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科院校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优势与路径

2022-03-13卞红梅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专科办学技能

卞红梅

(扬州市职业大学师范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上世纪末,教育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首次提出要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由此,我国正式开启了关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探索。在探索和实践的二十多年里,承担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校办学主体也经历了系列变迁。2019年以前,主要由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来落实和开展,其实施主体包括普通本科院校(下设职业技术学院或开设应用技术类专业)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性或行业性普通高校转型)两类。201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将“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作为改革任务,提出要通过升格高职专科院校为职业技术大学来承担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正式将高职专科院校纳入职业本科教育办学主体范畴,明确了其在开展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合法地位,形成了职业本科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并举的局面。在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职专科院校应当也必然成为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力军。

一、高职专科院校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必然之势

(一)契合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之需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正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人力与智力的支持。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提升职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水平、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新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适应产业高端或高端产业对从业人员的高标准、高层次要求,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二)满足个体学习成长提升之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终身学习已成为个体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成长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但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未能突破专科的“天花板”,不能很好地满足职业院校青年学生更高层次的教育需求。虽然部分学生会通过专升本等方式进入本科院校学习,但这些升学方式招生比例小,招生专业数量有限,且易存在专业不对口等问题[1]。即便成功升学且专业对口,限于现有高等教育体系的格局,学生也只能进行以学术理论探究为主的本科学习,而不能获得职业相关技术技能的持续积累。本科教育多元化选择的缺乏,影响了职业院校学生学历层次提升和继续学习的空间。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教育体系,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对高层次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强烈需求,促进个体持续成长和发展。

(三)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主阵地使命担当之需

截至2021年9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国教育事业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756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486所。高职专科已占据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使命。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的目标任务。2020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524.34万人,2021年招生552.58万人,照此规模推算,到2025年职业本科学校每年应招生50余万人。然而目前来看,无论是职业本科院校和专业的数量还是招生与培养的规模都相对有限,如2021年职业本科招生人数仅为4.14万人。面对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育人主阵地的高职专科院校,应责无旁贷主动承担其在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积极推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健全完善。

二、高职专科院校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天然优势

对比实施高层次职业教育的不同办学主体,高职院校在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和培养高层次职业人才方面,拥有比普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好的天然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内部条件

1.职业教育属性相通,办学定位有传统

职业本科教育是从职业教育内部延伸而来,是职业教育高层次发展的结果,是按照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而举办的本科教育,其本质是职业的、实践性的。普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则属于传统的学术教育或工程教育,虽然后者也强调实践应用,但它只是侧重科学理论或规律在行业实践中的应用,其本质与普通本科一致,是偏理论性的[2]。无论从发展逻辑、社会功能还是教育传统来看,两者都缺乏职业教育的基因与特色。基于教育类型与本质的差异,由普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未必能够准确深刻地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易走向传统专业教育。

高职专科院校实施开展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虽与职业本科存在学历层次的差异,但两者均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一脉相承,类型属性相同。人才培养都以职业岗位需求为起点,遵循工作过程逻辑,关注岗位实践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注重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推进高职专科院校升格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可以充分借助和有效利用其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办学传统,更好地达成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2.职业教育资源丰富,办学条件有基础

2021年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对职业本科学校设立开办的基础设施和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在实习实训场所方面,《标准》指出“学校必须拥有职业教育办学所必需的产教融合实践平台、教学实训场所和顶岗实习基地,能够支撑各专业的基础技能训练、技术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在师资队伍配备方面,强调专兼职结合,其中“一线的兼职教师占比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25%”,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50%”等。

普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其教育类型和办学方向的不同,在办学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的构成上与职业教育学校有着明显的区别。若以非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来举办和承担职业本科教育,显然在基础办学条件方面不具明显优势。高职专科院校则不同。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高职专科院校的办学条件也在逐步优化,实习实训条件和资源早已远超“基本办学要求”,特别是2019年实施“双高”计划以来,大批优秀的高职专科院校在政策的东风之下获得了办学实力的明显提升,拥有了更为完善的办学设施和条件,在技术研发推广平台的建立、优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等方面,已然达到或接近达到职业本科学校的办学标准。

