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策略探微

2022-03-13金蓉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女娃精卫东海

金蓉

文言文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既体现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传承了中国历久弥新的文化。教材非常重视文言文的教学,从第二学段开始陆续编入文言文,让学生穿越时光的隧道和古代先贤进行对话,在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中汲取精髓、懂得道理、获得启发。四年级学生虽然接触文言文的篇目不多,但教学时,教师不能只注重字词的讲解和机械的背诵,还应该针对文言文的特点进行教学,挖掘出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一、深入挖掘文言文的知识内容

对于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材做了准确的定位,即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产生学习的兴趣。文言文具有丰富的人文意蕴,教师在解读文言文时不能只局限于让学生学会字词、弄懂意思,还应多多挖掘文言文中的知识内容。

如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非常简短,只有两句话,第一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第二句交代了精卫填海的起因和过程。女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长得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爱好呢?结合古文与现代文字词意思的区别,教师向学生介绍:“在现代文中‘娃’字的意思是指小孩子,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美女,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肯定长得很漂亮。”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设想女娃的模样,学生根据生活的积累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女娃能歌善舞,发出的声音像百灵鸟一样清脆动听,舞姿如柳枝一般轻盈,人们都喜欢听她唱歌,看她跳舞;有的说女娃肤如凝雪,长发飘飘,身材婀娜,就像天上的仙女一样;有的说女娃活泼可爱,温柔美丽,说起话来轻声细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经过这样的想象,女娃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就变得可感起来。“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这句话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女娃为什么要到东海去游玩?女娃在东海是怎样游玩的?学生可能没有去过东海,但从电影电视中肯定看到过大海,所以很容易想象出东海的广阔无垠:站在海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许多海鸥在水面上盘旋着,偶尔还会发出快乐的叫声。女娃独自一人驾着小船在海面上荡漾,她不时对着大海歌唱,心里充满了快乐。但是女娃为什么会溺水身亡呢?学生就想到了大海的另一个特点:喜怒无常。刚才还是风平浪静的大海,可能转瞬间就掀起了滔天巨浪,于是就联想到了女娃淹死的原因:女娃看见海里有很多鱼儿在追逐嬉戏,就把手伸到水里和鱼儿一起玩耍,玩着玩着,海面上突然刮起了大风,一个巨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掉进了大海里,她想要浮上水面,哪知道风浪太大了,最后就把女娃吞没了。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想象故事情节,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就如同给学生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光隧道,看到了更为广阔的文言文世界,从而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有趣之处。

二、深入挖掘文言文的文體特征

文言文虽然文字简约,但是语言凝练,故事情节完整,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如果教师可以抓住每一篇文言文的文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深挖细掘,便可以使学生带着浓浓的探索兴趣去发现文言文中蕴含着的巨大奥秘。

学生阅读《精卫填海》对女娃“溺而不返,故为精卫”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女娃已经淹死在东海里了,怎么还能变成精卫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质疑,这是他们深入思考的结果。人死是不能复生的,但这篇文言文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最大的特点就是故事的情节具有神奇性,它不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应,而是远古时代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想象出来的,神话中的人物都具有“超能力”。教学中教师结合神话的特点,给学生讲述神话的文体特征后让学生思考:女娃为什么要变为精卫呢?为了让学生打开思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时,学生的回答都很精彩。有的说:“女娃还很年轻,还没有好好跟父母享受生活呢,就这么死了很不甘心呀!”有的说:“女娃非常热爱生命,她不想就这么死去。”有的说:“虽然东海吞没了女娃的身体,但她的灵魂没有死,所以变成精卫,要找东海报仇。”女娃化身成为精卫,那么这只鸟儿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进行了种种假想:头戴花冠,身上披着彩色的锦缎似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翅膀大而有力,能在海面上飞翔很久很久……教师出示文言文:“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文言文中的精卫鸟原来是一只形状像乌鸦、头部有彩色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的模样,和文言文进行对照,学生发现自己的想象竟然比古人还要丰富。

挖掘文言文的文体特征就如同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了解到了文言文中蕴含着的丰富内涵,还学到了课文之外的内容,扩展了知识面。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

三、深入挖掘文言文的教育意义

教材中的文言文所讲述的故事看上去简短,但仔细推敲,就能发现其中包含许多道理。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不仅能让学生领悟更多的含义,还能深度发展思维。

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深刻起来。有的学生认为精卫之所以能坚持不懈地衔木石去填平东海,是因为她是女娃的化身,女娃淹死在东海里,所以她就想:“东海夺走了我的生命,我要把东海填平,为自己报仇。‘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体现出精卫鸟报仇雪恨的思想。”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填海的木头、石子到处都有,为什么精卫不就近取材,非要到西山去衔木石呢?从西山飞到东海那么远,难道不嫌累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进行了激烈的碰撞。经过讨论,大家形成了共识:从西山衔来木石用来填埋东海,体现出她不怕辛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可见她是一只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的鸟。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精卫这么做,难道仅仅就是为了给自己报仇吗?她自己已经变成了鸟儿不会再被淹死,那么她还可能是为了什么而填海?经过进一步深入思考,学生领悟到:东海这么广,浪头这么大,别人到东海去玩可能也会发生和女娃一样的悲剧。要是把东海填平了,就不会有人被淹死了。精卫这样做,不仅是为自己报仇,更是为了不再有悲剧重演。学生从故事中还感受到了精卫关心他人、乐意为别人着想的好品质。为了挖掘故事的教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话表演:想象精卫把木石投进东海时是怎么与大海对话的。经过开导,学生的思维就大胆地发散开去,想象特别丰富。如有个小组这样表演:大海看见精卫飞过来了,恶狠狠地扑出朵朵浪花,大声嘲笑道:“你这么小,就算衔一万年木石也休想把我填平,我看你就到此为止吧。”精卫在空中镇静地盯着大海,回答道:“东海,哪怕是填上一万年、一亿年,我也要把你填平。”东海奔腾着浪花,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这样恨我呢?”精卫愤恨地说:“因为你以前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不把你填平,你以后还会夺去更多无辜的生命。”它飞回西山又衔来树枝和石子投进大海,从不松懈,直到现在。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创设对话情境,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调动了知识积累,形象地展示了精卫填海的故事,而且对精卫之所以填海的做法有了深层的思考,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对文言文进行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去想象,去思考,去和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进行深层思考、提问、拓展。这样的教学也正是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能够非常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江阴高新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3385500338276

猜你喜欢

女娃精卫东海
精卫的烦恼
诗词鉴赏论述题答题技巧实例分析
女儿们的永生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精卫与乌鸦
“撕名牌”大战
真假药材识别(续)