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促进小学写作教学初探
2022-03-14吴生赢
吴生赢
摘 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二者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探寻读写结合实践路径是当今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读写结合,就要为学生提供各种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语感;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活动,让学生抓住时机多练习;还要重视学生作文修改,使学生在读写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阅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6-01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6.067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和写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阅读和写作教学,并且将二者结合起来,以读促写,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会很有帮助。
一、读写结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部分,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各自发挥其优势与作用,通过以读代写、以写促读的训练,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优化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很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还能使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到不同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当然,通过写作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与理解能力,对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效果有很大帮助。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其头脑中会自觉地对文章进行加工、分析,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产生创造的动力和源泉。
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依据就是教材,读写结合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设计“写”的内容,以读来促写,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文,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但是,仅仅利用教材和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阅读能力和阅读量都有限,他们对于写作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这就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局限了學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课堂阅读教学有意识地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引导并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爱好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和表达技巧,从而更好地完成写作。
二、读写结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阅读文本为引绳,提供各种阅读材料积累写作素材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也就是要积累写作素材。对于小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写作素材积累方式就是阅读。在阅读中,学生能够积累字词并摘抄一些名言佳句,同时对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帮助,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在进行阅读文本的选择时要尽可能地选择比学生的一般水平略高一些的阅读材料,使学生领悟文本作者所应用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方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借鉴。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实效,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善于提出一些问题,并且尝试通过阅读和深入的思考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也要鼓励学生通过交流或查找资料的方式来完成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或者写读后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学生有了阅读的积累,也拥有了一定的写作素材,这样在进行写作时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2.鼓励学生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亲历的实况,抒真情感。培养激情,调动写作欲望,有如有梗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完成阅读后往往会有自己的想法、看法,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
例如,在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一文后,引导学生交流在大自然中曾经遇到过的有趣的事,并说出观察大自然后受到的启示,再形成文字。这样由课文引出,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经历相联系的写作训练,一方面不会让学生觉得陌生,有内容可写,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要在平常的作文或者周记批阅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鼓励把自己的写作心得分享给其他学生,这样学生通过学习借鉴,写作目标才会逐渐明确,才能够把积累的素材转化成写作的资源。
(二)指导写作方法,多读多写,提高读写基本功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是语文学科基本的训练内容,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时机多练习,多读多写,并且指导学生实用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1.教师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资源非常丰富,学生通过多阅读、多背诵,理解和掌握了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后,教师可以通过练笔的方式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改写课文,促进学生感受、理解、评价课文,并熟练运用和转换文中的语言形式和写作手法。
比如,每学完一篇课文后,要求学生根据文中片段做一次小练笔,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在小学低年级学段,可以把每周的早读设计成系列的美文阅读与赏析活动,教师结合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优质美文,也可以选择《论语》《弟子规》等内容,在读的过程中进行解读和必要的赏析,引导学生理解并且消化知识,这样就能够逐渐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出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的看法和感受,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这也能够逐渐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2.指导学生恰当运用修辞,锤炼加工语言。在写作中,字、词使用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表达的效果。很多小学生的语言贫乏,语言组织能力差,比如写春天各种颜色的花都开了,很多学生只会用“花开了,有白的、红的、粉的……”进行描述,却不会用“五彩斑斓、万紫千红、姹紫嫣红”等描述色彩的词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结合阅读内容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品味、推敲文中准确生动的用词和文章的谋篇布局,并逐渐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
比如,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知识储备,给学生讲大诗人王安石在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时,对于“绿”字斟酌过多次,初写时是“又到江南岸”,后又改为“过”“入”“满”……一共改了十几个字,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为什么这里用“绿”字会更好?这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来表达一下认识,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相互争论的过程中自然深化了认识,然后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来给学生呈现春天时江南的画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一下:如果让他们画出春天的江南,他们会如何构思?会用怎样的色彩?这样由浅入深、多样化地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既能够使学生对这首诗有深入的理解,还会认识到锤炼语言的价值,逐渐学会在推敲品味中进行表达。
3.强化读、说、写相结合,提高写作能力。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四个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读中练说、说后去写,读、说、写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读、说、写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之后,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株大榕树,大约占据黑板的二分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师可以把阅读中提炼出来的关键字标注在大树两侧,这样学生再讀课文时,就能够很快地抓住其写作特点,尤其是动静结合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画眉鸟的出现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你从字里行间还能想象出其他鸟儿是什么样子的吗?请同学们到黑板前把大榕树变成鸟的天堂。”学生纷纷上台把鸟儿画在大榕树上。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热情投入,他们心中的鸟儿跃然黑板上,或飞或栖,巢里的小鸟、水上的游鸟、嬉戏高飞的鸟儿……然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假如你是本次“鸟的天堂”之旅的导游,你会怎样给游客介绍这次旅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台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参观“鸟的天堂”,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通过再读课文,让学生进行交流评议:刚才“导游”的发言好在哪里?不足之处是什么?应该怎样修改比较好?最后让学生概括听后的感受,再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其重要内容,写作教学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以读来促写,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写作中提升,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335550033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