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研究
2022-03-13侯林楠张雯雯
侯林楠 张雯雯 魏 波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 和田 84800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共同富裕”[1],新发展理念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之中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对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全新阐释,深刻阐明了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创新理念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动力源泉
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解决发展问题是第一位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要任务是做大蛋糕,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坚持创新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首要驱动力。
第一,理论创新为实现共同富裕指明方向。共同富裕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美好理想和不懈追求的长远目标,同样地,坚持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思想是在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又经历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发展,进而得出的一系列理论创新的思想体系。
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理论创新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指南针,是共同富裕前进征程中的一盏明灯,它为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百年来,我们党通过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这条路途上一直努力追求和积极发展,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果,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更是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继续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前进动力。坚持理论创新,就是要坚持实践,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只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脚踏实地的去干、去创新致富,才能把共同富裕这块蛋糕做好、做大。理论创新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理论创新需要实施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内在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在内的创新,只有制度不断进行创新,才能筑牢制度根基和框架,理论才能更加完善,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结构性保障。
第二,科技创新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经济基础。追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世界经历了几次科技革命,使得一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强国。足以证明科技创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技创新是创新发展理念最关键的部分。科技创新便是要把握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2]。科技创新作为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目前,我国科技范畴领域仍有不足之处,对于基础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关注,为了解决好这些难题,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科学创新首先要牢牢把握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增长机遇,稳步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基础科技领域高水平人才,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战略决策谋划,其次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扶持企业产业发展,发挥“互联网+”作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成功转型,改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实现科技致富。
第三,人才创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资源支持。创新发展是共同富裕成功的重心所在,而人才是创新的基本,要全面推进人才创新的发展政策,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行人才发展,强化党对人才发展的政治引领。在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人才发展,支持人才培养,坚持推进人才创新政策改革,努力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建设更加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人才创新要学会有重点、有目的的去培养人才,挖掘人才。一方面要利用好“外引”,刚性引进紧缺型人才,创新招聘模式,引导支持更多优秀人才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学会“内培”,柔性引导发展人才,积极主动学习各领域知识,锻炼能力,利用好手头有的一切资源,发展人才。学会刚柔并济,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人才的智慧和力量变成乡村振兴发展的美丽画卷,让“共同富裕”变为美好现实。
二、协调发展理念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展现在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等方面,是以有重点、分步骤地解决这些困难是处理这个主要矛盾、进而完成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节点所在,务必要在协调发展理念之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3]。协调发展就是全面贯彻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包括促进区域共富、城乡共同富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内容,大幅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发展社会经济不平衡的问题,为共同富裕奠定经济基础。
第一,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进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就是要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两个“布局”统筹推进,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更加完善区域发展体系,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增强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建造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格局。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要准确把握“允许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的客观规律”[4],合理推进人口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其次贯彻推进因地制宜原则,发挥各地区的地方特色,走独具地方风格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区域之间互相协作,提高发展速度从而加快共同富裕进程;坚持从整体性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区域发展,加强政府实施政策管理,完善空间治理,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稳定经济运行,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定不移地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缩小区域差距的基础上缩小收入差异,完善社会治理,发挥区域基层组织领导力量,夯实基层基础,为建立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注入活力。
第二,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城乡共同富裕作为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部分,其中最艰辛的工作在农村。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5],由此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选择。脱贫攻坚战取得成功,证实了我们所做的努力是正确的,是成功的,说明了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途上跨越了一大步,沉浸在喜悦的同时不能忘记巩固和保障脱贫攻坚成果,要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起来,防止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返贫。要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到科技兴农,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6],促进农村现代化产业振兴,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其次要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体制改革,至关重要的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包括偏远地区,仍存在城乡教学水平差距大,教育基础设施不足,教师资源力量薄弱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7]。针对以上问题,党和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完善教学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教学水平差距,还要采取积极鼓励的政策吸引并留住教师人才;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于乡村振兴政策,联合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岗位,健全医疗保障服务,提高城乡居民参保意识,优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第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惟有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了,才能达成共同富裕这一美好愿望。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8]。在迈向新征程的道路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辩证统一,不仅扶持了人们物质上的发展,而且满足了人们对于精神生活丰富的完美追求。
