平台的不同需求。《河南日报》《信物·探寻国企红色基因》系列报道,采取先端后报新闻传播方式,走进郑煤机、平煤神马、安钢、焦煤、洛轴和洛单6家省管企业,以6件红色信物作为楔子引出振兴实体经济的故事。

这组系列报道刊发的前两天,河南日报视频号先推出30秒预告微视频,概括整个系列报道的“爆点”,依次展示6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省管企业信物;在刊发前一天,推出“金句静态海报+信物守护人动态海报+1分钟短故事视频”多形式传播,再将所有内容通过“文字+二维码”的方式倒灌在报纸上。

(二)小群效应,挖掘社交红利链条

互联网经济时代,网红经济、知识经济多受益于社群。用户的获取、留存以及订单转化直接决定了一个社群的兴衰。对于党报来说,无论是做“群”还是用“群”,做好阅读门槛高的实体经济新闻,需要迭代常识:了解用户阅读习惯,了解社群运行规律。

新媒体语境下,用户由单纯的“接收者”转变为“参与者”。[6]《河南日报》《信物·探寻国企红色基因》系列报道跳出自身局限,在官方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原有传播力基础上,与河南省政府国资委“河南国资”平台推出联名新媒体产品,在新浪微博、抖音和快手等第三方平台上链式传播。例如微博设置#中国首个液压支架诞生在郑州#、#神秘的代号740厂#等分话题,刷爆全民记忆,冲上热搜榜单,累计传播量达到近千万人次。

实体经济的“硬朗风”和新闻报道的“柔韧范”出圈的秘诀在于抓住异质。这种抓取合成的能力不是朝夕间铸就,它需要的是作者笔耕不辍的执着。《河南日报》实体经济新闻通过创新视角、创造价值、创意传播实现思想性、学术性、覆盖性并重,写出了具有时代气质和职业品格的精品力作。

参考文献:

[1]喻国明,欧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的历史方位[J].新闻爱好者,2021(4):4-8.

[2]冯诚.镇版报道的气质养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39.

[3]董伟.做有思想的新闻[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45.

[4]陈力丹.新闻,艾丰一生的挚爱:为艾丰先生的两本著作所作的序言[J].新闻爱好者,2019(11):63-65.

[5]黄常开.传播力:南方报业媒体融合实践[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21:3.

[6]王楚天.理解新媒體之“新”的六个维度[J].新闻战线,2021(7):105-107.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编校:郑艳

3108501908250

猜你喜欢

传播力实体经济智库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微智库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微智库
影像的力量源于用心交流,用爱拍摄
《承德日报》:舞好“指挥棒”定好“风向标”提升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