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舞蹈,构建魅力音乐课堂
2022-03-14张莉莉
张莉莉
[摘 要]舞蹈与音乐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舞蹈既能让缺乏色彩的音乐课堂充满魅力,使音乐教学变得直观、有趣,又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积极投身于音乐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可将舞蹈融入音乐课堂,通过身体律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领略到音乐的魅力,让音乐课堂更加精彩,从而构建魅力、高效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舞蹈;构建;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3-0026-03
音乐和舞蹈都是艺术殿堂中的两颗明珠,其中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身躯,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师以单一的形式进行教学,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艺术发展的需求,导致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始终停滞不前。为此,音乐教师应在明确舞蹈价值的同时,积极地在音乐课堂中为舞蹈寻找适合的切入点,使学生在随着音乐舞动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灵动之美,在边舞蹈边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从而基于舞蹈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实现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一、融入舞蹈导入,激发兴趣
音乐是实现美育教学的重要课程,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知识讲解上,较少关注学生进入课堂的状态,导致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学习情绪不佳,学习态度也不积极。为了让学生以高涨的热情进行音乐学习,教师可利用舞蹈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灵动多姿的舞步中主动地由课下休憩状态转变为课上的学习状态,从而为进行有效的音乐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利用舞蹈设计音乐导入环节时,教师应当考虑舞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以免影响学生的理解。
例如,教学小学音乐《快乐的嚓嚓嚓》一课时,教师利用舞蹈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教师上网搜索与《快乐的嚓嚓嚓》这首歌曲相应的舞蹈视频并下载,为导入环节的设计做好准备。课始,教师不是直接为学生播放《快乐的嚓嚓嚓》这首歌曲,而是将事先准备好的舞蹈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视听感受中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随后,教师围绕舞蹈中的配乐和动作提问:“刚才的配乐,让你们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你们能否做出和视频中相似的舞蹈动作呢?”通过问题,学生产生学习新课内容的兴趣,从而在围绕舞蹈视频进行思考和舞动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构建魅力的音乐课堂奠定了基础。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依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精神,这种学习是不会长久的。”因此,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更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如上述教学,教师利用舞蹈视频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带来新颖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视听感受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灵动的舞姿中生发探究的欲望,为进行有效的音乐教学打好根基。
二、融入舞蹈记词,强化记忆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少,教师教学中直接将歌词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会因为不理解而降低学唱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识记能力较弱,记忆歌词常常成为他们学习歌曲的阻碍,降低了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相较于抽象的文字来说,直白的动作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因此,在组织学生学唱歌曲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舞蹈教学的价值,引导学生通过舞蹈理解歌词的意思,提高记忆歌词的效果,完成歌曲的学唱任务。
例如,教学小学音乐《游子吟》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歌词后,学生难以基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歌词,更无法完成记忆歌词的任务,这无疑会降低音乐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生学唱歌曲时,教师可将舞蹈融入教学之中,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歌词的记忆。课前,教师根据《游子吟》这一歌曲的内容创编舞蹈,方便学生在观看舞蹈时理解歌词的含义,从而为学生明晰音乐作品的内涵奠定基础。课堂上,教师播放歌曲的同时,也将提前创编的舞蹈展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基于舞蹈动作理解歌词,认识到父母的不易,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形成深刻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边学唱歌曲,一边学习舞蹈动作,促进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在记忆舞蹈动作的过程中提高歌词的识记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一个让人比较困扰的问题,就是学生难以对歌词进行记忆和理解,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上述教学,教师将抽象的歌词进行可视化设计,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感受,使学生在具体的动作中理解歌词的含义,明白每一句歌词的意思,从而提高理解歌曲的效率。同时,学生识记舞蹈动作也可以增强对歌词的记忆,深化对歌词的理解,促进魅力音乐课堂的有效构建。
三、融入舞蹈施教,促进欣赏
音乐是一种注重听觉形式的艺术,它的核心是审美和鉴赏,而舞蹈是一种集听觉、视觉和动作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能够将欣赏的效果以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使用音频播放器组织学生欣赏歌曲时,学生会因单一、枯燥的欣赏形式而降低学习积极性,认为欣赏音乐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为了提高学生欣赏歌曲的动力,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教师可将舞蹈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随着舞蹈一起舞动,从而赋予歌曲新的生命力,提高学生歌曲欣赏的效果。
