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篮球的教学认识与思考
2022-03-13江苏扬州市江都区浦头中心小学225218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浦头中心小学(225218) 张 霞
小学体育教学,强调学生兴趣的激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树立终身锻炼意识,拥有健康的体魄。篮球教学要注意运动技能与学生兴趣的协同并重,也就是将激趣与运动相结合,为学生终身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趣味篮球教学,倡导公平、合作、互助学习,引领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技能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释放个性,提高体育参与意识,增强成就感和满足感以及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下面,对趣味篮球教学的设计及策略进行探讨,以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增强学生的体质。
一、趣味篮球教学的功能
趣味篮球教学,重在激趣。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自然会积极参与运动实践。篮球运动,既强调个人技能,又注重团队配合,对个人的体能、技术要求较高。在小学阶段,篮球教学要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到篮球运动的快乐。
1.趣味教学让学生对篮球运动更有兴趣
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促进行动的落实,才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趣味篮球教学中,教师要将激发学生兴趣作为第一要务,通过趣味篮球运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驱使人坚持不懈地参与某件事。如果学生对篮球运动有了兴趣,就会更加积极、持续地参与篮球运动,掌握篮球运动的技能和方法。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无形的动力。通过趣味篮球教学,学生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进而增强篮球运动的意志力和持久性。
2.趣味教学使学生产生探究和创新精神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产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考的过程。兴趣,作为认知倾向,体现了人的注意力。趣味篮球教学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体验到快乐。同时,趣味篮球教学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行动力,发展他们的探究和创新精神。无论是自主运动,还是竞赛活动,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篮球运动之中,不断积累知识、发展能力。
3.趣味教学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对于运动,有了兴趣,才会不断参与,慢慢养成习惯。小学体育教学要为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持久性,使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收获快乐,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坚强地克服困难,并内化为成就感。如此一来,篮球运动就慢慢地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学校体育是终身锻炼的条件,趣味篮球教学将学习、生活与篮球运动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形成。
二、趣味篮球教学的原则
结合学生心智、生理发展的特点,在趣味篮球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体育心理学、篮球运动教学基本理论,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实效性原则
趣味篮球教学,要设定易于操作和实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要针对学情,展开科学分组;要分层设计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的重、难点;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在有限的课时内,促进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知识,锻炼篮球运动技能。
2.直观性原则
趣味篮球教学要避免过多讲解基本的理论,因为篮球运动具有可操作性,易于理解。直观性教学就是将篮球的基本技术、战术理论知识,通过学生小组间的相互配合,让学生从中掌握篮球运动技术,体会动作的规范性,从而激发篮球运动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3.自觉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趣味篮球教学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教师要通过科学分组,引入激励机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合作学习,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增长篮球运动的知识和技能。
三、趣味篮球教学的实施
1.契合学生心智需要,形成终运动育意识
学生缺乏运动兴趣是体育教学的突出问题。趣味篮球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到篮球运动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意识。只有具有兴趣,才能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强烈的兴趣,更能让学生专注于做某件事。小学阶段,学生好玩、爱动,充满想象力,但对事物缺乏持久性和毅力。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教师不能单纯地讲解体育运动知识,应善于把握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趣味篮球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篮球运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对篮球运动中基本的脚步移动技术、基本运球方法、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方法、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等技术的学习,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动作的要领和步骤,而要善于创设多样化的情境,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增强学生脚步的灵活性、身体的协调性,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基本素质。以拍球方法为例,可将拍球与健身操相结合,融入动感音乐,让学生在拍球中感受到韵律,获得别样的篮球运动体验。具体方法如下:在拍球运动前,播放动感音乐,学生跟着音乐,活动脚掌、踝关节,唤醒全身肌肉活力,提高身体的活跃度。
又如,原地高低运球训练,教师要强调学生的手指力量训练,增强学生的球感。具体方法如下:上身保持直立,两脚开立,左脚略前靠,两腿微屈。第一个八拍,1-2、5-6为右手高位运球,3-4、7-8为右手低位运球;连续3个八拍后,交换为右脚略前靠,左手运球,即1-2、5-6为左手高位运球,3-4、7-8为左手低位运球;连续3个八拍后再进行交换。在原地提前变向运球转身训练中,强调学生手指与脚法的协调。第一个八拍由右手向左手做原地拍球变向运球;第二个八拍以左脚为轴,向左脚脚尖方向转体90度,进行变向运球;第三个八拍交换为以右脚为轴,向右脚脚尖方向转体90度,进行变向运球。学生对篮球运动有了兴趣,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提升篮球学习的质量。趣味篮球教学并非体育课程的全部,意在让学生关注体育活动,保持旺盛的精力参与篮球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为终身运动意识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2.端正体育活动态度,满足学生运动需要
