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党的人才工作历史经验对新时代领导者的启示

2022-03-14程龙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才观历史经验延安时期

程龙

〔摘要〕 延安时期,党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立足革命实际与客观需要,吸引、集聚、培养、成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后续解放全中国、推翻旧政府、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新时代,深入分析、系统总结延安时期党的人才工作历史经验,对于领导者树立正确人才观、做好人才工作、发挥人才潜力、建立人才高地,进而增强单位自身的競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人才工作;历史经验;新时代;领导者;人才观

〔中图分类号〕C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2)01-0107-04

在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科学地总结了新时代全国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1〕。人才工作历来是党中央关心的核心问题,任何一个领域要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归根结底都要靠人才驱动。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凸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优势〔1〕。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因此,各级部门的领导者,只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才能吸引、集聚、培养、锻炼、成就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不断增强单位自身的竞争优势,也才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把人才工作放在核心位置,注重吸引、培养、使用优秀人才,让他们发挥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3〕。尤其是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面对日伪军的扫荡侵略、国民党顽固派与反动派的不断摩擦、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不明、党内思想意识尚须统一、国内外抗日战争统一战线亟需建立等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时,果断调整人才工作政策,立足革命实际情况与客观需要,吸引、集聚、培养、成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不仅巩固了各个抗日革命根据地,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还为后续解放全中国、推翻旧政府、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因此,我们立足历史的辩证思维,深入剖析、系统总结延安时期党的人才工作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领导者树立正确人才观、做好人才工作、增强竞争优势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延安时期党的人才工作政策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之前革命时期不甚相同的人才政策,这是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正确选择,显示了党在历史环境改变之时所具备的创新思维〔5〕。

(一)延安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前党的人才工作成就

在党中央开辟延安革命根据地之前,我国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两个时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吸引、培养、使用人才的工作经验,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度形成了席卷全国的“暴风骤雨”般的革命进步力量,显示了一个新生进步的革命政党所独有的魅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尤其是国民大革命开展以来,面对动员领导广大工农群众参加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任务和党自身力量相对弱小的局面,要求党在“数量上及质量上有相当的组织”〔6〕,不仅队伍要壮大,而且质量要提高。党的人才政策宗旨就是吸引一切优秀人才到党中央来,运用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纲领吸引人才,用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锻炼人才,同时借助国共第一次合作、苏联提供指导与资助等客观有利条件,使得党员队伍发展迅速。到大革命失败前夕,全国党员总数已有八万人左右,倾向于党的革命工作的群众也有数十万名,使得全国各地党的革命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二)延安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前党的人才工作出现的偏差与失误

尽管党的人才工作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两个时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工作偏差与失误,甚至出现过较为严重的错误,对党的发展壮大与中国革命事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这是由于一系列主客观原因所导致的,是一个年轻革命政党必经的成长过程。

第一,国民大革命时期,党员队伍快速扩大化,导致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纯、革命意志不够坚定。我们党虽然曾强调“质量要提高”,但革命队伍急需扩大的现实形势使其在组织发展上采取了一系列扩大优先的政策,“社会上一切革命分子,只有加入我们的党后,才有受到党的训练及真能了解党的理论之机会,我们决不可妄想在中国的社会能够得到许多现成的党员”〔6〕。一定数量的投机分子以“博个前程”“升官发财”为目的加入革命阵营,导致这部分人员在大革命失败后,纷纷发表退党声明以求自保,甚至不惜出卖昔日战友,配合反动派捕杀革命同志,严重削弱了党掌握的人才力量。

第二,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党过于强调工农身份,实行“左”的人才政策,导致大量优秀人才流失。大革命的失败,虽然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意识到人才队伍“设置门槛“的必要性,但由于过分强调工农身份,尤其注重扶持工人出身党员担任领导职务,导致少部分革命意志不纯的人员成为了高层领导者,如工人出身的向忠发,曾担任过党的总书记。而众多非工农出身的人才,在革命工作中却受到了过于审慎甚至不予足够信任的对待,甚至在20世纪30年代土地革命时期的“肃反”运动中,一些非工农出身的优秀人才因为“出身决定革命彻底性”的“左”的错误人才政策而遭到清理,给党的人才队伍造成了十分惨痛的损失。

(三)抗日战争中党建设延安革命根据地所面临的复杂环境

抗日战争时期与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两个时期不同,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才政策,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在最大程度上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吸引、集聚、培养、锻炼、使用、成就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党内思想意识得到统一、建立一致对外的抗日战争统一战线,为将来革命胜利储备人才资源打下基础、赢得先机。

二、延安时期党的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经验及其成效

(一)党的人才政策适时调整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特殊历史阶段,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红色革命精神,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其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1935年到1948年间,我们党吸引了大批人才前往革命圣地接受洗礼,在民族解放斗爭中得到锻炼成长,随后又从延安出发担负起解放全中国的重任。延安时期,党对人才工作政策作出了创新调整,注重运用好延安精神来吸引、集聚、培养、锻炼、使用、成就人才,既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也是其走向独立成熟的标志,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典型体现〔7〕。