3.职业教育办学悠久,办学经验有积累

我国的高职教育最早起源于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的“高等实业学堂”,经历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职教育为国家建设以及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这70多年里,高职教育从最初的萌芽、起步到跨越式发展,在不断探索和蜕变中逐渐形成了适合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例如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与共识,形成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基本办学模式,确立了以能力和应用为导向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等。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其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尚未成型,尤其在具体办学路径、学校治理模式、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等多方面缺乏现时有效的经验借鉴和参考。在此形势之下,高职教育几十年成长和蜕变所积累的经验与集聚的教育力量,成为大力推进和实施职业本科教育的宝贵根基。由高职专科院校升格发展职业本科,可以在充分利用现有办学和育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本科的内涵与要求,做出科学合理的“转型升级”即可。反观普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虽也开展了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部分培养工作,但总体而言,具体实践少,专业设置习惯于基于学科知识逻辑而欠缺对市场需求的考虑,缺少相对成熟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育人机制等。

(二)天时地利的外部环境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优化发展的关键任务,要切实发挥和实现职业本科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与法规文件,不仅可以权威解答职业本科教育的性质、地位、办学形式、办学主体与要求、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系列问题,更能对职业本科教育的具体实施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当前三种办学主体在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方面得到的政策支持度是不同的。普通本科院校通过设立职业技术学院或开设应用技术型专业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只在《面向21世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两份政策文件中有所提及,可见国家并未将其作为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主要实施路径[3]。由地方行业性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方式得到了国家的持续支持,但由于应用型高校的评价标准迟迟未出,导致具体转型工作和职业本科教育工作发展缓慢[4]。相反,高职专科升格职业技术大学实施职业本科教育,成为了近年来政策关注和支持的重点。2019年首次提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20年“试点”工作被列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重点任务,2021年颁布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设置标准办法(试行)》。密集出台的文件不仅为“试点”的推进落实做了具体规划和部署,更显示出国家对高职专科院校升格职业本科教育的鼎力支持。

2.财政经费的倾斜投入

任何形式的教育不论是规模的扩大、发展速度的加快还是质量的提升都需要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这些支持除了来自学校自身的办学收入、企业的投资以及社会的捐赠以外,还包括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要的财政拨付。职业教育本身是一项成本昂贵的教育,它所需要的投入远远高于普通教育。职业本科属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式,其发展壮大更需要政府倾斜性的财政投入。只有稳定足额的资金保障,才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才能完善配套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所需的软硬件设施,才能着力有效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质量。

对不同办学主体职业本科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的经费倾斜是不同的。其中,对高职专科院校尤其是公办高职院校的资金支持较多,更有省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通过积极助推产教融合项目以及产学研平台的建立推广等措施来大力支持当地高职院校职业本科事业的发展。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得到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少,普通本科院校甚至没有专项资金支持。从国家和政府经费投入的实际行动来看,高职院校拥有优势的发展空间和资源。

3.升格发展的社会呼声强烈

除政策、资金以外,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还包括社会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社会大众尤其是相关利益群体对特定教育形式的态度和行动会直接影响该教育形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情况。由于传统观念带来的认知偏差,人们对不同办学主体实施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态度不尽相同。

自古“学而优则仕”,人们普遍对“高学历”的教育更加青睐。长久以来本科、硕士、博士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才有的,职业教育的顶端却一直未能突破学历天花板,长期停留在专科层次。“普职分流”更是加剧了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低人一等”的次等教育。因此,在归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的普通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教育,尚未能获得普遍的社会理解和支持。事实上,普通本科院校仍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尽管有设立职业技术学院或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来尝试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但总体实践较少,社会的关注度也小。同样地,社会大众尤其是学校的领导和师生,对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接受度并不高,甚至不乏一些反对和抵触的情绪,这势必给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带来阻碍[5]。高职专科院校的情况则大不同,基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提升办学的内在需求以及学生接受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愿望,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所在院校领导和师生群体,对于学校升格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事业的期盼强烈,且呼声高涨。天时、地利、人和,高职专科院校占据了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最佳外部环境。

三、高职专科院校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路径建议

虽然具备了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内外部优势,但无论是从人才培养的具体定位,科研创新的能力要求,还是社会服务的层级水平,高职专科与职业本科间都存在客观差距。高职专科院校升格职业本科,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更要清晰定位、全面转型升级,务必从理念和行动上把握好职业本科教育建设的内涵和行动策略。

