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文艺思想人民性的当代发展与启示

2022-03-14杨桂芳

关键词:文艺思想人民性文艺工作者

杨桂芳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内容产生于战争时期,发展于建设时期,创新于改革时期。这一思想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坚持从人民生活实践中寻找创作灵感与素材。习近平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阐述了文艺与人民的更深层次的关系,提出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实践、深入群众,与人民建立血肉联系。在新时代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内容有利于推进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有助于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给文艺界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继续引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

文艺“人民性”;为工农兵服务;当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形势下文艺发展道路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当前,文艺创作存在低趣媚俗、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问题,文艺工作呈现偏离正轨的趋向。审视文艺工作的一个基准点,就是文艺工作的“人民性”导向。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工作,务必科学把握新时代文艺工作“人民性”导向。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对开展新时期的文艺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内容

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和革命文艺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毛泽东的文艺思想科学阐述了文艺为什么人和文艺应当如何为其服务的重要问题,体现人民性的特点。

(一)文艺为人民服务

文艺是为何人服务的?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之前,大多数剥削阶级的思想家和文艺家表示文艺是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一些站在资产阶级立场的文艺作家则鼓吹“非功利”“纯艺术”,实际上还是主张文艺为资产阶级服务。一些具有进步思想傾向的思想家在不同程度上表达过文艺应当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们的主张和见解都带有空想主义色彩。因此,解决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任务就到了共产党的手里。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指出,创作的文艺作品是给谁看的?这也就表明文艺是为什么人服务是一个根本问题。毛泽东认为,文艺是“三不为”,即文艺不是为地主阶级的,不是为资产阶级的,不是为帝国主义的,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士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文艺为大多数人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文艺的总方针和总目的这一说法,在人类文艺思想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

(二)文艺工作者同工农兵相结合

回答了文艺是为了什么人的问题,紧接着是文艺应当如何为其服务这一问题?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少文艺工作者存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他们不从马列主义的立场进行思考,所创作的作品与人民的生活关联不大,这反映了文艺工作者还未做好思想准备,他们对人民群众没有足够的了解,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联系不密切。为此,实现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一目的,首要的是文艺工作者要与工农兵相结合。文艺工作者需立足于人民角度,以人民所熟悉的工作方式走进群众生活。文艺工作者只有融入人民生活,感悟人民的思想情感,才能创作出人民认同和接受的作品。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将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运用到行动上,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把自身的行动力量与人民的思想力量融合在一起。

(三)做好普及与提高工作

抗战时期,文艺领域就文艺工作是努力于普及还是努力于提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民众剧团认为普及为主,艺术剧团则认为提高为主。针对两方的争论,毛泽东说,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也容易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高级的作品较为细致,也难于生产,并且往往难于在目前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的,那么文艺首先自然是向工农兵普及,也是从工农兵开始提高。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部分人是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向他们宣传高级的作品是不太可能的。毛泽东认为此时的任务应该是向人民普及基本的知识,即提供他们需要的和容易接受的简单直白的文化知识和大众类作品,以此来提高群众的抗敌热情和信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提高工作,提高工作需要在普及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并且要给普及以指导。两者的关系是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因此,应充分发挥民众剧团和艺术学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做好普及和提高工作。

(四)以人民生活为文艺创作的源泉

革命的文艺是人民的日常生活映射在革命作家头脑中进行加工形成的,而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大多数文艺工作者成长于环境条件较优越的地方,可能对农民的生活情况不太了解。他们在创作关于农民的作品之前,首先应对农民生活有一个真实的了解。而要获得这方面的素材,文艺工作者们就必须亲自到农村去考察,与农民实地交流,深切体验人民生活,获得文艺创作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创作出真实的、接地气的作品。如果文艺工作者不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生活,没有深厚的生活经验基础,就无法进行创作。即使创作完成,作品的内容也可能是空洞的,与人民现实生活没有太多关联。

此外,文艺工作者也要适当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进一步丰富创作素材,提升作品的质量。文艺作品源于人民生活,但又要高于现实生活。文艺创作者要依据现实生活创作出各式各样的人物角色,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同时,让人民群众从作品中看故事,悟人生,以达到唤醒群众的目的,激发他们的热情,团结起来,共同斗争,推动历史的前进。

(五)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

《讲话》中提到,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是政治标准,二是艺术标准。按照第一个标准来看,检验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是否正确,主要是看作品在大众中产生的效果。按照第二个标准来看,如果作品没有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动机,没有被人民认可或接受,没有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那么文艺工作者及其作品需要接受批评。毛泽东认为,文艺批评要将政治标准放在第一,其次才是艺术标准。在当时的条件下,文艺是中国人民在抗战斗争中的一条战线。文艺是协助完成其他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有利于帮助完成打倒敌人,实现民族解放的愿望。可以说,文艺是服务于政治的。不过,文艺作品最终不仅要体现革命内容的政治性,还要体现形式的艺术性。因为缺乏艺术性的作品,无论政治上怎么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内容的新发展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基础,紧密结合新时代的实践发展要求,提出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进一步丰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内容。

(一)“人民”的新内涵

毛泽东认为“人民”是包括工农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等的集合性概念,指的是群体和特定的阶级。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内容是为当时的革命政治服务的,在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并不是单纯为了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人民”不仅是一个集合性概念,还是一个具体性概念。此外,文艺“人民性”也開始提升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维度,人民成为文艺创作的轴心。文艺的服务对象也转移至人民,使命由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怀变为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这是文艺“人民性”到文艺“以人民为中心”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二)文艺创作的新要求

