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写作问题意识的三条途径

2022-03-13薛青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写作教学高中语文

薛青明

【关键词】命题意图;问题意识;写作教学;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91-0066-02

古人说,“诗言志”“言之有物”“不平则鸣”。现在人们也提倡写作是为了干预现实、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发表看法、沟通交流。这说明写作一般都是有其目的与意图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写作者应有一定的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意识,就意味着写作者要关注为什么写,写给谁看,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写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去带着问题意识写文章?笔者以为,有以下三条途径。

1.引导学生明确作文题背后隐藏的问题

常言道:“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道明了语言与表意之间存在一种矛盾。如果换一种理解,一种言语可能有多种解释,也就是语言的多意性。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每一道作文题除了材料所给的字面意思,还要关注出题者潜藏在语言背后的深层意义,以此把握住命题意图,切中作文题的要义。

例如,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是让学生谈“劳动”的价值,命题者直接在题目点出了问题:“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学生只有基于这个现实问题去深入思考,才能把劳动的意义谈得透彻与深邃。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类作文的时候,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作文材料的矛盾处,找到了矛盾切入口,就打开了写作的思路。

其实,大部分的作文题都会指向一个问题,或是社会问题,或是历史问题,或是人性、道德问题,或者世界观、价值观问题。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审题时,就要训练学生能就命题者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能力。通过回答文题中呈现出的问题,精准切中命题者的真正意图,这就是写作要有问题意识的第一层含义。

2.引导学生平时多思考周围及社会的问题

胡适说:“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中学生要想写出有思想的文章,就得平时多研究问题,尤其是要研究问题的不同方面,沿着问题的“病根”去寻求解决的办法,久而久之,思想就深刻了,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当然,现在的中学生对周围和社会的问题,大部分还是挺关心的,而且会积极想办法去解决,但是由于学识有限、能力不足,面对问题时通常一筹莫展。面对这种情况,笔者从教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2020年江苏的高考作文材料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如果学生平时关注了“信息茧房”这一社会问题,完成这一材料作文会游刃有余。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跟学生一起开展了“算法推荐”“信息茧房”等專题阅读,并要求学生平时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积累这方面的材料。

3.引导学生具有读者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应用文,都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实现其认识、审美和教育的价值。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前明确读者对象的问题:我是写给什么人看的?文章应给读者的是实用价值还是审美感受?我应以何种身份跟读者说话?

高考作文全国卷的新材料作文,是一种情境作文,往往会指出作文的读者对象。教师可以这些作文题为例从情境对象、语体风格等角度去指导学生写作。例如,指导学生写演讲稿,就要训练学生多用口语、短句,注意现场感与互动感等。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写作时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只顾自说自话,写文章没有现实针对性,不知道写作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种写作其实可以称之为“假写作”,而“真写作”就是写作者要基于社会现实问题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如写作“铭记历史,迎接挑战”这一作文题时,就要紧紧围绕用“抗美援朝精神”去“迎接挑战”这一话题去谈。有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就会追问:当前我们遭遇了什么挑战?如何才能更好地用“抗美援朝精神”去迎战这些挑战?这些问题,都是读者关心的问题。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写作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