(一)加强认识,厘清职业本科教育内涵,明确办学理念与要求

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不少人对这一新教育形式的类型定位和功能还存在模糊不清、左右摇摆的情况。认识上有偏差,则必然影响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和路径选择。因而,高职专科院校要加强认识,科学理解职业本科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涵要求,为准确开办职业本科和开展人才培养做好理念的更新与意识的转变。

1.始终坚守职业本科教育的属性特征

由于职业本科教育正式启动时间还不长,相关制度建设尤其国家层面有关职业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评价体系及资源配置等专门的政策、制度、体系等尚不完善,办学实践经验积累也相对有限,部分高职专科院校在升格后出现了盲目看齐、刻意模仿和追赶普通本科教育的情况[6],例如过度追求学科建设、学术研究,课程设置重理论而轻应用等,致使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体系“漂移”,严重偏离职业本科的类型定位和办学方向。

职业本科是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职业性是其根本属性。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需遵循其职业属性,坚定落实其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始终将职业和工作作为自身发展的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为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育人的基本模式。高职专科院校在升格职业本科时,要始终坚守其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更要将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与方法灵活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本科教育中,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持续不断地提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

2.着力凸显职业本科教育的层次特征

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高职专科院校在升格发展职业本科后,不免会受到原有办学惯性的影响,不自觉地沿用专科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造成教育层次定位模糊、发展路径同质化等问题,导致职业本科变成加长版的四年制高职专科,或是在时间上将原专科课程延长一年,或是在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上增加一些本科课程,或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沿用原有专科的教学方法[7],这显然不是大力推进职业本科教育的应有之义,也违背了职业本科教育建设的理想与目标。

职业本科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学术性是其区别于其他层次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要做好职业本科教育,需要将其本科的层次特征作为办学的必然要求。与高职专科相比,职业本科所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更加宽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具备更加综合性的专业能力,更加优良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能够掌握高端技术技能,有效解决实践领域中的复杂问题,是可以适应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专科升格职业本科务必要筑牢其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地位,凸显并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的学术性。

职业性和学术性是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属性,二者相辅相成。在具体办学定位、路径选择以及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要坚持面向市场,彰显职业教育属性特色,也要强调本科教育的专业性、基础性和创新性。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辩证统一,才能真正走好职业本科教育之路。

(二)转型升级,夯实职业本科教育基础,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与水平

对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高职专科院校在内涵建设上距离本科层次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师资队伍水平与结构、校企合作深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等。因此,在升格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过程中,高职专科院校需要做好全面升级,多维创新,不断夯实职业本科教育办学基础。

1.完善师资建设,形成职业本科核心竞争力

教师是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更是支撑职业本科教育的关键因素。传统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显然已不能满足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高职专科院校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对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结构进行优化完善,做好人才资源的配置、培养和引进工作,努力打造专家型双师队伍。

一方面,要做好内培外引。对于校内已有师资,要科学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计划。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培训,鼓励教师学历进修,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和素养;开展企业实践、项目实践和全员轮训制度,深入企业一线和工程项目,强化实践能力、技术技能创新应用能力和教学服务能力。对于新进教师,要严把入口关,提高入职标准。既要注重新教师的学历起点和理论素养,以满足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学术性要求,也要关注其企业实践经验和工程实践能力,以满足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职业性要求。同时,要积极推进校外兼职师资的补充,吸纳和聘用行业企业专家、技能大师或技术能手作为育人团队的重要成员,把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规格要求以及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等带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激励制度和氛围引导,激发教师主动学习提升的内生动力。例如设置专家型双师建设标准,实施绩效管理的倾斜政策,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思想、观念以及实施要求的深度讨论等,引导教师深刻认识自身能力差距,萌发主动向专家型教师转型升级的意识和行动[8]。

2.优化专业设置与建设,对接产业发展新趋势

职业教育源于生产劳动,其本质在于为社会生产而服务。因而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与真实的社会职业(群)或岗位(群)高度匹配。职业本科专业设置也当坚持面向产业的服务导向,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在专业布局上要注重现实性、层次性和发展性等。