促进共同富裕,既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又需要良好的精神环境。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过上好生活为全部工作的切入点,对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增加民生福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提升,物质基础就更加稳固。良好的精神环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不断推进文化的创新发展,提升文化建设水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次积极发展文化领域,物质条件的提升,激发人民对于精神层次的不懈追求,要承继经典文化,发扬优良新文化,扩展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给予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绿色发展理念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生态追求
从共同富裕的丰富涵义来看,共同富裕不单是说简单的物质基础上的富裕,更是覆盖物质、精神、文化、社会、生态五个领域的富裕,由此可见,生态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9]。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切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0]的重要作用,要坚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逐渐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美好追求。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前者要一直以共同富裕为指引,共同富裕则要以绿色发展为根本。
第一,绿色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前提条件。自然是人类赖以为生的根基,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条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提供最优美的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1]。实现共同富裕要推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推动绿色经济保障民生,因此,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下,利用生态环境的先天条件和优势更好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其次,绿色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源代际和谐,促使资源均衡分配,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持久动力。
第二,共同富裕是绿色发展的目标。绿色发展作为新时代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同样也是需要共同富裕下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作为长期动力[12]。共同富裕代表着民生福祉更加公平、更加普惠,在一定层面上也展现了社会整体经济能力的提升。新时代共同富裕发展的水平也体现了绿色经济发展的延续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城乡地区之间贫富差距逐渐减小,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也逐渐增长。共同富裕发展和绿色发展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绿色发展促进资源再利用,推动产业变革,提高社会生产力,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地域之间收入差距减小,在“两山论”理念影响下,更多产业的发展遵循生态协调发展的规律,实现经济生态化的共同富裕。
四、开放发展理念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外部条件
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开放带来进步,不断开放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途径。坚持开放发展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要建立更加开放的追求,继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速造就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第一,开放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打开新发展格局大门。共同富裕不是封闭式富裕,必须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胜利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3]。国际上来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都遭受强烈冲击,全球经济复苏处于不确定不稳定状态;国内来说,要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坚持国内循环的主体地位,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始终坚持“一带一路”建设,扩展国际市场,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政策,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强我国国际地位,大幅提高我国国际感召力。其次提升国内开放水平,在疫情背景下,党和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实施市场制度改革,转变经营方式,大幅提高国内消费水平。总而言之,切实抓好国内外两个大局,在积极落实国内高质量进步的基础下,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产生更完善的开放结构,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第二,开放发展是实现世界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14]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如何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推进经济发展是每个国家面临的首要挑战。2020年我国经济强有力的恢复,对全球经济复苏和振兴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深刻阐述了世界的发展不能没有中国,同样中国的兴盛也不能没有世界。中国要继续坚持开放发展,主动参与、推动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为世界经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实现世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
五、共享发展理念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远大目标,需要一段长久的历史进程。共享理念显露了逐渐完成共同富裕目标的过程。共享发展实现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坚持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富裕;二是发展共享经济促进共同富裕。
第一,坚持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15]共享发展坚持全体人民的主要位置,人们在共享过程中共同奋斗,坚持勤劳创新致富,最终共享发展成果,强调了共建与共享的协调统一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共享可以调动人民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共同建设的不懈努力下,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富。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富裕,首先需要构建公正的分配制度。改进分配机制变革,健全三次收入分配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布局,加强政府监督和企业带头作用,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其次发挥社会力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增强政府管理能力,立足基本职责,激励指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其中,增长公共服务购买力度,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实现全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更详细、更全面的教育服务,健全城乡居民医疗卫生、住房、就业等社会保障机制,多角度全方位促进共同富裕。
第二,发展共享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共享经济同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之一。共享经济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带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生活需求,促进环境保护。发展共享经济促进共同富裕,要加强监管作用,政府和企业双管齐下,把握监管力度,根据不同行业类型制定匹配政策和制度,分类管理;推进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加强自我管理,配合政府监督,严格执行诚信经营。在发挥监管作用的同时,政府还要采取一系列政策吸引更多经济主体参与共享经济发展。尽管当前受疫情影响,仍要积极主动打造共享经济平台,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共享经济个性化发展,如共享制造、共享乡村[16]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因地制宜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