(二)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并为人才生存提供必需保障

在外有日寇侵略、内有反动统治的环境下,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优秀人才被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所吸引,不仅渴望脱离虚伪恐怖、人吃人的旧世界,在延安寻求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而且渴望通过艰苦奋斗挽救中华民族。在当时的中国,延安成为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心中向往的革命圣地。同时,党中央适时纠正了大革命失败后、土地革命时期“左”的错误人才政策,不问出身,面向全国优秀人才,实行“来则欢迎,去则欢迎、再来再欢迎”的引才政策,尤其是对于知识分子更加重视。如1939年,毛泽东同志代表党中央起草了《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强调了应该大量吸收忠实的知识分子加入革命队伍〔7〕。当时,延安边区政府拿出财政总额的2/3 用于保障人才的必需生活,给投奔延安的各个领域人才吃了一颗“定心丸”。

(三)培养人才、锻炼人才,让人才向革命干部身份转变

优秀人才来到延安后,党中央将这些人才视为重要的战略力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理论联系实际,使其注重在一线中感受共产主义理论的真谛。在战斗部队、地方党组织、学校、军工厂、医院等地,都可以看到这些优秀人才的身影。党中央依据每个人的特长安排适合的岗位,对他们加以充分锻炼,并按照人才的成长情况调整他们的工作任务,如大量“一二·九”学生运动参加者经过历练,成长为了一线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的优秀政工干部,完成了由学生到战士的凤凰涅槃般的转变。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使他们成长为共产主义理论熏陶下的合格战士,延安则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

(四)使用人才、成就人才,大胆让人才勇挑重担、施展抱负

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在抗日战场、解放战争的前线与后方,党为人才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国各地的解放,越来越多的人才作为储备干部,被派往各个大中小城市,优质人才得以淬火成钢,顺利接管城市,打破了反动派叫嚣的“共产党只会打江山,不会坐江山”的妄言。这批接管城市的干部在新的岗位上得到了更多的考验与磨炼,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有的甚至成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对新时代领导者做好人才工作的启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优秀的人才作为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领导者要充分汲取延安时期党的人才工作历史经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人才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以吸引、集聚、培养、锻炼、使用和成就人才,为他们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

(一)广泛吸引优秀人才,为人才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当今社会,“信息大爆炸”“互联网革命”等客观条件加速了优秀人才的流动。领导者只有为人才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保障,并且以“海纳百川”的气魄来接纳各个领域人才,才能让优秀人才“择良木而栖”,愿意主动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近年来,各个城市频繁的“抢人大战”就是很好的例证,很多为人才提供优越的物质、精神保障条件的城市和单位,吸纳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以人才链带动地方产业链,最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腾飞与社会的发展。

(二)尊重人才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继续发扬延安精神、为国奉献

领导者要深刻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永不过时,能够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国效力。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需要人才具有高度的创新思维。优秀人才往往具备不拘一格的创新思维,喜欢打破常规,运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领导者要打破“官本位”思想,充分尊重人才的创新思维,发现新思路、新方法为单位带来的新价值〔8〕,提倡人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进行创新工作。另一方面,领导者在引导优秀人才开展创新性工作时,要遵循与国家需求、人民需要相匹配的原则,引导他们牢牢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进而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注重人才的培养过程,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任何单位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与发展特点,任何人才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作为领导者,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位人才成为“美玉”前都需要有“开采与打磨”的过程,即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其更加符合单位的发展要求。其次,领导者应借鉴延安时期党的人才培养经验,充分发挥每一位人才的潜力,使其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再次,领导者要让不同的人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最大程度地提升其综合能力和素质,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四)大胆选拔任用优秀人才,为他们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

当前,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潮中,需要领导者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助力他们成长为骨干力量。犹如当年革命圣地延安造就了一大批党的优秀干部一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领导者首先要为人才提供适合的平台展现他们的才干,引导其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其次,领导者要勇于任用优秀人才挑起重担,敢于放权〔9〕,大胆启用他们到核心部门、要害部门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在事业的不断发展中最终成就自己、造福单位。

综上所述,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领导者更要坚持辩证思维,深入剖析、全面总结延安时期党的人才工作经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大胆选拔、任用优秀人才〔10〕,最大程度地吸引、集聚、培养、锻炼、使用、成就人才,最终发挥人才潜力、建立人才高地。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单位整体的竞争优势,也才能使其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丁小溪,范思翔.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事业创新发展综述〔EB/OL〕.(2021-09-28).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9/28/content_5639742.htm.

〔2〕徐侠侠.习近平关于创新人才重要论述的哲学思维〔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9-15.

〔3〕马抗美.中国共产党人才理论的创新与发展〔J〕. 学理论,2021(07):41-43.

〔4〕彭 健.习近平关于思维方法重要论述的生成背景、深刻内涵及内生逻辑〔J〕. 新疆社科论坛,2021(03):5-9.

〔5〕饶立昌,孙英臣.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唯物史观与辩证思维〔J〕.治理现代化研究,2021(04):5-12.

〔6〕王继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学习〔N〕. 学习时报,2021-11-17(05).

〔7〕王彦军,王乐航.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J〕. 理论导刊,2021(06):4-9.

〔8〕王梦洁.领导风格对员工建言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18(04):240-242.

〔9〕程 龙.干部职务晋升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因素分析〔J〕.领导科学,2019(03):21-23.

〔10〕马抗美.新时代我国人才风险的表现与防控〔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10):54-58.

3156500338274

猜你喜欢

人才观历史经验延安时期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浅谈《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