例如,教学小学音乐《瑶族舞曲》一课时,教师将舞蹈贯穿于课堂始终,意在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培养學生的艺术领悟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欣赏前,教师先为学生介绍瑶寨的风景以及瑶族的服饰、婚俗、长鼓舞,让学生对瑶族风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随后,教师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瑶族人民在订婚仪式上跳长鼓舞的情景,并向学生提出“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的问题,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自然地开展音乐学习。之后,教师给学生播放《瑶族舞曲》,组织学生随着舞曲模仿瑶族人民跳长鼓舞,使学生在舞动的同时深刻体验到舞曲之中的欢乐情绪,从而提高舞曲欣赏的效果,提升艺术欣赏能力。这样教学,不仅能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艺术感悟能力的提升。
艺术欣赏和感悟能力是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体现。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感悟能力。如上述教学,教师将舞蹈与舞曲相融合,既丰富了欣赏歌曲的方式,让学生在刺激听觉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感受,又使学生在聆听歌曲、舞动身姿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歌曲、感悟歌曲,提高音乐欣赏的效果。另外,将歌曲与舞蹈相融合进行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所学歌曲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领悟能力。
四、融入舞蹈创编,培养能力
学习艺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编创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引入舞蹈元素,给予学生自由编创的机会,让学生根据对歌曲的理解创编舞蹈动作。这样在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养与音乐能力同时发展的目标。
例如,教学小学音乐《野蜂飞舞》一课时,教师设计舞蹈编创的活动,意在教学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播放歌曲,并向学生提出“通过聆听歌曲,你们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的问题,促使学生根据问题对歌曲进行深入理解,联想到野蜂着急地飞来飞去的场景。之后,教师为学生重复播放歌曲,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想象野蜂飞来飞去的样子,并让学生完成舞蹈编创的任务。在学生完成编创任务后,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将自己编创的舞蹈动作展示给其他同伴观看,使学生在获得赞赏中树立自信心,对音乐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艺术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在音乐课堂中,当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自由创编活动,让学生沉浸在创造的海洋里。如上述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中的节奏和情感,进行舞蹈动作的自主创编。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知效果,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编创能力,让学生获得自主编创的乐趣和满足感,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采用编创舞蹈动作的方式来理解歌曲。
五、融入舞蹈动作,提高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在音乐课堂中盛行,许多音乐教师组织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展开音乐学习,意在通过交流讨论,深化学生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但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着,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对舞蹈和歌曲的理解也不同。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需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分组时让各个小组做到优势互补,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整体音乐学习水平的提高,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并懂得借鉴他人的经验助己成功。
例如,教学小学音乐《露一手(脚铃舞)》一课时,教师通过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歌曲和舞蹈。课堂上,教师先组织学生欣赏脚铃舞以及配乐,使学生对脚铃舞和歌曲的节奏有初步的认识,再让学生自由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并基于观察的结果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判断。接着,教师参照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素养,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的学生在舞蹈学习能力、歌曲理解能力以及节奏感等方面呈现较大的差异。在完成分组后,让学生小组展开自由练习,并让组内水平高的学生对组内水平一般的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可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过程中,逐渐深化对所学歌曲的理解,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合作素养是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能力也是决定个体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音乐课程作为素质教育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樣承载着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不同的能力和音乐素养,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能够使小组内部形成互助的结构,使学生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提高,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同时,这样操作更让音乐课堂充满了快乐的因子,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学习。
总而言之,音乐和舞蹈作为艺术课程,二者密不可分,它们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引入舞蹈元素,能够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灵动、更加丰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对歌词的记忆,真正实现音乐水平的提升。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有机融入舞蹈元素,让学生基于舞蹈感受音乐的魅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构建魅力的音乐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姚雨晴.融入舞蹈,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加精彩[J].北方音乐,2020(09):211-212.
[2] 张琳阳.舞乐结合,多维联动:舞蹈融入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7-8.
[3] 李竣.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元素[J].北方音乐,2015(03):116.
[4] 王晶.“舞动”音乐课堂:漫谈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的融入[J].考试与评价,2014(03):39.
(责编 杜 华)
369350190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