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2-03-13倪清合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3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素养

倪清合

(临漳县第三中学,河北 邯郸 056600)

优秀传统文化既能促进学生思想内涵的大幅提升,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还能推动初中生综合素养的可持续良好发展。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正确引领和指导学生,以此来推动其身心健康发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合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既能让初中生对本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又能强化其爱国意识。

一、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合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丰富和充实语文课堂内容,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长期以来,由于深受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现在的初中生越来越排斥和抗拒语文教学,并逐渐丧失充分了解和用心学习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现阶段开展的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是合理渗透传统文化的主渠道。然而从当前教学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和记忆古诗文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在认识传统文化内涵方面,依然停留在浅显层面,因此,学习过于形式化,不仅会导致他们越来越抵触学习,还会导致其无法发自内心地热爱传统文化。

实际来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蕴藏着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并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这样不仅可以让语文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还可以充分激发起学生学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并不枯燥乏味,进而从传统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的过程向学生积极主动传承经典转变。

(二)塑造优良品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语文课堂是其了解和学习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在语文学科课堂上渗透大量优秀传统文化,既能让学生接受到来自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熏陶,又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还可以使其具备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等优秀品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语文核心素养当中,积极传承与深刻理解优秀文化是极为重要的内容。由此可知,将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渗透在语文课堂中,既能让学生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培养,又能推动其健康成长。

(三)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语文世界的魅力,还有助于学生跨越时空与文人志士进行对话,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下持续进步。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效锻炼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促进语文素养提升。

二、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跟教育发展步伐,与时俱进,优化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能正确引导初中生多接触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文化,让其主动接受各种各样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在学习《核舟记》时,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文中描述的异常精美的“小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匠人制作“小舟”时所运用的工艺,并展开交流和讨论,向其他学生和教师述说自己见过的精美工艺品。再如,学习《桃花源记》时,文章主要描写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十分令人向往,教师可让学生以教材为蓝本,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与想象力,绘制出脑海中的桃花源。

多元教学方法,既能让所学知识充满趣味,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无限想象力,促使其深入探索更多知识。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中成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为学生奠定夯实人文基础。另外,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对多种教学样式进行灵活运用,进而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而加入传统文化,则可以让语文课堂越发多姿多彩。总体而言,在初中阶段语文课堂学习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往往需要教师主动展开全新的教学方法,正确引领学生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全面实施互动教学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并不重视传统文化,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教学任务较重,学生学习时间紧迫,再加上一系列考核,几乎将全部精力与时间皆花费在讲解教材知识与应对各种考试上,从而忽视了现今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多样化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有机结合课堂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并找到能让二者相契合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积极创新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能充分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强烈欲望,大幅提升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调动起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重好奇心与强烈求知欲。因此,对教师来说,改变和创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处该时期的学生一般都有树立起远大理想的需求,教师完全可以牢牢抓住这一点,在课堂上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时重点突出所学文章中作者的抱负与远大理想,借助开展的传统文化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学习《行路难》这首古诗时,诗人李白通过一句“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充分表达出在面对歧路时内心深处的彷徨和苦闷,以及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然而后面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将诗人无惧困难,勇敢向理想奔赴的强大意志充分展现出来,并以此来不断鼓励自己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讨论自己的理想,而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运用语言鼓励学生实现理想。教师激励学生,能全面激发起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让其更加主动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三)通过多元化方式渗透传统文化

以往开展传统文化课程相对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时,教师总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使得学生越发不愿参与学习。基于此,为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多元化方式合理渗透传统文化,以此来丰富和充实课堂内容。例如,临近中秋佳节之际,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场关于接诗的比赛,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公布比赛规则,所接诗词必须要与中秋佳节相关。为让比赛更加精彩,教师需给学生留出充分准备的时间。之后,有的学生走进图书馆翻阅资料,有的学生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搜集相关古诗。在第二天的语文课堂上,各小组摩拳擦掌,满怀信心,这既是学生展示,又是教师验收结果。语文教师利用多元化方法与传统节日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快速记忆古诗词。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在具体讲解《出师表》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节选自影视剧的视频片段,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三国历史背景和诸葛亮创作《出师表》时对幼主刘禅的良苦用心。如此就能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对诸葛亮在创作《出师表》时的心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以播放视频的方式带领学生牢记《出师表》的本质内涵,可以让学生快速记忆文中内容。

(四)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和语文课堂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融入渗透传统文化,既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大幅提高,又能全面传承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将传统文化课与语文课划分得十分清楚,二者之间几乎没有交叉点,但其实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将二者融合,这样能获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例如,在学习和讲解《水调歌头》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听一首与本节所学诗歌同名的歌曲,让学生跟随歌曲大意即兴创作舞蹈,不仅丰富了整节课的内容,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语文教师巧妙融合传统文化和所学内容,不仅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还能加强理论学习。

(五)营造文化情境,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语文教材能让学生自身人文素养获得良好培养,人们常说:“知书达理”和“读书补天然之不足”,这些都是在充分肯定语文学科的以文育人功能。然而在语文学科当中,优秀传统文化具备的育人功能隐蔽性较强,而这便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创设传统文化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正确引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在教学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语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纯音乐,学会融合文学和音乐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从而渲染出轻松自由、与众不同的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搭配音乐,阅读所学文学作品,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美妙和精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学科尤为重要,开展语文教学肩负着大力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和融入传统文化,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全面实施互动教学,充分利用多元化方式,高度重视有机融合传统文化和课堂内容,营造良好的文化情境,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以此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