体育教学要从良好的体育态度入手,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端正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一些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对体育运动存在偏见,甚至认为体育学习没有意义,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明确体育教学的价值,借助趣味篮球教学,端正学生不良的体育运动态度。趣味体育坚持以生为本,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参与趣味篮球运动,获得成就感。趣味篮球运动将娱乐、竞技、强身健体融合在一起,通过具体的篮球运动项目,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篮球运动的技能和方法,满足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需要。篮球课程训练以脚法移动、运球、传接球、投篮训练为主。趣味篮球教学要围绕具体的篮球运动训练任务,适时变换方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运球教学时,教师可引入分组游戏活动,即让各组学生展开急停急起、提前变向运动,并结合场地实际,组织学生进行“8”字运球比赛活动。在教师的动作示范与讲解下,学生主动体验和改进自己的运球方式,在快乐运动中快速提升运球能力。
又如,传接球训练,教师要从基础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开始,由易到难,设计不同的训练任务。首先,学生自由分组,训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师指导学生传接球,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给予动作示范。接着,挑选技能掌握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对各小组胸前传接球方法进行教学。在传接球训练时,教师要把握好时间,每次训练以五分钟为一个阶段,避免训练时间过久、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问题的产生。以双人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可将学生脚步移动的速度、反应力和合作意识作为训练目标。具体方法如下: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保持适当距离,其中一人持球,由胸前传球给同伴,同伴接球后,再以双手胸前传球的方式传给对方。为了提高传接球的趣味性,可以适当增加传接球的人数。如由四人为一组,展开双球胸前传接球训练:第一次以面对面同伴展开传接球,第二次以斜对面同伴展开传接球。这样,在强化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反应力和协作意识。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篮球基本动作的纠正。特别是在单手肩上投篮训练中,教师可通过示范与指导,让学生体会单手投篮的发力特点,掌握发力顺序,提高投篮命中率。另外,趣味篮球教学要做好科学规划,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合理优化,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内驱力。如引入奖惩措施,借助赞美和表扬来激励学生参与趣味篮球运动。
3.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变换趣味篮球教法
“外部刺激能够使原来的活动继续发展,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在趣味篮球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订要恰当,符合学情,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强化篮球运动的积极体验。在制订趣味篮球运动的目标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学习任务,注重教学的连续性、递增性,夯实学生篮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看到自己掌握了技能,学习兴趣会更加高涨,并继续积极地学习。如在增强脚步移动速度与判断能力方面,可设计“渔网”游戏活动,即以篮球场地为范围,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挑选两名学生,手拉手形成“渔网”,对组内成员进行拉网抓人。在“渔网”行进中,学生手不能松,跑动范围仅限于球场范围内,两位拉网的学生要团结合作,保持一致性,提升“捕鱼”效率;其他组内成员,要善于观察和分析“渔网”的动态,提前做好预判,快速移动步伐,以躲过“渔网”。
在强化学生篮球运球的能力上,教师要摒弃以往运球次数这一简单的考查方式,善用趣味性的运球游戏活动。如引入“移民”运球游戏:设定篮球运动范围,将学生分为三组,给每组学生设置相同的编号,以教师鸣哨为指令,各组内同号学生按逆时针顺序向其他组运球。如A组的1号学生只能向B组的1号学生运球,B组的1号学生只能向C组的1号学生运球,C组的1号学生只能向A组的1号学生运球,以此类推,成功运球次数最多的小组获胜。需要强调的是,对“移民”运球游戏,还要设置相应的规则。如整个活动需在限定的场地进行,各组成员要按逆时针顺序进行运球;在运球过程中,不能抱球、不能走步,若犯规要重新开始。在运球方法训练中,为增强学生运球的熟练度,可以引入“穿越火线”趣味游戏。具体方法如下:设置篮球传递范围,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呈纵队站立;组间保持5米间隔,组员前后间隔2米;每组排头学生持球,以教师鸣哨为准,排头学生迅速向后运球,并绕行纵队学生,再回到排头,将球传给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向后绕行运球,直至最后的学生完成运球,哪组学生用时最短就获胜。这样的趣味性篮球教学活动,顺应了学生体育心智的发展需要,消除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倦怠意识,增强了学生篮球运动的主观能动性。
4.增强团队竞赛意识,发展学生体育素养
篮球运动需要多人协同合作,以集体方式来获得成绩。趣味篮球教学在注重娱乐性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发展,特别是小组合作精神、团队竞争与责任意识的培养。教师可通过竞赛活动,营造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如在“渔网”游戏中,拉“渔网”的学生要保持默契,提高“捕鱼”效率。在篮球移步、运球、传接球、投篮等训练中,教师要善于引入竞争机制。如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设置小组目标,明晰各组内成员分工,让每个学生都能以集体为重。另外,趣味篮球教学要突出团队管理。如以投篮为例,可设计投篮分组游戏:以纵队形式,将学生分成两组,两组间距3米;教师站在两组排头中间点,以鸣哨为令,以滚球的方式向前抛出篮球;各组第一名学生快速起步抢球,抢到球后可以原地投篮或行进间投篮,投中得1分,未投中得0.5分,得分最高者获胜。这里,教师要细化投篮规则,确保学生抢球、投球秩序可控,避免发生碰撞。
将发展体育素养作为篮球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结合趣味篮球教学,优化教学策略。一方面,对学生的篮球运动技术水平进行评测,了解学生的体能、意愿,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10人,由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打分、统计;另一方面,结合各组学情,制订趣味篮球教学的计划和任务。每组学生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各组学生在篮球运动中都能够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师对学生小组进行科学管理,注重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营造你追我赶、追求上进的学习氛围。
趣味篮球教学作为小学体育活动形式之一,具有实效性、渐进性、趣味性、参与性等特点。教师要通过细化篮球运动,增强篮球运动的趣味体验,使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到小组的团队精神,愿意进行篮球运动;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顺应学生的心理、生理需要,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提升篮球教学质量;要多展开课程教研,学习和借鉴不同的趣味篮球教法,转变学生篮球运动的态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