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传统文化渗入中学语文教学之中
2022-03-14王盛军
王盛军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且要借助于语文知识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语文教学成为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途径。中学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素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关键词:中学语文;传统文化;文化意识;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7-00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7.021
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进而使他们拥有更多的文化储备知识,为之后的语文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语文学科属于传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载体,同时,传统文化也屬于语文学科中的精神内涵,两者之间需要相互渗透、结合。因此,教师需要结合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需求,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素材,为语文教学活动注入活力,让学生感知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进而更好地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
语文属于一门重要的母语学科,在中学教材中拥有较多的古代文学作品,这是指导学生继承、弘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学生在探究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不仅能够感知到我国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够拓宽自己的语文知识面,培养自己良好的文化意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挖掘传统文化素材能够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多元化、趣味化,增强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自主性、自觉性,再加上教师的指导与讲解,学生能够全面感知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价值、人文魅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增强中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增强中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同时,爱国主义与民族认同感有着较大的联系,学生只有在内心中深刻认同自己的民族,才能够具备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属于传统文化继承过程中体现的心理情感状态。这种情感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伴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变化,学生要时刻具备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更好地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精神、内涵都值得学生去借鉴与学习,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非常少,只是对教材中的文言文、古诗词、寓言故事较为了解,对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典章制度、历史优秀人物故事一无所知,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由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
(四)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语文学科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属于人类文化中的核心构成部分,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蕴含着一些优秀的人文思想,具备一定的人文性功能,对于培养中学生积极的情感、文化价值观有着较大的益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在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开阔自身知识视野,使自身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这对学生其他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较大的帮助。同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能够成为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学的重要工具,能够充分提升政治、历史学科的学习效率,所以,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提高自我知识理解能力、学习能力。
二、将传统文化渗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借助诵读教学感知传统文化
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借助于诵读教学引导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使他们对传统文化知识有更深刻、全面的认知,提升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诵读不仅需要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感知知识,而且要口到、眼到,心到、耳到,从中来探究语文知识中蕴含的诗意。在中学语文诵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读的质量,而非读的数量,教师要让学生读出语感、词类,初步感知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韵味。同时,教师要用趣味性的诵读方式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用分角色诵读、分组读、自由读的方式,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从中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要改变以往诵读教学中机械式诵读模式,选用中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开展诵读活动,并融入和教材知识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钻研传统文化知识的自主性、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除此之外,教师不要把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局限于文言文、古诗词中,可以借助于名著阅读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无论是《水浒传》还是《朝花夕拾》,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去学习其中的人物精神、品质,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把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精神继承下去。
(二)重视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运用与挖掘
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运用与挖掘,展现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在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中包含了知识资源、社会资源等,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类型来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系,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寓言故事、文言文、古诗词都是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体现,能够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思想观念和人文内涵,其中民俗风情和天文地理都属于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在探究传统文化知识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由此,教师一定要强化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运用与开发,不要把传统文化知识局限于教材之内,而是要实现课内传统文化知识与课外传统文化知识的整合。除了要挖掘教材知识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素材,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内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让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量,提升语文学科综合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要把传统文化教学资源运用与挖掘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不要直接把传统文化素材内容呈现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去发现、探究,这样才能够加深对所学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比较教学融合传统文化知识
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教学融合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深度解析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技巧,让传统文化知识全面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表达的情感、精神是相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对比、探究,整合学习思路,能够清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观点、想法,展现出传统文化知识的魅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比较“塞翁失马”和“智子疑邻”“爱莲说”和“陋室铭”“岳阳楼记”和“小石潭记”等,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知文章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感知古人的智慧与才华,把这些传统文化知识刻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实现传统知识的内化,成为自己品格、思想中的一部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的文言文、古诗词,发表自己真实的阅读想法,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面对事物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认知,在肯定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加以创新与升华,这样才能够构建趣味化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加以巩固、复习,学生很快就会忘记,而写作是巩固、复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较多的作文训练模块,无论是专题写作还是名著阅读写作,都能够成为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文学名著,从中挖掘古代文学名著中的仁爱和自强不息精神等,这些都能够成为学生写作的话题,学生可以通过人物描写或者事件描写体现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够使他们写出新颖、优质的文章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一些名言警句、古诗词引入到写作中,这样不仅能够为文章增添更多的闪光点,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巩固、复习传统文化知识,真正实现写作教学和传统文化渗透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三、结语
总之,教师需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把语文课堂作为展现传统文化知识的平台,让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好地继承、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构建完整的文化知识学习体系。
参考文献:
[1] 闫斌,闫海若.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渗透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
[2] 王珊珊.论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
[3] 高建霞.论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职业,2019(21).
[4] 叶妙诗.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传播[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4).
[责任编辑 窦伊沙]
36505019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