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建构语文生命课堂
2022-03-14钱坤
钱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能基于互联网背景设计教学策略,则能更好地构筑语文生命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能积极运用互联网辅助教学,则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其提升参与兴趣,这样有助于构筑语文生命课堂。
一、利用多媒体,构筑多彩课堂
(一)渲染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信息技术具有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功能,利用其设置课堂导入,能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情境中,让其获得感官刺激,进而集中注意力,更高效学习。这样符合生命课堂强调主动性的要求。
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例子,若要让学生体会作品词句的生动性,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首先给学生展现一些济南的风景图片,尤其要选择符合文义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照课文中的句子,说说作者如何选词,体现出生动形象的自然景物。如围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一句,引导学生说说作品为何将山比喻成了“摇篮”,再对比思考:“前文已经将济南比喻成了‘暖和安适地睡着’的老人,为何这里又比喻成睡在摇篮中的婴儿,这样的比拟是否矛盾。”除此之外,在多媒体课件中还可以给学生展示老舍的生活经历,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这样的生活境遇中,怀着怎样的情感创作和济南有关的文章呢?”有了多媒体作为辅助,学生的探究更积极。
借助信息技术,那些距离学生很遥远的事物也变得更细腻、生动。这样就能消除距离感、隔膜感,有助于唤醒生命感悟,构筑生命课堂。
(二)在线游戏,点燃生命的乐章
不少学生都对网络游戏感兴趣,但是过度沉溺于游戏,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助于提升他们学习兴趣的益智类游戏,促使学生参与其中。这样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激发语文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哪些游戏对自己有益。这就构筑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能避免用强制性的命令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传统节日》后,教师结合生字和传统节日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能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首先是“汉字拼拼看”游戏,在页面上出现一些汉字的碎片,其中有一部分是干扰项,而另一些组合起来能拼成一个汉字,如“火、丁”能拼合成“灯”字,“西、二、小、风”能拼合成“飘”等。学生可以展开个人挑战赛,看看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多少汉字的拼合,也可以和同伴进行比拼,看看谁先完成拼合。其次是“节日连连看”游戏,在屏幕上出现左右两排文字,一排是节日的名字,另一排是该节日常常出现的物品,学生要拖动鼠标,进行连线,看看谁先完成。如“春节”对应“窗花、年夜饭”,“元宵节”对应“花灯、汤团”等。此外还有“快问快答”的游戏,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屏幕上提出一些和节日有关的问题,学生要快速选出正确答案。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学生要选出“屈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学生发现语文学习是充满乐趣的。同时,教师也能结合学生做游戏的后台记录了解他们对哪些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并适当调整教学策略,这样就能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由此可见,利用电脑游戏辅助教学具有一举两得的作用。
教师可以围绕汉字识记设计一些游戏,也可以结合成语设计填空、接龙等游戏,还可以将语文知识整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展开快速抢答的游戏。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让他们思考一下可以设计哪些有趣的游戏,这样学生的参与感更强,他们对语文游戏的兴趣也会变得更加浓厚。
二、利用对话性,构筑活力课堂
(一)多元对话,同频共振荡涟漪
生命课堂强调主动性,要求学生能积极展开多元对话。然而在传统课堂中,学生的交流有限,课后更因为地域限制,无法随时沟通。利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课上能利用电子白板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家中也能用微信等展开对话交流。
学习《散步》时,利用网络互动功能发起投票,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思考在“大路”和“小路”的选择上,会做怎样的决定。此后统计数据,并引导不同观点的双方展开讨论:“大家各自说说选择‘大路’和‘小路’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再引导其反思:“有同学说,选择小路是考虑到了照顾孩子,也有学生认为,选择大路能照顾老人。那么,大家想想,为何‘我’的考虑都建立在家人的基础上呢?为何不从‘我’自身的角度入手考虑呢?”学生再次展开互动对话,他们将自己想象成了作者,认识到:“中年人的身上担负着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就是这份责任,让‘我’不管怎么选,都不会先考虑自己,而是考虑家人。”在互动讨论中,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入理解。
(二)及时反馈,看君马去疾如鸟
利用互联网的反馈功能可以及时进行随堂测试,并总结学习效果,节省了批阅所需人力,反馈也更为及时。
学习《故乡》时,设置表格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填写,表格以“闰土”和“杨二嫂”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两人在什么方面发生了变化。学生完成了任务后将结果上传到网络上,教师总结学生填写的内容,发现不少学生主要从外貌、行为上入手分析,但是忽略了从心理的角度展开探究。此时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引导其思考:“闰土和杨二嫂的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你能说说这种变化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吗?”鼓励学生再次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上传到网络上,补充此前的答案。最后引导学生互动讨论:“大家认为这两个人物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发起网络票选,引导学生从“自身性格因素、社会风气变化、封建制度影响”等角度入手,選择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
利用互联网不仅能反馈学生个人学习成果,还可以反馈团队活动的效果。这样能让课堂评价和反馈形式更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构筑生命课堂。
三、利用开放性,展开信息共享
开放性、共享性、交换性,这些也都是互联网的特点,教师要利用网络中的海量信息,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搜索浏览的活动,促使他们收集各种信息,展开拓展阅读的活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充满了兄弟情的作品,同时也展现了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入手,展开网络搜索活动,一是搜索一下体现友情、亲情的诗歌作品,展开自主阅读,二是可以搜索一些和传统节日有关的诗歌作品。教师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尝试总结诗歌创作的方法,并尝试创作同主题的作品。如有学生发现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展现友情的精彩作品,作者通过这首诗歌展现出了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学生还在搜索中发现有改编自这首诗歌的古琴曲,名为《阳关三叠》,在欣赏后,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作品中的情感。还有学生围绕节日主题展开搜索,找到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发现它展现出了望月怀远、思念亲人的情感,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学生围绕节日主题展开了自主创作,写下了自己在中秋节思念远在外地打工的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深厚情感。
在学生展开网络浏览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导人向善、积极进取的内容,但是有一些消极负面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懂得如何区分鉴别,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内容。其次,网络信息量很大,浩如烟海,学生常常会沉溺其中,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主题,并引导其适可而止。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浏览的效率得到提升。
学者叶澜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利用互联网构筑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构筑和谐发展的语文生命课堂。
307850033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