首先,文艺创作的源泉由原来的“人民生活”扩展为“人民”。这意味着创作素材来源更广,但创作源泉始终围绕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艺的母亲,文艺的成长和发展始终都不能人民的滋养。因为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此外,文艺创作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在新时代的语境下,人民有着双重的身份,既是经济效益上的读者群体,也是社会效益上的服务群体。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为人民而创作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天然使命。文艺创作要紧紧贴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人民,始终将人民作为文艺的服务对象和力量之源,坚持将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

其次,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的关系更加密切。习近平强调,在新时期,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工作者一项新任务,他们要始终做好为人民服务的本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文艺工作者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创作的起点和归宿,要虚心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生活中积累素材,准确把握人民的精神需求,深入到人民的思想情感,创作出能够代表人民的利益,表达人民的愿望的优秀作品,以更高的水准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让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再次,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用明德引领社会风尚。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始终是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作为人民精神文化的供给者,文艺工作者要时刻使自身的思想和行为符合职业要求,也要时刻谨记在追求德艺双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因为“德”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艺”是他们成就事业的本,坚持以德为先,德艺双修,始终把崇德尚艺作为自己一生的必修课。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已;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已。此外,文艺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义利观,坚持职业操守,提高思想境界,不受市场利益的诱惑,将社会效益置于第一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倡者。

最后,文艺创作也要不断追求创新。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是看文艺作品,而创新可谓是文艺的生命。如果一个时代的文艺作品没有融入高质量的创新要求,那就意味着没有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文艺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风气,若没有创作出体现时代特色的文艺精品,这必然不利于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坚持创新,注意内容选材要严、思想开掘要深、艺术创造要精。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是文艺创新的宝藏。要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将其与当代价值追求紧密结合,创作出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文艺精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文艺创作不仅要吸收传统中华文化的精华成分,还要有海乃百川的胸怀,即有意识地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艺成果。只有在继承中创造,在创新中提高,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三)以人民为文艺评判的新标准

文艺批评起着引导创作和引导风尚的重要作用。文艺批评的标准由原来的“以政治标准为主”的双重标准转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多层标准。人民是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的基本价值追寻,文艺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以是否满足人民的需要为评判准绳。人民是文艺作品的真正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一部好的作品,应该经得起人民的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作品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认可,才可能成为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虚心接受人民的批评和建议,并将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习近平告诫文艺工作者,文艺批评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以社会效益为首,好的文艺作品不仅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还能带来经济效益。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

三、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内容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内容是文艺理论与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推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当代社会,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内容仍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有助于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文艺界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继续引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

(一)推进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内容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同中国革命文艺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艺的重要觀点,如“文艺为群众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如“文艺如何去服务群众”、文艺的源泉、文艺评判的标准等等。文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根本属性,也是其灵魂所在。马列经典作家没有明确提出文艺“人民性”的概念,毛泽东则开辟了文艺“人民性”的历史称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人民性”的特质,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把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向前推进了一步。

(二)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文艺界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国外资产阶级文艺思想涌入中国,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文艺领域泛滥成灾,对我国文艺界的影响持续不断,各种不当言论,如反对党的领导、反对人民民主专政等严重影响着我国文艺界的生态环境。鼓吹自由化的人认为,我党提出的文艺“二为”方针是将文艺当作工具,这一思想是对纯洁的文艺的亵渎,他们也企图割裂文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过,这些妄想破灭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内容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立场,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表明了我国文艺界反对自由化的态度。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也将继续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指导,坚持党在文艺领域的领导工作,坚守社会主义文艺阵地,秉持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真理,这一系列的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文艺界的错误言论,给予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沉重一击。

(三)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方向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内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融为一体的,也是与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融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社会主义文艺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要。高扬文艺人民性是中国新文艺发展道路的核心点,坚持以人民为创作中心的最高原则,将人民视为文艺作品的创作主体、表现主体、评判主体以及服务主体,彰显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内容为当今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对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理论和文艺运动的发展路径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培根铸魂。

(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与文艺的融合成为新时代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文艺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文艺创作要有传统文化的血脉。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回顾历史,中国文艺素材大多选自民间文艺资源,文艺工作者根据时代条件将民间传统素材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文艺创作的重要宝库。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人民性”内容通过发挥文艺的作用来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激发人民的热情。现今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通过文艺精品引导人民寻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真善美的思想理念。因此,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文艺创作素材,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精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能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作用。只有传承与弘扬了本民族优秀传统的文艺,才能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和人民奋进的号角。

参考文献:

[1]李准,丁振诲同著.毛泽东文艺思想新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18.

[2]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5.

[3]欧阳雪梅.毛泽东“文艺为人民大众”思想的提出、演变及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09):64-69+93.

[4]江泽民著.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7.

[5]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1.

[6]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2.

[7]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9.

[8]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0.

[9]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8.

[10]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9.

[11]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0.

[1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002).

[13]万建中.“人民性”:民间文艺的核心所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重要论述的理解[J].民族文学研究,2018,36(06):5-9.

3564500338247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人民性文艺工作者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浅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文艺思想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价值探索
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老子古今观念下的道论思想与文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