伴随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手段的引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等新技术产品的应用与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变革,传统产业开始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职业本科教育应当立足发展现实,以产业结构优化引起的职业岗位新需求为依据,以当前高职专科及普通本科无法培养的稀缺职业人才为依据,面向高端产业或产业高端进行合理的专业布局。还要时刻关注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科学预测人才需求远景,确保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较高的适应性。要加强专业建设进程,及时吸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要素,整合产业领域涉及到的跨学科知识,建立完善与产业链、岗位链对应的专业群。

3.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匹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

要实现职业本科高层次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匹配高质量的课程体系。高职专科院校需对原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不断优化、升级和完善,推动本科课程建设与改革。

要建立适应职业本科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取向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可以规范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开发质量。职业本科应以岗位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尽快建立并健全符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求、能跟随行业岗位发展动态调整更新的课程标准,为进一步课程规划和建设提供支持。

要及时优化或重构课程内容。行业企业的发展是动态鲜活的,因而要及时将相关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以及新方法引入课程中,能根据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新的能力素质要求以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来综合统筹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动态、职业工作过程与方式等保持一致。

要重视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方式革新。加强教材建设,校企共同研发,探索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多形式的职业本科教材,提升教材编写质量,增强教材的适用性。建立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引入建立企业典型工作案例库,搭建校企互动平台等,借助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满足多样学习需求。要推进课程教学方式革新,在“互联网+”的教育生态之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开展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掀起课堂教学的革命。

要突出实践教学,构建完善职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和锻炼职业技能和岗位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职业本科教育的核心环节。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职业性”“实践性”等要求,设计典型实验实训内容体系,由浅入深,遵循职业岗位的晋级规律和学生学习与能力成长的过程规律。

4.深化校企融合,优化职业本科育人机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高职专科院校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要毫不动摇地坚守这一典型的育人模式。然而,当前多数高职专科院校专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还不能满足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进入职业本科阶段,校企之间需要改变原有的简单合作形式向深度融合转变升级。不仅要丰富扩展合作领域,积极拓宽合作渠道,还要努力创新机制实现校企融合育人生态体系的构建。

除了在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实施和评价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共商共建共育以外,还要积极地在学校治理、院系办学以及社会服务等领域融入合作,形成深度融合的校企双元育人和办学机制[9]。例如,与企业构建办学利益共同体,吸纳其深度参与学校治理,在发挥企业办学主体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共同开发课程、研发教材、设置综合实践工程项目、开展横向科研等,在助力学生职业实践综合能力和创新素养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升。重视与产业学院、产业大学等建立长效深入的联系,建立健全产学研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实现多方互惠共赢等。

5.聚焦应用型科研,提升职业本科服务能力与层级

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职业本科的学术性特点要求其发展院校具备高水平的科研能力。而高职专科院校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尚存在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水平较弱等问题。因此,强化科研支撑、提升科研层级与服务水平成为当前高职专科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正确认识科研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科研意识。改变教学才是职业院校工作重点的传统观念,认识到科研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创新能级和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生命力的保证。职业本科教育的建设发展之路需同步推进科研工作。其次,要准确定位职业本科的科研任务。与普通本科以发现新知识、新规律的科学学术不同,职业本科是基于技术应用与研发的应用学术[10],其科研重点应聚焦于应用型,着力于将科学知识和相关理论转化为应用技术与实践技能,推动技术创新和技能迭代,从而有效解决行业企业发展中的实践问题,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再次,要坚持校企协同科研的有效路径[11]。基于职业本科的科研定位及职业教育的天然跨界属性,只有通过校企互利合作共研的方式,才能真正实现产、教、科、创的良性互动,形成互融共生的发展体系。可以校企联合共建跨专业跨学科的科研团队、创建科创平台或技术创新中心,立足行业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围绕产业技术更新和产品研发与升级开展联合研究和攻关。推进科研成果技术转化与推广,服务企业高效发展,增强对外的社会服务力。推动科研成果教学转化,将高质量科研创新成果融入职业本科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也可引导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用科研反哺教学,增强人才培养中的学术素养含量,提升对内的育人服务力。

猜你喜欢

专科办学技能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