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中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策略探讨
2022-03-13湖南邵阳市汇江学校422001刘小钢
湖南邵阳市汇江学校(422001) 刘小钢
科学是以经验为依据,以探索未知现象及其规律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对物质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科学具有显著的客观性,科学实验要将事实作为重要参考依据,通过观察、假设、实验、探究、论证等方式得出结论。《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不仅是科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也是科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旨在让学生亲身感受、亲身体验,增强参与感,强化动手能力,从而收获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应深入研究科学教材,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这是启迪学生智慧的最佳时期。虽然小学生缺少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相对较少,难以对事物现象进行客观解释,但他们有着旺盛的求知精神。小学科学是一门趣味性十足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科学课程的学科特点,深入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方面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为学生创设趣味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从而深入探究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以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主动了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开展探究摩擦力的科学实验,从而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深化学生对摩擦力相关知识的掌握,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片段】
(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奠定基础)
师:在上课之前,我要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请同学们仔细看好!
(魔术过程为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气球,将气球放在衣服上摩擦,当气球产生摩擦力后,教师不借助任何工具,就可以将气球贴在自己的背后)
生1:哇!气球是怎么贴上去的?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生2:老师一定是用了胶水!我要检查一下气球。
师:你把我背上的气球拿下来并检查一下吧,看看我是不是使用了胶水。
生2:我仔细检查了一遍,没有用胶水,这是怎么回事?
师:是摩擦力给气球带来的“魔力”。气球在衣服上摩擦引起了静电,从而能够吸附在衣服上,依靠的就是摩擦力。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道具,请大家自主进行实验,并思考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随即利用教师准备的气球,模仿教师之前的行为进行实验操作,并展开讨论)
生3:我通过实验了解到,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进行运动,接触面相互摩擦而产生的。
师:大家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体现了摩擦力呢?
生4: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加摩擦力,起防滑作用而制作的。
生5:轮胎的花纹也是!
生6:钻木取火是不是摩擦力的作用呢?
师:没错,钻木取火也是摩擦力作用的表现。
……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把握科学课程的学科特点,为学生创设趣味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心,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激发,从而积极参与到实践、验证、分析之中,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演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部分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加大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示范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力。演示实验教学指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利用直观的教学道具,为学生演示实验过程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教学,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以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弹簧测力计》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其中的规律。教师利用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片段】
师:大家见过弹簧吗?现在我的手上就有一个。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演示弹簧拉长、压缩、弯曲)
生1:弹簧能被拉长,还能被压缩。
生2:弹簧还能被弯曲,被弯曲的弹簧在松手的时候就能立刻恢复原样。
师:回想我们学过的知识,有什么力是可以将弹簧变长的?
生3:可以用手拉,通过拉力将弹簧拉长。
生4:还能在弹簧上挂重物,用重力将弹簧拉长。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已经理解了弹簧的基本原理。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要学习的对象——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也被称为弹簧秤。它一共由六个部分组成,包括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等。
……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教学,通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适当进行挫折教育,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事实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探究活动并不是每次都能获得成功,科学家们在探究分析中需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有的甚至耗尽了半生才得出一个结论。可见,科学探究需要毅力与勇气,才能勇敢面对挫折与失败。探究不仅是一种经历,还是一种体验。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与败,培养学生不畏失败、勇敢面对挫折、勇于尝试的科学探究精神。
以“给冷水加热”这一主题实验教学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同时,使学生在探究中勇敢面对挫折与失败。
【教学片段】
师:我这里有一个冷水袋和一杯热水,如果将冷水袋加热后放入热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生:冷水袋会沉下去。
师: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接下来请大家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1:我先加热了冷水袋三分钟,这袋冷水已经变成了热水,然后我把它放到热水中,发现它沉了下去。
生2:不对啊!为什么我的冷水袋还是浮在水面上呢?是不是我加热的时间太短了?
生1:有可能,我加热了三分钟,你试试再多加热一会儿。
生2:我重新加热了,发现冷水袋沉下去了。
师:刚刚同学们对实验过程的总结非常好。我还要格外表扬一下这两位同学,他们互帮互助,及时找到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并通过总结经验,最终完成了实验,你们真了不起!
……
在上述科学实验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挫折,鼓励学生不怕困难与失败,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奠定了基础。学生经过实验,明白了成功与失败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引导学生自主选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科学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学科,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想要探究的主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开拓他们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选题进行适当审查。由于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学生自主选择的探究主题难免会出现一些无法操作或者表述不当的内容,教师应告诉学生这些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他们调整或修改选题,这样,自主选题探究活动才有意义。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心中是不是有十万个为什么,对很多问题都充满了好奇?其实,不仅仅是你们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你们的父母、老师,还有许许多多的成年人,尤其是科学家,在小时候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呢?
生: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
师:没错,这些科学家也是从一个个为什么开始,慢慢走进科学的世界的。大家现在对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比较好奇呢?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吧!
生1:我想知道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生2:我想知道飞机为什么可以在天上飞。
生3:我想知道水为什么会向高处流。
生4:我想知道楼为什么可以建得那么高。
……
师:同学们果然对生活充满了好奇。但是,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有些问题的表述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比如水在自然界中是不会向高处流动的。不过,我们可以探究水为什么不能往高处流,或者探究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水往高处流。
师:好,既然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那么,请同学们在课后借助各种途径和方法,去获取你想要知道的答案。到下节课,再跟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探究过程吧!
……
由学生自主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意识,但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严谨,会影响科学探究实验的推进。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应变,适当调整学生提出的难以推进的问题,再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同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此外,初次让学生进行自主选题时,学生提出的探究主题难免“千奇百怪”,教师不妨依据问题内容将其归类,挑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探究、寻找答案。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选题能力,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科学课程的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营造出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激发,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同时,这样能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